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重力电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6344发布日期:2022-07-01 20:4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重力电动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零重力电动座椅。


背景技术:

2.座椅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坐具,为了方便休息,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调节椅背和椅腿倾仰角度的座椅,调节椅背和椅腿倾仰角度,使得使用者能够半躺卧在座椅上进行休息。但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座椅缺少防夹设计,使用者在使用座椅时,障碍物容易进入座椅的椅腿下方,当椅腿进行回缩时,容易因强制硬性收缩而导致座椅或障碍物损伤,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重力电动座椅。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零重力电动座椅,其包括底盘、驱动机构、传动组件、防夹组件和连杆装置,传动组件活动设置于底盘,驱动机构的主体装设于底盘,驱动机构的伸缩端经由传动组件与连杆装置驱动连接,连杆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的两侧的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零重力联动机构包括椅背组、坐垫组和脚托组,底盘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条,椅背组包括椅背板、第一椅背杆、第二椅背杆和第三椅背杆,第一椅背杆的一端与铰接条铰接,第一椅背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椅背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椅背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椅背杆的一端铰接,第三椅背杆的另一端与椅背板的底部铰接,坐垫组包括坐垫板、第一坐垫杆、第二坐垫杆、第三坐垫杆、第四坐垫杆、第五坐垫杆、第六坐垫杆和第七坐垫杆,第一坐垫杆的一端与铰接条铰接,第一坐垫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坐垫杆的一端铰接,第一坐垫杆的中部与第三坐垫杆的一端铰接,第二坐垫杆的另一端与第四坐垫杆的中部铰接,第三坐垫杆的另一端与第五坐垫杆的一端铰接,第五坐垫杆的中部与第四坐垫杆的中部铰接,第四坐垫杆的一端与椅背板中部铰接,坐垫板安装在第四坐垫杆的顶部,第二坐垫杆的中部与第六坐垫杆的一端铰接,第六坐垫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椅背杆的中部铰接,第七坐垫杆的一端与第五坐垫杆的另一端铰接,脚托组包括脚托板连杆、第一脚托杆、第二脚托杆、第三脚托杆、第四脚托杆、第五脚托杆、第六脚托杆、第七脚托杆和第八脚托杆,第一脚托杆的一端与第四坐垫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一脚托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脚托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脚托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脚托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脚托杆的中部与第四脚托杆的一端铰接,第四脚托杆的另一端与脚托板连杆的一端铰接,脚托板连杆的中部与第五脚托杆的一端铰接,第五脚托杆的中部与第一脚托杆的中部铰接,第五脚托杆的另一端与第六脚托杆的一端铰接,第六脚托杆的另一端与第四坐垫杆的中部铰接,第七坐垫杆的另一端与第六脚托杆的中部铰接,第七脚托杆的一端与第六脚托杆的中部铰接,第七脚托杆的另一端与第八脚托杆的一端铰接,传动组件的两输出端分别贯穿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的第四坐垫杆的中部后与第八脚托杆的另一端连接,防夹组件包括托脚板固定座及弹性件,托脚板固定座的一端与第三脚托杆的另一端铰
接,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三脚托杆的底部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托脚板固定座的中部连接,托脚板固定座的另一端朝靠近脚托板连杆的方向延伸,第三脚托杆与托脚板固定座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处于折叠状态。
6.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和两个传动片,两个传动片的底部分别与驱动机构的伸缩端的两相对外壁铰接,两个传动片的顶部分别与传动杆的中部铰接,传动杆的长度方向与驱动机构的伸缩端垂直,传动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的第四坐垫杆的中部后与第八脚托杆的另一端连接。
7.进一步地,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的第二椅背杆的中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的脚托板连杆的另一端连接。
8.进一步地,托脚板固定座远离脚托板连杆的一端设置有摆槽,第三脚托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突伸至摆槽内,摆槽呈圆弧状。
