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以及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0953发布日期:2022-05-21 08:5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发热组件以及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热组件以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清洁设备上通常设有发热组件,例如,在清洁设备为发热组件时,发热组件用以干燥地面,又如,在清洁设备为清洁基站时,发热组件用以烘干发热组件的拖布。
3.发热组件通常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的发热件,但是,由于发热件通常的材质通常为陶瓷等脆性材质,使得发热件容易因热胀抵压壳体的内壁而产生压裂,故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旨在能够有效的防止发热件因热胀而产生压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热组件,应用于清洁设备,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导热支架、弹性件以及发热件;其中,
6.所述导热支架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顶所述安装腔的腔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所述发热件,以使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安装腔对应位置的腔壁一同固定所述发热件。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一个呈v型设置的弹性段,各所述弹性段均包括呈夹角连接的两弹性臂;
8.各所述弹性段对应的两所述弹性臂的连接处抵顶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各所述弹性段对应的两所述弹性臂相远离的一端均抵顶所述发热件。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柔性绝缘件,所述柔性绝缘件包裹所述发热件。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发热件的温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并用以调控所述发热件的温度。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贯穿设置,形成有安装口。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弹性件抵顶的腔壁部分贯穿设置,形成有沿所述安装腔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观察口。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安装槽,所述导热支架与所述安装槽配合,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周壁还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卡接部。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以及机器本体,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器本体。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器本体设有容置槽,所述发热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安装于所述机器本体并用以驱动所述机器本体行走,所述容置槽设于所述机器本体的底部,以使所述发热组件与待清洁面相间隔设置。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行走机构以及拖布组件,所述行走机构安装于所述机器本体并用以驱动所述机器本体行走,所述拖布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器本体的底部并用以擦拭待清洁面;
18.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拖布组件的上方并面对所述拖布组件设置;和/或,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发热组件在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上位于所述拖布组件的前方和/或后方。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风力发生装置,所述风力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器本体并用以驱动所述发热组件周围的空气流动,形成热风。
2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弹性件与发热件的配合使用,在发热件产生热胀时,弹性件受发热件的作用而弹性压缩,阻止了发热件因热胀而直接抵压于安装腔的腔壁,进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发热件因热胀而产生压裂。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清洁设备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2中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清洁设备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组件自机器本体拆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清洁设备140柔性绝缘件100发热组件150安装支架110导热支架151卡接部110a安装腔150a安装槽110b安装口150b让位开口110c观察口150c第一通孔110d第二通孔200机器本体120弹性件200a容置槽
121弹性段200b卡接槽121'弹性臂300行走机构130发热件400拖布组件
