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0002发布日期:2022-10-29 01:2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降糖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能够煮出糖质降低了的米饭的降糖电饭煲。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这种降糖电饭煲,已知有一种降糖电饭煲,其具有形成有收纳于外锅(相当于本技术发明的锅)的孔(相当于本技术发明的贯通孔)的内锅(相当于本技术发明的有孔容器),在所述外锅中收纳水,在所述内锅中收纳米,利用加热器线圈(相当于本技术发明的加热单元)加热外锅并加热其中的水,由此将内锅内的米煮熟,将从米溶出到热水中的糖质排出到外锅内,由此降低煮熟的米饭的糖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所述孔在附图上仅形成于所述内锅的底部。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27987号公报
5.这样的降糖电饭煲,含有糖质的热水通过形成于内锅底部的孔排出到外锅内。此时,含有糖质的热水通过未煮熟的米饭而被排出。然而,含有糖质的热水正如被称为“米汤”那样,是粘度高的热水。因此,溶出到热水中的糖质会留在米饭中,煮好的米饭的糖质有可能没有像想象的那样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的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降低糖质而煮饭的降糖电饭煲。
7.本发明的方案一所述的降糖电饭煲具有加热单元、被该加热单元加热并且收纳水的锅、和收纳在该锅内并且收纳米的有孔容器,在所述锅的内表面与有孔容器中的形成有贯通孔的范围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并且所述有孔容器的贯通孔具有第一贯通孔组和第二贯通孔组,所述第一贯通孔组位于比煮饭开始时的水面低的位置,所述第二贯通孔组位于比煮饭开始时的水面高的位置。
8.另外,本发明的方案二所述的降糖电饭煲,在方案一中,所述第二贯通孔组具有位于比煮饭结束时的饭的上端位置高的位置的第三贯通孔组。
9.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10.本发明的方案一所述的降糖电饭煲通过如上构成,被加热单元加热的有孔容器内的水(热水)在加热米的同时溶解糖质后,从第二贯通孔组排出到所述有孔容器外,因此溶解于水(热水)的糖质不易留在米饭中,能够良好地降低糖质。
11.此外,所述第二贯通孔组具有位于比煮饭结束时的饭的上端位置高的位置的第三贯通孔组,由此,即使米因煮饭而膨胀,也能够将溶解于水(热水)的糖质从第三贯通孔组排出至所述有孔容器外,因此,溶解于水(热水)的糖质难以留在米饭中,能够良好地降低糖质。
附图说明
1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降糖电饭煲的右侧视图。
13.图2是该降糖电饭煲的a-a剖视图。
14.图3是该降糖电饭煲的内锅和有孔容器的放大剖视图。
15.图4是该降糖电饭煲的由虚线x包围的有孔容器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16.图5是该降糖电饭煲的由虚线y包围的有孔容器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17.图中:1—降糖电饭煲,6—加热器,7—内锅(锅),11—有孔容器,16—贯通孔,18—贯通孔,22—第一贯通孔组,23—第二贯通孔组,24—第三贯通孔组,s—空间,lw—水位,lc—饭的上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基于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图1来规定前后。即,图1中的左为前,右为后。另外,图1至图5中的上为实际的上,下为实际的下。1为降糖电饭煲。该降糖电饭煲1具有主体2和盖体3。而且,所述盖体3由设置于所述主体2的后部的铰链部4枢轴支撑。
19.在所述主体2内设有外锅5,并且在该外锅5的底部设有作为加热单元的加热器6。而且,以载置于该加热器6的方式,在所述外锅5内可装卸地收纳有作为锅的金属制的内锅7。该内锅7具有底部8和侧面部9而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并且在所述侧面部9的上部以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形成有凸缘部10。
