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2305发布日期:2023-02-04 00:52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吸尘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压缩集尘桶中储存的灰尘而不用频繁清空集尘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2.吸尘器是通过利用电力吸入空气的方式吸入较小的垃圾或灰尘,并将其填充到集尘桶的家用电器,通常其被称为真空吸尘器。
3.这样的吸尘器可以分为用户直接移动吸尘器且执行清扫的手动吸尘器、自行行使且执行清扫的自动吸尘器。
4.此外,手动吸尘器可以根据吸尘器的形态而分为罐筒式吸尘器、立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以及杆式吸尘器等。
5.在现有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告第10-2011-0106917号)中公开了手持真空吸尘器。
6.所述手持真空吸尘器包括从气流分离垃圾和灰尘的分离装置。
7.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具有一个以上的旋风部的离心分离器。
8.所述离心分离器包括具有集尘器的第一旋风部。集尘器配置在第一旋风部的下侧,集尘器可以利用底座来开闭。底座利用铰链来转动以开闭所述集尘器。
9.在第一旋风部的内侧配置有盖子,所述盖子具有复数个贯通孔,并且所述盖子的一部分形成为梯形。在盖子内,第二旋风部与第一旋风部连通。
10.在这样的现有文献1的情况下,第一旋风部内部的空气在通过复数个孔后在第二旋风部中流动,在空气通过复数个孔的过程中,灰尘将堵塞所述盖子的复数个孔。
11.因此,复数个所述孔被堵塞得越多,空气流动越不顺畅,从而分离灰尘和空气的性能降低,因此用户需要定期清扫盖子。
12.在现有文献1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在转动底座来开放集尘器后接近盖子侧以清扫盖子,因此存在不容易清扫盖子的缺点。
13.另外,在现有文献1的情况下,在第一旋风部和第二旋风部分离的灰尘向下方下落而堆积在底座的上侧。
14.在通过这样的吸尘器来执行灰尘分离的过程中,如果所述吸尘器的运转停止,则被分离的灰尘以低密度状态储存在所述集尘器中。
15.尤其,由于被第一旋风部分离的灰尘相对于其重量占据过大的体积,因此存在为了保持集尘性能而需要频繁清空所述集尘器内的灰尘的缺点。
16.在现有文献2(日本授权专利第3699679号)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压缩集尘壳体内的灰尘的技术。
17.所述集尘壳体包括:灰尘分离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空气分离灰尘;灰尘容纳室,容纳从灰尘分离室流入的灰尘;吸气缸筒,位于灰尘分离室的中央部;以及过滤器,配置在吸气缸筒的外侧。
18.灰尘分离室的空气在通过过滤器后引入到所述吸气缸筒内。
19.在所述吸气缸筒的外侧设置有外桶,在外桶的下侧设置有压缩板,在外桶的内周面设置有刷毛。在所述外桶形成有复数个开口部,以免阻碍从灰尘分离室向吸气缸筒内的空气流动。
20.为了所述外桶的操作,沿外桶的直径方向外侧形成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位于所述灰尘分离室的外侧。
21.因此,如果用户操作所述操作杆以使所述外桶与压缩板一起下降,则外桶内表面的刷毛清扫吸入缸筒外周的过滤器,压缩板压缩灰尘容纳室中储存的灰尘。
22.但是根据现有文献2,在未操作操作杆的状态下,外桶构成为包围整个吸气缸筒,因此在外桶形成有复数个开口部,以供空气通过外桶。
23.但是,即便在外桶形成有复数个开口部,未形成有开口部的部分也起到空气的流动阻力的作用,从而存在空气的流动性能降低的缺点。
24.另外,由于外桶位于吸气缸筒的外侧,因此在未操作操作杆的状态下,灰尘分离室的灰尘与外桶接触,因此外桶自身被污染,从而存在还需要追加进行外桶的清扫的缺点。
25.另外,根据现有文献2,由于操作杆位于灰尘分离室的外侧,因此需要在灰尘分离室设置上下方向的狭缝,以供操作杆上下移动。
26.由于所述操作杆无法覆盖整个所述狭缝,因此将产生灰尘分离室内部的空气和灰尘通过狭缝向外部泄漏的问题。
27.另外,在现有文献2的情况下,未设置有用于使外桶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偏心地上下移动的结构,因此存在外桶的上下运动无法顺畅地实现的问题。
28.另外,在现有文献2的情况下,只有在将集尘壳体从吸尘器主体分离后才能够操作操作杆,因此存在使用不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29.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30.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能够压缩集尘桶内的灰尘的压缩部的吸尘器。
31.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设置有压缩部的吸尘器中,使集尘桶能够与马达壳体分离。
32.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通过充分确保集尘桶和二次旋风部之间的间隔,来防止较大的异物卡在集尘桶和二次旋风部之间。
33.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水清洗与马达壳体分离的集尘桶的吸尘器。
34.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马达壳体和集尘桶的在结合方向上的密封力的吸尘器。
35.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在该吸尘器中,吸尘器的管连接件与集尘桶结合以与所述集尘桶一起从马达壳体分离,或者所述管连接件与马达壳体结合,所述集尘桶从马达壳体分离。
