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进风式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1333发布日期:2023-01-13 01:4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向进风式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向进风式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现有使用的油炸锅在煎炸食物时,需要倒入大量的食用油,待油温达到一定程度时将食物完全浸入油中进行煎炸,使煎炸的食物吸入过多的油脂,加之油经过反复的高温加热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其次油经过多次煎炸后不能再使用而需倒掉,造成食用油的浪费,再者油温的不好掌控使得在煎炸过程中必须打开盖子随时观察事物的煎炸程度,导致煎炸过程产生大量的油烟,以上种种问题都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空气炸锅因为其方便、快速、健康等优点在近年内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家家户户都会使用的一种厨房电器,其做出的食品比传统电炸锅相比可降低80%油脂,在日常使用中易于清洁,既安全又经济,备受人们所青睐,现有的空气炸锅一般包括机体,机体内形成有烹饪腔体,机体内设有能向烹饪腔体内部送入高温空气的热风组件,烹饪腔体内设有用于盛放食物的锅体,利用热风组件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热风,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热空气与食物充分接触,利用食物表面瞬间快速失去水分,或再加上食品自身产生的油脂,使食品表面形成酥脆口感,呈现被油炸的效果。
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空气炸锅”,其公开号为“cn 215502562 u”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上端开口底部封闭的外壳,外壳内形成有上端开口的加热腔,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模块;壳盖,能够罩设安装在外壳的上端,并与底座组件围成烹饪空间。该种结构,相比于现有的空气炸锅而言,其将加热模块、热风风机都集中在了底座组件上,并将烹饪空间都集中在了一个壳盖内。
4.但是现有的这一类空气炸锅存在以下缺陷:从顶部或底部设置进风组件及加热件,导致空气炸锅高度偏高,不便于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侧向进风式空气炸锅。
6.本实用新型就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侧向进风式空气炸锅,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加热腔、加热件、进风组件、导风罩及设于加热腔内的锅体;
8.所述加热腔侧边一体化设置有进风腔,所述加热件设于进风腔内,所述导风罩盖设于加热腔和进风腔顶部,所述进风组件包括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热风风叶,所述热风风叶设于进风腔内并正对加热件和导风罩。
9.优选的,所述进风腔正对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在加热腔和进风腔之间形成过风通道。通过以上改进,使进风腔内的热风得以通过导风罩进入锅体和加热腔内,使热风在锅体和加热腔内流动,使加热更加均匀。
10.优选的,所述导风罩顶部两端形成有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对应进风腔设置,所述第二导风面对应加热腔设置,所述第一导风面用于引导热风进入加热腔,所述第二导风面用于引导热风向下流动。通过以上改进,热风沿进风口顶部的第一导风面流动至加热腔上方,在第二导风面的引导下往下流动,进入锅体和加热腔内,使锅体受热更加均匀。
11.优选的,所述导风罩上形成有第一导风面和第三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朝向过风通道收束,所述第三导风面衔接过风通道且呈现扩张趋势。通过以上改进,热风在第一导风面作用下收束沿着过风通道,热风沿过风通道流出后,在第三导风面作用下扩张,使整个锅体都能被热风作用到,使锅体加热更加均匀。
12.优选的,所述导风罩一端形成有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对应加热腔设置,所述第二导风面延伸至锅体或加热腔边界。通过以上改进,使热风从上往下流动至锅体及加热腔内,使整体的加热效果更好。
13.优选的,所述加热腔整体围合且内侧形成至少一个圆弧形导风面。通过以上改进,热风进入加热腔后,沿着圆弧形导风面流动,使整个锅体加热更加均匀。
14.优选的,所述加热件上均匀设置有过风槽。通过以上改进,进风组件产生的风在过风槽内流过,使风快速升温且增加了过风量。
15.优选的,所述进风组件设置于进风腔底部,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冷风扇叶及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进风腔底部,所述冷风风叶设置在进风腔和固定支架中间。通过以上改进,电机固定在支架上进行送风,使送风更加平稳,冷风风叶正对电机设置为电机降温,提高电机使用寿命。
16.优选的,所述加热腔底部设置有支撑筋,所述锅体设置在支撑筋上。通过以上改进,热风可以从支撑筋与锅体之间的缝隙之间流通,热风在对锅体底部对锅体进行循环加热,使整个锅体加热更加均匀。
