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8733发布日期:2023-03-21 19:4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涤清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家用电器的不断升级发展,扫地机器人、擦地机、洗地机等清洁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是一种可移动的机器人,具有人工智能、物联网特点。扫地及其人能够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并能够远程控制。
3.目前市场上的扫地机器人等清洁设备包括驱动轮组和清洁组件,其中,驱动轮组用来驱动机器人的向前、倒退、转向,驱动轮组只具有带动机器人移动的功能,清洁组件用来清洁地面。驱动轮组和清洁组件相互独立,导致机器人整机结构尺寸较大。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清洁设备,以减小清洁设备的整体体积。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设备,包括机体、第一辊刷、第二辊刷,所述第一辊刷、所述第二辊刷均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刷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辊刷的轴心线之间设有预设间距;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辊刷的转向和/或转速,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改变所述第二辊刷的转向和/或转速
7.可选地,所述机体上设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辊刷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组件用于伸缩而改变所述第一辊刷的轴心线到所述机体的距离。当清洁面上存在障碍物时,第一辊刷的轴心线能够在伸缩组件的作用下改变到机体的距离,使机体重心位置发生改变;此时机体能够通过重心位置的改变,增大第一辊刷、第二辊刷的对地压力差,增大第一辊刷、第二辊刷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差值,增大清洁设备离开障碍物的驱动力,降低清洁设备在障碍物处停滞不前的可能性。
8.可选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滑动件、连接件和弹性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滑动件用于受驱动而沿所述机体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滑动件上设有滑动面,所述滑动面到所述第一辊刷的轴心线的距离沿所述机体的宽度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辊刷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面抵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连接件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滑动面上。滑动件能够通过滑动面与连接件的抵接,带动第一辊刷进行升降;弹性件能够使连接件保持与滑动件的连接,避免滑动件与连接件发生跳动,避免跳动冲击对清洁设备造成损伤,提高清洁设备的使用寿命。
9.可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延伸臂,所述延伸臂沿所述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
述滑动面设置在所述延伸臂的侧面上,所述滑动面沿所述延伸臂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面与所述滑动面滑动连接。延伸臂与连接孔的连接结构,能够减少延伸臂横向脱出连接孔的风险,提高伸缩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10.可选地,所述延伸臂、所述连接孔均沿所述第一辊刷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延伸臂、连接孔均沿第一辊刷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使滑动件、连接件能够利用第一辊刷的轴向方向的空间,使伸缩组件、第一辊刷的组合结构整体更扁平,更有利于清洁设备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11.可选地,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导轨结构,所述第一导轨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一导轨结构滑动连接;所述机体还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一导轨结构的延伸方向移动。驱动件在驱动滑动件沿第一导轨结构的延伸方向移动时,滑动件的移动更平稳,清洁设备的振动幅度更小。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沿所述第一导轨结构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上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导轨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辊刷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导杆,所述滑动件上设有滑动孔和螺纹孔,所述滑动孔套设在所述导杆上;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内螺纹结构与所述外螺纹结构连接。第一导轨结构包括沿第一辊刷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导杆,进一步提高了对第一辊刷的轴向方向的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的结构紧凑程度。滑动件上的滑动孔和螺纹孔,进一步使滑动件的移动更平稳,进一步降低清洁设备的振动幅度。
12.可选地,所述机体上设有测速装置,所述测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机体相对于待清洁面的移动速度,所述测速装置与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和/或,所述机体上设有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机体到待清洁面的距离,所述测距装置与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测速装置用于检测机体相对于待清洁面的移动速度,能够在清洁设备打滑而停滞不前时提供不同的电信号,供驱动件开始驱动伸缩组件进行工作,提高清洁设备离开障碍物的驱动力。测距装置能够在待清洁面上存在障碍物时提供不同的电信号,供驱动件开始驱动伸缩组件进行工作,提高清洁设备离开障碍物的驱动力。
13.可选地,所述机体上还设有第二导轨结构,所述第二导轨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轨结构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二导轨结构的延伸方向移动至抵接所述滑动面。连接件与第二导轨结构滑动连接,能够在第一辊刷的轴心线与机体的距离发生改变时,使连接件的移动更平稳,降低清洁设备的振动幅度。