36.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37.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吸尘器,
38.可以包括:集尘桶,储存通过吸入部吸入的灰尘;马达壳体,在所述集尘桶的上侧与所述集尘桶结合;把手部,结合于所述马达壳体;马达,位于所述马达壳体的内部;旋风部,位于所述集尘桶的内部,分离通过所述吸入部吸入的灰尘;过滤器部,位于所述集尘桶的内部,使在所述旋风部内与灰尘分离的空气在通过所述过滤器部的过程中被过滤;以及压缩部,压缩所述集尘桶的内部的灰尘,所述压缩部包括:可动部,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部,能够在所述集尘桶的内部的所述过滤器部的外侧和所述集尘桶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沿上下方向移动;操作部,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外侧,被操作以使所述可动部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传递部,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部连接所述可动部和所述操作部。
39.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部可以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传递部的上下移动的压缩导轨部。
40.所述集尘桶和所述马达壳体可以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分离的方式结合。
41.在所述集尘桶从所述马达壳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可动部和所述传递部可以位于所述马达壳体的内部,所述操作部可以位于所述马达壳体的外部。
42.所述集尘桶和所述马达壳体可以利用密封构件来密封。
43.所述密封构件可以位于所述集尘桶的上端部或所述马达壳体的下端部。
44.所述旋风部可以包括:第一旋风部,与所述管连接件连通;以及第二旋风部,从所述第一旋风部排出的空气中分离灰尘,所述过滤器部可以包围所述第二旋风部。
45.在所述集尘桶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旋风部的外周面之间可以保持14mm以上的间隔。
46.所述马达壳体和所述集尘桶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所述把手部的左右宽度可以形成为小于所述马达壳体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集尘桶的直径,在所述马达壳体、所述集尘桶以及所述把手部以接触的方式放置在地面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可以与所述地面隔开。
47.在这样的结构的吸尘器中,与吸入部连接的管连接件可以固定结合于所述马达壳体,或者可以固定结合于所述集尘桶。
48.作为一例,在所述管连接件固定结合于所述马达壳体的情况下,吸尘器还可以包括:紧固部,使所述集尘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马达壳体。
49.所述紧固部可以包括:按钮,位于所述管连接件的下部;卡钩,位于所述按钮和所述集尘桶之间的空间,通过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来旋转;第一卡止部,位于所述集尘桶的外表面,根据所述卡钩的旋转与否来紧固于所述卡钩和/或从所述卡钩解除紧固;以及第二卡止部,位于所述集尘桶的外表面中的所述第一卡止部的相反侧的下部,与所述把手部的槽结合。
50.所述卡钩可以包括:第一倾斜面,与肋接触,用于使所述卡钩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及第二倾斜面,从所述第一倾斜面延伸,用于使所述卡钩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51.在与所述管连接件相邻的所述马达壳体可以配置有用于在所述吸入部与所述管连接件结合时向所述吸入部供电的端子部。
52.作为另一例,在所述管连接件固定结合于所述集尘桶的情况下,在所述集尘桶从所述马达壳体分离时,所述管连接件可以与所述集尘桶一起从所述马达壳体分离。
53.在与所述管连接件相邻的所述马达壳体可以配置有用于在所述吸入部与所述管
连接件结合时向所述吸入部供电的端子部。
54.在所述集尘桶可以配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管连接件的支撑部。
55.发明效果
56.根据所提出的发明,由于构成简便清扫系统的可动部位于马达壳体内,操作部位于马达壳体的外侧,因此用户能够通过操作操作部来压缩集尘桶内的灰尘。
57.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传递部位于马达壳体内部的压缩导轨部,传递部向可动部传递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力,因此能够将集尘桶从马达壳体分离,并且通过充分地确保集尘桶和二次旋风部之间的间隔,能够防止较大的异物卡在集尘桶和二次旋风部之间。
58.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集尘桶与马达壳体沿上下方向结合/分离,因此能够提高集尘桶和马达壳体的在结合方向上的密封力。
59.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与吸尘器的吸入部结合的管连接件固定结合于集尘桶或马达壳体,并且用于向吸入部供电的端子部设置于马达壳体,因此能够用水清洗集尘桶。
附图说明
