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6375发布日期:2023-03-17 21:0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窗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装修建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风窗。


背景技术:

2.门窗是建筑物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随着发展,门窗类别多样,如断桥铝类型以及系统窗类型。
3.现有的门窗种类多样,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042704b,该专利的名称为“一种通风性强的断桥铝外翻窗”,该专利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框,所述内框的内壁通过转轴与铰链固定连接有充气套管,所述充气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远离充气套管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密封框,所述密封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表面通过铰链与内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框的内壁镶嵌有活动壳,所述活动壳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带轮。
4.然而现有的窗体通常主要由窗框以及窗扇组成,例如外翻窗,而玻璃窗的窗扇由玻璃以及固定套接于玻璃周向外侧的边框组成,为了防止玻璃与边框卡接缝隙位置渗入雨水,现在采用方式在缝隙处填充密封胶条,但是该方式不足之处在于,位于室外的一侧的密封胶条,由于长时间暴露于室外,存在加速密封胶条老化的情况,从而依旧会出现玻璃与边框底部卡接缝隙位置渗入雨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窗,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通风窗,包括窗框以及窗扇,所述窗框上安装有增护机构,所述增护机构包括有:
8.增封组件,其活动连接于所述窗框上,其通过窗扇的启闭带动其活动,其在活动行程上具有贴近位置以及避让位置,其处于贴近位置时,所述增封组件对闭合状态的窗扇上的密封胶条相靠近覆盖;
9.锁贴组件,其转动连接于所述窗扇上,具有锁定位置以及解锁位置,其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增封组件与闭合状态的窗扇以及窗框之间构成闭合空间。
10.优选的,所述增封组件包括有增封板件,所述增封板件与窗框之间通过铰接件相连接,所述增封板件上安装有密封单元。
11.优选的,所述增封板件为长条板,所述增封板件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增封板件的中部固定有能够与窗扇适配贴合的凸出块。
12.优选的,所述凸出块的两端能够与窗扇的边框内壁面相贴合适配,所述凸出块为弹性橡胶块。
13.优选的,所述密封单元包括有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能够
与窗扇面相适配贴合,所述第二密封条能够与窗框的内底壁适配贴合。
14.优选的,所述铰接件包括与增封板件相固定的轴柱杆,所述轴柱杆的两端分别与窗框内侧壁转动连接。
15.优选的,所述锁贴组件包括有一端活动插入于窗扇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伸出于窗扇的一端固定有把手杆,所述连接轴位于窗扇内的一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上活动安装有能够与窗框相锁销的销杆。
16.优选的,所述增封板件上开设有供销杆活动贯穿的穿插孔,所述穿插孔的孔口正对的窗框上固定插入有插销套筒。
17.优选的,所述销杆的杆体上固定套接有凸出环。
