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21875发布日期:2023-03-11 00:0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


背景技术:

2.水杯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器具之一,主要用于装盛水源,方便人们携带饮水。
3.现有申请号为202010269803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水杯,包括水杯主体和盖体,水杯主体顶部设有开口,盖体底部设有与水杯主体的开口配合的开口,盖体过盈配合地盖合在水杯主体的开口处,水杯主体靠近开口处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螺纹连接于水杯主体开口处的外周壁,盖体盖合于安装座外部;在需要饮水时,只需将盖体安装座分离,再转动安装座以其脱离水杯主体,从而敞开水杯主体的开口,以供使用者饮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上述开合水杯主体开口的结构设计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打开水杯开口,从而导致水杯的隐私性、卫生性不佳,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水杯主体的开盖方式导致水杯易被随意打开而使得水杯的使用隐私性、安全性不佳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包括顶部敞口的水杯本体、以及用于盖合于水杯本体敞口处的盖体,还包括身份识别器、控制器、供电模块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身份识别器和供电模块均电连接于控制器,所述驱动组件受控于控制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控制盖体和水杯本体的分离或固定盖合;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控制器供电,所述身份识别器用于识别用户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传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核验所述身份信息,并在核验通过后控制驱动组件带动盖体和水杯本体分离。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身份识别器识别用于采集用户身份信息,控制器用于判定该身份信息是否正确,该水杯所属者可以提前将身份信息录入控制器中,当控制器验证通过身份信息时,则可以控制驱动组件,以使得驱动组件带动盖体分离于水杯本体;而若身份信息未被核验通过,则盖体将固定盖合于水杯本体上无法打开,从而提高了水杯使用时的安全性、私密性以及卫生性。
8.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位块、锁舌、齿轮和驱动件,所述锁舌滑移连接于水杯本体顶部,锁舌靠近齿轮处的一侧侧壁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槽,所述齿轮转动连接于水杯本体顶部;所述驱动件受控于控制器,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齿轮转动,所述限位块设置于盖体上,所述限位块用于在盖体盖合于水杯本体上时,与锁舌抵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体盖合于水杯本体顶部时,锁舌抵接于限位块侧壁,锁舌位于盖体移动路径上,以阻碍了盖体移动,实现盖体和水杯本体的固定盖合,此时若想使得盖体与水杯本体分离,可以通过驱动件带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与齿轮相啮合的锁舌移动,且朝远离限位块的方向移动,即,使得锁舌朝远离盖体移动路径的方向移动,消除锁
舌对盖体移动的阻碍,从而使得盖体可以脱离水杯本体。
10.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包括齿条、马达、抵推块以及第一复位件;所述马达电连接于控制器,以用于通过控制器控制马达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所述齿条啮合于齿轮,且齿条滑移连接于水杯本体顶部,所述抵推块设置于马达驱动端,且所述抵推块端部设置有与齿条侧壁相贴合的抵推面,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带动齿条滑移复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带动马达启动并沿指定方向转动,此时抵推块随马达的转动而转动,并抵推齿条,齿条移动过程中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与齿轮啮合的锁舌移动脱离与限位块的接触,以使得盖体可以与水杯本体相互分离。