60.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
61.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以放倒状态放置于地面的状态的图。
62.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63.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集尘桶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64.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集尘桶和马达壳体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65.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部的下侧安置于灰尘引导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66.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分解立体图。
67.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尘器的集尘桶和马达壳体的结合状态的图。
68.图9至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尘器的集尘桶和马达壳体的分离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69.下面,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discloser)中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与附图编号无关地对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去对其重复的说明。
70.但是,本说明书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定于所说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彼此不同的多样的形态来实现,只要属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则可以在实施例之间的结构要素中选择性地结合或置换使用一个以上。
71.并且,除非明确且特别地定义并描述,否则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及科学术语)可以被解释为本说明书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能够理解的含义,诸如词典中所定义的术语的通常使用的术语可以考虑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来解释其含义。
72.并且,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定本发明。
73.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在上下文中特别提及到,否则单数型还可以包括复数型,若记
载为“a和b、c中至少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则可以包括能够用a、b、c组合的所有组合中的一种以上。
74.并且,在对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时,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等术语。这样的术语仅是用于将该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进行区分,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或次序或顺序等并不因该术语而被限定。
75.此外,如果记载为某一个结构要素“连接”、“结合”或“接触”于另一个结构要素,则除了该一个结构要素直接地“连接”、“结合”或“接触”该另一个结构要素的情况以外,还可以包括利用该一个结构要素和该另一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又一个结构要素来“连接”、“结合”或“接触”的情况。
76.并且,如果记载为形成或配置在各结构要素的“上(上方)”或“下(下方)”,则“上(上方)”或“下(下方)”不仅包括两个结构要素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其他结构要素形成或配置在两个结构要素之间的情况。并且,在表述为“上(上方)”或“下(下方)”的情况下,以一个结构要素为基准,其不仅可以包括上侧方向,还可以包括下侧方向的含义。
77.另一方面,说明书(discloser)的术语可以用document、specification、description等术语来替代。
7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尘器进行说明。
79.图1至图6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以放倒的状态放置于地面的状态的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80.此外,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集尘桶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集尘桶和马达壳体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部的下侧安置于灰尘引导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81.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可以包括集尘桶100。所述集尘桶100可以包括用于吸入包含灰尘的空气的管连接件110。所述管连接件110可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引向所述集尘桶100。