18.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与窗扇之间通过密封套轴转密封连接。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风窗,通过在窗框上安装增封组件以及锁贴组件构成的增护机构,从而在窗扇进行闭合时,增护机构能够对窗扇上密封胶条进行遮蔽,从而有利于延长窗扇上密封胶条的使用年限,降低窗扇上出现玻璃与边框底部卡接缝隙位置渗入雨水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一种通风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一种通风窗的进一步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一种通风窗的增封组件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5.图5为本发明图2中的b处放大图;
26.图6为本发明一种通风窗的锁贴组件中的转盘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图6中的c处放大图;
28.图8为本发明一种通风窗的闭合时形成的闭合空间的简略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窗框;2、窗扇;3、增封组件;3.1、增封板件;3.2、铰接件;3.3、密封单元;3.31、第一密封条;3.32、第二密封条;3.4、凸出块;3.5、穿插孔;3.6、插销套筒;4、锁贴组件;4.1、连接轴;4.2、把手杆;4.3、转盘;4.4、销杆;4.5、凸出环;4.6、密封套;5、容纳腔;6、长条通口;7、活动轴柱;8、卡接槽;9、第一杆体;10、第二杆体;11、插接腔;12、插接柱;13、挡环;14、凸块;15、拉簧;16、遇水微膨胀胶块;17、排水机构;17.1、第一导流管;17.2、第二导流管;17.3、弧形杆;17.4、阻塞块;17.5、弹簧;17.6、挡环;17.7、凸环;18、排气阀;19、隔绝板;20、弹性密封橡胶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2.请参阅图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窗,包括窗框1以及窗扇2,窗框1上安装有增护机构,增护机构包括有:
33.增封组件3,其活动连接于窗框1上,其通过窗扇2的启闭带动其活动,其在活动行程上具有贴近位置以及避让位置,其处于贴近位置时,增封组件3对闭合状态的窗扇2上的密封胶条相靠近覆盖;
34.锁贴组件4,其转动连接于窗扇2上,具有锁定位置以及解锁位置,其处于锁定位置时,增封组件3与闭合状态的窗扇2以及窗框1之间构成闭合空间。
35.具体的,窗框1以及窗扇2构成的窗体为外翻式窗体,增封组件3可选为与窗框1内底面滑动连接的滑板,即滑板活动贯穿于窗框1底部框体,滑板的长度方向线与窗框1的窗口面相垂直,滑板位于室内的一端固定有把手框,把手框上固定有能够伸出窗框1外部的外伸杆,把手框的宽度大于滑板的宽度,滑板位于室外的一端固定有能够对窗扇2外侧覆盖的遮蔽板,遮蔽板与所覆盖的窗扇2面相适配,滑板上开设有长条销孔,锁贴组件4包括有活动安装于窗扇2上的插销条,插销条的长度方向竖直于水平上,插销条的一侧开设有斜面部;
3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窗扇2朝着窗框1移动时,此时伸出于窗框1外部的外伸杆,受到窗扇2推动而往室内移动,从而带动滑板朝着室内移动,当窗扇2与窗框1重合时,滑板上的长条销孔位于室内,此时滑板外端的遮蔽板也靠近于窗扇2外侧,即增封组件3处于贴近位置,然后将插销条竖直插入于长条销孔中,此时长条销孔的孔壁与插销条的斜面部之间发生挤压,从而对滑板产生向室内移动的水平作用力,从而使得遮蔽板与窗扇2外侧进一步的挤压,从而进一步的对闭合状态的窗扇2上的密封胶条进行紧密覆盖,而有利于延长窗扇上密封胶条的使用年限,降低窗扇上出现玻璃与边框底部卡接缝隙位置渗入雨水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完成窗扇2与窗框1之间的锁定。
37.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增封组件3包括有增封板件3.1,增封板件3.1与窗框1之间通过铰接件3.2相连接,增封板件3.1上安装有密封单元3.3,增封板件3.1为长条板,增封板件3.1的长度方向线与窗框1的底边线相平行,增封板件3.1的横截面为l形,增封板件3.1的长度数值大于窗扇2的玻璃宽度数值,增封板件3.1的中部固定有能够与窗扇2适配贴合的凸出块3.4,凸出块3.4的两端能够与窗扇2的边框内壁面相贴合适配,凸出块3.4为弹性橡胶块,此外,窗框1的框体内壁面上设有能够与增封板件3.1板面相紧贴的封堵框,从而在增封组件3处于贴近位置时,此时增封板件3.1与封堵框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增封板件3.1与窗框1之间接触更加紧密,有利于增封组件3与闭合状态的窗扇2以及窗框1之间构成闭合空间。