17.优选的,所述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呈上下且独立布置。通过以上改进,每个加热腔可单独使用,上下多个布置让使用空间更大,满足客户日常各种情形下使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9.1.通过将送风腔、加热件及进风组件设置在加热腔侧边,降低了空气炸锅整体的高度,更加便于存放。
20.2.通过导风罩将侧边的产生的热风导入锅体和加热腔内,使热风在锅体与加热腔内循环,使加热更加充分,导风罩能够罩覆在加热腔上方,保证对加热腔受热均匀。
21.3.通过在加热腔底部设置支撑筋,锅体设置在支撑筋上,热风在支撑筋上与锅体之间缝隙内流动,对锅体底部进行加热,使锅体内有更好的加热效果。
22.4.通过主体内设置多个上下分布的加热腔且加热腔独立布置,更加充分地利用了主体内部空间,能满足客户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形下的需求。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腔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罩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件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腔、导风罩、加热件及进风组件的爆炸视图;
29.图中:1、主体;2、加热腔;3、导风罩;4、锅体;5、进风腔;201、加热件;202、圆弧形导风面;203、过风槽;204、支撑筋;205、隔热板;301、进风组件;302、第一导风面;303、第二导风面;304、第三导风面;311、电机;312、热风风叶;313、冷风风叶;314、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3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3.如图1-6所示,一种侧向进风式空气炸锅,包括主体1,主体1内设置有加热腔2、加热件201、进风组件301及导风罩3,加热腔2侧边一体化设置有进风腔5,加热件201设置在进风腔5内,导风罩3盖设与加热腔2和进风腔5的顶部,且通过螺丝将导风罩3和加热腔2进行固定,进风组件301包括电机311,以及由电机311驱动的热风风叶312,热风风叶312设置在进风腔5内,且正对加热件201和导风罩3送风。
34.如图2所示,具体的,进风腔5的出风面正对导风罩3,导风罩3固定在加热腔2上时与加热腔2和进风腔5形成密闭的空间,导风罩3与加热腔2和进风腔5之间存在有过风通道,热风从进风腔5正向吹向导风罩3,在导风罩3引导下进去加热腔2和锅体4。
35.作为进一步解释,进风组件301竖向设置,进风组件301正对于导风罩3,正向往导风罩3输送热风。
36.进一步的,导风罩3上形成有第一导风面302、第二导风面303及第三导风面304,第一导风面302与第二导风面303设置在导风罩3两端,第一导风面302衔接过风通道的进风口,第二导风面303衔接处出风口位置。
37.第一导风面302设置在出风口上方,第一导风面302与导风罩3顶部之间形成有斜坡,斜坡沿进风口方向高度上升,热风沿斜坡从过风通道流动至加热腔2顶部。
38.第二导风面303设置在加热腔2上方,第二导风面303与导风罩3顶部之间形成有斜坡,斜坡沿出风口方向下降,热风沿斜坡从加热腔2顶部往下流动进入锅体4和加热腔2内部。
39.第三导风面304衔接过风通道,沿第二导风面303方向往加热腔2两侧扩张,热风流过过风通道在第三导风面304引导下往加热腔2两侧扩张流向第二导风面303。
40.进风腔5内流出沿着第一导风面302进入过风通道,穿过过风通道沿第三导风面304流向第二导风面303,在第二导风面303的引导下往下流动,进入加热腔2和锅体4内进行加热。
41.第一导风面302、第二导风面303、第三导风面304在导风罩3上形成拱起,限制热风外流,使热风在加热腔2内流动。
4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罩3也可以有斜面,热风沿斜面进入加热腔2内。
43.优选的,导风罩3上的第二导风面303延伸至锅体4时,热风沿第二导风面303从顶部流动至锅体4,对锅体4内部进行加热。
44.导风罩3上的第二导风面303延伸至加热腔2边界时,一部分热风通过第二导风面303导向进入锅体4内部,另外的一部分热风进入锅体4与加热腔2之间存在的间隙,对锅体4外围进行加热。
45.如图3所示,具体的,加热腔2整体围合内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圆弧形导风面202,热风通过导风罩3进入锅体4与加热腔2之间的缝隙,热风沿圆弧形导风面202在锅体4外表面进行循环流动,对锅体4进行加热。
46.如图6所示,具体的,导风罩3侧边设置有隔热板205,导风罩3盖设在加热腔2上,隔热板205嵌入在进风腔5内,加热件201设置在隔热板205内,加热件201上均匀设置有长方形过风槽203,且加热件201正对导风罩3,进风腔5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架314,电机311通过固定支架314设置在进风腔5底部,热风风叶312设置在加热件201与隔热板205之间,冷风风叶313设置在加热腔2底部与固定支架314中间位置,冷风风叶313正对于电机311,为电机311提供降温作用,提高使用寿命。
47.具体的,加热腔2底设置有支撑筋204,支撑筋204均匀排布在加热腔2底部,锅体4设置在支撑筋204上,支撑筋204之间存在过风间隙,热风在导风罩3作用下向下流通,在过风间隙内进行循环流动对锅体4底部进行加热。
48.具体的,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加热腔2,且加热腔2上下独立布置,每个加热腔2均配备有进风腔5、加热件201、和进风组件301,使每个加热腔2可单独进行工作。
4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