82.所述吸尘器还可以包括:马达壳体200,所述集尘桶100结合于所述马达壳体200的下侧;以及把手部300,与马达壳体200结合。
83.作为一例,所述把手部300可以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200的与所述管连接件110的相反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管连接件110和所述把手部300的位置不限于此。
84.所述集尘桶100可以分离通过所述管连接件110吸入到其内部的灰尘,并且可以储存所分离的灰尘。
85.在所述集尘桶100的内部可以配置有灰尘分离部。所述灰尘分离部可以包括第一旋风部120,其可以利用旋风流动来分离灰尘。所述第一旋风部120可以与所述管连接件110连通。
86.通过所述管连接件110吸入的空气和灰尘可以沿所述第一旋风部120的内周面以大致螺旋或漏斗形状流动。
87.所述灰尘分离部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旋风部120排出的空气中分离灰尘的第二旋风部130。
88.所述第二旋风部130可以包括并列配置的复数个旋风主体131。空气可以分开通过复数个所述旋风主体131。
89.作为另一例,所述灰尘分离部也可以具有单个旋风部。
90.作为一例,所述集尘桶100和在下部结合有所述集尘桶100的马达壳体200可以分别形成为圆筒形状。
91.所述集尘桶100的下侧可以由利用铰链进行旋转动作的主体盖开闭。在另一实施例中,集尘桶100的下侧也可以与集尘桶主体形成为一体。
92.在所述集尘桶10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过滤器部140,所述过滤器部140配置为包围所述第二旋风部130。
93.作为一例,所述过滤器部140形成为圆筒形状,将在所述第一旋风部120与灰尘分离的空气引向所述第二旋风部130。所述过滤器部140在空气通过的过程中过滤空气中包含的灰尘。
94.为此,所述过滤器部140可以包括具有复数个孔的网筛部(mesh portion)141。所述网筛部141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但不限于此。
95.由于所述网筛部141过滤空气,因此在所述网筛部141可能堆积灰尘,从而需要清扫所述网筛部141。
96.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吸尘器还可以包括用于清扫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压缩部150,例如简便清扫系统。
97.所述压缩部150可以包括:可动部151,以能够在集尘桶10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内部;操作部153,用户操作所述操作部153使所述可动部151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传递部155,将所述操作部153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可动部151。
98.所述操作部153可以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外侧。作为一例,所述操作部153可以位于比配置在马达壳体200的内部的马达210更高的位置。另外,所述操作部153可以位于比所述可动部151更高的位置。
99.所述传递部155可以在马达壳体20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长长地形成,所述传递部155的上侧端部与所述操作部153结合,所述传递部155的下侧端部与所述可动部151结合。
100.在用户未操作所述操作部153的状态下,所述可动部151位于所述过滤器部140的上侧,如果操作所述操作部153,则所述可动部151沿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外周面朝下侧方向移动。
101.所述把手部300可以包括:把手主体310,用于用户把持;以及电池壳体320,配置在所述把手主体310的下侧,能够容纳电池330。
102.在用户用右手把持所述把手主体310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153可以位于所述把手主体310的左侧。
103.因此,可以用未把持所述把手主体310的左手容易地操作所述操作部153。
104.所述操作部153可以沿与所述第一旋风部120的旋风流动的轴平行的方向移动,作为一例,在所述集尘桶100置于地面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移动。
105.为了所述操作部153的移动,在所述马达壳体200可以形成有狭缝210。所述狭缝210也可以沿与所述第一旋风部120的旋风流动的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即沿上下方向延伸。
106.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狭缝210也可以形成在把手主体310。
107.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所述旋风流动的轴的延伸方向为图中的上下方向,因此可以理解为,以下说明的“旋风流动的轴的延伸方向”是指“上下方向”。
108.参照图2,所述马达壳体200的直径d1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把手部300的水平长度l1。并且,所述把手部300可以以所述把手部300的左右中心与所述马达壳体200的中心一致的方式结合于所述马达壳体200。
