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58065发布日期:2024-02-07 13:0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液体加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饮用凉白开的习惯。现在的即热容器可以快速将热液加热。而日常生活电器中,家用桌面饮水机的最高功率依据电器安规要求,需要限定在2300w以内。理论上,在直饮水机场景下,该功率可以将7.3g/s室温液加热至沸腾。但现有出液量由于电热效率及热能利用率的损耗,通常直饮水机出液流量不足6.5g/s,从而导致现有的桌面饮水机等产品的出液液流较小,容易形成断流,故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够提高出液流量的液体处理系统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处理系统。

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4、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

5、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提供另外一种用于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

6、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读存储介质。

7、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处理系统。

8、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供液口;预热组件,与供液口连接,能够蓄积热量,并能够在液体处理系统处于加热状态时,通过蓄积的热量对来自供液口的液体进行预热;加热组件,与预热组件连接,用于对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控制器,用于根据液体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供液口、预热组件、加热组件和控制器。其中,液体处理系统可具体为桌面饮水机,进一步地为桌面直饮的饮水机,也即将液体烧开后直接输出,或者将液体烧开后调节成适合饮用后的温度输出的饮水机。具体而言,预热组件与供液口连接,其目的在于,在平时用户不用水等液体时,也即闲时非加热状态进行蓄积热量,然后在用户需要用水等液体时,利用提前储存蓄积的能量,先把供液口供给的液体进行预热到一定的温度,而经过预热后的液体进入到加热组件进行正常的快速加热至沸腾。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经过出液组件排出,或者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也可进行换热或者与其他液体进行综合后排出。该种方案,能够在闲时状态,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热量,并在用户用水等液体时,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的热量对液体进行预热,而通过预热组件对液体进行预热,并不需要消耗功率,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功率下实现更高效率的加热,这样对于相同加热组件的功率而言,其便能够同时将更多的液体加热至沸腾,以此就可以提高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家用桌面饮水机的出液速率低,容易断流的问题。因为,对于家用桌面饮水机等液体处理系统而言,其最高加热功率依据电器安规要求,需要限定在2300w(w为瓦特,功率单位)以内,也即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需要小于等于2300w。而在该功率下,由于电热效率及热能利用率的损耗,通常直饮水机等液体处理系统的出液流量不足6.5g/s,从而导致了现有的桌面饮水机等产品的出液液流较小,容易形成断流的现象。而本技术中,在将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设置在2300w的时候,由于加热组件加热前的液体是通过预热组件进行预热的,故而其出液流量明显大于现有的6.5g/s,以此就提高了产品的出液流量,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桌面饮水机等产品的出液流量小,容易断流的问题。同时,控制器用于根据液体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来控制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以使得预热组件和加热组件在不同状态时,加热功率可以动态调整,以便能够在满足安全规定的情况下,确保产品能够大流量、长时间连续出液。比如,在加热状态时,若加热组件加热不需要全功率加热,则预热组件也可以分配一定的功率进行蓄热,以便能够实现持续蓄热,这样就可延长产品大流量出液体的持续时长。

10、其中,本技术,预热组件在出液之前是会提前蓄热的,其不同于分段加热(比如两次加热),因为对于分段加热来说,在加热时,每个段都是在正常耗电的,其目的在于减少第二次加热的功率。比如,对于前后两段加热的装置而言,前段加热装置虽然也可以加热,但是其不是在出液之前提前蓄积热量,而是在出液时才开始将电能转换成热量。因此,分段加热的本质是将一个加热装置分成两个加热部分,其本质依旧是在出液时同时加热,而不是在出液时对液体进行预热。一般而言,本技术中的预热组件可以理解为一个换热装置,其旨在出液时,将提前蓄存的热量换热给从供液口输送过来的液体,以实现对液体的预热,也即预热组件设置的目的在于获得大流量,关键点在于,预热组件能提前蓄热,从而在预加热的时候用的是蓄热模块的能量,而功率可全部分配给加热组件进行加热(虽然加热组件可以调功,但是目的并不是为了降低二次加热时的功率,其对于功率可以选择),以此就实现了提前预热,故而确保了大流量出液。