14.可选地,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供液系统,所述供液系统用于向所述第一辊刷输送清洁液;所述供液系统包括液体供应容器,所述液体供应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刷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辊刷的轴心线之间;或,所述供液系统包括液体供应容器和液体回收容器,所述液体供应容器和/或所述液体回收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刷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辊刷的轴心线之间。液体供应容器、液体回收容器设置在第一辊刷的轴心线与第二辊刷的轴心线之间,均有利于提高清洁设备的整体结构的紧凑程度,同时能够降低液体供应容器、液体回收容器中液体的晃动幅度,避免液体意外溅出。
15.可选地,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液体回收容器、抽吸设备和连接管道,所述抽吸设备用于使所述液体回收容器内产生负压;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液体回收容器连通,所
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辊刷连通;所述连接管道朝向所述第一辊刷的一端设有刮条,所述刮条与所述第一辊刷的侧壁面抵接;所述连接管道远离所述第一辊刷的一端穿过所述液体回收容器的底壁,所述连接管道远离所述第一辊刷的一端与所述液体回收容器的底壁之间设有预设高度差。
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清洁设备设置为包括机体、第一辊刷、第二辊刷,第一辊刷、第二辊刷均与机体转动连接,第一辊刷的轴心线与第二辊刷的轴心线之间设有预设间距;清洁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改变第一辊刷的转向和/或转速,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改变第二辊刷的转向和/或转速;第一辊刷、第二辊刷能够通过转向和/或转速的改变,具备带动机体移动的能力和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的能力,简化了清洁设备的结构,减小了清洁设备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隐藏部分壳体)。
19.图2为图1中位置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主视图(隐藏部分壳体)。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0024][002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洁设备。
[0030]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清洁设备包括机体1、第一辊刷11、第二辊刷12。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与第二辊刷12的轴心线之间设有预设间距,如图3、图4所示的第一辊刷11、第二辊刷12前后间隔设置。第一辊刷11、第二辊刷12均与机体1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其中间接连接是指通过其他部件进行的连接,直接连接是指不通过其他部件进行的连接。清洁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可设置为电机等;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改变第一辊刷11的转向和/或转速,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改变第二辊刷12的转向和/或转速。第一辊刷11、第二辊刷12能够通过转向和/或转速的改变,具备带动机体1移动的能力和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的能力,简化了清洁设备的结构,减小了清洁设备的整体体积。
[0031]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机体1上设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机体1连接,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辊刷11转动连接,伸缩组件用于伸缩而改变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到机体1的距离。伸缩组件是指两端的距离能够伸长或缩短的组件,伸缩组件可设置为电动推杆、伸缩臂或者下文所述的具体结构。在使用时,第一辊刷11、第二辊刷12能够以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使清洁设备不动或匀速移动。当清洁面上存在障碍物时,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能够在伸缩组件的作用下改变到机体1的距离。如图3所示,当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到机体1的距离增大时,机体1的右侧上升,使机体1重心位置发生改变,包括重心的高度、到第一辊刷11的水平距离、到第二辊刷12的水平距离(此时待清洁面为水平面);此时机体1能够通过重心位置的改变,增大第一辊刷11、第二辊刷12的对地压力差,增大第一辊刷11、第二辊刷12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差值,增大清洁设备离开障碍物的驱动力,降低清洁设备在障碍物处停滞不前的可能性。
[0032]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伸缩组件包括滑动件21、连接件22和弹性件,滑动件21与机体1连接。滑动件21用于受驱动而沿机体1的宽度方向移动,宽度方
向是指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的组合。如图2所示,滑动件21上设有滑动面2113,滑动面2113到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的距离沿机体1的宽度方向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为包括沿向右方向逐渐减小,在另选的实施方式中可设置为沿向左方向逐渐减小。滑动面2113可设置为弧形面或者倾斜平面。连接件22的一端与第一辊刷11转动连接,连接件22的另一端与滑动面2113抵接;弹性件的一端与连接件22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机体1连接,弹性件用于使连接件22的端部抵接在滑动面2113上,弹性件可设置为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或弹片或弹性胶柱。滑动件21能够通过滑动面2113与连接件22的抵接,带动第一辊刷11进行升降;弹性件能够使连接件22保持与滑动件21的连接,避免滑动件21与连接件22发生跳动,避免跳动冲击对清洁设备造成损伤,提高清洁设备的使用寿命。