12.作为优选,所述水杯本体顶部设置有饮水部,所述饮水部贯穿开设有与水杯本体内部储水腔相连通的饮水口,所述盖体朝向水杯本体处的一端设置有可插设于饮水口内的密封塞,所述饮水部外围沿其周向设置有吸水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饮水口和饮水部的设置方便使用者饮水,在盖体盖合于水杯本体上时,密封塞插设于饮水口内,以实现对水杯本体内部储水腔的密封;当使用者嘴部接触饮水部并饮水后,部分水会残留在饮水部的边沿位置,甚至存在部分水从饮水部边沿沿饮水部高度方向顺流而下,甚至溢出水杯本体外部,为此特设置吸水层来对饮水部外延进行吸水清理。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水层沿饮水部高度方向滑移连接于饮水部上,所述水杯本体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吸水层沿饮水部高度方向滑移的滑移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嘴部需要接触饮水部顶部边沿时,滑移件驱动吸水层朝远离饮水部顶部的方向移动,避免使用者嘴部接触吸水层,当结束饮水后,可通过滑移件带动吸水层朝靠近饮水部顶部的方向移动,以吸除饮水部顶部边沿的残留水。
16.作为优选,所述滑移件包括设置于马达驱动端的凸轮、沿饮水部高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水杯本体顶部的联动杆,以及设置于联动杆端部的复位弹簧;所述联动杆远离复位弹簧处的一端连接于吸水层底部,所述联动杆上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凸轮周壁相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未形变,且锁舌位于限位块移动路径上时,此时吸水层位于饮水部底部,当凸轮随马达的转动而转动,且马达的转动方向使得凸轮在转动过程中,其与接触面相接触的面壁距离马达驱动端中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那么联动杆将被朝靠近饮水部顶部的方向抵推,从而使得吸水层与饮水部顶部接触并吸附饮水部顶部的水,相反的,当马达的转动方向使得凸轮在转动过程中,凸轮与接触面相接触的面壁距离马达驱动轴中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此时联动杆将在复位弹簧的带动下朝远离饮水部顶部的方向移动至饮水部底部,避免吸水层在使用者饮水时,与使用者嘴部接触。
18.作为优选,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防污罩以及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在盖体与水杯本体顶部分离时,控制防污罩罩合于密封塞外围,还用于在盖体盖合于水杯本体顶部的过程中,控制防污罩远离密封塞。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体盖合于水杯本体顶部之后,密封塞插设于饮水口内,以实现对水杯本体内部储水腔的密封,减少漏水,同时当储水腔内储存有热水时,密封塞也可以用于减少热量流失,起到保温作用,由于密封塞用于封堵饮水口,需要与饮水口内壁接触,为了减少在盖体与水杯顶部分离后而受到外部环境污染的情况,可以通过移动组
件带动防污罩罩合于盖体上。
20.作为优选,所述盖体靠近水杯本体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盖体端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水杯本体顶部处的边沿,所述防污罩滑移连接于盖体端部,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一绕绳杆、第一拉绳,以及第二复位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第一转轴上,另一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第一绕绳杆上,所述第一绕绳杆转动连接于水杯本体顶部,所述第一拉绳其中一端绕接于第一绕绳杆上,另一端连接于防污罩上,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带动防污罩滑移复位,以使得防污罩脱离密封塞。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体朝远离水杯本体的方向转动以脱离水杯本体顶部时,此时第一转轴以及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随盖体的移动而转动,进而使得第二齿轮和绕绳杆反向转动,此时拉绳被绕卷于绕绳杆外部,拉绳另一端将拉动防污罩以使得防污罩滑移并逐渐罩合于密封塞外围,当需要将盖体重新盖合于水杯本体顶部时,通过第一复位件带动防污罩滑移复位。
