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9858发布日期:2022-04-23 19:5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托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炸锅托盘。


背景技术:

2.在使用空气炸锅时,需要用托盘将食材装乘在空气炸锅中,通过高温处理食材表面来确保食材内部变熟。
3.公告号为cn206462867u的中国专利《一种空气炸锅用托盘》,包括底盘以及沿所述底盘周缘设置的围边,所述底盘开设通孔,所述通孔面积总和占所述底盘上表面面积的50%-90%。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食材放置在托盘上进行炸制,这些食材在高温加热下会产生油。肉类和鱼类等食材在高温炸制过程中,容易变得松软而贴合在漏油孔上,使得食物堵住漏油孔,从而阻碍油脂从食物上流出,发明人认为该托盘具有食物与油脂分离不彻底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该托盘上的食物与油脂分离不彻底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托盘。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托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空气炸锅托盘,包括底盘和漏油孔,所述底盘上表面周向开设有多个储油槽,所述漏油孔位于所述储油槽的底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将食物放置在托盘上进行炸制时,一些食物在高温加热下会产生油脂,储油槽环设在底盘上表面,使得油脂流入储油槽中,同时,漏油孔开设在储油槽的底部,即放置在底盘上的食物不会贴合在漏油孔上,进而油脂可以沿着漏油孔流出,即实现了食物和油脂的分离,此外,多个漏油孔的设置,增强了空气炸锅内部的空气循环,提高了空气炸锅炸制食物的效率。
9.可选的,所述漏油孔位于所述储油槽的中部,所述储油槽的底端内壁倾斜向漏油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脂进入储油槽后,由于储油槽的底端内壁倾斜向漏油孔,使得油脂沿着储油槽的内壁自动流入漏油孔中,避免了油脂在储油槽中堆积,以使得更为有效的清理油脂。
11.可选的,所述漏油孔和所述储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且漏油孔内壁为垂直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脂进入储油槽后,会有流向漏油孔的趋势,圆角的设置使得油脂可以更为顺畅的流入漏油孔,同时由于漏油孔的内壁为垂直设置,侧油脂会更为快速的从漏油孔的内壁滴落,避免了油脂在漏油槽中堆积,即提高了油脂流出漏油孔的效率。
13.可选的,所述储油槽靠近所述底盘中心的一端设置有挡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食物时,空气炸锅内部会形成旋转循环的热风,热风流过储油槽并向底盘的中心流去,使得油脂会沿着储油槽的内壁向着底盘的中心运动,挡块的设置,避免了油脂顺应热风的运动方向而沿着储油槽的内壁流到食物上,即使得食物和油脂的分离更为彻底,提升了食物的口感。
15.可选的,所述底盘的中心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周向开设有多个弧形通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空气炸锅工作时,空气炸锅中形成热风,通风孔和弧形通孔的设置,使得底盘下端的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孔和弧形通孔流向底盘上的食物,从而促进了热风的循环,提高了该空气炸锅加热食物的速度。
17.可选的,所述储油槽(2)的两侧壁均弯曲设置在所述底盘(1)上表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炸锅在炸制食物时,空气炸锅的内部会形成旋转循环的热风,弯曲设置的储油槽顺应了热风的运动方向,提高了热风加热食物的效率。
19.可选的,所述底盘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可拆卸的提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底盘取出时,用户可以通过提起提手,实现底盘的取出,提手的设置,为用户取出底盘提供了方便。