11、其中,本技术中,液体处理系统处于加热状态和非加热状态,是以加热组件、预热组件是否出液,或者供液口是否供液进行界定的。也即加热状态还是非加热状态主要是看是否有液体需要被加热至目标温度。比如,加热状态为有液体经过加热组件被加热的状态,非加热状态为无液体经过加热组件被加热的状态。

12、本技术中,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与液体经过预热组件的速率,或者供液口的供液速率是一致的,该速率为第一速率,该速率不是指的直接将液体输出给用户时的速率,在出水端,系统会通过出水组件将温度调节好的水输出给用户,也即出水组件的速率,该速率为第二速率。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之和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

14、在该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之和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其中p是根据电器安规要求设置的,比如,按照现有的电器安规要求,p值应该小于等于2300w。这样就使得预热组件和加热组件在同一时间的加热功率总和不会超过现有的电器安规要求。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用于在非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一蓄热功率进行蓄热,并在蓄热完成后以第二蓄热功率进行保温,第二蓄热功率小于第一蓄热功率;或控制器用于在非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一蓄热功率进行蓄热,并在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三蓄热功率进行蓄热,第三蓄热功率小于第一蓄热功率。

16、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非加热状态,也即没有液体经过加热组件被加热的状态。在该状态时,控制器控制预热组件第一蓄热功率(一般为自身设置的最大功率,也即全功率)加热,以便能够快速蓄积满热量。而在蓄积满热量以后,可以降功率工作(第二蓄热功率),以进行保温。这样就能够确保预热组件能够长期处于储存满热量的状态,以此可以确保在用户需要用水等液体时,预热组件能够及时对液体进行预热至所需的温度。当然,控制器也可以在非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一蓄热功率进行蓄热,并在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三蓄热功率进行蓄热,第三蓄热功率小于第一蓄热功率,也即在加热状态和非加热状态,预热组件都始终具有蓄热功率,只是蓄热功率不一样而已,该种方式,由于在加热状态,预热组件也可以正常蓄热,故而就延长了预热组件的整体预热能力,以此极大的延长了出液时长。

17、在另一具体技术方案中,控制器用于在非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一蓄热功率进行蓄热,和/或在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时,得出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在得出的蓄热功率小于预热组件蓄热的最大功率值时,使预热组件以得出的蓄热功率进行蓄热,在得出的蓄热功率大于等于预热组件蓄热的最大功率值时,使预热组件以最大功率值进行蓄热。

18、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出液状态,比如,用户接液体的状态。而在出液状态时,可先计算出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然后判断加热功率与目标功率值p的关系。若加热功率的值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p,则控制加热组件以计算出的功率进行加热。此时,预热组件能够以目标功率值p减去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之后的剩余功率可以使用,此时,如果剩余功率大于等于预热组件的最大功率值(一般为400w-800w),则预热组件以最大功率值进行蓄热。如果剩余功率小于预热组件的最大功率值,则以剩余功率进行加热。也即在满足加热组件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等温度所需的功率之后,剩余的功率均可用于蓄热。但是蓄热功率虽然可以动态调节,但其存在一个最大设定值,蓄热功率最大值不能超过最大设定值(比如600w)左右。因此,当蓄热功率大于蓄热功率的最大设定值时,此时虽然能够分配给预热组件更大的功率,但预热组件依旧只利用最大设定值的功率进行蓄热。