109.作为一例,所述操作部153可以位于所述马达壳体200和所述把手部300接触的边界部位。
110.由于所述马达壳体200的直径d1和所述把手部300的水平长度l1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如果将所述吸尘器放置为所述马达壳体200和所述把手部300一起与地面f接触,则在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外周面、所述把手部300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地面f之间形成空间,所述操作部153可以位于所述空间。
111.在该状态下,所述操作部153与所述地面f隔开间隔。
112.因此,可以防止在将所述吸尘器放置到地面f的过程中,所述操作部153与地面f发生碰撞而造成所述操作部153的损坏或所述操作部153被非意图地操作。
113.作为一例,所述传递部155可以形成为圆形杆(bar)形态,所述操作部153可以结合于所述传递部155的上端部。即,所述传递部155的水平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形。
114.此外,所述传递部155也可以沿与所述第一旋风部120的旋风流动的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115.所述可动部151位于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内部,所述操作部153位于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外部,因此所述传递部155可以位于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内部以连接所述可动部151和所述操作部153。即,所述操作部153可以贯通所述马达壳体200。
116.在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传递部155的上下方向移动的压缩导轨部220。
117.所述压缩导轨部220可以沿与所述第一旋风部120的旋风流动的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118.因此,所述传递部155可以沿所述压缩导轨部220沿上下方向移动。
119.在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内部可以配置有用于产生吸力的马达230。由所述马达230产生的吸力可以作用于所述管连接件110。
120.所述马达230可以以所述第一旋风部120的旋风流动的轴的延伸方向为基准位于所述集尘桶100和/或所述电池330的上方。所述操作部153可以位于与所述马达230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高度,或者可以位于比所述马达230更高的位置。
121.在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内部可以配置有用于将从所述第二旋风部130排出的空气引向所述马达230的空气引导件240。
122.所述第二旋风部130可以结合于所述空气引导件240的下侧。所述过滤器部140在与所述第二旋风部130结合的状态下包围所述第二旋风部130。
123.因此,所述过滤器部140也可以位于所述空气引导件240的下侧。在所述操作部153未被操作的状态下,所述可动部151可以配置于包围所述空气引导件240的位置。
124.所述可动部151可以包括用于清扫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压缩板。
125.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操作部153未被操作的状态下的可动部151的位置称为简便清扫系统的待机位置。
126.在所述简便清扫系统的待机位置,所述可动部151可以配置为与所述过滤器部140不重叠。因此,空气可以通过所述过滤器部140。
127.例如,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可动部151可以位于比所述过滤器部140更高的位置。因此,可以在所述待机位置,在空气通过所述过滤器部140的过程中,防止所述可动部151起到流动阻力的作用。
128.在所述第二旋风部130的下侧可以设置有灰尘引导件160。所述灰尘引导件160的上侧可以与所述第二旋风部130的下侧结合。另外,所述过滤器部140的下侧可以安置于所述灰尘引导件160。
129.所述灰尘引导件160的下侧可以安置于集尘桶100的底部面。所述灰尘引导件160与所述集尘桶100的内周面隔开而将所述集尘桶10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灰尘储存部161和第二灰尘储存部163,第一灰尘储存部161储存在所述第一旋风部120分离的灰尘,第二灰尘储存部163储存在所述第二旋风部130分离的灰尘。
130.所述集尘桶100的内周面和所述灰尘引导件160的外周面163b-3限定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61,所述灰尘引导件160的内周面限定所述第二灰尘储存部163。
131.在设置有主体盖的情况下,灰尘引导件160的下侧可以安置于主体盖。
132.构成所述可动部151的压缩板可以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作为一例,所述压缩板可以由橡胶材质形成。所述压缩板可以形成为环形态,以使所述压缩板能够清扫圆筒形状的过滤器部140的整个周缘。作为另一例,所述压缩板也可以由硅或纤维材质形成。
133.此外,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压缩板在从所述过滤器部140脱离的位置待机,而在清扫过程中,所述压缩板在擦拭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外表面的同时沿上下方向移动。