9.进一步地,弹性件为拉簧。
10.进一步地,托脚板固定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挂环,第三脚托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挂环,弹性件的一端挂扣于第一挂环,弹性件的另一端挂扣于第二挂环。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背垫装设在椅背组的两个椅背板,坐垫装设于坐垫组的两个坐垫板,脚托板装设在脚托组的两个托脚板固定座上。使用者坐在本电动座椅上后,驱动机构的伸缩端伸展,以驱动传动组件移动,移动的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驱动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伸展,在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同步工作下,使得两个椅背板向后下方倾斜,坐垫板向前上方倾斜,脚托板连杆和托脚板固定座同步地向前上方倾斜,本电动座椅处于零重力的状态,由于使用者的腿部抬高略高于心脏,所以能够减轻脊柱和各关节的压力,舒适感好。另外,在脚托板收缩的过程中,当障碍物位于脚托板的下方且位于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内时,脚托板与障碍物抵触,由于托脚板固定座与第三脚托杆经由弹性件弹性连接,所以脚托板连带托脚板固定座相对第三脚托杆向外转动,并拉伸弹性件,避免强制硬性收缩而导致脚托板和障碍物损伤,防止本电动座椅容易损坏,防夹组件起到很好的防夹作用,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机率,提高安全性能。本电动座椅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达到零重力体验效果,舒适感好,且具备很好的防夹性能,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机率,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零重力联动机构和底盘的侧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零重力联动机构和底盘的另一侧视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底盘
‑‑
1,驱动器
‑‑
2,导轨
‑‑
3,滑块
‑‑
4,传动组件
‑‑
5,防夹组件—6,托脚板固定座
‑‑
61,弹性件—62,摆槽—63,限位柱—64,第二挂环—65,传动杆
‑‑
51,传动片
‑‑
52,椅背组
‑‑
7,坐垫组
‑‑
8,脚托组
‑‑
9,铰接条
‑‑
11,椅背板
‑‑
71,第一椅背杆
‑‑
72,第二椅背杆
‑‑
73,第三椅背杆
‑‑
74,坐垫板
‑‑
81,第一坐垫杆
‑‑
82,第二坐垫杆
‑‑
83,第三坐垫杆
‑‑
84,第四坐垫杆
‑‑
85,第五坐垫杆
‑‑
86,第六坐垫杆
‑‑
87,第七坐垫杆
‑‑
88,脚托板连杆
‑‑
91,第一
脚托杆
‑‑
92,第二脚托杆
‑‑
93,第三脚托杆
‑‑
94,第四脚托杆
‑‑
95,第五脚托杆
‑‑
96,第六脚托杆
‑‑
97,第七脚托杆
‑‑
98,第八脚托杆
‑‑
99,第一连接杆
‑‑
75,第二连接杆—910,驱动机构—911,零重力联动机构
‑‑
912。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重力电动座椅,其包括底盘1、驱动机构、传动组件5、防夹组件6和连杆装置,传动组件5活动设置于底盘1,驱动机构911的主体装设于底盘1,驱动机构911的伸缩端经由传动组件5与连杆装置驱动连接,连杆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1的两侧的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对称设置,零重力联动机构912包括椅背组7、坐垫组8和脚托组9,底盘1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条11,椅背组7包括椅背板71、第一椅背杆72、第二椅背杆73和第三椅背杆74,第一椅背杆72的一端与铰接条11铰接,第一椅背杆72的另一端与第二椅背杆73的一端铰接,第二椅背杆73的另一端与第三椅背杆74的一端铰接,第三椅背杆74的另一端与椅背板71的底部铰接,坐垫组8包括坐垫板81、第一坐垫杆82、第二坐垫杆83、第三坐垫杆84、第四坐垫杆85、第五坐垫杆86、第六坐垫杆87和第七坐垫杆88,第一坐垫杆82的一端与铰接条11铰接,第一坐垫杆82的另一端与第二坐垫杆83的一端铰接,第一坐垫杆82的中部与第三坐垫杆84的一端铰接,第二坐垫杆83的另一端与第四坐垫杆85的中部铰接,第三坐垫杆84的另一端与第五坐垫杆86的一端铰接,第五坐垫杆86的中部与第四坐垫杆85的中部铰接,第四坐垫杆85的一端与椅背板71中部铰接,坐垫板81安装在第四坐垫杆85的顶部,第二坐垫杆83的中部与第六坐垫杆87的一端铰接,第六坐垫杆87的另一端与第二椅背杆73的中部铰接,第七坐垫杆88的一端与第五坐垫杆86的另一端铰接,脚托组9包括脚托板连杆91、第一脚托杆92、第二脚托杆93、第三脚托杆94、第四脚托杆95、第五脚托杆96、第六脚托杆97、第七脚托杆98和第八脚托杆99,第一脚托杆92的一端与第四坐垫杆85的另一端铰接,第一脚托杆92的另一端与第二脚托杆93的一端铰接,第二脚托杆93的另一端与第三脚托杆94的一端铰接,第三脚托杆94的中部与第四脚托杆95的一端铰接,第四脚托杆95的另一端与脚托板连杆91的一端铰接,脚托板连杆91的中部与第五脚托杆96的一端铰接,第五脚托杆96的中部与第一脚托杆92的中部铰接,第五脚托杆96的另一端与第六脚托杆97的一端铰接,第六脚托杆97的另一端与第四坐垫杆85的中部铰接,第七坐垫杆88的另一端与第六脚托杆97的中部铰接,第七脚托杆98的