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1168发布日期:2022-07-23 08:1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蒸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蒸锅。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电蒸笼蒸汽发生方式有如下缺点:
3.1、宣传快速蒸汽的产品采用封闭式的蒸汽发生器,虽然产生蒸汽速度快,但是封闭式的蒸汽发生器成本高,且内部容易堵塞水垢、难清洁,导致蒸汽发生器的传热效率降低,容易出现干烧现象,寿命缩短。为了防止水垢产生,有些即热式的蒸汽发器的使用操作上必须提示用户只能使用纯净水,这样就大大缩小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用户体验差。
4.2、市场上很多快速蒸汽的产品,水箱设计在机身内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实现随时加水和实时观察水位,导致食物在蒸煮的过程中需要提出食物在加水,用户体验差。
5.3、低端的电蒸笼采用储水式的蒸汽发生器,直接在水箱底部加热,在水箱内产生蒸汽。虽然容易清洁,但是产生蒸汽时间很长,性能不佳。
6.授权公告号为cn20803091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快速产生蒸汽的蒸锅,用于电磁加热器具,所述蒸锅包括非导磁锅体,所述非导磁锅体包括外锅和设置在外锅内的挡水环,所述挡水环围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导磁发热组件。该技术方案仍然未能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清洁、易加水、加热效率高、使用体验好的电蒸锅。
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包括:
10.机身,所述机身的中部和背部分别设置有蒸锅安装位和水箱安装位;
11.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的蒸锅安装位的下方;
12.蒸锅组件,所述蒸锅组件与所述蒸锅安装位分体式设置,所述蒸锅组件包括内锅,所述内锅底部设置有蒸发盘,所述蒸发盘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上;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水箱安装位处,且所述水箱与所述蒸发盘连通以将水箱内的水引流至内锅。
13.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首先,通过将蒸锅组件与机身分体式设置,由于蒸发盘直接设置在蒸锅组件的内锅的底部,可直接将蒸锅组件取下后清洁底部的蒸发盘,解决封闭式的蒸汽发生器容易堵塞水垢、难清洁的问题;再者,通过在机身的背部设置水箱安装位,并直接将水箱设置在水箱安装位上,方便对水箱的固定,整体结构紧凑,且水箱位于机身外部,可以随时观察水位的情况,加水方便快捷,用户体验好;最后,电磁加热装置直接对内锅底部的蒸发盘进行加热,而非加热水箱,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产生蒸汽的时间短,提高了使用性能。
14.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优选为线圈盘式。
15.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盘由所述内锅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蒸发盘的中部设置有引流柱,所述引流柱与所述内锅的内部连通,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中部开设有避让通孔,所述引流柱穿过所述避让通孔并与所述水箱连通。
16.电磁加热装置可直接对蒸发盘加热,从而使内锅中的水产生水蒸气;而引流柱可以将水箱中的水直接引向内锅,缩短水路,提高引水效率。
17.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蒸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蒸发盘的底部。利用温度传感器可以对蒸发盘进行温度检测,可以防止蒸发盘干烧,避免器具异常工作时带来的危害。
18.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蒸锅组件还包括隔水盘,所述隔水盘设置于所述内锅中;
19.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蒸锅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内锅和/或所述隔水盘上。上盖可盖合在内锅和/或隔水盘上,从而将内锅密封在相对密闭的空间,提高蒸煮效率。
20.所述隔水盘的中部向上隆起形成蒸汽散发部,所述蒸汽散发部开设有排气孔;所述蒸汽散发部与所述隔水盘的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收集冷凝水和溢出汤汁的储存区。
21.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蒸锅组件还包括蒸架,所述蒸架位于所述内锅中,且位于所述蒸汽散发部的上方。
22.利用内锅与电磁加热装置接触,电磁加热装置可对内锅进行加热,从而使内锅中的水快速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可蒸熟蒸架上的食物,并且内锅和蒸架均可取出独立清洗,便于清洁。
23.再者,隔水盘中部向上隆起的蒸汽散发部可以将水蒸气排出并与蒸架接触,从而将蒸架上的食物蒸熟;储存区可以用于收集水蒸气的冷凝水以及溢出的汤汁,可在使用后将这些水倒出。
24.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蒸锅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避让通孔内,并压紧于所述引流柱周缘。所述密封圈可以对避让通孔及引流柱之间的区域进行密封,防止水渗漏。