19、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加热状态。而在加热状态时,可先计算出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然后判断加热功率与目标功率值p的关系。若加热功率的值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p,则控制加热组件以计算出的功率进行加热。此时,预热组件能够以目标功率值p减去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之后的剩余功率可以使用,此时,如果剩余功率大于等于预热组件的最大功率值(一般为400w-800w),则预热组件以最大功率值(一般也为最大功率值)进行蓄热。如果剩余功率小于预热组件的最大功率值,则以剩余功率进行加热。也即在满足加热组件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等温度所需的功率之后,剩余的功率均可用于蓄热。但是蓄热功率虽然可以动态调节,但其存在一个最大设定值,蓄热功率最大值不能超过最大设定值(比如600w)左右。因此,当蓄热功率大于蓄热功率的最大设定值时,此时虽然能够分配给预热组件更大的功率,但预热组件依旧只利用最大设定值的功率进行蓄热。而该种设置,由于在正常加热状态时,预热组件也处于加热状态,故而预热组件可以边对液体进行预热,边使自身进行蓄热,这样就可延长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使其能够更长时间的连续输出满足预热温度的液体,以此实现了大流量长时间出液。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以及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用于检测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控制器用于在加热状态时根据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和预热后的温度得出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在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目标功率值时,控制加热组件以得出的加热功率进行加热。

21、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加热状态时,可先根据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以及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计算出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然后判断加热功率与目标功率值的关系。若加热功率的值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则控制加热组件以计算出的功率w2进行加热,同时,控制预热组件以p-w2的功率或最大功率值进行蓄热。目标功率值一般根据电器用电规定设置,比如2300w。该种方案,通过计算出加热组件将液加热至目前出液温度所需的加热功率,可以判断产品现在的耗电功率相对最大功率,也即目标功率值p是否有剩余,若有剩余的,则可控制,预热组件进行蓄热,也即此时,加热组件和预热组件都处于消耗功率的状态,两者加一起的功率消耗小于等于安规要求的值,比如,目标功率值。而该种设置,由于在正常加热状态时,预热组件也处于加热状态,故而预热组件可以边对液体进行预热,边使自身进行蓄热,这样就可延长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使其能够更长时间的连续输出满足预热需求温度的液体。

22、其中,本技术,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是有检测装置检测得出的。而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可以是提前设置的数,也可以是挺高速率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或者是根据公式等计算出的。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加热状态时,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满足以下关系:w3+w2=cp×(a-t0)×v,或w2=cp×(a-t1)×v;w1=p-w2;w1≤p1。w3预热组件的预热功率,t0为供液口处液体的温度,cp为液体的比热容,a为目标温度,w2为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w1为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p为目标功率值,p1为预热组件蓄热的最大功率值。

24、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加热功率、蓄热功率、预热组件的预热功率w3以及t0、目标温度a和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等的关系。在实际过程中,可将其中一个参数作为变量,这样在其他参数已知时便可计算出指定的变量的值。

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器还用于在加热功率大于目标功率值时,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并重新计算出加热功率的值,直至重新计算出的w2的值等于目标功率值。

26、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若计算出所需要的加热功率大于目标功率值,则说明现在的加热功率不满足电器安规的要求,故而可以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然后重新计算其需要的加热功率,直到计算出的功率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但一般地,只需要计算出的功率等于目标功率值即可,这样可以确保加热组件能够以最大功率加热,这样就可以提高出液流量。

27、进一步地,第一蓄热功率为900瓦-1500瓦。也即在闲时状态,预热组件以900瓦-1500瓦的功率进行加热,以实现热量的储存。

2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时长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出连续出液时长t,其中:预热组件的预热功率为w3,在w3小于等于w1时,预热组件进行蓄热直至饱和状态,连续出液时长为能够连续出液,在w3大于w1时,w3随着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直到w3=w1,且预热组件的蓄热总热能q与连续出液时长t和w3满足如下关系:

29、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时长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出连续出液时长t。其中,可以根据预热组件的预热功率w3和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的大小来确定产品能够连续出液体的时长。比如,在w3小于等于w1时,说明预热需求小,因此,预热组件可以进行蓄热直至饱和状态,此时,连续出液时长为能够连续出液,即产品可以一直出液。而在w3大于w1时,说明预热需求加大,储存的热量被逐渐消耗,w3随着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直至两者相等,形成平衡。通过计算连续出液体的时长,便于用户了解产品的出液时间,同时也便于产品根据需要来调节流量,以延长连续出液体的时间。同时,通过对连续出液时长的监控,可以确保输出的液体都是沸腾的液体,可以避免将没有烧开的液体输出给用户。