22.作为优选,所述盖体靠近水杯本体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盖体端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水杯本体顶部处的边沿,所述防污罩侧壁设置有转杆,所述防污罩通过转杆转动连接于盖体靠近密封塞处的一端端部,所述盖体端壁开设有供防污罩插设的让位槽,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二绕绳杆、第二拉绳,以及第三复位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第二转轴上,另一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第二绕绳杆上,所述第二拉绳其中一端绕接于第一绕绳杆上,另一端绕接于转杆上,且所述第二拉绳在第一绕绳杆和转杆上的绕设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复位件用于带动转杆转动复位。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体盖合于水杯本体顶部时,即密封塞插设于饮水口内时,此时防污罩插设于让位槽内,当盖体转动脱离水杯本体顶部时,第二齿轮带动第二绕绳杆收卷第二拉绳,此时第二拉绳拉动转杆转动,以使得防污罩转动脱离让位槽并罩合于密封塞外围,当需要将盖体重新盖合于水杯本体顶部时,通过第二复位件带动转杆反向转动来收卷第二拉绳,同时第二转轴反向转动以使得第二绕绳杆释放拉绳,从而使得防污罩脱离密封塞外围并插入让位槽内。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身份识别器识别用于采集用户身份信息,控制器用于判定该身份信息是否正确,该水杯所属者可以提前将身份信息录入控制器中,当控制器验证通过身份信息时,则可以控制驱动组件,以使得驱动组件带动盖体分离于水杯本体;而若身份信息未被核验通过,则盖体将固定盖合于水杯本体上无法打开,从而提高了水杯使用时的安全性、私密性以及卫生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吸水层与滑移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28.图4是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防污罩与移动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3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防污罩与密封塞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防污罩与移动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水杯本体;11、饮水部;111、饮水口;12、固定腔;13、通孔;14、吸水层;141、对接环板;15、连接孔;16、扭簧;2、盖体;21、密封塞;22、第一转轴;23、第二转轴;24、滑移槽;25、让位槽;3、身份识别器;4、控制器;5、供电模块;6、驱动组件;61、限位块;62、锁舌;621、联动架;63、驱动件;631、齿条;632、马达;633、抵推块;6331、抵推面;634、第一复位件;64、齿轮;7、滑移件;71、凸轮;72、联动杆;721、接触面;73、复位弹簧;8、移动组件;81、第一齿轮;82、第一绕绳杆;83、第一拉绳;84、第二复位件;85、第二齿轮;86、第二绕绳杆;87、第二拉绳;88、第三复位件;9、防污罩;91、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参照图1,具有安全性的水杯包括水杯本体1和盖体2,水杯本体1顶部设有饮水部11,饮水部11中部贯穿开设有与水杯本体1内部用于储水的腔室相连通的饮水口111;盖体2位于水杯本体1顶部,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水杯本体1顶部边沿处的侧壁上,转轴上套设有扭簧16,扭簧16其中一端粘接于水杯本体1侧壁,另一端粘接于盖体2侧壁;盖体2朝向水杯本体1处的侧壁上粘接有密封塞21,密封塞21可以为橡胶材质,密封塞21用于在盖体2盖合于水杯本体1上方时,适配插设于饮水口111内,以实现对饮水口111的密封。