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为了方便描述,可定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36.例如,请参阅图1,长度方向可如a,宽度方向可如b。
37.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的是,长度方向可为物体最长的边所在的方向,宽度方向可为物体最短的边所在的方向。例如,弹性臂121'的长度方向为弹性臂121'最长的边所在的方向,发热件130长度方向为发热件130最长的边所在的方向。
38.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热组件100,应用于清洁设备1000,该发热组件100包括导热支架110、弹性件120以及发热件130。
39.该导热支架110形成有安装腔110a,该安装腔110a为弹性件120、发热件130以及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该导热支架110可以呈方体状设置、呈柱状设置以及呈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该导热支架110的材质有很多种,该导热支架110采用铝、铜等其他导热材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导热支架110安装于清洁设备1000的机器本体200上,此时,导热支架110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如焊接、粘接等,导热支架110的安装方式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如卡接、螺纹连接、磁吸连接等。
41.具体地,该安装腔110a呈长条状设置,该导热支架110的形状与安装腔110a的形状相适配而呈长条状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方便加工成型导热支架110和安装腔110a,另一方面,与导热支架110设置为其他形状相比,导热支架110的形状与安装腔110a的形状相适配,能够有效的缩小导热支架110的体型。
42.该弹性件120的一端抵顶安装腔110a的腔壁,弹性件120的另一端抵顶发热件130,以使弹性件120与安装腔110a对应位置的腔壁一同固定发热件130。较佳地,弹性件120与安
装腔110a对应位置的腔壁一同夹持固定发热件130,如此设置,能够增强发热件130的固定强度。
43.需要说明的是,该弹性件120与安装腔110a的腔壁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该弹性件120与发热件130也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较佳地,该弹性件120的两端对应与安装腔110a的腔壁以及发热件130抵接,如此设置,使得弹性件120的安装方便。
44.该弹性件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在弹性件120设置为多个时,各弹性件120可以是抵顶发热件130的同一侧,各弹性件120也可以是抵顶发热件130的不同侧,例如,弹性件120为两个,一个弹性件120抵顶发热件130的上侧,另一弹性件120抵顶发热件130的下侧,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同理,该发热件13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发热件130设置为多个时,各发热件130均对应有发热件130。
45.可以理解的是,发热件130加热至最高温度所产生的形变量为发热件130热胀后的最大形变量,发热件130热胀后的最大形变量能够通过计算得到,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发热件130热胀后的最大形变量,对弹性件120进行设置,以使弹性件120能够被压缩的范围与发热件130热胀后的最大形变量适配,且在发热件130热胀至最大形变量时,弹性件120向发热件130施加的弹性力在发热件130的承受范围内,以使发热件130在加热至任意温度时均不会产生压裂。
46.具体地,该发热件130为陶瓷发热体,陶瓷发热体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寿命长、高效节能、温度均匀、导热性能良好、热补偿速度快等优点。此外,发热件130也可以设置铜制加热结构、铸铁加热结构等。
47.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弹性件120与安装腔110a对应位置的腔壁能够夹持固定发热件130,使得发热件130的固定方便;另一方面,在发热件130产生热胀时,发热件130体型变大,弹性件120受发热件130的作用而弹性压缩,阻止了发热件130因热胀而直接抵压于安装腔110a的腔壁,进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发热件130因热胀而产生压裂。
48.请参阅图1至图3,上述的弹性件120的类型有很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20包括至少一个呈v型设置的弹性段121,各弹性段121均包括呈夹角连接的两弹性臂121';各弹性段121对应的两弹性臂121'的连接处抵顶安装腔110a的腔壁,各弹性段121对应的两弹性臂121'相远离的一端均抵顶发热件130。
49.需要说明的是,在弹性件120包括至少两个弹性段121时,各弹性段121可以是依次连接设置,各弹性段121也可以是相互独立设置,各弹性段121对应的两弹性臂121'之间的夹角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各弹性段121对应的两弹性臂121'之间的夹角可以是150度、155度、160度、165度、170度等其他角度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0.并且,各弹性段121均采用不锈钢、耐高温硅胶等耐高温材料制作,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发热件130产生热胀不会对各弹性段121的弹性产生影响。
51.较佳地,弹性件120包括一个弹性段121,两弹性臂121'相远离的两端所形成的直线所在的方向与发热件130的长度方向相同,两弹性臂121'相远离的两端对应抵顶于发热件13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如此设置,方便弹性件120的安装。
