一种便携折叠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5291发布日期:2022-04-14 21:3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折叠床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便携折叠床架,属于床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床是用于人类躺下休息的一种卧具。在户外活动时,通常需要将床设计成可折叠的状态,以方便携带。但现有的折叠床一方面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另一方面其展开后的尺寸可调幅度很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折叠后体积小巧、展开后长宽高均可灵活调整的折叠床。本技术人曾经申请过一个申请号为cn202120629241.8,名称为“一种可折叠床”的专利,该专利包括主框架和第一活动框架,所述主框架依次包括第一框、第二框和第三框,第一框和第二框的外侧通过第一铰链转动连接,第二框和第三框的外侧通过第二铰链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框架包括第四框、第五框和第六框,第四框和第五框的外侧通过第三铰链转动连接,第五框和第六框的外侧通过第四铰链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的转动角度均为0 ~180度;所述第一活动框架的第四框、第五框和第六框分别从主框架的一侧插入到主框架的第一框、第二框和第三框中,第一框和第四框嵌套配合、第二框和第五框嵌套配合、第三框和第六框嵌套配合,第一活动框架相对于主框架可做宽度方向的伸缩运动;完全展开后,第一框、第二框、第三框、第四框、第五框和第六框共面;完全折叠后,第二框和第三框之间夹着第一框,第一框、第二框和第三框相互平行。虽然该专利便于折叠、且展开后其长宽高均可以调节,但是其结构稍显复杂,且第一框、第二框和第三框的结构均互不相同,不便于模块化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折叠床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折叠床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制造的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折叠床架,包括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整体结构均为矩形,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外侧面通过两组铰链转动连接,铰链的转动角度均为0 ~180度,左框架和右框架的结构呈对称设置,在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四角均设置有床腿连接座,左框架和右框架均可沿着床架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伸缩。
5.进一步的,所述右框架包括第一框、第二框、第三框、第四框,所述第一框和第二框之间通过套管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框和第三框之间通过套管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框同时与第一框和第三框之间通过套管结构滑动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包括第一矩形管、由两根方管a竖直并排组成的第一竖直并排方管、以及至少两根间隔平行设置的单根方管a,第一竖直并排方管和单根方管a平行,第一矩形管与第一竖直并排方管垂直固定连接,第一竖直并排方管和单根方管a的一端均与第一矩形管固定连接,第一矩形管、第一竖直并排方管、单根方管a的上表面共面,单根方管a的截面边长小于等于第一矩形管的截面宽度,单根方管a的截面边长的二倍小于第一矩形管的截面长度;
7.所述第二框包括第二矩形管、第三矩形管、单根方管b1、以及至少两根间隔平行设置的单根方管b2,第二矩形管和第三矩形管垂直固定连接,第二矩形管和单根方管b2平行,单根方管b1和第三矩形管平行,第二矩形管、第三矩形管、单根方管b2的上表面共面,单根方管b1的截面与单根方管b2的截面相同;
8.所述第三框包括第四矩形管、由两根方管a竖直并排组成的第二竖直并排方管、单根方管a、单根方管b2,第四矩形管和单根方管b2平行且二者的上表面共面,第二竖直并排方管与单根方管a平行,第四矩形管与第二竖直并排方管垂直固定连接,第二竖直并排方管与单根方管a的一端与第四矩形管固定连接,单根方管b2的两端通过卡套分别与单根方管a和第二竖直并排方管滑动连接;
9.所述第四框包括由两根方管a竖直并排组成的第三竖直并排方管、由两根方管a竖直并排组成的第四竖直并排方管、单根方管a,第三竖直并排方管与第四竖直并排方管垂直固定连接,单根方管a与第三竖直并排方管平行,第三竖直并排方管、第四竖直并排方管和单根方管a的上表面共面,单根方管a的一端通过卡套与第四竖直并排方管滑动连接;
10.所述第一框中第一矩形管、第二框中第二矩形管和第三矩形管、第三框中的第四矩形管的截面相同。