35.参照图1和图2,水杯本体1顶部开设有固定腔12,固定腔12内设置有身份识别器3、控制器4、供电模块5和驱动组件6,身份识别器3、供电模块5均电连接于控制器4;驱动组件6用于控制水杯本体1和盖体2的分离或固定盖合,驱动组件6受控于控制器4,供电模块5用于向控制器4供电,身份识别器3具体可以为指纹识别器,用于识别使用者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传送至控制器4,控制器4具体可以为单片机,控制器4用于将身份识别器3所识别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储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本技术中即为比对指纹,并在比对一致时,控制驱动组件6带动盖体2和水杯本体1分离。
36.参照图1和图2,驱动组件6包括限位块61、锁舌62、齿轮64和驱动件63,驱动件63包括齿条631、马达632、抵推块633以及第一复位件634,第一复位件634具体为弹簧;限位块61焊接于盖体2内壁,本技术中的限位块61个数为2,锁舌62的个数与限位块61个数相同,且锁舌62与限位块61一一对应设置,锁舌62对称设置于固定腔12内,且锁舌62与固定腔12内部底壁滑移连接,水杯本体1靠近每一锁舌62处的侧壁均贯穿开设有供对应的锁舌62贯穿的通孔13。
37.参照图2,其中一个锁舌62侧壁开设有齿槽,该齿槽与齿轮64啮合,齿轮64转动连接于固定腔12内壁,另一锁舌62一体成型有联动架621,联动架621滑移连接于固定腔12内壁,且联动架621的滑移方向平行于锁舌62的滑移方向,联动架621靠近齿轮64处的一端连接于齿条631端部,齿条631与齿轮64相啮合;第一复位件634其中一端固定焊接于固定腔12内壁,另一端焊接于联动架621侧壁,且第一复位件634的伸缩方向平行于联动架621的滑移方向。
38.参照图2,马达632壳体安装于固定腔12内壁,马达632电连接于控制器4,马达632驱动端固定焊接于抵推块633,抵推块633背离马达632处的一端设有与齿条631端部的联动架621相贴合的抵推面6331,抵推面6331使得抵推块633的厚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当启动马达632以使得马达632驱动端顺时针转动时,与齿条631端部相接触的抵推面6331抵推齿条631,以使得联动架621朝靠近齿轮64的方向滑移,进而使得齿轮64在齿条631的带动下转动,继而使得两个锁舌62朝缩入固定腔12的方向移动,当锁舌62完全缩入固定腔12内时,即可转动盖体2,以使得盖体2脱离水杯本体1顶部;当盖体2盖合于水杯本体1上时,此时马达632逆时针转动以使得抵推块633释放对齿条631端部的抵推时,齿条631和联动架621在第一复位件634的带动下朝远离齿轮64的方向滑移,继而使得齿轮64反向转动,继而使得两个锁舌62重新贯穿通孔13并位于固定腔12外部,此时锁舌62将与对应的抵推块633相抵,并位于对应的抵推块633的移动路径上,限制盖体2脱离水杯本体1顶部。
39.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的实施原理为:在盖体2盖合于水杯本体1顶部时,锁舌62贯穿通孔13并抵接于对应的限位块61上方,需要将盖体2与水杯本体1分离时,使用者将手指置于身份识别器3的识别端,以使得身份识别器3采集身份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4,控制器4在判定身份信息无误之后方可控制马达632启动并顺时针转动指定角度后停止,在马达632转动过程中,齿条631在抵推块633的抵推下移动并带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两个锁舌62均缩入固定腔12内,此时锁舌62脱离与限位块61的抵接,限位块61和盖体2将在扭簧16的带动下自动朝远离水杯本体1的方向转动,以实现开盖。
40.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3和图4,饮水部11外部套接有吸水层14,吸水层14具体可以为海面材质,吸水层14下端面沿其周向粘接有对接环板141,对接环板141套接于饮水部11外围,固定腔12内部还设置有滑移件7,滑移件7包括凸轮71、联动杆72和复位弹簧73;联动杆72上端贯穿固定腔12顶壁并焊接于对接环板141下表面,联动杆72下端固定焊接于复位弹簧73端部,复位弹簧73套接于联动杆72外部,且复位弹簧73另一端固定焊接于固定腔12内部底壁。