52.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发热件130产生热胀后,发热件130体型变大,压缩各弹性段121的两弹性臂121',使得两弹性臂121'之间的夹角变大;在发热件130冷却后,发热件130体型变小,各弹性段121的两弹性臂121'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使得
两弹性臂121'之间的夹角变小。
53.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各弹性段121对应的两弹性臂121'的连接处抵顶发热件130,各弹性段121对应的两弹性臂121'相远离的一端均抵顶安装腔110a的腔壁。并且,该弹性段121也可以是呈波浪形、折线形等其他与v型等效的形状设置。弹性件120还可以设置为弹簧、弹性板等弹性元件。
54.请参阅图1至图3,为了增强发热件130的绝缘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00还包括柔性绝缘件140,柔性绝缘件140包裹发热件130。如此设置,凭借绝缘件的设定,便能增强发热件130的绝缘效果,并且,绝缘件包裹发热件130还能增强发热件130所能承受的压力,以使发热件130满足高压测试。
55.该柔性绝缘件140的类型有很多种,该柔性绝缘件140可以是耐高温的绝缘纸、氟橡胶、硅橡胶等柔性绝缘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6.请参阅图1至图3,考虑到如若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对发热件130的温度进行调控,便能增加发热件130的适用范围,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未图示)以及控制器(未图示),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发热件130的温度,控制器与发热件130电连接并用以调控发热件130的温度。如此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先根据温度传感器测得发热件130的当前温度,如若当前温度不等于目标温度,通过控制器控制发热件130升温或者降温,直至发热件130的当前温度等于目标温度。
57.该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很多,温度传感器可以是安装于发热件130上,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安装于导热支架110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该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以方便获取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热件130的当前温度。
58.该控制器的类型有很多种,该控制器可以是设置有与发热件130串联的滑动变阻器,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拨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改变通过发热件130的电流大小,进而控制发热件130的温度,该控制器也可以是设置有与发热件130串联且可更换的电阻,通过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改变通过发热件130的电流大小,进而控制发热件130的温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9.请参阅图1至图3,考虑到如若安装腔110a设置为密封的腔体,不方便弹性件120和发热件130的拆装,鉴于此,为了方便弹性件120和发热件130的拆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110a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贯穿设置,形成为安装口110b。如此设置,经安装口110b便能实现弹性件120和发热件130的拆装,使得弹性件120和发热件130的拆装方便。
60.具体地,安装腔110a长度方向两端均贯穿设置,形成为安装口110b,两安装口110b对应与发热件130长度方向的两端相齐平,如此设置,方便将发热件130安装到位。
61.请参阅图1至图3,为了方便将弹性件120安装到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110a与弹性件120抵顶的腔壁部分贯穿设置,形成为沿安装腔110a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观察口110c。如此设置,在安装弹性件120时,能够通过观察口110c实时观察到弹性件120的位置,方便实时调整弹性件120的位置,直至弹性件120安装到位。
62.较佳地,观察口110c位于导热支架110宽度方向的中部,观察口110c长度方向的两端对应贯穿导热支架110的两端,以使观察口110c长度方向的两端对应与两安装口110b连通,如此设置,使得导热支架110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弹性形变,再结合弹性件120,能够
进一步的防止发热件130因热胀而产生压裂。
63.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导热支架110面对弹性件120的位置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也能起到方便观察弹性件120的位置的作用。
64.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3至图5,为了方便将导热支架110安装于清洁设备1000的机器本体20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00还包括安装支架150,安装支架150设有安装槽150a,导热支架110与安装槽150a配合,安装支架150的外周壁还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卡接部151。
65.需要说明的是,清洁机器的机器本体200设有容置槽200a以及卡接槽200b,卡接槽200b环绕容置槽200a设置并与容置槽200a连通,安装支架150与容置槽200a配合,卡接部151与卡接槽200b配合。