3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在实际出液时长大于连续出液时长t时,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值,或控制液体处理系统停止出液,或进行温度不足提示。

31、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实际出液时长大于连续出液时长t时,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值,或控制液体处理系统停止出液,或进行温度不足提示。也即在实际出液时长比计算出的能够连续出液体的时长长时,可以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者停止出液,以避免将没有烧开的液体输出给用户。

3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目标功率值为p,目标出液量b,出液速度为v,出液时间t,满足v0为常规流速。v为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流速。通过该公式,便可基于出液流量计算出可以出液体的时间,这样便能够实现对连续出液时长的监管。

3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供液口和预热组件之间;控制器与流量控制装置连接,用于通过调节流量控制装置的工作,以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大小。

34、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供液口和预热组件之间。控制器与流量控制装置连接,用于通过调节流量控制装置的工作,以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大小。在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对液体容器液温的监控、以及对预热组件的温度的监控而对加热组件的出液流量进行合理控制时,可以通过控制流量控制装置的流量来调节进入到加热组件内的液量,以此就合理地控制了出液流量。

35、进一步地,流量控制装置可为液泵,而液泵的设置除了可以控制流量之外,还可以增大供液压力,避免因为液压不足而导致供液不足。

36、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流量调节阀,也即也可以不设置液泵,而设置流量调节阀等来调节经过的液量,以此也可以实现对出液流量的控制。

3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包括换热部件,换热部件包括:液体管路,连接在供液口和加热组件之间;蓄热部件,用于与液体管路内的液体进行换热。预热组件还包括加热部件,用于加热蓄热部件,使蓄热部件蓄热。

38、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包括换热部件。换热部件包括液体管路。液体管路设置在供液口和加热组件之间,实现了供液口和加热组件之间的连接。液体管路用于将供液口输送过来的液体进行预热后输送给加热组件。同时,预热组件还包括蓄热部件,其中,蓄热部件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能够将热量进行储存,以供后续使用。而蓄热部件在需要出液体的时候,与液体管路内的液体进行换热,也即在需要出液体的时候,蓄热部件内储存的热量传递给液体管路内的液体中,以实现对液体的预热。同时,预热组件还包括加热部件。加热部件用于加热蓄热部件,以使蓄热部件能够不断地储存热量,一种加热部件可以在不出液体的时候进行加热,以使蓄热部件蓄热,也可以在加热状态时,基于功率分配以较小的功率进行加热,以便能够延长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间,以此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连续出液时长,以使产品能够更长时间、大流量地连续供给沸腾的液体。

3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包括:保温部件,包裹在换热部件外,用于对换热部件进行保温。

40、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包括保温部件。保温部件包裹在换热部件外,保温部件用于对换热部件进行保温。通过设置保温部件可以提高换热部件的保温效能,避免换热部件的热量损失,这样就可以降低维持换热部件的温度所需的功率,以此就降低了产品的能耗。同时,由于换热部件的保温效果较好,因此在同等蓄热能力的情况下,换热部件可以使用的时间更长,这样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连续出液时长。

4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加热部件包括厚膜、电阻丝、陶瓷加热片中的至少一种。

42、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加热部件的形式可根据需要设置成不同的类似,比如,可具体为厚膜、电阻丝、陶瓷加热片中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最佳地,加热部件为电阻丝,因为,电阻丝比较常见,故而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进一步地,加热部件设置在换热部件内部,也即加热部件直接在换热部件内部进行加热,这样可以避免加热部件的热量损失,提高加热部件的加热效率。

43、其中,预热组件为模块化结构。预热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供液口和加热组件之间。也即预热组件为选配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不需要预热时,可以将预热组件拆卸下来,或者在出厂时,就不组装预热组件。

4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内设置有蓄热介质,加热部件用于加热蓄热介质。

45、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内设置有蓄热介质,比如相变材料等。而加热部件具体就是用于加热蓄热介质,以使蓄热介质储存热量的。