38.具体的,铰接件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铰接件3.2可选为铰座,铰接件3.2与增封板件3.1的弯折处相活动连接,其中,增封板件3.1能够与窗扇2外侧面相对立平形的板面为第一面部,增封板件3.1能够与窗框1内壁底面相对立平形的板面为第二面部,第一面部与第二面部之间相垂直,凸出块3.4固定在增封板件3.1的第一面部上,增封板件3.1能够绕着铰接件3.2发生偏转,当增封板件3.1的第二面部与窗框1内壁底面相平行时,此时增封组件3处于贴近位置,此时凸出块3.4与闭合状态的窗扇2的外侧面相接触,当增封板件3.1的第二面部与窗框1内壁底面相垂直时,此时增封组件3处于避让位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窗扇2从窗框1上分离时,此时窗扇2对增封板件3.1的第一面部施加推力,从而使得增封组件3由贴近位置转换为避让位置,铰接件3.2发生第一阶段正向偏转,然后与增封板件3.1相分
离,当窗扇2与窗框1之间进行重合时,此时窗扇2靠近于增封板件3.1时,此时窗扇2对增封板件3.1的第二面部的背面施加推力,从而使得增封组件3由避让位置转换为贴近位置,铰接件3.2发生第一阶段反向偏转。
39.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单元3.3包括有第一密封条3.31以及第二密封条3.32,第一密封条3.31能够与窗扇2面相适配贴合,第二密封条3.32能够与窗框1的内底壁适配贴合,其中,第一密封条3.31以及第二密封条3.32均为弹性橡胶条,第一密封条3.31固定安装在增封板件3.1的第一面部上,第二密封条3.32固定安装在增封板件3.1的第二面部上,第一密封条3.31以及第二密封条3.32均能够为各自所在相挤压的两个平面之间增加密封度,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密封条3.31的厚度以及第二密封条3.32的厚度在朝着远离铰接件3.2的长度方向线上依次增大,第一密封条3.31远离第一面部的一面的延长面与第二密封条3.32的第二面部的一面的延长面交汇线与增封板件3.1的偏转轴心线相重合,从而便于第一密封条3.31以及第二密封条3.32在受到挤压时能够适配增封板件3.1不均的偏压力。
40.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铰接件3.2包括与增封板件3.1相固定的轴柱杆3.21,轴柱杆3.21的两端分别与窗框1内侧壁转动连接,轴柱杆3.21的轴心线与窗框1的底边线相平行,从而确保增封板件3.1能够在窗框1上发生正常偏转。
41.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锁贴组件4包括有一端活动插入于窗扇2的连接轴4.1,连接轴4.1的轴转范围为90至120度,优选的,连接轴4.1的轴转范围为100度,优选的,连接轴4.1的轴转范围为110度连接轴4.1的轴心线与窗扇2的窗扇面相垂直,连接轴4.1伸出于窗扇2的一端固定有把手杆4.2,把手杆4.2的轴心线与连接轴4.1的轴心线相垂直,连接轴4.1位于窗扇2内的一端固定有转盘4.3,转盘4.3上活动安装有能够与窗框1相锁销的销杆4.4,销杆4.4的长度方向线与水平面相垂直,增封板件3.1上开设有供销杆4.4活动贯穿的穿插孔3.5,即穿插孔3.5位于增封板件3.1的第二面部上,穿插孔3.5为透穿孔,穿插孔3.5的孔口正对的窗框1上固定插入有插销套筒3.6,插销套筒3.6为圆柱筒,插销套筒3.6的筒体位于窗框1的内部,插销套筒3.6的筒口与窗框1的内底壁面相平齐,即当增封组件3处于贴近位置时,此时穿插孔3.5的孔口正对插销套筒3.6的筒口,销杆4.4的杆体上固定套接有凸出环4.5,连接轴4.1与窗扇2之间通过密封套4.6轴转密封连接。