一端与第六脚托杆97的中部铰接,第七脚托杆98的另一端与第八脚托杆99的一端铰接,传动组件5的两输出端分别贯穿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的第四坐垫杆85的中部后与第八脚托杆99的另一端连接,防夹组件6包括托脚板固定座61及弹性件62,托脚板固定座61的一端与第三脚托杆94的另一端铰接,弹性件62的一端与第三脚托杆94的底部连接,弹性件62的另一端与托脚板固定座61的中部连接,托脚板固定座61的另一端朝靠近脚托板连杆91的方向延伸,第三脚托杆94与托脚板固定座61在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下处于折叠状态;具体地,驱动机构911既可以采用直线电机,也可以包括驱动器2、导轨3和滑块4,导轨3设置在底盘1中部,滑块4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3上,驱动器2用于驱动滑块4在导轨3上往复滑动,传动组件5与滑块4的两相对外壁铰接。
19.在实际应用中,背垫装设在椅背组7的两个椅背板71,坐垫装设于坐垫组8的两个坐垫板81,脚托板装设在脚托组9的两个托脚板固定座61上。使用者坐在本电动座椅上后,驱动机构911的伸缩端伸展,以驱动传动组件5移动,移动的传动组件5的两端分别驱动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伸展,在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同步工作下,使得两个椅背板71向后下方倾斜,坐垫板81向前上方倾斜,脚托板连杆91和托脚板固定座61同步地向前上方倾斜,本电动座椅处于零重力的状态,由于使用者的腿部抬高略高于心脏,所以能够减轻脊柱和各关节的压力,舒适感好。另外,在脚托板收缩的过程中,当障碍物位于脚托板的下方且位于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内时,脚托板与障碍物抵触,由于托脚板固定座61与第三脚托杆94经由弹性件62弹性连接,所以脚托板连带托脚板固定座61相对第三脚托杆94向外转动,并拉伸弹性件62,避免强制硬性收缩而导致脚托板和障碍物损伤,防止本电动座椅容易损坏,防夹组件6起到很好的防夹作用,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机率,提高安全性能。
20.本电动座椅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达到零重力体验效果,舒适感好,且具备很好的防夹性能,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机率,提高安全性能。
21.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包括传动杆51和两个传动片52,两个传动片52的底部分别与驱动机构911的伸缩端(滑块4)的两相对外壁铰接,两个传动片52的顶部分别与传动杆51的中部铰接,传动杆51的长度方向与导轨3的长度方向垂直,传动杆5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的第四坐垫杆85的中部后与第八脚托杆99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911的伸缩端伸展(驱动器2驱动滑块4在导轨3上向驱动器2方向滑动)时,传动杆51和两个传动片52跟随驱动机构911的伸缩端的伸展(滑块4向驱动器2方向移动)而移动,传动杆51在移动时带动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伸展,直至本电动座椅处于零重力状态;当需要将本电动座椅恢复起始的正常座椅状态时,驱动机构911的伸缩端回缩(驱动器2驱动滑块4在导轨3上向驱动器2的反方向滑动),传动杆51和两个传动片52跟随驱动机构911的伸缩端的回缩(滑块4向驱动器2的反方向移动)而复位移动,传动杆51在复位移动时带动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回缩复位。
22.本实施例中,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5和第二连接杆910,第一连接杆7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的第二椅背杆73的中部连接,第二连接杆9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的脚托板连杆91的另一端连接;该结构设计,使得两个零重力联动机构912同步联动性好,工作稳定,强度高,提高使用体验。
23.本实施例中,托脚板固定座61远离脚托板连杆91的一端设置有摆槽63,第三脚托杆94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柱64,限位柱64突伸至摆槽63内,摆槽63呈圆弧状。通过设置摆槽63,便于脚托板连带托脚板固定座61相对第三脚托杆94转动;限位柱64对托脚板固定座61的摆动角度进行限位,提高了托脚板固定座61摆动的稳定性。
24.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2为拉簧,拉簧的结构简单,弹性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25.本实施例中,托脚板固定座6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挂环,第三脚托杆9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挂环65,弹性件62的一端挂扣于第一挂环,弹性件62的另一端挂扣于第二挂环65。该结构设计,便于弹性件62的拆装和维护,连接牢固,不容易松脱。
26.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27.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