134.所述压缩板的内周面可以包括在清扫过程中与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外表面接触的清扫面。所述清扫面作为与所述过滤器部140相向的面,可以是垂直面。
135.因此,如果在所述清扫面整体与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圆周周缘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压缩板下降,则所述清扫面将去除附着于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外表面的灰尘。
136.所述清扫面的直径可以形成为小于所述过滤器部140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压缩板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因此在所述压缩板下降而使得所述清扫面与所述过滤器部140接触的过程中,所述压缩板朝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径向外侧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清扫面可以与所述过滤器部140接触。
137.即,在所述清扫面与所述过滤器部140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清扫面可以按压所述过滤器部140。如上所述,由于所述清扫面在按压所述过滤器部140的状态下清扫所述过滤器部140,因此附着于所述过滤器部140的灰尘可以从所述过滤器部140被有效地去除。
138.另外,由于所述压缩板由能够弹性变更的材质形成且所述清扫面的周缘整体按压所述过滤器部140,因此,即使在所述压缩板下降的过程中,所述压缩板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旋风流动的轴倾斜,所述压缩板的清扫面也保持按压所述过滤器部140的状态,从而能够实现所述过滤器部140的清扫。
139.所述压缩板可以包括从所述清扫面朝径向外侧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面。
140.由于所述倾斜面朝外侧向上倾斜,因此在所述压缩板中,所述倾斜面部分的内径
越接近上侧越大。并且,所述倾斜面与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外周面隔开。
141.可动部151还可以包括:框架,支撑压缩板的外侧周缘;以及芯部,支撑压缩板的内侧周缘。
142.所述芯部可以与所述压缩板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接触。
143.作为一例,所述芯部可以与所述压缩板的内侧倾斜面接触。
144.通过在所述压缩板形成结合凸起,在所述芯部形成结合孔,并且将所述结合凸起插入到所述结合孔,能够使所述芯部与所述压缩板结合。
145.所述框架支撑所述压缩板,并且通过与所述芯部结合,能够固定所述压缩板的位置。
146.所述传递部155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的长杆形态。这是为了在所述传递部155在所述马达壳体20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时,使所述传递部155能够顺畅地移动。
1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板可以通过双重注塑来使所述芯部和所述框架一体地形成。
148.灰尘引导件160可以包括:储存壁163a,形成第二灰尘储存部163;以及支撑部163b,形成在所述储存壁163a的上侧,支撑所述第二旋风部130。
149.所述储存壁163a可以形成为具有圆形水平截面的柱体形态,并且所述储存壁163a的直径可以形成为随着从上侧接近下侧而逐渐减小,以使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61的空间最大化。
150.所述灰尘引导件16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储存壁163a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防飞散肋165。
151.作为一例,所述防飞散肋165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可以以与所述储存壁163a隔开的状态包围所述储存壁163a的上侧部。
152.由于所述储存壁163a的直径越接近下侧越减小,因此在所述储存壁163a的外周面和所述防飞散肋165之间形成有空间。
153.所述旋风流动可以在沿所述集尘桶100的内周面流动的同时下降。在所述旋风流动下降的过程中,如果所述旋风流动到达所述主体盖或集尘桶100的底部面,则旋转流动可以重新变更为上升流动。
154.如果在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61内存在上升流动,则产生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61中储存的灰尘飞散的问题。
155.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61内的上升流动在所述防飞散肋165和所述储存壁163a之间的空间到达所述防飞散肋165,则其方向被转换而重新变更为下降流动。
156.因此,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61中储存的灰尘的飞散被防止,从而能够防止灰尘向所述第二旋风部130侧逆流的问题。
157.由于所述防飞散肋165从所述储存壁163a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因此,在所述第一旋风部120分离的灰尘可以利用所述防飞散肋165与所述旋风流动一起向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61顺畅地移动。