4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蓄热介质包括导热油、水或者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7、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蓄热介质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比如导热油、水或者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而一般地,蓄热介质选择相变材料,因为相变材料的蓄热能力较好,且更好安装保存。当然,蓄热介质设置成导热油、水也是可以的。或者蓄热介质可以是多种介质的组合,比如不同的相变材料的组合,或者相变材料与导热油或水的组合。

4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出液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用于输出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液体。

49、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出液组件。出液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用于输出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液体。出液组件为产品的出液嘴,用户使用时,可通过出液组件进行接液。进一步地,出液组件与加热组件之间,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也即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液体可以直接通过出液组件排出,也可以通过换热装置等换热或者其他装置进行处理后再通过出液组件排出。

5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液体容器。液体容器上设置有供液口,通过设置液体容器可以将液体提前储存,这样就不用外接水管等结构,使得产品的摆放位置更加灵活,以此更加符合桌面饮水机等的要求。当然,产品也可以不设置液体容器,此时,液体处理系统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可以与外接液源连接,以将外接液源的液体输送给预热组件。

51、进一步地,加热组件可以是即热式组件,也可以是非即热式组件,而即热式组件能够快速的将液体加热至沸腾,达到即热即饮的效果。而非即热式组件需要等待加热至沸腾后才能将液体输出,虽然不能达到即热即饮,但同样能使得输出的液体温度适合人饮用。在具体设置时,可根据需要将加热组件设置成即热的,或者非即热的。其中,即热式加热组件可以为厚模式加热管或者ptc管。

52、进一步地,液体处理系统为即热式加热容器。更进一步地,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换热装置,设置在出液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用于将加热组件加热至沸腾的液体冷却至便于直饮的温度,以供用户饮用。

5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包括用于蓄热的相变材料,液体管路设置在相变材料内部,加热部件位于相变材料的一侧,以加热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另一侧设置有检测相变材料的温度的第三温度检测装置,第三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相变材料的温度为预热组件的温度。

54、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包括相变材料,液体管路设置在相变材料内部,加热部件设置在相变材料的一侧,此时,可以在相变材料的另一侧设置第三温度检测装置,以检测相变材料的温度。该温度即为预热组件的温度,通过该温度可以确定预热组件的蓄热能力,以此可以结合该温度来进行产品的流量控制。

55、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加热组件的工作状态;根据加热组件的工作状态对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

5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在闲时状态,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热量,并在用户用水等液体时,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的热量对液体进行预热,而在预热阶段对液,预热组件对液体进行预热,并不需要消耗功率,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功率下实现更高效率的加热,这样对于相同加热组件的功率而言,其便能够同时将更多的液体加热至沸腾,以此就可以提高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家用桌面饮水机的出液速率低,容易断流的问题。因为,对于家用桌面饮水机等液体处理系统而言,其最高加热功率依据电器安规要求,需要限定在2300w(w为瓦特,功率单位)以内,也即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需要小于等于2300w。而在该功率下,由于电热效率及热能利用率的损耗,通常直饮水机等液体处理系统的出液流量不足6.5g/s,从而导致了现有的桌面饮水机等产品的出液液流较小,容易形成断流的现象。而本技术中,在将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设置在2300w的时候,由于加热组件加热前的液体是通过预热组件进行预热的,故而其出液流量明显大于现有的6.5g/s,以此就提高了产品的出液流量,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桌面饮水机等产品的出液流量小,容易断流的问题。同时,该种方案能够根据加热组件的工作状态来控制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以使得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在不同状态时可以动态调整,以便能够在满足安全规定的情况下,确保产品能够大流量、长时间连续出液。比如,在加热状态时,若加热组件加热不需要全功率加热,则预热组件也可以分配一定的功率进行蓄热,以便能够实现持续蓄热,这样就可延长产品大流量出液体的持续时长。

5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加热组件的工作状态对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在加热状态,使加热组件加热,并根据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控制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

