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拆装的侧入式登山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7240发布日期:2023-01-31 22:1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拆装的侧入式登山背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捷拆装的侧入式登山背椅。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的登山背椅基本都是由金属骨架、布套、遮阳蓬这三个部分组成,由于考虑到儿童的安全性,登山背椅的左右两侧一般都会设有护翼来保护儿童头部,护翼使用织带+日字扣固定,日字扣用于调节儿童的靠背角度。在安装登山背椅时,一般都需要将靠背u形管插入靠背的布套中,再将u形管与金属骨架插入连接。考虑到包装运输成本,一般会将靠背u形管拆下,单独放置(不插入布套中),以缩短包装整体长度,从而减小体积。这样的登山背椅具有如下缺点:1、靠背布套较长,靠背u形管也较长,而靠背u形管与金属骨架的连接接口在靠背布套内部,靠背u型管插入靠背布套后不方便将u形管与金属骨架插入连接,同时也不便于拆卸;2、由于靠背u形管需要使用者自行安装,而u形管是有前后方向性的,导致使用者经常容易安装错方向。3、使用时,要将婴儿抱入或者抱出背椅时,需要先将遮阳蓬拆下,然后才可抱入/抱出儿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拆装的侧入式登山背椅,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背椅本体、前靠背本体、后靠背本体,所述前靠背本体包括前靠背布套以及设置在前靠背布套内的前u型管,所述后靠背本体包括后靠背布套以及设置在后靠背布套内的后u型管,所述前靠背布套、后靠背布套外部设有拉链,拉链分别设置在前、后u型管与背椅本体的金属骨架连接处。
5.进一步的,所述前靠背布套、后靠背布套还能包括上靠背布套和下靠背布套,上靠背布套与下靠背布套之间设有用以露出前、后u型管与背椅本体的金属骨架连接处的裸露空间,所述上靠背布套或下靠背布套之间通过布套织带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布套织带一端固定在上靠背布套或下靠背布套上,上靠背布套或下靠背布套上设有固定带,所述布套织带另一端与固定带后通过魔术贴或大白扣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后靠背本体两侧设置有护翼,所述护翼与前靠背本体之间设置有织带,所述织带一侧设有日字扣,所述织带另一侧设有子母扣。
8.进一步的,所述前靠背本体前面设有一对背带,两个背带之间设置有背带公母插扣,背带公母插扣分别与相应侧的背带之间经织带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前靠背本体前方下部两侧设置有腰带,两个腰带之间设置有腰带公母插扣,腰带公母插扣分别与相应侧的腰带之间经织带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前靠背本体后面上方设有防护枕垫。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将前、后靠背布套在前、后u型管与金属骨架的连接接口处断开,并在前靠背布套、后靠背
布套断开处设计一圈拉链,方便安装拆卸前、后u型管与金属骨架,提高安装便捷性;同时在保障包装体积不增大的同时,提前将前、后u型管与前、后靠背布套进行连接,运输灵活,避免了u形管安装错方向的可能;通过在登山背椅两侧设置可快拆的子母扣,方便儿童的抱入与抱出,无需拆卸顶部的遮阳篷,将由上至下进出改为两侧进出。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爆炸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金属骨架、前u型管和后u型管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母扣、日字扣和织带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
18.图中:1-背椅本体,110-金属骨架,2-前靠背本体,21-前靠背布套,22-前u型管,3-后靠背本体,31-后靠背布套,32-后u型管,4-拉链,5-护翼,6-织带,7-日字扣,8-子母扣,9-背带,10-背带公母插扣,11-腰带,12-腰带公母插扣,13-防护枕垫,14-遮阳蓬,15-上靠背布套,16-下靠背布套,17-布套织带,18-固定带,19-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便捷拆装的侧入式登山背椅,包括背椅本体1、前靠背本体2、后靠背本体3,所述前靠背本体包括前靠背布套21以及设置在前靠背布套内的前u型管22,所述后靠背本体包括后靠背布套31以及设置在后靠背布套内的后u型管32,所述前靠背布套、后靠背布套外部设有拉链4,拉链分别设置在前、后u型管与背椅本体的金属骨架11连接处。
21.将前、后靠背布套在前、后u型管与金属骨架的连接接口处断开,并在前靠背布套、后靠背布套断开处设计一圈拉链,在连接时,打开拉链,就能清楚看见前、后u型管与金属骨架的连接位置,方便安装拆卸。
22.在包装运输时,前、后u型管可直接套在前、后靠背布套中,前、后靠背布套断开的设计可让包装方式更加灵活,在不拔出前、后u形管的同时,还可大大减小安装时的束缚,同时减小包装的长度和体积;在安装时,也无需判断u形管方向,直接将早已套在前、后靠背布套上的前、后u形管对应于金属骨架的接口连接,将拉链环绕一圈拉上即可;收纳时,直接拉开拉链,断开前、后u形管和金属骨架的连接即可折叠收纳。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靠背本体两侧设置有护翼5,所述护翼与前靠背本体之间设置有织带6,所述织带靠近前靠背本体的一侧设有日字扣7,所述织带靠近护翼的一侧设有子母扣8。
24.子母扣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带有安全锁功能的子母扣,子母扣上的安全锁向右拨动则锁住子母扣,在登山时可保障儿童安全,防止误触;休息时,可将安全锁向左拨,才能解锁子母扣,再将子母扣解开,通过快速解开侧边开口,将儿童抱出背椅,同样,在抱入时操作相同。无需拆下遮阳蓬14,从侧边即可出入。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靠背本体前面设有一对背带9,两个背带之间设置有背带公母插扣10,背带公母插扣分别与相应侧的背带之间经织带连接。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靠背本体前方下部两侧设置有腰带11,两个腰带之间设置有腰带公母插扣12,腰带公母插扣分别与相应侧的腰带之间经织带连接。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靠背本体后面上方设有防护枕垫13。
2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靠背布套、后靠背布套还能包括上靠背布套15和下靠背布套16,上靠背布套与下靠背布套之间设有用以露出前、后u型管与背椅本体的金属骨架连接处的裸露空间,所述上靠背布套或下靠背布套之间通过布套织带17连接。
29.将原本的前靠背布套、后靠背布套中部断开,分隔成上靠背布套和下靠背布套,然后再将上靠背布套和下靠背布套通过织带连接,这样能使前、后u型管与背椅本体的金属骨架连接处能直接裸露出来,连接处方便拆卸安装。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布套织带一端车缝在上靠背布套或下靠背布套上,上靠背布套或下靠背布套上设有固定带18,所述布套织带另一端穿过固定带后通过魔术贴19或大白扣固定。
31.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32.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34.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