42.具体的,窗框1的框体的框边横截面为l形,窗框1能够与窗扇2朝向室内的一侧面相接触的面上固定有弹性密封橡胶框20,从而增加窗框1能够与窗扇2闭合接触时的密闭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窗扇2的两侧均固定有隔绝板19,隔绝板19与窗扇2的侧边面相垂直,窗扇2在窗框1上闭合时,此时隔绝板19的板面与窗框1的底框内壁面相平齐,隔绝板19的边侧固定有弹性密封条,隔绝板19在窗框1与窗扇2闭合时,隔绝板19能够同时与增封板件3.1以及窗框1的内壁面相垂直接触,窗扇2由玻璃板以及固定套接在玻璃板上的边框构成,边框内开设有容纳连接轴4.1插入端的容纳腔5,容纳腔5为独立密封构造腔体,转盘4.3位于容纳腔5内,其中把手杆4.2的杆体与水平面相平行时,把手杆4.2为横向位置,则销杆4.4完全缩入至容纳腔5中,当把手杆4.2的杆体与水平面相垂直时,把手杆4.2为竖向位置,则销杆4.4伸出容纳腔5,把手杆4.2的竖向位置为连接轴4.1的转动范围的一个极限位置,把手杆4.2的横向位置位于连接轴4.1的转动范围内,即把手杆4.2的横向位置不在连接轴4.1的转动范围的极限位置上,转盘4.3上开设有长条通口6,长条通口6上活动贯穿有活动
轴柱7,销杆4.4位于容纳腔5中的一端顶部开设有能够与转盘4.3相适配的卡接槽8,活动轴柱7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卡接槽8的槽壁转动连接;
43.从而在实际使用中,当窗扇2与窗框1重合,则增封组件3处于贴近位置,此时将把手杆4.2由横向位置转换为竖向位置时,把手杆4.2发生顺时针偏转,此时销杆4.4从容纳腔5中伸出,销杆4.4活动贯穿于穿插孔3.5,同时凸出环4.5在销杆4.4端部穿过穿插孔3.5后,凸出环4.5随着销杆4.4移动而对增封板件3.1施加朝向窗框1底框方向的压力,增封板件3.1进一步的发生第二阶段反向偏转,第一密封条3.31以及第二密封条3.32均发生进一步的挤压形变,从而实现增封组件3与闭合状态的窗扇2以及窗框1之间构成闭合空间的效果,直到销杆4.4的底端伸入于插销套筒3.6中,把手杆4.2处于竖向位置,此时则锁贴组件4处于锁定位置,也使得窗扇2与窗框1之间实现锁定,窗扇2的两侧也受到了支撑力,进一步的提高了窗扇2在窗框1上闭合时的稳定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时销杆4.4的底端与插销套筒3.6的筒底壁之间具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当需要恢复窗扇2与窗框1之间的开启状态时,逆向上述操作即可;
44.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销杆4.4包括包括有一端开设卡接槽8的第一杆体9以及与凸出环4.5固定套接的第二杆体10,第一杆体9远离卡接槽8的一端开设有插接腔11,插接腔11,插接腔11为柱形腔,插接腔11上开设有若干个漏气孔17,插接腔11内插接适配有与第二杆体10同轴固定的插接柱12,插接腔11的腔口内壁固定有挡环13,插接柱12的插入端的端部外侧固定有凸块14,插接柱12的插入端的端部与插接腔11的腔底之间固定连接有遇水微膨胀胶块16,遇水微膨胀胶块16是一种由水溶性聚合物材料与橡胶混合而成的橡胶制品条,其具有一般橡胶制品的特点,但在遇水的情况下也具有自膨胀的功能,进一步的,插接柱12的插入端的端部与插接腔11的腔底之间通过拉簧15相连接,从而使得插接柱12的插入端的端部以及插接腔11的腔底均与遇水微膨胀胶块16保持接触状态;
4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增封组件3与闭合状态的窗扇2以及窗框1之间构成闭合空间中出现渗水时,则闭合空间密封性降低,侵入插接腔11的水分使得遇水微膨胀胶块16发生膨胀,从而使得插接柱12在插接腔11中发生相分离方向的位移,从而使得销杆4.4的长度增加,而在销杆4.4的长度增加的过程中,从而使得凸出环4.5随着销杆4.4移动而对增封板件3.1再次施加朝向窗框1底框方向的压力,增封板件3.1进一步的发生第三阶段反向偏转,第一密封条3.31以及第二密封条3.32均发生再一步的挤压形变,使得挤压更加紧密,从而对密封性降低的闭合空间进行补救密封,起到自我被动式密封补救作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销杆4.4上粘贴有水感警示防伪不干胶标签纸,从而便于检修人员了解销杆4.4的遇水与否等情况,而在解锁时,将把手杆4.2由竖向位置转换为横向位置时,即把手杆4.2发生逆时针偏转,若此时依旧无法将窗框1与窗扇2进行分离,则继续将把手杆4.2发生逆时针偏转至连接轴4.1的轴转范围极限位置,从而确保销杆4.4完全与插销套筒3.6以及穿插孔3.5相分离,使得窗框1与窗扇2能够发生分离,同时也表示密封单元3.3的密封性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及时更换。