20.而且,在所述内锅7的内部,可装卸地安装有金属制的有孔容器11。该有孔容器11具有底部12和侧面部13而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并且在所述侧面部13的上部以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形成有凸缘部14。此外,所述内锅7的高度比有孔容器11的高度高。并且,所述有孔容器11的凸缘部14能够载置于所述内锅7的凸缘部10。因此,所述有孔容器11以其底部12离开所述内锅7的底部8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内锅7,另外,所述有孔容器11以其侧面部13离开所述内锅7的侧面部9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内锅7。由此,在所述内锅7的内表面与所述有孔容器11的形成有贯通孔16、18的范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s。此外,在所述凸缘部14安装有软质的缓冲材料15。由此,即使所述有孔容器11因所述内锅7内的水沸腾而振动,也不会产生与所述内锅7的碰撞声,另外,抑制内锅7、有孔容器11损伤。
21.对所述有孔容器11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该有孔容器11具有底部12和侧面部13而形成为有底圆筒状。而且,在所述底部12形成有由多个贯通孔16构成的底部贯通孔组17。另外,在所述侧面部13形成有由多个贯通孔18构成的侧部贯通孔组19。该侧部贯通孔组19在周向上呈环状地形成有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列)。为了方便起见,从下方起设为第一列19a、第二列19b、第三列19c、第四列19d。而且,所述贯通孔16、18分别形成为小于所收纳的米粒的大小。另外,在所述侧面部13形成有一对轴承孔20,并且把手2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撑于该轴承孔20。该把手21在煮饭时被放倒,不从所述有孔容器11的上端突出。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所述有孔容器11煮饭的情况下,在所述内锅7中放入水的同时,在所述有孔容器11中放入研磨过的米。如图3所示,此时的水位lw比所述侧部贯通孔组19的第二列19b稍低。即,底部贯通孔组17以及侧部贯通孔组19的第一列19a低于煮饭开始时的水位lw,侧部贯通孔组19的第二列19b至第四列19d高于煮饭开始时的水位lw。但是,第
二列19b根据煮饭量、水加减等,可能存在在煮饭开始时低于水位lw的情况。另外,如果进行煮饭,则饭的上端位置lc比最初的米的上端位置lr高。该饭的上端位置lc位于所述侧部贯通孔组19的第三列19c与第四列19d之间。在此,将处于比煮饭开始时的水位lw低的位置的贯通孔组定义为第一贯通孔组22,将处于比煮饭开始时的水位lw高的位置的贯通孔组定义为第二贯通孔组23。而且,将该第二贯通孔组23中的位于比煮饭结束时的饭的上端lc高的位置的贯通孔组定义为第三贯通孔组2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所述底部贯通孔组17以及侧部贯通孔组19的第一列19a是第一贯通孔组22,所述侧部贯通孔组19的第三列19c以及第四列19d是第二贯通孔组23。另外,第二贯通孔组23中的第四列19d是第三贯通孔组24。此外,如图3所示,第二列19b根据与煮饭开始时的水位lw的关系而为第二贯通孔组23,但根据水加减、煮饭量也能够成为第一贯通孔组22。
23.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通常的煮饭是向所述内锅7内放入研磨过的米以及水而进行的,这是众所周知的方法,因此省略说明。
24.在进行降糖煮饭的情况下,使用者首先在所述内锅7中加入预定量的水后,将该内锅7收纳在所述外锅5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所述内锅7的内表面标记有未图示的水位线,因此只要将水放入至该水位线的高度即可。这样,当将所述内锅7收纳于所述外锅5时,所述内锅7的底部8与所述加热器6导热接触。接着,使用者将研磨过的米放入所述有孔容器11后,抬起所述把手21进行握持,将所述有孔容器11收纳于所述内锅7内。此时,水位上升所述有孔容器11和米的量。如图3所示,该水位为lw。而且,如上所述,在所述内锅7的内表面与有孔容器1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s。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将有孔容器11收纳于所述内锅7后,将它们收纳于外锅5。进而,在放倒所述把手21并关闭所述盖体3后,对未图示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开始煮饭。