25.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蒸锅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底部,所述进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引流柱和所述水箱的底部之间。进水管可以将竖向中的水引向引流柱,并经引流柱进入内锅中。
26.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蒸锅还包括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底部,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壳体、复位件和塞体;
27.所述引流壳体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出水口可供所述引流柱穿过;
28.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引流壳体内;
29.所述塞体设置于所述复位件上,且所述塞体可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出水口密封,并可被所述引流柱抵压后打开所述出水口。
30.利用引流装置中的复位件,可以将塞体抵压到出水口处以将出水口密封,防止水从进水管流出;在引流柱伸入出水口后,引流柱可接触塞体并向下抵压,使复位件压缩,向下移动的塞体脱离出水口,使出水口打开,即可实现进水。
31.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蒸锅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并可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泵入所述内锅中。利用水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通过进水管向内锅中引水。
32.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的有益效果:
33.1.将蒸锅组件与机身设置为分体式,可直接将蒸锅组件取下后进行清洁,解决封闭式的蒸汽发生器容易堵塞水垢、难清洁的问题;
34.2.将水箱设置在机身的背部,使水箱外露于机身,可随时加水和实时观察水位,避免食物在蒸煮的过程中需要提出食物再加水而影响使用体验;
35.3.通过在机身底部设置引流装置,当内锅放置在机身上时,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把水箱的水引导到内锅中,利用底部的线圈盘进行电磁加热,使水快速变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隔水盘中设计的排气孔出来接触蒸架。隔水盘周边有收集冷凝水和溢出汤汁的储存区,结合引流装置中的复位件,可以将塞体抵压到出水口处以将出水口密封,防止水从进水管流出。
附图说明
3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
3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剖视爆炸图。
3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40.请参阅图1和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剖视爆炸图。
41.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包括机身1、电磁加热装置2、蒸锅组件3和水箱4。
42.机身1的中部和背部分别设置有蒸锅安装位11和水箱安装位12。
43.电磁加热装置2设置于机身1的蒸锅安装位11的下方。
44.蒸锅组件3与蒸锅安装位11分体式设置,蒸锅组件3包括内锅31,内锅31底部设置有蒸发盘311,蒸发盘311设置于电磁加热装置2上。
45.水箱4设置于水箱安装位处,且水箱4与蒸发盘311连通以将水箱4内的水引流至内锅31。
46.首先,通过将蒸锅组件3与机身1分体式设置,由于蒸发盘311直接设置在蒸锅组件3的内锅31的底部,可直接将蒸锅组件3取下后清洁底部的蒸发盘311,解决封闭式的蒸汽发生器容易堵塞水垢、难清洁的问题;再者,通过在机身1的背部设置水箱安装位12,并直接将水箱4设置在水箱安装位12上,方便对水箱4的固定,整体结构紧凑,且水箱4位于机身1外部,可以随时观察水位的情况,加水方便快捷,用户体验好;最后,电磁加热装置2直接对内锅31底部的蒸发盘311进行加热,而非加热水箱,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产生蒸汽的时间短,提
高了使用性能。
47.通过在机身1的背部设置水箱安装位12,并直接将水箱4设置在水箱安装位12上,方便对水箱4的固定,整体结构紧凑,且水箱4位于机身1外部,可以随时观察水位的情况,加水方便快捷,用户体验好。
48.需要说明的是,蒸锅安装位11和水箱安装位12均可具体设置为槽,具体形状需要与内锅31和水箱4适配。
49.具体地,电磁加热装置2优选地为线圈盘式电磁加热。蒸发盘311优选为与内锅一体式成型,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也可为可拆卸式设计,如通过铆接、搭接等方式实现密封效果的连接方式。
50.优选地,内锅31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蒸发盘311,蒸发盘311压靠于电磁加热装置2上。优选地将蒸发盘311设置为平面形。
51.蒸发盘311的中部设置有引流柱3111,引流柱3111与内锅31的内部连通,电磁加热装置2的中部开设有避让通孔21,引流柱3111穿过避让通孔21并与水箱4连通。
52.电磁加热装置2可直接对蒸发盘311进行加热,从而使内锅31中的水产生水蒸气;而引流柱3111可以将水箱4中的水直接引向内锅31内,缩短水路,提高引水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将引流柱3111的上端设置高于蒸发盘311的底面,以防止水从引流柱3111逆流出去。
