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可拆卸摇脚组件及多功能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0941发布日期:2022-09-17 08:5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椅子的可拆卸摇脚组件及多功能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子技术领域,涉及多功能椅,尤其涉及椅子的可拆卸摇脚组件及多功能椅。


背景技术:

2.椅子作为常见的生活家居用品,人们一般坐在椅子上办公或者休息,人们为了增加椅子的舒适性,在原有椅子的基础上增加了摇脚,使其能前后摇晃。
3.大多如授权公告为cn104337262a的摇椅,其中摇脚与椅子主体固定连接,摇脚拆卸后使得椅子主体无法独立使用,导致椅子主体的实用性降低。
4.部分如授权公告为cn213154911u的一种可折叠摇椅,其中摇脚与椅子主体的一个椅脚铰接,又与另一个椅脚插接,椅子主体可折叠,但展开状态的椅子仅做多功能椅使用,无法实现椅子的多功能使用。
5.部分如授权公告为cn201577837u的一种可拆卸摇椅,其中椅子主体的两个椅脚从一组摇脚的侧边可拆卸插接安装,椅子主体即能独立使用,安装上摇脚后又能当摇椅使用,实现椅子的多功能使用,但因两个椅脚与一组摇脚间为限制结构,摇脚极易脱离椅脚,影响使用;且拆除后的摇脚因其长度较长,导致其收纳空间较大,不便于收纳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针对椅子实用性低、功能性少、摇脚与椅脚极易分离,以及拆卸的摇脚收纳所需空间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实用性高、能多功能使用、摇脚能拆分收纳、收纳所需空间小且摇脚与椅脚不易分离的椅子的可拆卸摇脚组件及多功能椅。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椅子的可拆卸摇脚组件,摇脚组件下方设有外凸的弧形部,
8.包括插件、套件和弹销,所述弧形部设于插件和套件上;
9.所述插件和套件通过弹销可拆卸插接连接;
10.所述插件与套件上各设有所述插腔;
11.插件与套件插接连接后,插件与套件上的插腔腔口相对;
12.两插腔腔口处的间距上大下小,且两插腔内的间距上小下大。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插件与套件上各固定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插件或套件间形成所述插腔。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限位套设有贴合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贴合部的两侧。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固定部贴合弧形部两侧的壁面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插件与套件插接连接后,两限位套固定部间的间距上大下小。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插件与套件插接连接后,两限位套贴合部
远离弧形部间的间距最小,且两限位套贴合部间的最小间距大于两限位套固定部间的最小间距。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插件一端设有插入段,所述弹销设于插入段上,且所述套件一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入段插入插孔安装,所述弹销连接插件与套件。
19.多功能椅,包括能独立使用的椅子主体,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椅子的可拆卸摇脚组件;
20.所述椅子主体设有四个椅脚,两个椅脚为一组,一组椅脚可拆卸连接一组所述摇脚组件。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椅脚中的两个椅脚设有相对的对面,以及远离对面的背面,一组所述椅脚中两个椅脚背面间的间距上小下大,且所述限位套的贴合部贴合所述椅脚的背面,贴合部限制椅脚从上方脱离插腔。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限位套的固定部限制椅脚从左右两侧脱离插腔。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4.1、摇脚组件包括插接连接的插件和套件,插件与套件便于拆装且能拆分收纳,缩小收纳所需空间,增加收纳放置的便捷性;
25.2、插件与套件通过弹销限位连接后,插件与套件不易分离,且插件与套件上的插腔限制摇脚组件脱离椅子主体的两个椅脚;
26.3、本实施例中的摇脚组件应用于椅子主体上,椅子主体即能保留其独立使用的特性,安装上摇脚组件后又能使其转变成摇椅使用,增加椅子的实用性及功能性。
