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装修施工用临时通行柱状扶墙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9495发布日期:2022-10-05 01:3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外墙装修施工用临时通行柱状扶墙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修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涉及外墙装修施工用临时通行柱状扶墙梯。


背景技术:

2.外墙装修一般是指对建筑的外侧墙壁进行装饰,在施工时通常需要施工人员攀爬在外墙上进行施工,而目前最常见的攀爬方式大都是通过扶墙梯进行攀爬。
3.现有的扶墙梯大都是直梯,在使用时需要将梯子的顶部依靠在外墙上,其存在以下问题:1、当梯子的顶部按压在墙壁上时,其按压区域一般无法施工,需要将梯子移开后再次进行施工,这种情况降低了外墙装修的施工进度,且在使用时需要施工人员趴在梯子上进行施工,梯子上的踏板和支柱往往会对施工人员的操作产生影响,尤其是施工人员在对墙面进行抹平处理时,梯子的阻挡使得施工人员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抹平,只能小面积的操作,这种情况容易使得外墙的墙面凹凸不平,影响外墙装修的效果;2、当外墙所在的地面为草地时,常规的扶墙梯不能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当施工人员进行攀爬时常规的扶墙梯容易产生下陷,这种情况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性。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外墙装修施工用临时通行柱状扶墙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为外墙装修施工用临时通行柱状扶墙梯,包括爬梯主体,所述的爬梯主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爬梯主体的外壁上呈线性分布开设有若干弧形结构的调节滑槽,所述爬梯主体的外壁上呈线性分布设置有若干扇形结构的调节垫板,所述调节垫板的分布位置与调节滑槽的分布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调节垫板滑动连接在对应设置的调节滑槽内;
8.所述调节垫板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镂空槽,所述调节垫板内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一端与对应设置的镂空槽相连通,所述弹簧槽远离对应设置的镂空槽的一端贯通调节垫板与对应设置的调节滑槽相连通,所述弹簧槽内插设有弹簧拉杆,所述弹簧拉杆靠近对应设置的调节滑槽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卡齿,所述调节滑槽的内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定位齿槽,所述限位卡齿与对应设置的定位齿槽凹凸配合。
9.进一步地,所述弹簧拉杆远离对应设置的限位卡齿的一端延伸至对应设置的镂空槽内并固定安装有把手。
10.进一步地,所述爬梯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弹力背带,所述弹力背带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爬梯主体的外壁上,所述弹力背带均为两两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所述弹力背带与所述调节滑槽交替分布。
11.进一步地,所述爬梯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弧形结构的升降滑槽,所述升降滑槽内滑
动安装有升降挡板,所述升降挡板的两侧均插设有弹簧钢珠,所述升降滑槽的内壁上并位于升降挡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开设位置与弹簧钢珠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所述弹簧钢珠与对应设置的定位凹槽凹凸配合。
12.进一步地,所述爬梯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圆盘状结构的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插接花键,所述爬梯主体的底部开设有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与插接花键凹凸配合并相插接,所述爬梯主体通过插接花键和花键槽插设在固定底座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固定安装有若干延伸底板,所述延伸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压力滑槽,所述延伸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滑动安装在压力滑槽内,所述压力滑槽内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压力滑槽的内壁上与支撑架的外壁上。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靠近爬梯主体的一侧弧形结构,所述支撑架弧形结构的一侧的顶部开设有倾斜面。