21.可选的,所述提手的两端均通过固定螺钉连接在底盘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钉依次穿设过底盘外壁和提手,进而实现提手在底盘上的固定连接,另一方面,当用户需拆卸提手时,施力在固定螺钉上并将其旋出即可。
23.可选的,所述提手包括供手握持的握持段和插接于所述底盘的连接段,所述握持段由隔热材料制成。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手通过连接段与底盘的固定连接而实现与底盘的固定,同时用户需取出托盘时,需通过施力在握持段而将托盘提出。由隔热材料制成的握持段,为用户取出托盘提供了便利和安全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底盘上表面开设有储油槽,储油槽的底部开设有供油脂流出的漏油孔,且储油槽的内壁倾斜向漏油孔,以使得放置在底盘上的食物不会贴合在漏油孔上,同时油脂会沿着储油槽的内壁流出漏油孔,即实现了食物与油脂的分离;
27.2.储油槽靠近底盘中心的一端设置有挡块,限制了储油槽中的油脂在风力的作用下流向底盘中心,保证油脂从漏油孔中流出;
28.3.底盘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周向分布有弧形通孔,通风孔和弧形通孔的设置,促进了空气炸锅内部空气的循环流通,且更为均匀的对食物进行加热,以提升了食物的口感。
附图说明
29.图1为空气炸锅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31.图3为空气炸锅托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底盘;2、储油槽;3、提手;4、漏油孔;5、通风孔;6、弧形通孔;7、挡块;8、固定螺钉;9、握持段;10、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空气炸锅托盘。参照图1,空气炸锅托盘包括底盘1、16个周向开设在底盘1上的储油槽2、两个分别设置在底盘1两侧的提手3。该空气炸锅工作时,空气炸锅的内部形成旋转循环的热风,对食物进行炸制,一些食物在热风的加热下会产生油脂,油脂会流入储油槽2中。
35.参照图1,底盘1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风孔5,通风孔5周向开设有四个弧形通孔6。空气炸锅工作时,底盘1的下端产生旋转的热风,热风通过通风孔5和弧形通孔6流向底盘1的上端,进而对放置在底盘1上的食物进行全方位加热,则通风孔5和弧形通孔6的设置促进了热风的循环,即提高了加热食物的速度,此外循环在食物四周的热风,使得食物的受热更为均匀,以保证了食物的口感。
36.参照图2,储油槽2中部开设有供油脂流出的漏油孔4,储油槽2的内壁倾斜向漏油孔4,使得储油槽2中的油脂可以沿着内壁流向漏油孔4。同时,漏油孔4和储油槽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且漏油孔4的内壁为垂直设置,使得位于储油槽2中的油脂可以沿着圆角更为顺畅的流入漏油孔4的内壁,此外,垂直的漏油孔4内壁使得附着在漏油孔4内壁上的油脂会直接且更为快速的滴落。
37.储油槽2弯曲开设在底盘1上表面,当空气炸锅工作时,空气炸锅的内部会形成旋转循环的热风,弯曲设置的储油槽2顺应了热风的运动方向,使得热风更为顺畅的循环,以提高了热风加热食物的效率。
38.参照图2,储油槽2靠近通风孔5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挡块7,该空气炸锅工作时,空气炸锅的内部形成旋转运动的热风,热风会沿着储油槽2而对油脂施加一个朝向底盘1中心的风力,挡块7的设置,阻挡了油脂流向底盘1的中心区域,同时避免了油脂重新流向食物上。
39.参照图3,底盘1的两侧均通过两个固定螺钉8连接有呈倒置u型状的提手3,提手3包括由隔热材料制成的握持段9、一体设置在握持段9两端的连接段10,连接段10远离握持段9的一端通过固定螺钉8固定在底盘1上,另一方面,当用户需将提手3拆卸时,需首先施力在固定螺钉8,并将其旋出,以实现提手3和底盘1的分离,此外,底盘1和提手3的分体设计,降低了托盘的生产难度。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空气炸锅托盘的实施原理为:当该空气炸锅工作时,空气炸锅中形成快速运动的热风,热风通过通风孔5和弧形通孔6,实现了底盘1上下两部分空气的循环,提高了热风对食物加热的效率。一些食物在高温加热下,会产生油脂,油脂会流入到储油槽2中并从开设在储油槽2底部的漏油孔4流出,此外,储油槽2在靠近通风孔5的一端设置有挡块7,当旋转循环的热风吹过储油槽2,会对储油槽2中的油脂施加向底盘1中心运动的风力,挡块7的设置,阻挡了油脂流向底盘1中心,也即避免了油脂重新流到食物上。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