58、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热状态时,需要控制加热组件工作。同时,可先根据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以及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计算出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然后判断加热功率与目标功率值的关系。若加热功率的值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则控制加热组件以计算出的功率w2进行加热,同时,控制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比如,可以控制预热组件以p-w2的功率w1进行蓄热,或者控制预热组件以最大功率进行蓄热。目标功率值一般根据电器用电规定设置,比如2300w。该种方案,通过计算出加热组件将液加热至目前出液温度所需的加热功率,可以判断产品现在的耗电功率相对最大功率,也即目标功率值p是否有剩余,若有剩余的,则可控制,预热组件以剩余的功率进行蓄热,也即此时,加热组件和预热组件都处于消耗功率的状态,两者加一起的功率消耗小于等于安规要求的值,比如,目标功率值。而该种设置,由于在正常加热状态时,预热组件也处于加热状态,故而预热组件可以边对液体进行预热,边使自身进行蓄热,这样就可延长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使整个系统能够更长时间的连续输出目标温度的液体。

59、具体而言,根据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控制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的步骤包括:在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的情况下,计算出目标功率值与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的功率差值;控制预热组件以功率差值进行蓄热,或在功率差值大于等于预热组件蓄热的最大功率值时,使预热组件以最大功率值进行蓄热,在功率差值小于预热组件蓄热的最大功率值时,使预热组件以功率差值进行蓄热。

60、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加热状态时,若加热功率的值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p,则控制加热组件以计算出的功率进行加热。此时,预热组件可以使用以目标功率值p减去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之后的剩余功率,也即功率差值,此时,如果剩余功率大于等于预热组件的最大功率值(一般为400w-800w),则预热组件以最大功率值进行蓄热。如果剩余功率小于预热组件的最大功率值,则以剩余功率进行加热。也即在满足加热组件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等温度所需的功率之后,剩余的功率均可用于蓄热。但是蓄热功率虽然可以动态调节,但其存在一个最大设定值,蓄热功率最大值不能超过最大设定值(比如600w)左右。因此,当蓄热功率大于蓄热功率的最大设定值时,此时虽然能够分配给预热组件更大的功率,但预热组件依旧只利用最大设定值的功率进行蓄热。而该种设置,由于在正常加热状态时,预热组件也处于加热状态,故而预热组件可以边对液体进行预热,边使自身进行蓄热,这样就可延长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使其能够更长时间的连续输出满足预热温度的液体,以此实现了大流量长时间出液。

6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加热组件的工作状态对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的步骤还包括:在非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一蓄热功率进行蓄热,并在蓄热完成后以第二蓄热功率进行保温,第二蓄热功率小于第一蓄热功率;或在非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一蓄热功率进行蓄热,并在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三蓄热功率进行蓄热,第三蓄热功率小于第一蓄热功率。

6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连续出液时长大于蓄热设定时长时,控制预热组件以第四蓄热功率进行蓄热;或在加热状态,在连续出液时长大于蓄热设定时长时,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五蓄热功率进行蓄热,并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在连续出液时长大于蓄热设定时长后,若检测到液体处理系统处于未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六蓄热功率进行蓄热,并将液体处理系统控制在禁止加热状态。

63、在该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预热的能力是有限的,故而可根据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能力设置一个合理的蓄热设定时长。在出液时,若检测到连续出液时长超过了蓄热设定时长,则预热组件必须进行蓄热,也即必须分配其功率进行加热,以便能够确保预热效果。而与此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出液速率,以确保能够满足出液要求。或者在未出液时,若检测到连续出液时长大于蓄热设定时长时,且距离时间较短,则可以控制控制预热组件设定蓄热功率进行蓄热,与此同时,限制出液,也即实现出液锁定,以便能够为预热组件充能预留出时间,而在限制出液达到设定时长,解除出液限制,或者在预热组件充能至饱和时,解除出液限制。

6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实际出液时长大于蓄热设定时长时,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控制液体处理系统停止出液,或进行温度不足提示。

65、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实际出液时长大于连续出液时长t时,可以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值,或控制液体处理系统停止出液,或进行温度不足提示。也即在实际出液时长比计算出的能够连续出液体的时长长时,可以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者停止出液,以避免将没有烧开的液体输出给用户。