15.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底板内插设有弹簧推杆,所述弹簧推杆的底部呈圆锥状结构并贯穿延伸底板的底部,所述弹簧推杆的顶部延伸至对应设置的压力滑槽内,所述弹簧推杆延伸至压力滑槽内的一端开设有倾斜面并与对应设置的支撑架相接触。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爬梯主体,通过爬梯主体可以在使用时避免与墙壁产生接触,解决了现有扶墙梯需要在同一区域进行二次施工的问题,提高了外墙装修的施工效率,同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垫板方便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使得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一次攀爬施工完成大面积区域的施工,这进一步提高了外墙装修的施工效率。
18.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可以对爬梯主体进行快速的支撑定位,同时固定底座配合延伸底板可以提高受力面积,避免固定底座承载过重产生下陷,同时提高了固定底座的稳定性。
19.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底座的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滑槽的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滑槽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0.1、爬梯主体;101、调节滑槽;102、调节垫板;103、镂空槽;104、弹簧槽;105、弹簧拉杆;106、限位卡齿;107、定位齿槽;108、弹力背带;109、升降滑槽;110、升降挡板;111、弹簧钢珠;112、定位凹槽;2、固定底座;201、插接花键;113、花键槽;202、延伸底板;203、压力滑槽;204、支撑架;205、压力弹簧;206、弹簧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顶”、“中”、“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33.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外墙装修施工用临时通行柱状扶墙梯,包括爬梯主体1,爬梯主体1呈圆柱形结构,爬梯主体1的外壁上呈线性分布开设有若干弧形结构的调节滑槽101,爬梯主体1的外壁上呈线性分布设置有若干扇形结构的调节垫板102,调节垫板102的分布位置与调节滑槽101的分布位置一一对应,调节垫板102滑动连接在对应设置的调节滑槽101内,在使用时爬梯主体1上的调节垫板102可以使施工人员进行攀爬,可以通过调节滑槽101对调节垫板102的位置进行移动,可以避免调节垫板102对施工人员的施工造成影响,当施工人员攀爬到指定位置后可以坐在指定位置上的调节垫板102上,提高了施工人员施工时的便捷性,同时立柱式的爬梯主体1可以避免与墙面产生接触,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无需将梯子移开进行二次施工,解决了现有扶墙梯在使用时其按压区域需要进行二次施工的问题,提高了外墙装修的施工效率。
34.请参阅图2-3所示,调节垫板102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镂空槽103,调节垫板102内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弹簧槽104,弹簧槽104的一端与对应设置的镂空槽103相连通,弹簧槽104远离对应设置的镂空槽103的一端贯通调节垫板102与对应设置的调节滑槽101相连通,弹簧槽104内插设有弹簧拉杆105,弹簧拉杆105靠近对应设置的调节滑槽1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卡齿106,调节滑槽101的内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定位齿槽107,限位卡齿106与对应设置的定位齿槽107凹凸配合,调节垫板102上的镂空槽103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同时镂空槽103可以便于施工人员移动调节垫板102,当需要移动调节垫板102时可以通过拉动弹簧拉杆105带动限位卡齿106脱离定位齿槽107,此时通过施工人员的推动可以带动调节垫板102在调节滑槽101内移动,当调节垫板102移动至指定位置后释放弹簧拉杆105,弹簧拉杆105自动复位带动限位卡齿106插入定位齿槽107上的指定位置,此时通过限位卡齿106可以对调节垫板102进行定位。
35.请参阅图2-3所示,弹簧拉杆105远离对应设置的限位卡齿106的一端延伸至对应设置的镂空槽103内并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可以便于施工人员拉动和释放弹簧拉杆105。
36.请参阅图1所示,爬梯主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弹力背带108,弹力背带108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爬梯主体1的外壁上,弹力背带108均为两两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弹力背
带108与调节滑槽101交替分布,对称设置的弹力背带108可以对施工人员起到一定程度的固定作用,当施工人员坐在指定位置上的调节垫板102上时,可以将双臂穿过指定位置上的弹力背带108,此时弹力背带108通过自身的弹力将施工人员绑缚在爬梯主体1的外壁上,避免施工人员产生跌落。