[0033]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滑动件21包括延伸臂211,延伸臂211沿机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如图2所示的沿向右的方向延伸设置;滑动面2113设置在延伸臂211的侧面上,滑动面2113沿延伸臂211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连接件22的端部设有连接孔221,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21设置为方形的通孔,在另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孔221可设置为圆孔的通孔、方向的盲孔、圆形的盲孔。连接孔221的孔壁面与滑动面2113滑动连接。延伸臂211与连接孔221的连接结构,能够减少延伸臂211横向脱出连接孔221的风险,提高伸缩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0034]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延伸臂211上还设有第一侧平面2111和第二侧平面2112,第一侧平面2111、滑动面2113、第二侧平面2112沿延伸臂211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连接孔221的孔壁面包括第三侧平面2211、第四侧平面2212和抵接面2213,第三侧平面2211、抵接面2213、第四侧平面2212沿连接孔221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第三侧平面2211、抵接面2213、第四侧平面2212分别与第一侧平面2111、滑动面2113、第二侧平面2112对应连接。第三侧平面2211、抵接面2213、第四侧平面2212分别与第一侧平面2111、滑动面2113、第二侧平面2112对应连接,能够避免连接件22相对于延伸件、机体1发生周向转动,避免第一辊刷11与第二辊刷12的距离发生意外变化,使清洁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更平稳。
[0035]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延伸臂211、连接孔221均沿第一辊刷1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即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臂211、连接孔221均沿第一辊刷1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使滑动件21、连接件22能够利用第一辊刷11的轴向方向的空间,使伸缩组件、第一辊刷11的组合结构整体更扁平,更有利于清洁设备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0036]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机体1上设有第一导轨结构,第一导轨结构沿机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滑动件21与第一导轨结构滑动连接;机体1还设有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滑动件21沿第一导轨结构的延伸方向移动。驱动件在驱动滑动件21沿第一导轨结构的延伸方向移动时,滑动件21的移动更平稳,清洁设备的振动幅度更小。
[0037]
具体而言,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电机转轴31沿第一导轨结构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驱动电机3的电机转轴31上设有外螺纹结构,如普通外螺纹或滚珠丝杆的螺纹结构;第一导轨结构包括沿第一辊刷1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导杆41,滑动件21上设有滑动孔212和螺纹孔213,滑动孔212套设在导杆41上;螺纹孔213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与外螺纹结构连接。第一导轨结构包括沿第一辊刷1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导杆41,进一步提高了对第一辊刷11的轴向方向的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的结构紧凑程度。滑动件21上的滑动孔212和螺纹孔213,进一步使滑动件21的移动更平稳,进一
步降低清洁设备的振动幅度。
[0038]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机体1上设有测速装置5,测速装置5用于检测机体1相对于待清洁面的移动速度,测速装置5与驱动件电性连接。测速装置可设置为光流传感器,光流传感器通过一定速率连续采集待清洁面的表面图像,再对所产生的图像数字矩阵进行分析。由于相邻的两幅图像总会存在相同的特征,通过对比这些特征点的位置变化信息,便可以判断出物体表面特征的平均运动,这个分析结果最终被转换为二维的坐标偏移量,并以像素数形式存储在特定的寄存器中,实现对运动物体的检测。和/或,机体1上设有测距装置,如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测距装置用于检测机体1到待清洁面的距离,测距装置与驱动件电性连接。测速装置5用于检测机体1相对于待清洁面的移动速度,能够在清洁设备打滑而停滞不前时提供不同的电信号,供驱动件开始驱动伸缩组件进行工作,提高清洁设备离开障碍物的驱动力。测距装置能够在待清洁面上存在障碍物时提供不同的电信号,供驱动件开始驱动伸缩组件进行工作,提高清洁设备离开障碍物的驱动力。
[0039]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机体1上还设有第二导轨结构,第二导轨结构沿机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即如图3所示的竖直方向;连接件22与第二导轨结构滑动连接,弹性件用于使连接件22沿第二导轨结构的延伸方向移动至抵接滑动面2113。连接件22与第二导轨结构滑动连接,能够在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与机体1的距离发生改变时,使连接件22的移动更平稳,降低清洁设备的振动幅度。
[0040]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清洁设备还包括供液系统,供液系统用于向第一辊刷11输送清洁液,供液系统也可以同时向第二辊刷12输送清洁液;如图1所示,供液系统包括液体供应容器61,供液系统包括液体供应容器61和液体回收容器62,液体供应容器61、液体回收容器62均设置在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与第二辊刷12的轴心线之间。作为另选的实施方式,液体供应容器61、液体回收容器62可设置为只有一个在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与第二辊刷12的轴心线之间,或者供液系统仅包括液体供应容器61,液体供应容器61设置在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与第二辊刷12的轴心线之间。液体供应容器61、液体回收容器62设置在第一辊刷11的轴心线与第二辊刷12的轴心线之间,均有利于提高清洁设备的整体结构的紧凑程度,同时能够降低液体供应容器61、液体回收容器62中液体的晃动幅度,避免液体意外溅出。
[0041]
作为另选的实施方式,清洁设备还包括液体回收容器62、抽吸设备和连接管道71,抽吸设备用于使液体回收容器62内产生负压。抽吸设备可设置为抽真空设备,或抽吸设备设置为风机,该风机再通过风机管道与液体回收容器62连通。抽吸设备能够通过连接管道71,提高液体回收容器62吸附第一辊刷11上的附着物的能力。
[0042]
连接管道71的一端与液体回收容器62连通,连接管道71的另一端与第一辊刷11连通;连接管道71朝向第一辊刷11的一端设有刮条72,刮条72与第一辊刷11的侧壁面抵接,从而提高附着物从第一辊刷11上脱落的能力,更好的收集第一辊刷11上的附着物;连接管道71远离第一辊刷11的一端穿过液体回收容器62的底壁,连接管道71远离第一辊刷11的一端与液体回收容器62的底壁之间设有预设高度差(如图3中的尺寸h所示),更有利于液体回收容器62存储从第一辊刷11上吸附的附着物、吸附的清洁液。此外,连接管道71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二辊刷12连通,此时连接管道71的端部设有两个分叉管道,两个分叉管道分别连通第一辊刷11和第二辊刷12;此时,与第二辊刷12对应的连接管道71的端部也可以设有上述刮
条72。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