158.另一方面,所述支撑部163b可以包括插入到所述过滤器部140的下侧的插入部163b-1。如果所述支撑部163b的插入部163b-1插入到所述过滤器部140的下侧,则所述过滤
器部140的下端安置于所述支撑部163b中的配置于插入部163b-1的周缘的支撑面163b-2。
159.在所述过滤器部140安置于所述支撑面163b-2的状态下,所述压缩板在下降的同时经过所述过滤器部140。
160.所述支撑部163b的外周面163b-3可以形成为越接近下侧其直径越减小,以防止在所述压缩板下降的过程中,所述支撑部163b的外周面163b-3与所述压缩板发生干涉。即,所述支撑部163b的外周面163b-3可以越接近下侧越向内侧倾斜。
161.另外,所述支撑部163b的外周面163b-3的最大直径可以等于或小于所述过滤器部140的外周面的直径。
162.另外,在所述压缩板的下降过程中,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161中储存的灰尘被压缩,如果所述支撑部163b的外周面163b-3向内侧倾斜,则具有能够使被压缩的灰尘容易地下降的优点。
163.所述防飞散肋165可以从所述支撑部163b和所述储存壁163a的边界部位向下侧延伸。所述防飞散肋165的外周面可以以与所述支撑部163b的外周面形成连续的面的方式倾斜。即,所述防飞散肋165的外周面的外径可以形成为越接近下侧越减小。
164.所述操作部153位于所述把手部300的外侧,因此用户可以向下侧按压所述操作部153的顶面。
165.所述操作部153可以包括:第一部分,位于马达壳体200的内侧;以及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朝水平方向延伸并位于马达壳体200的外侧。
166.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传递部155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可以形成有供所述传递部155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槽。
167.所述传递部155中插入到所述插入槽的部分的水平截面可以形成为非圆形,以防止在操作所述操作部153的过程中,所述传递部155和所述操作部153之间的相对旋转。
168.由于用户需要按压所述第二部分,因此所述第二部分的水平方向宽度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水平方向宽度。
169.另外,在所述压缩导轨部220还可以包括弹性构件(未图示),在所述压缩部150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弹性构件用于弹性支撑所述操作部153。
170.所述弹性构件可以仅在所述操作部153的下降区间中的初始区间弹性支撑所述操作部,而在其他的区间,所述操作部153的弹性支撑可以被解除。
171.因此,如果所述弹性构件支撑所述操作部153,则能够防止所述压缩部150因所述压缩部150的荷重而非意图地下降。
172.所述弹性构件可以形成为各种形态和结构。
173.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吸尘器中,用于引导传递部155的上下移动的压缩导轨部220不形成在集尘桶100的外侧,传递部155的上下移动仅由位于马达壳体200的内部的压缩导轨部220来引导。
174.因此,与在集尘桶100的外周面形成压缩导轨部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集尘桶100的外径,因此能够充分确保集尘桶100的内周面和第二旋风部130之间的间隔d1。
175.作为一例,由于能够将集尘桶100的内周面和第二旋风部130之间的间隔d1确保为14mm以上,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谷物等较大杂质卡在管连接件110的出口侧。
176.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用户朝一方向操作所述操作部153,则所述可动部151可以下
降,在所述可动部151移动到下降位置的状态下,用户可以朝另一方向抬起所述操作部153,以使其复位到所述待机位置。
17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尘器可以不具有用于使所述可动部151从下降位置复位到所述待机位置的复位单元,但是也可以具有所述复位单元。
178.与吸入部结合的管连接件110与集尘桶100结合,形成有管连接件110的集尘桶100和马达壳体200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分离的方式结合。
179.为了使集尘桶100和马达壳体20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在集尘桶100和马达壳体200可以形成有结合单元。
180.作为一例,参照图4,在集尘桶100的上端部可以形成有用于与马达壳体200结合的螺纹部170。
181.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形成有其他结构的结合单元,而不是所述螺纹部170。
182.为了提高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分离的方式结合的集尘桶100和马达壳体200的密封力,在集尘桶100和马达壳体200的接触部,作为一例,集尘桶100的上端部可以配置有密封构件180。
183.如果以如上所述的方式使集尘桶100和马达壳体200形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分离,则能够提高集尘桶100和马达壳体200之间的密封力。
184.在马达壳体200的与管连接件110相邻的位置配置有电气端子部250,在吸入部与管连接件110结合时,所述电气端子部250与所述吸入部的端子结合并向所述吸入部供电。