41.参照图3和图4,凸轮71焊接于马达632驱动端的抵推块633周壁,且凸轮71周壁距离马达632驱动端中轴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逐渐减小;联动杆72靠近凸轮71处的侧壁设置有与凸轮71周壁相抵接的接触面721;当马达632驱动端顺时针转动时,凸轮71随马达632驱动端的转动而向上抵推联动杆72,联动杆72带动吸水层14上移,并吸附饮水部11外边沿的水分,在此过程中,复位弹簧73因联动杆72的上移而处于拉伸状态;当马达632驱动端逆时针转动时,凸轮71释放对联动杆72的抵推,以使得联动杆72再复位弹簧73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吸水层14下移复位。
42.参照图3和图5,盖体2靠近水杯本体1处的一端固定焊接有第一转轴22,水杯本体1靠近盖体2处的侧壁开设有供第一转轴22插设的连接孔15,第一转轴22转动连接于连接孔15内,盖体2通过第一转轴22实现与水杯本体1的转动连接;且扭簧16套接于第一转轴22上,扭簧16其中一端焊接于水杯本体1侧壁,另一端焊接于盖体2侧壁,扭簧16未形变时,盖体2与水杯本体1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
43.参照图3和图5,盖体2靠近密封塞21处的内部开设有滑移槽24,滑移槽24为弧形槽,滑移槽24内壁沿滑移槽24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防污罩9,防污罩9具体可以为具有弹性
的材料制成,如塑料;盖体2和水杯本体1上共同设置有移动组件8,移动组件8包括第一绕绳杆82、第一拉绳83、第二复位件84以及两个第一齿轮81。
44.参照图3和图5,其中一个第一齿轮81位于连接孔15内,且固定套接于第一转轴22外部,另一第一齿轮81固定套接于第一绕绳杆82外部,两个第一齿轮81相互啮合,第一绕绳杆82转动连接于水杯本体1靠近连接孔15处的内壁,第一拉绳83其中一端绕接于第一绕绳杆82外部,另一端穿过盖体2并插设于滑移槽24内,且固定粘接于防污罩9端壁,第二复位件84位于滑移槽24内,且位于滑移槽24远离槽口处的一端,第二复位件84具体可以为弹簧,第二复位件84其中一端焊接于防污罩9内壁,另一端焊接于防污罩9侧壁,第一拉绳83与防污罩9的连接位置位于防污罩9靠近第二复位件84处的一端。
45.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者想要打开水杯时,可以将手指置于身份识别器3的识别位置,以使得身份识别器3采集身份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4,控制器4在判定身份信息无误之后方可控制马达632启动并顺时针转动指定角度后停止,在马达632转动过程中,凸轮71抵推联动杆72,以使得吸水层14在联动杆72的带动下上移,并对饮水部11上部边沿进行清理;与此同时,锁舌62将完全缩入固定腔12内,此时限位块61脱离与锁舌62的抵接,扭簧16弹力带动第一转轴22和盖体2朝远离水杯本体1的方向转动,第一转轴22在转动的同时,因两个第一齿轮81的作用使得第一绕绳杆82绕卷第一拉绳83,第一拉绳83拉动防污罩9朝靠近滑移槽24槽口的方向滑动,并部分滑移罩合在密封塞21外围,减少盖体2敞开时,外部环境中的污染物污染密封塞21的情况。
46.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参照图6和图7,盖体2靠近水杯本体1处的一端固定焊接有第二转轴23,水杯本体1靠近盖体2处的侧壁开设有供第二转轴23插设的连接孔15,第二转轴23转动连接于连接孔15内,盖体2通过第二转轴23实现与水杯本体1的转动连接;扭簧16套接于第二转轴23,扭簧16其中一端焊接于水杯本体1侧壁,另一端焊接于盖体2侧壁,扭簧16未形变时,盖体2与水杯本体1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
47.参照图6和图7,盖体2靠近密封塞21处的侧壁开设有让位槽25,移动组件8位于让位槽25内,防污罩9侧壁固定焊接有转杆91,转杆91转动连接于让位槽25内;防污罩9插设于让位槽25内,让位槽25内设有移动组件8,移动组件8包括第二绕绳杆86、第二拉绳87、第三复位件88以及两个第二齿轮85。
48.参照图6和图7,其中一个第二齿轮85固定套接于第二转轴23外部,另一第二齿轮85固定套接于第二绕绳杆86外部,两个第二齿轮85相互啮合,第二绕绳杆86转动连接于水杯本体1内壁,第二拉绳87其中一端绕接于第二绕绳杆86侧壁,另一端绕接于转杆91外部,且第二拉绳87两端的绕设方向相反;第三复位件88具体可以为扭簧,第三复位件88套接于转杆91外部,且其中一端焊接于防污罩9侧壁,另一端焊接于让位槽25内壁。
49.本技术实施例3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水杯的实施原理为:当盖体2朝远离水杯本体1的方向转动时,第二转轴23转动带动第二绕绳杆86绕卷第二拉绳87,此时第二拉绳87拉动转杆转动,转杆91在转动过程中释放第二拉绳87并带动防污罩9朝远离让位槽25的方向转动,并恰好在扭簧16恢复形变时,罩合于密封塞21外围,以使得对密封塞21的挡尘防污。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