25.煮饭开始后,所述内锅7内的水被所述加热器6加热变成热水。该热水加热所述有孔容器11,该加热的有孔容器11加热其中的米。并且,热水的一部分从所述有孔容器11的第一贯通孔组22(即,底部贯通孔组17及侧部贯通孔组19中的第一列19a)流入到所述有孔容器11内,对其中的米进行加热。由此,所述内锅7内及有孔容器11内的水沸腾,所述有孔容器11内的米被煮熟。此时,米因吸水而膨胀,并且米中所含的糖质(在该情况下为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糊化,溶出到热水中。含有糖质的热水(所谓的“米汤”)在所述有孔容器11内上升。并且,“米汤”从所述第二贯通孔组23(即,从所述侧部贯通孔组19的第二列19b至第四列19d)向所述有孔容器11外排出,积存于所述内锅7内。另外,“米汤”也从所述第一贯通孔组22排出到所述有孔容器11外,积存在所述内锅7内。由此,从所煮的饭中去除糖质。
26.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在煮饭的过程中米粒吸水膨胀,因此其结果,米(饭)的上端位置随着煮饭而从lr变化为lc。然而,即使像这样米(饭)的上端位置变高至lc,由于在比该上端位置lc高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贯通孔组24(即,所述侧部贯通孔组19的第四列19d),因此也能够从该第三贯通孔组24排出“米汤”。
27.所述加热器6持续加热的话,所述内锅7内的热水蒸发而水位下降。并且,若水位低于所述有孔容器11的底面12,则所述有孔容器11内的米饭被在所述内锅7内产生的水蒸气蒸煮。将该蒸煮工序持续预定时间后,降糖煮饭结束。此外,当降糖煮饭结束时,成为在所述内锅7内积存有“米汤”的状态。
28.在煮饭的过程糊化并从饭粒溶出到热水的糖质(该情况下,直链淀粉、支链淀粉),
成为粘度高的“米汤”。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结构那样的将有孔容器收纳于内锅内且仅在该有孔容器的底部形成有贯通孔的结构的情况下,“米汤”通过对流而在有孔容器内上升后下降,因此“米汤”通过米饭而从有孔容器向下方排出。在煮饭的过程中,当有孔容器内的水位逐渐降低并且饭粒逐渐吸水膨胀时,在有孔容器内“米汤”逐渐变得难以流动。因此,像海绵含有水那样,含有糖质的“米汤”会留在饭粒之间。而且,在“米汤”的水分因来自加热器的热而蒸发的过程中,糖质再次附着于饭粒。
29.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所述有孔容器11中的比煮饭初期的水位lw高的位置形成第二贯通孔组23,能够制作不使饭通过而使“米汤”向有孔容器11外排出的路径,因此能够减少留在饭中的“米汤”的量,降低煮熟的饭的糖质。而且,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所述有孔容器11中的比煮饭结束时的饭的上端位置lc高的位置形成第三贯通孔组24,从而能够制作直至煮饭结束时为止不使饭通过而使“米汤”向有孔容器11外排出的路径,因此能够减少留在饭中的“米汤”的量,减少煮好的饭的糖质。
30.煮饭结束后,提起所述有孔容器11的把手21后,通过提起该把手21,能够将所述有孔容器11从降糖电饭煲1取出并清洗。
31.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具有作为加热单元的加热器6、作为被该加热器6加热并且收纳水的锅的内锅7、收纳于该内锅7内并且收纳米的有孔容器11的降糖电饭煲1中,通过在所述内锅7的内表面与有孔容器11中的形成有贯通孔16、18的范围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s,并且所述有孔容器11的贯通孔16、18具有位于比煮饭开始时的水面lw低的位置的第一贯通孔组22和位于比煮饭开始时的水面lw高的位置的第二贯通孔组23,从而被加热器6加热的所述有孔容器11内的水(热水)对米进行加热并且将糖质溶解后,从所述第二贯通孔组23向所述有孔容器11外排出,因此溶解于水(热水)的糖质难以留于米饭中,能够良好地降低糖质。
32.另外,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贯通孔组23具有位于比煮饭结束时的饭的上端位置lc更高的位置的第三贯通孔组24,由此,即使米因煮饭而膨胀,也能够将溶解于水(热水)的糖质从所述第三贯通孔组24排出到所述有孔容器11外,因此,溶解于水(热水)的糖质难以留在饭中,能够良好地降低糖质。
33.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侧部贯通孔组从第一列形成至第四列,但也可以设为除此以外的列数。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有孔容器的底部及侧面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但也可以将网眼比米粒小的金属网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有孔容器的形状形成为有底圆筒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半球状或倒截头锥状。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加热器作为加热单元,但也可以使用感应加热线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