11.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结构包括:所述第一框中的第一竖直并排方管滑动插入到第二框中的第二矩形管,第一框中的单根方管a滑动插入到第二框中的单根方管b2;所述第三框中的第二竖直并排方管滑动插入到第二框中的第三矩形管,第三框中的单根方管a滑动插入到第二框中的单根方管b1;所述第四框中的第三竖直并排方管滑动插入到第三框中的第四矩形管,第四框中的单根方管a滑动插入到第三框中的单根方管b2,第四框中的第四竖直并排方管滑动插入到第一框中的第一矩形管。
12.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矩形管、第二矩形管、第三矩形管、第四矩形管、单根方管b2的自由端上壁内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加强片,在所述第一竖直并排方管、第二竖直并排方管、第三竖直并排方管、第四竖直并排方管、单根方管a的末端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限位加强片相配合防止套管结构分离。
13.进一步的,在所述床腿连接座上可拆卸安装有可伸缩的床腿。
14.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床架包括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外侧面通过两组铰链转动连接,铰链的转动角度均为0 ~180度,使用时可打开共面,收纳时可折叠在一起方便携带;左框架和右框架的结构呈对称设置,所需管材的种类较少,方便模块化制造;且每个框架利用套管结构均可在长度和宽度方向自由伸缩,在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四角均设置有床腿连接座可安装伸缩床腿,因此床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均可调整,方便携带使用,且便于批量化生产,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15.图1为床架展开结构俯视图。
16.图2为床架折叠收纳结构俯视图。
17.图3为右框架组成结构俯视图。
18.图4为右框架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5为第一框结构俯视图。
20.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
21.图7为图5中b-b剖视图。
22.图8为第二框结构俯视图。
23.图9为图8中c-c剖视图。
24.图10为图8中d-d剖视图。
25.图11为第三框结构俯视图。
26.图12为图11中e-e剖视图。
27.图13为第四框结构俯视图。
28.图中标记:1左框架,2铰链,3右框架,4床腿连接座,31第一框,32第二框,33第三框,34第四框,311第一竖直并排方管,312方管a,313第一矩形管,314限位加强片,315第八矩形管,3111限位块, 321第二矩形管,322第三矩形管,323方管b2,324方管b1, 331第四矩形管,332第五矩形管,333第二竖直并排方管, 336卡套一,337卡套二,341第六矩形管,342第四竖直并排方管,343第七矩形管,344第三竖直并排方管, 346卡套三。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
[0030] 一种便携折叠床架,如图1所示,包括左框架1和右框架3,所述左框架1和右框架3的整体结构均为矩形,左框架1和右框架3的外侧面通过两组铰链2转动连接,左框架和右框架的结构呈对称设置,铰链的转动角度为0 ~180度。当铰链展开为0度时,左框架1和右框架3在竖直方向折叠重合,如图2所示。当铰链展开为180度时,左框架1和右框架3的上表面共面,如图1所示;在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四角及四边中部均设置有床腿连接座4,在床腿连接座上可拆卸安装有可伸缩的床腿,床腿在图中未示出,通过调节床腿的高度可调节床架离地面的高度。左框架和右框架均可沿着图1中床架的长度方向(x轴)和宽度方向(y轴)伸缩。因此床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均可调整,床面可以伸展、收缩、折叠,方便携带和使用。
[0031]
由于左框架和右框架的结构呈对称设置,下面我们以右床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4所示,所述右框架包括第一框31、第二框32、第三框33、第四框34,所述第一框31和第二框32之间通过套管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框32和第三框33之间通过套管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框34同时与第一框31和第三框33之间通过套管结构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如图3-4中的双向箭头所示。
[0032]
如图5-7所示,所述第一框31包括第一矩形管313、由两根方管a竖直并排组成的第一竖直并排方管311、三根间隔平行设置的单根方管a 312,第一竖直并排方管311和单根方管a312平行,第一矩形管313与第一竖直并排方管311垂直固定连接,第一竖直并排方管311和单根方管a312的左端均与第一矩形管313固定连接,第一矩形管313、第一竖直并排方管311、单根方管a312的上表面共面,单根方管a的截面边长小于等于第一矩形管的截面宽度,单根方管a的截面边长的二倍小于第一矩形管的截面长度。进一步的,在第一竖直并排方管311与第一矩形管313的连接部还设置有第八矩形管315,第八矩形管315套在第一竖直并排方管311的左侧末端外围,以增强与第一矩形管31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33]