53.优选地,电蒸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设置于所述蒸发盘311的底部。利用温度传感器8可以对蒸发盘311进行温度检测,可以防止蒸发盘311干烧,避免器具异常工作时带来的危害。
54.进一步,蒸锅组件3还包括隔水盘33,隔水盘33设置于内锅31中。
55.隔水盘33的中部向上隆起形成蒸汽散发部331,蒸汽散发部331位于蒸架32下方,蒸汽散发部331开设有排气孔。优选地将蒸汽散发部331设置为平面形。
56.蒸汽散发部331与隔水盘33的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收集冷凝水和溢出汤汁的储存区332。
57.隔水盘33中部向上隆起的蒸汽散发部331可以将水蒸气排出,从而将内锅31内的食物蒸熟;储存区332可以用于收集水蒸气的冷凝水以及溢出的汤汁,可在使用后将这些水倒出。
58.优选地,蒸锅组件3还包括上盖34,上盖34盖设于内锅31和/或隔水盘33上。上盖34可盖合在内锅31和/或隔水盘33上,从而将内锅31密封在相对密闭的空间,提高蒸煮效率。
59.可以优选地在上盖34的顶部设置蒸汽出口,用于将水蒸气排出。
60.优选地,蒸锅组件3还包括蒸架32,所述蒸架32位于所述内锅31中,且位于所述蒸汽散发部的上方。
61.利用内锅31与电磁加热装置2接触,电磁加热装置2可对内锅31进行加热,从而使内锅31中的水快速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可蒸熟蒸架32上的食物,并且内锅31和蒸架32均可取出独立清洗,便于清洁。
62.再者,隔水盘33中部向上隆起的蒸汽散发部331可以将水蒸气排出并与蒸架32接触,从而将蒸架32上的食物蒸熟;储存区332可以用于收集水蒸气的冷凝水以及溢出的汤汁,可在使用后将这些水倒出。
63.进一步,电蒸锅还包括进水管5,进水管5设置于机身1的底部,进水管5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引流柱3111和水箱4的底部之间。进水管5可以将竖向中的水引向引流柱3111,并经引流柱3111进入内锅31中。
6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蒸锅还包括引流装置6,引流装置6设置于机身1的底部,引流装置6包括引流壳体61、复位件62和塞体63。
65.引流壳体61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进水管5连通,出水口可供引流柱3111穿过。
66.复位件62设置于引流壳体61内。复位件62优选地选用压缩弹簧。
67.塞体63设置于复位件62上,且塞体63可在复位件62的作用下将出水口密封,并可被引流柱3111抵压后打开出水口。塞体63优选地选用硅胶塞。
68.利用引流装置6中的复位件62,可以将塞体63抵压到出水口处以将出水口密封,防止水从进水管5流出;在引流柱3111伸入出水口后,引流柱3111可接触塞体63并向下抵压,使复位件62压缩,向下移动的塞体63脱离出水口,使出水口打开,即可实现进水。
69.该运用引流装置6的实施方式中,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把水箱4的水引导到内锅31的蒸发盘311中。利用电磁加热装置2进行加热,使水快速变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隔水盘33的排气孔出来接触蒸架32。
70.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
7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蒸锅还包括水泵7,水泵7设置于进水管5上,并可将水箱4中的水泵7入内锅31中。利用水泵7的开启和关闭,控制通过进水管5向内锅31中引水。
72.在运用水泵7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将进水管5与引水柱3111进行连接时,还可以沿用上述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引流壳体61进行连接。
73.优选地,电蒸锅还包括密封圈9,密封圈9设置于避让通孔21内,并压紧于引流柱3111周缘。密封圈9可以对避让通孔21及引流柱3111之间的区域进行密封,防止水渗漏。
74.另外,电蒸锅还可以优选地设置控制面板10,并将控制面板10设置于机身1的前部。控制面板10与电磁加热装置2、以及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水泵7电性连接,以进行操作控制。
75.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的有益效果:
76.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通过将蒸锅组件3与机身1设置为分体式,可直接将蒸锅组件3取下后进行清洁,解决封闭式的蒸汽发生器容易堵塞水垢、难清洁的问题;将水箱4设置在机身1的背部,使水箱4外露于机身1,可随时加水和实时观察水位,避免食物在蒸煮的过程中需要提出食物再加水而影响使用体验;另外,电磁加热装置2直接对蒸锅组件3进行加热,而非加热水箱4,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产生蒸汽的时间短,提高了使用性能;最后,通过在机身底部设置引流装置,当内锅放置在机身上时,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把水箱的水引导到内锅中,利用底部的线圈盘进行电磁加热,使水快速变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隔水盘中设计的排气孔出来接触蒸架。隔水盘周边有收集冷凝水和溢出汤汁的储存区,结合引流装置中的复位件,可以将塞体抵压到出水口处以将出水口密封,防止水从进水管流出。
7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具有结构简单、易清洁、易加水、加热效率高、使用体验好等特点。
78.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