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一种内开窗遮阳装置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杆和直角连接件,相邻的两个所述框架杆的端部通过斜切面呈直角拼接,且所述框架杆于所述斜切面开设有供所述直角连接件的一端伸入连接的连接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窗遮阳装置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杆的横截面呈u型,包括: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三侧板(3),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同侧;其中,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的侧面相对设置有第一凸棱(6),所述第三侧板(3)与两个所述第一凸棱(6)之间形成所述连接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开窗遮阳装置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杆还包括用于与窗框连接的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3)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开窗遮阳装置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的侧面相对设置有第二凸棱(5),所述第二凸棱(5)相对于所述第一凸棱(6)远离所述第三侧板(3),两个所述第一凸棱(6)与两个所述第二凸棱(5)之间形成用于供遮阳帘滑动连接的滑动轨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开窗遮阳装置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与所述第三侧板(3)的连接处内凹形成避让槽(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窗遮阳装置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开窗遮阳装置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与所述第一侧板(1)处于同一平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开窗遮阳装置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之间,所述第一侧板(1)、所述第三侧板(3)和所述安装板(4)的连接处通过弧面过渡。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开窗遮阳装置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远离所述第三侧板(3)的一侧设置翻边结构,所述第一侧板(1)、所述第三侧板(3)和所述安装板(4)的连接处通过弧面过渡,所述翻边结构包括平行且靠近于所述第二侧板(2)的第一翻边(8)和与所述第一翻边(8)垂直的第二翻边(9)。10.一种内开窗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框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遮阳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开窗遮阳装置及其安装框架,包括框架杆和直角连接件,相邻的两个所述框架杆的端部通过斜切面呈直角拼接,且所述框架杆于所述斜切面开设有供所述直角连接件的一端伸入连接的连接槽。如此设置,通过直角连接件内嵌连接相邻的两个框架杆,实现无缝衔接,在保证外部平整的同时,提升了直角拼接的稳固程度,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徐峙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佰艺智能遮阳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7
技术公布日:2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