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可变形的木制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6041发布日期:2022-07-19 23:0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可变形的木制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可变形的木制婴儿床。


背景技术:

2.木制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用的床,相比较其他材质的婴儿床,木制婴儿床较为环保,对婴幼儿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而且结实耐用、稳定性好、色泽自然、静音等优点,但随着婴幼儿的长大,木制婴儿床便用不了太久,不仅占用室内空间,还造成了木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的木制婴儿床为固定式,使用方式单一,待宝宝长大便会被淘汰,造成资源浪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可变形的木制婴儿床,具有的拉长、变形的特点,可以随着宝宝长大而加长使用,以及变形成书桌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可变形的木制婴儿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床腿,所述床体的右方底部设置有辅助腿,所述床体的内部设置有床板一、床板二、床板三,所述床体前后方的顶部及底部设置有榫眼,所述床体的前后方顶部设置有侧板,所述床体的左方顶部设置有左挡板,所述床体的右方顶部设置有右挡板,所述右挡板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床板一的右方底部设置有支撑杆a,所述床板二的左方底部设置有挡杆,所述床板二的右方底部设置有支撑杆b,所诉床板三的左端设置有轴杆。
5.其中,所述床体的左侧与床腿连接为一体,所述床体的右侧与床腿为分离式,所述床体与床板一的左侧连接为一体;便于支撑床板一,床体右侧与床腿为分离式便于床腿将床板二、床板三拉长使用。
6.其中,所述床板一为长条形,并沿床体内的横向长度设置为若干个,所述床板一之间穿插两个床板二和一个床板三,所述床板三穿插在床板二之间;床板一、床板二、床板三之间穿插,便于婴儿床拉长、合拢使用,可以随着宝宝长大而加长使用,增加使用时间。
7.其中,所述床腿与床板三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床腿的顶部通过合页与左挡板、右挡板连接,所述合页为隐藏式合页;当婴儿床拉长使用时,通过拉动右侧的床腿带动床板三,床板三带动床板二拉长,同时用于支撑床板三,隐藏式的合页便于右挡板折叠成桌面使用。
8.其中,所述支撑杆a为长条形,所述支撑杆a的前后两端与床体连接,所述支撑杆a的顶部与床板一的底部固定连接;当床板二拉长使用时,支撑杆a便于支撑床板二,同时也起到阻拦档杆的作用防止床板二拉出掉落。
9.其中,所述支撑杆b为长条圆柱形,所述支撑杆b与床板二的底部牢固连接;支撑板b用于支撑床板三,当床板三向下折叠成书桌使用时,圆柱形支撑杆b便于床板三转动、折叠。
10.其中,所述床板二与床板三贴近的一侧开设有轴杆槽,所述轴杆槽的沿床板二的长度通长设置,所述轴杆槽的右端为半圆形凹槽;通过轴杆插入轴杆槽中,使床板三可以伸
缩在床板二之间,一端为半圆形的轴杆槽便于轴杆在其内转成九十角,使床板三折叠成桌面使用。
11.其中,所述侧板的底部设置有榫头,所述榫头位置、尺寸与榫眼相同;当婴儿床变形成桌面使用时,通过榫头将侧板从床体顶部的榫眼中拔出,再安装在床体底部的榫眼中,使侧板连接,支撑桌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动右挡板带动床腿向右移动,床腿带动床板三从床板二中拉出,床板三到达支撑杆b处带动床板二从床板一中拉出,使婴儿床可以随着宝宝的身高拉长使用,还可以将侧板拆掉后安装在床体底部的榫眼中,再将左挡板向床板一处折叠,床板三向下折叠,再通过拆除固定板将右挡板向床板三处折叠后固定在侧板上,形成牢固的桌面,为用户提供多个方式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长使用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成桌面过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桌面使用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a的轴侧大样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b的轴侧大样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