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0133发布日期:2022-10-21 22:5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升降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家庭厨房中橱柜低于厨房料理台的台面,橱柜的收纳篮采用抽拉方式实现物品的取放,当收纳篮的位置设置较低时,用户往往需要弯腰或下蹲才能抽拉收纳篮和取放物品,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收纳装置,其使用较为方便。
4.一种升降收纳装置,所述升降收纳装置包括:柜体;收纳篮,所述收纳篮安装在所述柜体上,所述收纳篮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收纳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收纳篮位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收纳篮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收纳篮位于所述柜体外,且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的上方;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前摆杆、第一后摆杆、第二前摆杆、第二后摆杆、第一气弹簧、第二气弹簧,所述第一前摆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所述收纳篮的左侧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后摆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所述收纳篮的左侧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前摆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所述收纳篮的右侧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后摆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所述收纳篮的右侧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所述收纳篮的左侧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所述收纳篮的右侧相转动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收纳装置包括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摆臂上,所述第一滚轮的周侧面相抵于所述柜体的内腔的左内壁,所述第二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后摆臂上,所述第二滚轮的周侧面相抵于所述柜体的内腔的右内壁。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后摆臂与所述柜体的内腔的左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后摆臂与所述柜体的内腔的右内壁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后摆臂的中部位置,当所述收纳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收纳篮的上方;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后摆臂的中部位置,当所述收纳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收纳篮的上方。
8.进一步地,所述稳定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后摆臂上,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后摆臂上,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后摆臂与所述柜体的内腔的左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后摆臂与所述柜体的内腔的右内壁之间,所述第一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收纳装置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安装在所述柜体上,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伸缩端位于所述第一前摆
臂的活动范围内,所述第二缓冲件安装在所述柜体上,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伸缩端位于所述第二前摆臂的活动范围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第一挡片、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安装在所述第一前摆臂上,所述第一挡片位于所述第一前摆臂与所述柜体的内腔的左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挡片安装在所述第二前摆臂上,所述第二挡片位于所述第二前摆臂与所述柜体的内腔的右内壁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伸缩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挡片的活动范围内,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伸缩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挡片的活动范围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摆杆与所述第一后摆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前摆杆与所述第二后摆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前摆杆与所述第二前摆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后摆杆与所述第二后摆杆相互平行。
12.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分别安装在所述柜体的内腔的左内壁、右内壁上;所述第一前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前摆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收纳篮上,所述第一后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后摆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收纳篮上,所述第一后摆杆位于所述第一前摆杆的后侧;所述第二前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前摆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收纳篮上,所述第二后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后摆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收纳篮上;所述第二后摆杆位于所述第二前摆杆的后侧。
13.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摆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摆杆上,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收纳篮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前摆杆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后摆杆上,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收纳篮之间,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三连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摆杆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后摆杆;所述第四连杆水平设置,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座上。