37.请参阅图7-8所示,爬梯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结构的升降滑槽109,升降滑槽109内滑动安装有升降挡板110,升降挡板110的两侧均插设有弹簧钢珠111,升降滑槽109的内壁上并位于升降挡板110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凹槽112,定位凹槽112的开设位置与弹簧钢珠111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弹簧钢珠111与对应设置的定位凹槽112凹凸配合,升降滑槽109用于收放升降挡板110,当升降挡板110上升至指定位置后会带动弹簧钢珠111与对应的定位凹槽112对齐,此时弹簧钢珠111自动弹出插接在对应的定位凹槽112内可以对升降挡板110进行定位,当施工人员攀爬至爬梯主体1的顶部时可以通过将升降挡板110拉出,此时施工人员可以抵靠在升降挡板110上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38.请参阅图2、图4和图6所示,爬梯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圆盘状结构的固定底座2,固定底座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插接花键201,爬梯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花键槽113,花键槽113与插接花键201凹凸配合并相插接,爬梯主体1通过插接花键201和花键槽113插设在固定底座2上,固定底座2用于固定在底面上,当需要进行攀爬时首先将固定底座2放置在底面上,再通过插接花键201和花键槽113将爬梯主体1插设在固定底座2上。
39.请参阅图2、图4-图6所示,固定底座2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固定安装有若干延伸底板202,延伸底板202的顶部开设有压力滑槽203,延伸底板202的顶部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的支撑架204,支撑架204的底部滑动安装在压力滑槽203内,压力滑槽203内设置有压力弹簧205,压力弹簧20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压力滑槽203的内壁上与支撑架204的外壁上,固定底座2上的延伸底板202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底座2的稳定性,压力滑槽203内的压力弹簧205可以推动支撑架204抵触在爬梯主体1上,可以对爬梯主体1起到定向支撑的作用,同时可以避免爬梯主体1在使用时产生晃动。
40.请参阅图6所示,支撑架204靠近爬梯主体1的一侧弧形结构,支撑架204弧形结构的一侧的顶部开设有倾斜面,支撑架204靠近爬梯主体1的一侧呈弧形结构可以使支撑架204更加贴合爬梯主体1的外壁,当爬梯主体1初步套设在插接花键201上时其底部边缘会逐步与支撑架204顶部的倾斜面接触,此时继续向下按压爬梯主体1会对支撑架204起到推动作用,当爬梯主体1套设在插接花键201上后支撑架204会自动对爬梯主体1进行按压。
41.请参阅图4-5所示,延伸底板202内插设有弹簧推杆206,弹簧推杆206的底部呈圆锥状结构并贯穿延伸底板202的底部,弹簧推杆206的顶部延伸至对应设置的压力滑槽203内,弹簧推杆206延伸至压力滑槽203内的一端开设有倾斜面并与对应设置的支撑架204相接触,当外墙所在的地面为草地或泥地时,通过爬梯主体1的挤压可以使支撑架204往指定方向移动,支撑架204移动时会通过弹簧推杆206顶部的倾斜面接逐步按压弹簧推杆206,受到按压的弹簧推杆206的底部会自动插入底面,这种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固定底座2的稳定性。
42.使用方式:
43.首先根据施工需要将固定底座2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的指定位置,通过人工将爬梯主体1抬起并套设在固定底座2上的插接花键201上,当当爬梯主体1初步套设在插接花键
201上时其底部边缘会逐步与支撑架204顶部的倾斜面接触,此时继续向下按压爬梯主体1会对支撑架204起到推动作用,当爬梯主体1套设在插接花键201上后支撑架204会自动对爬梯主体1进行按压;
44.当外墙所在的地面为草地或泥地时,通过爬梯主体1的挤压可以使支撑架204往指定方向移动,支撑架204移动时会通过弹簧推杆206顶部的倾斜面接逐步按压弹簧推杆206,受到按压的弹簧推杆206的底部会自动插入底面,这种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固定底座2的稳定性;
45.当爬梯主体1固定后,施工人员即可通过调节垫板102进行攀爬,当施工人员攀爬至指定位置后可以将指定位置上的调节垫板102移动至指定位置,此时移动后的调节垫板102与同一爬梯主体1上的其他调节垫板102呈错位分布,此时施工人员可以坐在移动后的调节垫板102上来稳定身体;
46.当施工人员坐在指定位置上的调节垫板102上时,可以将双臂穿过指定位置上的弹力背带108,此时弹力背带108通过自身的弹力将施工人员绑缚在爬梯主体1的外壁上,避免施工人员产生跌落;
47.当施工人员攀爬至爬梯主体1的顶部时可以通过将升降挡板110拉出,此时施工人员可以抵靠在升降挡板110上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9.以上公开的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