6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监测到预热组件的实际温度大于等于蓄热设定温度时,增大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在监测到预热组件的实际温度小于蓄热设定温度时,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67、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预热组件的温度来确定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也即可以根据预热组件的温度和预热能力提前设置好能够满足大流量出液体的蓄热设定温度,在预热组件的实际温度低于该蓄热设定温度时,则说明预热组件预热能力不足,故而可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避免将没有烧开的液体输出给用户。反之,在预热组件的实际温度大于等于该蓄热设定温度时,则说明预热组件预热能力充足,此时可以增大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实现大流量出液。该种设置,能够基于预热组件的温度来预测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以此可以实现出液流量的动态调节,进而能够在满足出液基本要求时,实现大流量出液。

6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目标功率值时,使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保持不变,在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等于目标功率值时,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69、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目标功率值时,也即加热组件没有全功率加热时,要保持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此时,若温度不足可以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以确保大流量出液。但如果加热组件已经是全功率加热时,加热功率无法再增大,故而为了满足出液要求,可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该种方式,优先调节加热功率,其次在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该种方式能够在满足出液基本要求时,实现大流量出液。

7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加热指令,根据供液口处的液体温度和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及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得到预热组件实际预热功率;在得到的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小于设定预热功率时,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流速,并使预热组件进行蓄热。

71、进一步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大于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进一步地,在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等于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时,使液体处理系统的参数保持不变。

72、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预热组件设定有理想的预热效果(设定预热功率),也即正常情况下,预热组件能够达到设定的预热效果。同时,在启用液体处理系统进行加热时,鉴于用水的间隔时长,或者开机启动时长等因素,预热组件的状态可能是,蓄热充足、也可能是蓄热不足,也即预热组件的蓄热状态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故而,本技术中,在启动加热后,先计算了预热组件实际预热功率,以此就可以预测预热组件当前的实际预热能力,如果预热组件实际预热功率比较小,也即小于设定预热功率,比如在充能未完成时,就开始加热出水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该种情况,此时,说明预热组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热状态,也即预热效果没有达到期望的常规水平,故而,此时可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流速,也即不以设定的大流量进行出水,并同时,使预热组件进行蓄热。进一步地,在蓄热过程中,确保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大于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也即应该是预热组件的充能大于放能,也即使预热组件在该过程中,热量是逐渐增加的。而随着热量的增加,会达到预热组件的充放能的平衡状态,此时,使液体处理系统的参数保持不变,也即维持当前状态进行正常出水。该种方案,在预热组件一开始就预热不足时,及时降低了流速,确保了出水温度,并在该过程中,及时地对预热组件进行了充能补充,确保了预热组件能够维持正常工作,以此可以避免预热组件不进行预热,但液体依旧经过预热组件而导致的液体温度下降。

7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加热指令,根据供液口处的液体温度和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及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得到预热组件实际预热功率;在得到的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大于等于设定预热功率时,增大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流速。

74、在该技术方案中,若在加热的开始时刻,如果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大于等于设定预热功率,则说明预热组件的预热效果比预想的要好(比如,在设定预热功率设置的小于预热组件的最大预热功率时,容易出现该种现象),而实际预热功率等于设定预热功率时,就已经能够件预设大流量的水加热至沸腾等目标温度,而鉴于其实际预热效果更好,故而可以将更大流量的水加热至沸腾,此时,为了进一步地确保加热速率,可以增大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流速,也即使更大流量的水被加热组件加热,当然,在速度增大过程中,应确保加热组件的出水温度能够满足预设的温度要求。

7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加热指令,得出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在得出的实际预热功率大于等于设定预热功率且小于预热组件蓄热的最大功率值的情况下,使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保持不变或增大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在加热过程中,在监测到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小于设定预热功率后,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并确保加热组件输出的液体温度大于目标温度。