14.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收纳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收纳篮处于第二工作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收纳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收纳篮处于第二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柜体;2、收纳篮;201、把手;3、升降组件;301、第一基座;302、第二基座;303、第一前摆杆;304、第一后摆杆;305、第二前摆杆;306、第二后摆杆;307、第一连杆;308、第二连杆;309、第三连杆;310、第四连杆;311、第一气弹簧;312、第二气弹簧;4、稳定组件;401、第一支架;402、第二支架;403、第一滚轮;404、第二滚轮;5、缓冲组件;501、第一挡片;502、第二挡片;503、第一缓冲件;504、第二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一种升降收纳装置,参见图1至图4,包括柜体1、收纳篮2、升降组件3。其中,收纳篮2设置在柜体1的内部中;收纳篮2相对于柜体1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当收纳篮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收纳篮2位于柜体1的内腔的底部;当收纳篮2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收纳篮2从柜体1伸出,收纳篮2位于柜体1外,第二工作位置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上方。升降组件3设置在柜体1的内部中,升降组件3用于驱动收纳篮2从第一工作位置位移至第二工作位置。
22.参见图1至图4,在收纳篮2的正面设置有把手201,便于用户拉动收纳篮2。
23.参见图1至图4,升降组件3包括第一基座301、第二基座302、第一前摆杆303、第一后摆杆304、第二前摆杆305、第二后摆杆306、第一连杆307、第二连杆308、第三连杆309、第四连杆310、第一气弹簧311、第二气弹簧312。第一基座301与第二基座302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柜体1内部的左、右内壁面上。第一前摆杆30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基座301上,第一前摆杆30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收纳篮2的左外壁面上。第一后摆杆30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基座301上,第一后摆杆30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收纳篮2的左外壁面上;第一后摆杆304位于第一前摆杆303的后侧,也就是说,相对于第一后摆杆304,第一前摆杆303更加靠近柜体1的开口;并且,在收纳篮2的位移过程中,第一前摆杆303与第一后摆杆304相互平行。第二前摆杆30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基座302上,第二前摆杆30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收纳篮2的右外壁面上。第二后摆杆30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基座302上,第二后摆杆30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收纳篮2的右外壁面上;第二后摆杆306位于第二前摆杆305的后侧,也就是说,相对于第二后摆杆306,第二前摆杆305更加靠近柜体1的开口;并且,在收纳篮2的位移过程中,第二前摆杆305与第二后摆杆306相互平行,第一前摆杆303与第二前摆杆305相互平行,第一后摆杆304与第二后摆杆306相互平行。第一连杆30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前摆杆303上,第一连杆30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后摆杆304上,第一连杆307位于第一基座301与收纳篮2之间。第二连杆308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前摆杆305上,第二连杆30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后摆杆306上,第二连杆308位于第二基座302与收纳篮2之间;并且,在收纳篮2的位移过程中,第一连杆307与第二连杆308相互平行。第三连杆30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后摆杆304上,第三连杆30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后摆杆306,第三连杆309水平设置。第四连杆3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基座301上,第四连杆3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基座302上,第四连杆310水平设置。第一气弹簧31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柜体1的内腔的左内壁上,第一气弹簧3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前摆杆303上。第二气弹簧3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柜体1的内腔的右内壁上,第二气弹簧3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前摆杆305上。在收纳篮2从第一工作位置移动到第二工作位置时,用户抓取收纳篮2的把手201并向上提拉,待升降组件3越过某一角度后,靠第一气弹簧311、第二气弹簧312的作用力,第一气弹簧311、第二气弹簧312对收纳篮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驱动收纳篮2自动升起。在收纳篮2从第二工作位置移动到第一工作位置时,用户抓取收纳篮2的把手201并向下按,待升降组件3越过某一角度后,靠第一气弹簧311、第二气弹簧312的作用力,第一气弹簧311、第二气弹簧312对收纳篮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以驱动收纳篮2自动下降。
24.参见图1至图4,升降收纳装置包括稳定组件4。稳定组件4包括第一支架401、第二支架402、第一滚轮403、第二滚轮404。第一支架40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后摆臂上,第一支架401位于第一后摆臂与柜体1的左内壁之间。第二支架40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
装在第二后摆臂上,第二支架402位于第二后摆臂与柜体1的右内壁之间。第一滚轮403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401上,第一滚轮403的周侧面相抵于柜体1的内腔的左内壁上,第一滚轮403位于第一后摆臂的中部位置,第一滚轮403设置在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收纳篮2的上方。第二滚轮404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架402上,第二滚轮404的周侧面相抵于柜体1的内腔的右内壁上,第二滚轮404位于第二后摆臂的中部位置,第二滚轮404设置在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收纳篮2的上方。收纳篮2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的切换过程中,第一滚轮403、第二滚轮404相抵于柜体1的左、右内壁,避免收纳篮2左右晃动。
25.参见图1至图4,升降收纳装置包括缓冲组件5。缓冲组件5包括第一挡片501、第二挡片502、第一缓冲件503、第二缓冲件504。第一挡片50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前摆臂上。第二挡片50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前摆臂上。第一缓冲件503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基座301,第一缓冲件503设置在第一挡片501的活动范围内。第二缓冲件504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基座302上,第二缓冲件504设置在第二挡片502的活动范围内。当收纳篮2从第二工作位置移动到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挡片501会相抵于第一缓冲件503,第二挡片502会相抵于第二缓冲件504,从而对收纳篮2进行缓冲。
2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