如图8-10所示,所述第二框32包括第二矩形管321、第三矩形管322、单根方管b1 324、以及三根间隔平行设置的单根方管b2 323,第二矩形管321和第三矩形管322垂直固定
连接,第二矩形管321和方管b2平行,单根方管b1 324和第三矩形管322平行,第二矩形管321、第三矩形管322、方管b2 323的上表面共面,方管b1的截面与方管b2的截面相同。
[0034]
如图11-12所示,所述第三框33包括第四矩形管331、由两根方管a竖直并排组成的第二竖直并排方管333、单根方管a 312、单根方管b2 323,第四矩形管331和单根方管b2 323平行且二者的上表面共面,第二竖直并排方管333与单根方管a312平行,第四矩形管331与第二竖直并排方管333垂直固定连接,第二竖直并排方管333与单根方管a312的下端均与第四矩形管331固定连接,单根方管b2 323的两端通过卡套一336和卡套二337分别与单根方管a312和第二竖直并排方管333滑动连接,从而调节方管b2 323与第四矩形管331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在第二竖直并排方管333与第四矩形管331的连接部还设置有第五矩形管332,第五矩形管332套在第二竖直并排方管333的末端外围,以增强与第四矩形管3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35]
如图13所示,所述第四框34包括由两根方管a竖直并排组成的第三竖直并排方管344、由两根方管a竖直并排组成的第四竖直并排方管342、单根方管a312,第三竖直并排方管344与第四竖直并排方管342垂直固定连接,单根方管a312与第三竖直并排方管344平行,第三竖直并排方管344、第四竖直并排方管342和单根方管a312的上表面共面,单根方管a312的左端通过卡套三346与第四竖直并排方管342滑动连接,从而调节方管a312与第三竖直并排方管344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在第三竖直并排方管344与第四竖直并排方管342的连接部还设置有第七矩形管341和第六矩形管343,以增强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36]
所述第一框中第一矩形管313和第八矩形管315、第二框中第二矩形管321和第三矩形管322、第三框中的第四矩形管331和第五矩形管332、第四框中的第六矩形管341和第七矩形管343的截面均相同。
[0037]
如图4、5、8、11、13所示,所述套管结构包括:第一框中的第一竖直并排方管311滑动插入到第二框中的第二矩形管321,第一框中的三根方管a312滑动插入到对应的第二框中的三根方管b2 323;所述第三框中的第二竖直并排方管333滑动插入到第二框中的第三矩形管322,第三框中的单根方管a312滑动插入到第二框中的单根方管b1 324;所述第四框中的第三竖直并排方管344滑动插入到第三框中的第四矩形管331,第四框中的单根方管a312滑动插入到第三框中的单根方管b2 323,第四框中的第四竖直并排方管342滑动插入到第一框中的第一矩形管313。第四框中的单根方管a 312滑动插入到第三框中的单根方管b2 323后组成一个可移动支撑组合,如图3中最短的双向箭头所示,从而可以调节床架上的缝隙的宽度。虽然图中示出了一个可移动支撑组合,应当理解,可移动支撑组合还可以为两个及以上,可以根据床架的宽度灵活调整。
[0038]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矩形管、第二矩形管、第三矩形管、第四矩形管、方管b2的自由端上壁内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加强片314,在所述第一竖直并排方管、第二竖直并排方管、第三竖直并排方管、第四竖直并排方管、单根方管a的末端上设置有限位块3111,限位块与限位加强片相配合防止套管结构分离。同时对于套管滑动结构来说,限位加强片还起到加强承重受力的作用。
[0039]
上述组成床架所用的方管a、方管b1和方管b2、矩形管等均采用不锈钢管材,其固定连接均采用氩弧焊焊接而成,不锈钢管材壁厚可采用0.5~1.2mm,优选的可采用0.8mm或1mm,这样既保证了床架的整体结构坚固耐用,可承重100kg以上,展开后床架的宽度长度也
可以根据需要来灵活调整,例如展开后的长和宽可达2m*1.8m,又使床架的整体重量小于20kg,一个成人即可搬动,从而方便移动。优选的,方管a的截面边长为21mm,方管b1和方管b2的截面边长为24mm,矩形管的截面为25*50mm。
[004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左框架和右框架,使铰链呈180从而使开左框架和右框架共面,然后分别对左框架和右框架沿着长度方向x轴和宽度方向y轴进行展开,接着安装床腿,并使床腿着地,使床架的上表面与地面平行,再调整可移动支撑的位置,最后铺上床板及床垫即可使用。当收纳时,反方向进行即可,最后使左框架和右框架折叠重合到最小状态即可搬运。因此床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均可调整,方便携带使用,且采用标准化的管材,对称结构设计,便于批量化生产,制造成本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