66.具体地,观察口110c面对安装槽150a的槽底设置,安装槽150a的槽底部分贯穿设置形成为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让位开口150b,让位开口150b正对观察口110c设置,如此设置,在导热支架110安装于安装槽150a内时,也能够观察弹性件120的位置。并且,安装槽150a的槽底设有第一通孔150c,导热支架110设有与第一通孔150c相对位的第二通孔110d,第一通孔150c与第二通孔110d通过螺丝固定,如此设置,能够增强导热支架110与安装支架150的连接强度。
67.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安装导热支架110时,先将导热支架110安装于安装槽150a内,再将安装支架150与容置槽200a配合,同时卡接部151与卡接槽200b配合,便能将导热支架110安装于清洁设备1000的机器本体200,进而方便将导热支架110安装于清洁设备1000的机器本体200。并且,在安装支架150与容置槽200a配合,以及卡接部151与卡接槽200b配合,再通过点uv胶进对安装支架150和清洁设备1000的机器本体200进行固定,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安装支架150的固定强度。
68.请参阅图2、图6以及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设备1000,该清洁设备1000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100以及机器本体200,该发热组件100安装于机器本体200。该发热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清洁设备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9.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的是,该清洁设备1000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基站,该清洁机器人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擦地机器人、手推清洁机以及驾驶型清洁机。
70.请参阅图6和图7,较佳地,为了方便将发热组件100安装于机器本体200,机器本体200设有容置槽200a,发热组件100收容于容置槽200a内。发热组件100与容置槽200a的具体安装方式即为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安装支架150安装于容置槽200a内的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1.进一步地,考虑到在清洁设备1000为清洁机器人时,发热组件100安装于机器本体200的底部,容易与待清洁面接触而产生磨损,鉴于此,为了能够避免发热组件100与待清洁面接触而产生磨损,清洁设备1000还包括行走机构300,行走机构300安装于机器本体200并用以驱动机器本体200行走,容置槽200a设于机器本体200的底部,以使发热组件与待清洁面相间隔设置。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发热组件100因与待清洁面接触而产生磨损。
72.在清洁设备1000设置为清洁基站时,清洁机器人驶入清洁基站,发热组件100可以是用以对清洁机器人的整机和/或拖布组件400进行烘干与杀菌,进而能够避免滋生细菌。
73.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洁设备1000设置为清洁基站时,清洁设备1000的机器本体200设有清洁槽(未图示),发热组件100可以安装于清洁槽内,如此设置,既能用以对清洁机器人的整机和/或拖布组件400进行烘干与杀菌,又能用以对清洁槽进行烘干和杀菌。
74.请参阅图6和图7,在清洁设备1000设置为清洁机器人时,清洁设备1000还包括行走机构300以及拖布组件400,行走机构300安装于机器本体200并用以驱动机器本体200行走,拖布组件400安装于机器本体200的底部并用以擦拭待清洁面。
75.需要说明的是,发热组件100的安装位置有很多种,具体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76.第一,发热组件100位于拖布组件400的上方并面对拖布组件400设置,如此设置,能够通过发热组件100对拖布组件400进行烘干与杀菌。
77.第二,发热组件100安装于机器本体200的底部,发热组件100在清洁设备1000的行进方向上位于拖布组件400的前方,如此设置,先通过发热组件100对待清洁面加热,再通过拖布组件400清洁待清洁面,进而能够降低地面脏污粘性,提升清洁效率,增强清洁效果。
78.第三,发热组件100安装于机器本体200的底部,发热组件100在清洁设备1000的行进方向上位于拖布组件400的后方,如此设置,先通过拖布组件400对清洁待清洁面,再通过发热组件100对待清洁面烘干与杀菌,进而方便对待清洁面进行烘干与杀菌。
79.请参阅图1至图3,考虑到如若能够驱动发热组件100周围的热空气流动,形成热风,便能方便通过发热组件100产生的热量进行烘干和杀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1000还包括风力发生装置(未图示),风力发生装置安装于机器本体200并用以驱动发热组件100周围的空气流动,形成热风。
80.该风力发生装置的类型有很多种,该风力发生装置可以是风机、离心风扇、气泵等能够驱动空气流动的设备、结构或者组件,该风力发生装置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该风力发生装置的安装方式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设置,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81.需要说明的是,该风力发生装置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该风力发生装置可以是出风口朝向发热组件100,驱动空气朝靠近发热组件100的方向运动并经过发热组件100,带动发热组件100周围的空气流动,形成热风;该风力发生装置也可以入风口朝向发热组件100,以使发热组件100周围的热空气自入风口进入风力发生装置,自出风口吹出,形成热风,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并且,在上述的两种情况下,风力发生装置的入风口和风力发生装置的出风口均可以是直接朝向发热组件100,风力发生装置的入风口和风力发生装置的出风口均也可以是连通有朝向发热组件100的送风管道,并且,发热组件100也可以是位于送风管道内。
8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