76、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预热组件设定有理想的预热效果(设定预热功率),也即正常情况下,预热组件能够达到设定的预热效果。同时,在启用液体处理系统进行加热时,鉴于用水的间隔时长,或者开机启动时长等因素,预热组件的状态可能是,蓄热充足、也可能是蓄热不足,也即预热组件的蓄热状态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故而,本技术中,在启动加热后,先计算了预热组件实际预热功率,以此就可以预测预热组件当前的实际预热能力,如果预热组件实际预热功率比较大,也即大于等于设定预热功率,比如在充能饱和/充能充足时,就开始加热出水的情况下,预热组件实际预热功率会比较大,此时,说明预热组件的预热效果是超过理想的预热状态的,也即预热效果超过期望的常规水平,此时,加热组件的消耗功率小,富余的功率比较多,而当富余的功率大于蓄热功率的最大设定值时,此时虽然能够分配给预热组件更大的蓄热功率,但是预热组件受限于其结构设置,也只能利用最大设定值的功率进行蓄热,故而在该阶段,预热组件以最大设定值进行蓄热。此时,预热功率较大,故而预热组件耗能较多,但是蓄热功率也已经达到最大功率了,只能慢慢消耗能量对液体进行加热。而在该过程中,预热能力较强,富余功率较多,故而可以保持设定流速不变,或者适当地增大流速,以确保大流量出水。而随着出水时长的增加,且在蓄热过程中,由于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也即大于蓄热补充的热量),故而预热功率会逐渐下降,而此时,加热组件所需的功率逐渐增大,故而富余功率逐渐减小,直到富余功率等于蓄热功率的最大设定值。此后,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会进一步减小到小于设定预热功率,此时很难维持原先设定流速,故而可以逐渐降低流速,直到降低到常规流速。

7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加热指令,得出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在得出的实际预热功率大于等于设定预热功率且小于预热组件蓄热的最大功率值的情况下,使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保持不变;在加热过程中,在监测到预热组件的实际预热功率小于设定预热功率后,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并确保加热组件输出的液体温度大于目标温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计算出连续出液时长t,其中:预热组件的预热功率为w3,在w3小于等于w1时,预热组件进行蓄热直至饱和状态,连续出液时长为能够连续出液,在w3大于w1时,w3随着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直到w3=w1,且预热组件的蓄热总热能q与连续出液时长t和w3满足如下关系:

78、

79、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时长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出连续出液时长t。其中,可以根据预热组件的预热功率w3和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的大小来确定产品能够连续出液体的时长。比如,在w3小于等于w1时,说明预热需求小,因此,预热组件可以进行蓄热直至饱和状态,此时,连续出液时长为能够连续出液,即产品可以一直出液。而在w3大于w1时,说明预热需求加大,储存的热量被逐渐消耗,w3随着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直至两者相等,形成平衡。通过计算连续出液体的时长,便于用户了解产品的出液时间,同时也便于产品根据需要来调节流量,以延长连续出液体的时间。同时,通过对连续出液时长的监控,可以确保输出的液体都是沸腾的液体,可以避免将没有烧开的液体输出给用户。

80、进一步地,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收集加热组件输出的液体的集液盒以及将集液盒排出的出液组件,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出液指令,控制出液组件以第一流速出液;在集液盒内的液量小于预设流量后,控制出液组件以第二流速出液,第二流速小于第一流速。

81、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集液盒。在集液盒处设置有定流出水阀,用以使出液流速稳定在预设流速。通过设置集液盒能够将水收集后集中排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出液速度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问题。也即在正常情况下,被加热后的液体由集液盒收集后,以提前设置好的预设大流量(第一流速)进行出液。同时,在出液过程中,可以监测集液盒内的剩余液量,若液量小于设定值则可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第二流速出液,以确保出液连续。比如,若系统长期维持在以第三流速进行加热的工作状态,则集液盒处存液会逐渐减少,而减少到一定定值后,则可降低出液流速调,以保证出液连续。

82、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获取加热组件的工作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加热组件的工作状态对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

83、进一步地,该控制装置还用于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8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由于其为与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对应的装置,故而该控制装置也具有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对应的效果,在次不再赘述。

85、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86、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87、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或者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由于该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因此,该液体处理系统具有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或者上述可读存储介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在此不再赘述。

88、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