185.在现有的吸尘器中,用于通电的电线和端子部与吸尘器主体和集尘桶连接在一起,从而难以在使用吸尘器的同时用水清洗集尘桶。尤其,当吸尘器因消费者的失误而在进行水清洗且水分未干燥的状态下工作时,可能发生短路而产生安全问题。
186.但是,在本发明的吸尘器中,由于电气端子部250设置于马达壳体200,因此可以将不包括电气部件的集尘桶从马达壳体分离,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needs),用水清洗集尘桶,并且能够缩短马达/逆变器的电线长度。
187.此外,在集尘桶100的管连接件110的下侧可以形成有用于加强与吸入部连接的所述管连接件110的强度的结构物,例如,强度加强结构等。
188.以下,参照图7至图16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尘器。
189.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尘器的集尘桶和马达壳体的结合状态的图。
190.并且,图9至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尘器的集尘桶和马达壳体的分离过程的图。
191.在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吸尘器的过程中,对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其的详细说明借用对第一实施例的说明。
192.第二实施例的吸尘器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区别在于管连接件固定结合于马达壳体而不是集尘桶,并且区别在于集尘桶和管连接件的紧固/解除结构。
193.对此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吸尘器中,管连接件110-1与马达壳体200固定结合而不是集尘桶100。
194.此外,吸尘器还包括紧固部400,所述紧固部400使集尘桶100和马达壳体20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
195.紧固部400包括:按钮410,位于管连接件110-1的下部;以及卡钩420,位于按钮410和集尘桶100之间的空间。
196.卡钩420可以通过按钮410的按压操作来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197.紧固部400还可以包括位于集尘桶100的外表面的第一卡止部430。
198.第一卡止部430可以根据卡钩420的旋转与否来紧固于卡钩420和/或从卡钩420解除紧固。
199.紧固部400还可以包括位于集尘桶的外表面中第一卡止部430的相反侧的下部的第二卡止部440。
200.第二卡止部440可以与形成于把手部300的槽340结合。
201.卡钩420可以包括:第一倾斜面421,与肋411接触,用于使卡钩420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及第二倾斜面423,从第一倾斜面421延伸,用于使所述卡钩420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202.在图7中,未说明的附图标记510是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epa filter),附图标记520是前置过滤器(prefilter),附图标记530是灰尘帽(dust cap)。
203.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紧固部400,在卡钩420和第一卡止部430保持紧固状态且第二卡止部440结合于把手部300的槽340的状态下,集尘桶100结合于马达壳体200(参照图8和图9)。
204.在该状态下,如果朝集尘桶100的相反方向按压按钮410以使集尘桶100从马达壳体200分离,则肋411对卡钩420的第一倾斜面421施加朝下方方向的压力,由此卡钩4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卡钩420和第一卡止部430的紧固被解除(参照图10)。
205.并且,在肋411到达第一倾斜面421和第二倾斜面423的边界位置为止,卡钩420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参照图11),并且从肋411经过第一倾斜面421和第二倾斜面423的边界位置并与第二倾斜面423接触的时间点开始,卡钩420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参照图12)。
206.如上所述,如果在卡钩420和第一卡止部430的紧固被解除的状态下,向下推动集尘桶100的前侧部分(面向管连接件的部分),则集尘桶100以第二卡止部440为轴旋转规定的角度(参照图13)。
207.然后,朝前方方向稍微推动集尘桶100来将第二卡止部440从把手部300的槽340分离(参照图14),再次朝下侧方向推动集尘桶100的后侧部分来将集尘桶100从马达壳体200分离。
208.根据这样的过程,可以在将集尘桶100从马达壳体200分离后,清洗集尘桶100。被用户清洗完毕的集尘桶100以与前述的过程相反的顺序重新结合于马达壳体200。
209.另一方面,在马达壳体200的与管连接件110-1相邻的部位可以配置有用于在吸入部与管连接件110-1结合时向所述吸入部供电的端子部250。
210.以上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说明书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具体的形态来实施。因此,应当被理解的是,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所有层面上均为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