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1413发布日期:2023-01-13 01:4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座椅。


背景技术:

2.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设有扶手的坐具,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家庭座椅、办公座椅、儿童安全座椅等。办公椅,是指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为工作方便而配备的各种椅子。一般将办公椅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办公椅是指人在坐姿状态下进行桌面工作时所坐的靠背椅,广义的办公椅为所有用于办公室的椅子,包括大班椅、中班椅、会客椅、职员椅、会议椅、访客椅、培训椅等。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办公椅虽坐着舒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坐姿矫正功能,而使使用者在工作中长期保持错误坐姿,导致脊柱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办公座椅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矫正坐姿功能,使用者在工作中长期保持错误的坐姿,容易造成脊柱变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椅靠背与座椅椅座,所述座椅靠背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有圆杆,所述圆杆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滑动装配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前端伸出所述矩形槽,所述圆杆前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环,且所述转动环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铰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二铰接座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座椅靠背前端下侧设有垫腰组件,所述座椅椅座左侧设有定时器,所述座椅椅座下部设有支撑组件。
7.所述垫腰组件包括靠背气囊和充气气囊,所述靠背气囊安装在座椅靠背下侧,所述靠背气囊与所述充气气囊之间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气管内部设有第一单向进气阀,所述充气气囊远离所述气管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有第二单向进气阀,所述靠背气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连接有管塞。
8.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与座椅椅座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下侧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底部均设有移动轮。
9.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座椅靠背的一侧连接有软垫。
10.所述座椅靠背与座椅椅座之间左右两侧均设有扶手。
1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办公座椅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矫正坐姿功能,造成使用者长期保持错误坐姿,容易导致脊柱变形,从而影响使用者身体健康的问题。
12.充气气囊大小可自由调节,解决了使用者在工作时座椅无法对腰部提供支撑的问题,避免使用者在工作中腰部向后弯曲,在矫正使用者坐姿的同时,有助于缓解使用者的疲
劳,保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1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座椅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杆、螺纹杆以及转动环等结构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杆、螺纹杆以及转动环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座椅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20.座椅本体1、第一铰接座101、圆杆102、矩形槽103、固定块104、螺纹杆105、转动环106、第二铰接座107、伸缩杆108、挡板109、座椅靠背11、座椅椅座12、垫腰组件13、定时器14、靠背气囊131、充气气囊132、气管133、第一单向进气阀134、第二单向进气阀135、排气管136、管塞137、支撑组件15、支撑柱151、支撑脚152、移动轮153。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3所示,一种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包括座椅靠背11与座椅椅座12,座椅靠背11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101,第一铰接座101铰接有圆杆102,圆杆102内部开设有矩形槽103,矩形槽103滑动装配有固定块104,固定块104前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05,螺纹杆105前端伸出矩形槽103,圆杆102前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06,且转动环106与螺纹杆105螺纹连接,螺纹杆105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107,第二铰接座107铰接有伸缩杆108,伸缩杆108远离第二铰接座107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09,座椅靠背11前端下侧设有垫腰组件13,座椅椅座12左侧设有定时器14,座椅椅座12下部设有支撑组件15。