床体;2、床腿;3、辅助腿;4、右挡板;5、左挡板;6、侧板;7、床板一;8、床板二;9、床板三;10、榫眼;11、榫头;12、合页;13、支撑杆a;14、档杆;15、支撑杆b;16、轴杆槽;17、轴杆;18、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可变形的木制婴儿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床腿2,所述床体1的右方底部设置有辅助腿3,所述床体1的内部设置有床板一7、床板二8、床板三9,所述床体1前后方的顶部及底部设置有榫眼10,所述床体1的前后方顶部设置有侧板6,所述床体1的左方顶部设置有左挡板5,所述床体1的右方顶部设置有右挡板4,所述右挡板4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板18,所述床板一7的右方底部设置有支撑杆a13,所述床板二8的左方底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床板二8的右方底部设置有支撑杆b15,所诉床板三9的左端设置有轴杆17。
22.所述床体1的左侧与床腿2连接为一体,所述床体1的右侧与床腿2为分离式,所述床体1与床板一7的左侧连接为一体;便于支撑床板一7,床体1右侧与床腿2为分离式便于床腿2将床板二8、床板三9拉长使用。
23.所述床板一7为长条形,并沿床体1内的横向长度设置为若干个,所述床板一7之间穿插两个床板二8和一个床板三9,所述床板三9穿插在床板二8之间;床板一7、床板二8、床板三9之间穿插,便于婴儿床拉长、合拢使用,可以随着宝宝长大而加长使用,增加使用时间。
24.所述床腿2与床板三9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床腿2的顶部通过合页12与左挡板5、
右挡板4连接,所述合页12为隐藏式合页;当婴儿床拉长使用时,通过拉动右侧的床腿2带动床板三9,床板三9带动床板二8拉长,同时用于支撑床板三9,隐藏式的合页12便于右挡板4折叠成桌面使用。
25.所述支撑杆a13为长条形,所述支撑杆a13的前后两端与床体1连接,所述支撑杆a13的顶部与床板一7的底部固定连接;当床板二8拉长使用时,支撑杆a13便于支撑床板二8,同时也起到阻拦档杆14的作用防止床板二8拉出掉落。
26.所述支撑杆b15为长条圆柱形,所述支撑杆b15与床板二8的底部牢固连接;支撑板b15用于支撑床板三9,当床板三9向下折叠成书桌使用时,圆柱形支撑杆b15便于床板三9转动、折叠。
27.所述床板二8与床板三9贴近的一侧开设有轴杆槽16,所述轴杆槽16的沿床板二8的长度通长设置,所述轴杆槽16的右端为半圆形凹槽;通过轴杆17插入轴杆槽16中,使床板三9可以伸缩在床板二8之间,一端为半圆形的轴杆槽16便于轴杆17在其内转成九十角,使床板三9折叠成桌面使用。
28.所述侧板6的底部设置有榫头11,所述榫头11位置、尺寸与榫眼10相同;当婴儿床变形成桌面使用时,通过榫头11将侧板6从床体1顶部的榫眼10中拔出,再安装在床体1底部的榫眼10中,使侧板6连接,支撑桌面。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本装置时,初始状态为婴儿床,以后方的侧板6处为床头,前方为床尾,床板一7、床板二8、床板三9合拢为一整个床板的方式使用,当宝宝逐渐长大,通过向右拉动右挡板4,右挡板4带动床腿2向右移动,通过右侧的床腿2与床板三9的牢固连接带动床板三9从床板二8中拉出,当床板三9左端处的轴杆17从床板二8中轴杆槽16的左边拉至右边后,便会使床板二8从床板一7中向右拉出,当床板二8左方底部的挡杆14拉至床板一7右方底部的支撑杆a13时便会停止拉动,并通过支撑杆a13支撑床板二8,且阻挡床板二8滑掉,通过床板二8右方底部连接的支撑板b15来支撑床板三9,再通过床体1右方底部的辅助腿3来支撑变成大床的中部,以左挡板5为床头,右挡板4为床尾使用,便于宝宝长大使用,增加婴儿床的使用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当右挡板4向右移动与侧板6分离时,通过固定板18将右挡板4与床腿2连接为一体,防止右挡板4向左边倾倒,再通过前后两侧的侧板6来阻挡宝宝,避免宝宝单独睡觉时掉床,当本装置变为桌面使用时,先将床板二8向床板一7合拢,再通过侧板6底部的榫头11使侧板6从床体1顶部的榫眼10中拔出,再通过合页12将左挡板5向床板一7处折叠,再将本装置向左翻转站立,使左侧床腿2横向支撑在地面上,当床体1从水平状态翻转成垂直状态后,将辅助腿3从底部的榫眼10中取出,再通过榫头11将侧板6插入连接在床体1的底部榫眼10中,便于侧板6支撑桌面,再通过床板三9左端的轴杆17在轴杆槽16中转动,以及支撑杆b15的支撑作用使床板三9向下折叠成九十度角,最后将右挡板4处的固定板18拆掉,通过合页12将右挡板4向床板三9处折叠,并支撑在侧板6上方,形成桌面,从而为用户增加一种使用方式,避免占用室内空间,造成资源浪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