附图说明
2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摇脚组件的爆炸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摇脚组件的爆炸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功能椅的剖视图之一;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功能椅的剖视图之二;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摇脚组件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椅子主体,11、椅脚,11a、对面,11b、背面;01、摇脚组件,01a、弧形部,01b、插腔,01c、抵止部;2、插件,21、插入段;3、套件,31、限位孔;4、弹销;5、限位套,51、贴合部,52、固定部;6、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本实施例主要对实用性高、能多功能使用、摇脚能拆分收纳、收纳所需空间小且摇脚与椅脚不易分离的椅子的可拆卸摇脚组件及多功能椅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37.如图1~5所示,椅子的可拆卸摇脚组件及多功能椅,包括椅子主体1和摇脚组件01,椅子主体1能独立使用,摇脚组件01可拆卸连接椅子主体1的两个椅脚11,本实施例中,椅子主体1设有四个椅脚11,左侧或右侧的两个椅脚11为一组,一组椅脚11可拆卸连接一组摇脚组件01。
38.优选的,可选用只有三个椅脚11的椅子主体1,其中两个椅脚11与一组摇脚组件01连接,另一个椅脚11可插接连接弧形段。
39.一组摇脚组件01的下方设有弧形部01a,且上方设有两个插腔01b,两插腔01b的腔口相对,且两插腔01b腔口处的间距上大下小,且两插腔01b内的间距上小下大,椅脚11下端一对一插入插腔01b内,插腔01b限制椅脚11从摇脚的上方及左右两侧脱离。
40.一组椅脚11中的两个椅脚11设有相对的对面11a,以及远离对面11a的背面11b,一组椅脚11中两个椅脚11背面11b间的间距上小下大,优选的,椅子主体1的形状不限定于图5中的形状,任意具有四个外扩椅脚11的椅子主体1均能配用摇脚组件01。
41.优选的,一组椅脚11中两个椅脚11背面11b间的最大间距l1大于两插腔01b腔口间的最大间距l2。
42.如图1~2所示,摇脚组件01包括插件2、套件3和弹销4,插件2与套件3通过弹销4可拆卸插接连接,插件2一端设有插入段21,弹销4设于插入段21内,弹销4的一端弹性伸出插入段21壁面,且套件3一端设有插孔,插入段21插入插孔安装,弹销4连接插件2与套件3限位,优选的,套件3套孔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31,弹销4的一端从限位孔31处伸出套件3裸露,弹销4限位连接插件2与套件3。
43.优选的,弹销4偏离弧形部01a设置,即摇椅前后摇晃使用时,地面不作用到弹销4。
44.本实施例中,插件2与套件3选用管体结构折弯成弧形段。
45.插件2与套件3上各固定有限位套5,限位套5与插件2或套件3间形成上述的插腔01b,且插件2与套件3插接连接后,插件2上的插腔01b与套件3上的插腔01b腔口相对,本实施例中,限位套5采用金属片折弯成型,优选的,限位套5可采用塑料等材质制成。
46.限位套5设有贴合部51和固定部52,固定部52设于贴合部51的左右两侧,限位套5与插件2或套件3固定连接时,限位套5的固定部52贴合插件2或套件3弧形部01a左右两侧的壁面,并通过螺丝或铆钉等配件固定安装。
47.本实施例中,插件2与套件3插接连接后,两限位套5固定部52间的间距上大下小,即为两插腔01b腔口处的间距上大下小。
48.如图4所示,限位套5的两固定部52使得位于插腔01b腔口处的贴合部51远离插件2或套件3,即插件2与套件3插接连接后,两限位套5贴合部51远离弧形部01a间的间距最小,且两限位套5贴合部51间的最小间距l2大于两限位套5固定部52间的最小间距l3,优选的,插件2与套件3远离弧形部01a的壁面为抵止部01c,l3处的取点位置为靠近插腔01b腔口端部的固定部52与抵止部01c交叉的位置处。
49.一组椅脚11插入一组摇脚组件01安装时,先将一个椅脚11插入插件2上的插腔01b
内,在套件3与插件2插接过程中,另一个椅脚11进入套件3的插腔01b内,套件3与插件2再通过弹销4插接固定,两限位套5上的贴合部51贴合两椅脚11的背面11b,且贴合部51限制两个椅脚11从摇脚组件01的上方脱离,且固定部52限制两个椅脚11从摇脚组件01的左右两侧脱离,优选的,插件2与套件3的安装顺序可调换。
50.为避免摇晃过程中,摇脚组件01两端即套件3与插件2端部因重力作用损坏,套件3与插件2的端部插套固定有护套6,优选的,护套6一般选用塑料或橡胶等材质。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椅子的可拆卸摇脚组件及多功能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