24.初始状态下,连接挡板109的伸缩杆108收缩至最短,螺纹杆105收回至圆杆102的矩形槽103内,伸缩杆108与圆杆102相贴合,挡板109与圆杆102相贴合,装置完全收起,竖直紧贴于座椅椅背11右侧;
25.使用时,使用者以第一铰接座101的铰接点为圆心,将圆杆102旋转至与地面水平,然后旋转转动装配在圆杆102前端的转动环106,由于转动环106与螺纹杆105螺纹连接,并且螺纹杆105通过固定块104滑动装配在矩形槽103内,所以当转动环106在转动时,能够带动螺纹杆105沿着矩形槽103前后移动,这样使用者通过旋转转动环106将螺纹杆105移出矩形槽103内,带动挡板109向前运动,再以第二铰接座107的铰接点为圆心,旋转伸缩杆108,使伸缩杆108与圆杆102相互垂直,此时挡板109处于展开状态,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挡板109位于使用者的胸前,使用者可以通过拉伸伸缩杆108改变其长度,调节挡板109的左右位置,使挡板109位于胸部的正前方,最后反向旋转转动环106,带动螺纹杆105收回矩形槽103内,即可使得挡板109向使用者的胸前运动,挡板109与使用者身体前侧相抵,使得挡板109可以
被自由调节至合适位置,方便对不同体型的使用者进行坐姿矫正,提高适应性;当使用者的身体前倾时,挡板的位置固定无法继续向前侧运动,阻止使用者的身体继续前倾,从而起到矫正其坐姿的作用;
26.挡板109位于胸部下侧,不影响使用者正常办公;螺纹杆105自身具有自锁功能,不转动转动环106时,螺纹杆105从圆杆102的伸出长度固定,不会在使用中随意滑动,从而起到矫正其坐姿的作用;第一铰接座101铰接的圆杆102以及第二铰接座107铰接的伸缩杆108为阻尼转动,在不施加外力时,不会自身发生转动;伸缩杆108阻力滑动,在不施加外力时,不会滑动;
27.第二铰接座107铰接的伸缩杆108以铰接点为圆心旋转时,最大旋转角度为90度,当伸缩杆108旋转至与圆杆102垂直时便无法继续向外侧旋转;
28.当不使用时,使用者转动转动环106使螺纹杆105伸出矩形槽103,从座椅起身,转动转动环106使螺纹杆105收回矩形槽103内,以第二铰接座107的铰接点为圆心,将伸缩杆108旋转至于圆杆102紧贴,以第一铰接座101的铰接点为圆心,将圆杆102向下旋转至与地面垂直,紧贴座椅椅背11右侧,节省了空间;
29.定时器14内置有电源,并且设有扬声器,使用者可以通过定时器14定时,时间到后扬声器能够发出声音提醒使用者,避免工作时间过长忘记休息或者提醒使用者喝水;
3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办公座椅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矫正坐姿功能,造成使用者长期保持错误坐姿,容易导致脊柱变形,从而影响使用者身体健康的问题。
31.支撑组件15包括支撑柱151,支撑柱151上端与座椅椅座12下部固定连接,支撑柱151下侧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支撑脚152,支撑脚152底部均设有移动轮153;
32.支撑柱151对座椅本体1进行支撑,使得座椅本体1具有一定高度,通过四个支撑脚152对座椅本体1进行支撑,使得座椅本体1更加稳定,移动轮153可以方便移动座椅本体1。
33.挡板109靠近座椅靠背11的一侧连接有软垫;
34.可以使挡板109靠近人体侧更加柔软,增加使用者使用坐姿矫正功能时的舒适度。
35.座椅靠背11与座椅椅座12之间左右两侧均设有扶手16;
36.可以使座椅功能更加齐全,使用方便,外形美观。
37.实施例二:
38.如图4-5所示,作为上实施例一的改进,垫腰组件13包括靠背气囊131和充气气囊132,靠背气囊131安装在座椅靠背11下侧,靠背气囊131与充气气囊132之间通过气管133连接,气管133内部设有第一单向进气阀134,充气气囊132远离气管133一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内设有第二单向进气阀135,靠背气囊131连接有排气管136,排气管136的端部连接有管塞137;
39.初始状态下,靠背气囊131未充气,排气管管塞137将排气管136堵塞,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充气气囊132,由于充气气囊132的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进气阀135,第二单向进气阀135使得空气只能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充气气囊132内,由于气管133内设有第一单向进气阀134,使得充气气囊132中的空气只能进入到靠背气囊131中,当挤压充气气囊132时,充气气囊132内的空气将通过气管133进入靠背气囊131内,靠背气囊131充气膨胀,松开充气气囊132时,充气气囊132具有复位弹性,将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吸入至充气气囊132内,持续的挤压充气气囊132可不断向靠背气囊131充气,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拔出排气
管管塞137对靠背气囊131进行放气,自由调节靠背气囊131大小,解决了使用者工作时座椅无法对腰部提供支撑的问题,避免了使用者工作时腰部向后弯曲,在矫正使用者坐姿的同时,有助于缓解使用者的疲劳,保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40.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