46.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窗框1上开设有排水机构17,排水机构17具有开启状态以及封关状态,排水机构17在其开启状态能够使得增封组件3与闭合状态的窗扇2以及窗框1之间构成的闭合空间中的水排出室外,增封板件3.1具有第二面部的板面上安装有排气阀18,排气阀18为弹簧按压排气阀,即排气阀18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常闭封堵状态,当排气
阀的阀塞受到向阀体内的外力挤压时,此时排气阀18处于开启导通状态,使得增封组件3与闭合状态的窗扇2以及窗框1之间构成的闭合空间与室外大气相连通;
4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增封板件3.1进一步的发生第三阶段反向偏转时,此时排水机构17处于开启状态,同时排气阀18处于开启导通状态,当增封板件3.1恢复至初始位置,如当增封板件3.1恢复至增封板件3.1发生第二阶段反向偏转所在位置时,此时排水机构17处于封关状态,排气阀18恢复至常闭封堵状态;
48.其中,排水机构17包括有位于窗框1内的第一导流管17.1,第一导流管17.1一侧通过第二导流管17.2与室外连通,第一导流管17.1为弧形管体,第一导流管17.1的一端与窗框1内底面相平齐且连通,该端为第一导流管17.1的显端,第一导流管17.1的另一端与窗框1内底面相平齐且处于封堵状态,该端为第一导流管17.1的埋端,第一导流管17.1的弧形管体圆心与增封板件3.1偏转的圆心相重合,优选的,第一导流管17.1的弧形管体外形的弧线的圆心在轴柱杆3.21的轴心线上,第二导流管17.2为直线管体,第二导流管17.2的管口与室外相接通的一端低于第二导流管17.2的管口与第一导流管17.1相连通的一端,第一导流管17.1的管体内适配设有弧形杆17.3,弧形杆17.3杆体外形轮廓的圆心与第一导流管17.1的外形轮廓圆心相重合,弧形杆17.3的一端伸出于第一导流管17.1的显端,第一导流管17.1的内部设有与弧形杆17.3相固定的阻塞块17.4,阻塞块17.4在第一导流管17.1与第二导流管17.2相连通的位置时,此时排水机构17处于封关状态,从而阻止增封组件3与闭合状态的窗扇2以及窗框1之间构成的闭合空间与室外相连通;
49.进一步的,第二导流管17.2在第一导流管17.1一侧相连通的位置为分界点,使得第一导流管17.1由分界点至第一导流管17.1的显端的管体部分为近显管端区域,第一导流管17.1由分界点至第一导流管17.1的埋端的管体部分为近埋管端区域,阻塞块17.4位于第一导流管17.1的近显管端区域时,此时排水机构17也处于封关状态,当阻塞块17.4位于第一导流管17.1的近埋管端区域时,此时排水机构17处于开启状态,弧形杆17.3位于近埋管端区域的杆体上活动套接有弹簧17.5以及挡环17.6,挡环17.6与第一导流管17.1的内壁相固定,弹簧17.5的一端与挡环17.6相固定,弹簧17.5的另一端连接有与弧形杆17.3相固定的凸环17.7;
5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弧形杆17.3的一端伸出于第一导流管17.1的显端受到挤压而朝着第一导流管17.1内部移动时,此时弹簧17.5受到挤压发生压缩形变,阻塞块17.4也由第一导流管17.1的近显管端区域移动至第一导流管17.1的近埋管端区域,此时第一导流管17.1的近显管端区域与第二导流管17.2构成一个排水通道,此时排水机构17处于开启状态,具体的,当增封板件3.1位于第二阶段的停止位置时,此时弧形杆17.3的一端伸出于第一导流管17.1的显端的一端与排气阀18的阀塞相对齐,当增封板件3.1进一步的发生第三阶段反向偏转时,此时排气阀18的阀塞与弧形杆17.3之间发生挤压,而二者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排气阀18的阀塞受到向阀体内的外力挤压,此时排气阀18处于开启导通状态,同时弧形杆17.3也受到挤压而朝着第一导流管17.1内部移动。
51.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管17.2与第一导流管17.1相接入连通的点非第一导流管17.1的最低位置,此时第一导流管17.1的近显管端区域的管体弧长数值大于第一导流管17.1的近埋管端区域的管体弧长,从而使得排水机构17在开启状态排水后,在第一导流管17.1的最低位置依能够容纳积水,从而一方面有利于使得排水机构17具有一
定的暂存积水功能,另一方面第一导流管17.1的最低位置容纳的积水在第一导流管17.1中起到液封作用,那么,当阻塞块17.4位于近显管端区域前提下,且阻塞块17.4位于第一导流管17.1的弧形最低点与分界点之间时,此时排水机构17处于封关状态,有利于提高排水机构17处于封关状态时的密封性。
52.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