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大面积的课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0242发布日期:2022-11-29 23:0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增大面积的课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课桌,尤其涉及一种可增大面积的课桌。


背景技术:

2.课桌是中小学教室必备设施,但是随着年级级别的增加,会逐渐感觉到课桌使用面积越来越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本也越来越多,由于课桌的容量有限,许多学生便会将书本堆放在课桌上,大量占用了原本不富裕的课桌面积。
3.针对该些出现的问题,市场诞生了一批可以调节桌面面积的课桌,如申请号为201920354067.3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于增大有效使用面积的高中生用课桌,该课桌可将部分隐藏活动板进行抽出,来增大使用面积,虽然从理论上看解决该问题,但是其通过需要通过工作槽、活动板、延长槽、扩展板、功能槽、功能块等等部件来完成抽拉,结构复杂,实用性不强。又如,申请号为201120028563.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增大桌面面积的课桌,该课桌通过开设内腔并在内腔内设置滑动翼板来增大课桌使用面积,相对于前一专利文献披露的方案,结构简单实用性大大增强,但是该方案有个重大问题即滑动翼板在展开情况下,强度不足,极易顺滑而无法收回或破坏桌面,故障率较高。
4.除上述以外,随着年级升高,课桌不再是单单发挥课堂学习使用的功能,常常会伴随着其他功能,如考试。现有的市场的普通的课桌,只能提供简单的、最基础的作用,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更多需求,虽然市场上也伴随着出现了一些具有综合功能的课桌,但是大都结构复杂,如利用齿轮机构、液压杆机构或弹簧机构等实现桌面翻折以防止考试作弊,该种课桌不仅增加了学校的采购负担、而且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的成本低廉的可增大面积的课桌。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增大面积的课桌,包括课桌本体,还包括翻折翼板及连接课桌本体的桌面与翻折翼板的翻转连接机构;
7.所述翻转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片、开设在连接片上的腰孔、开设在课桌本体的桌面端面上的第一连接孔、开设在翻折翼板端面上的第二连接孔、穿设在腰孔及第一连接孔内的第一锁紧件、以及穿设在腰孔及第二连接孔内的第二锁紧件。
8.进一步地,所述课桌本体的桌面端面设置有第一加强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在第一加强连接片上。
9.进一步地,所述翻折翼板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加强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在第二加强连接片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螺杆及旋钮,所述旋钮包括施力部及连接施力部的套筒;所述套筒螺接于螺杆上,所述连接片位于套筒与翻折翼板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防滑纹,所述套筒背离施力部的端面设
置有第二防滑纹。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的内侧设置第三防滑纹,所述第二加强连接片上设置有第四防滑纹。
13.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设置在课桌本体的桌面下端面的支架。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直角三角板及连接在直角三角板一直角边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直角三角板的一端连接平头帽。
15.进一步地,所述平头帽包括平头帽本体及连接在平头帽本体下端的螺帽;
16.所述连接轴上部设置有用于与螺帽螺接的螺纹。
17.进一步地,所述课桌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翻折翼板翻转连接机构。
18.本实用新型该可增大面积的课桌,包括翻折翼板及翻转连接机构,翻转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片及穿设在连接片腰孔内的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课桌正常使用时,桌面与翻折翼板通过连接片连接,在重力作用下翻折翼板下垂,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锁紧,此时为正常使用模式。在需要增大使用面积时,松动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将翻折翼板朝向背离桌面的方向拉,第二锁紧件在腰孔内滑动后,向上翻转翻折翼板至水平方向,向桌面方向推动翻折翼板并在翻折翼板端面与桌面端面正抵后锁紧第二锁紧件,使得翻折翼板可被支撑。在考试场景下,由增大模式转变为考试模式,松动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超背离桌面方向拉动翻折翼板,之后翻折翼板可以以第一锁紧件为转轴,将翻折翼板向上翻折90
°
,推动翻折翼板下表面抵顶桌面上表面,锁紧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即可。本实用新型只利用翻折翼板、连接片及两个锁紧件即可实现桌面面积的增大,相比于现有技术,结构大大简化且故障率大大降低。此外,使用的部件均为市场上常见零部件,费用低廉,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增大面积的课桌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增大面积的课桌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图1的a部放大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增大面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片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片的考试模式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桌面;2、翻折翼板;3、翻转连接机构;31、连接片;32、腰孔;33、第一连接孔;34、第二连接孔;35、第一锁紧件;36、第二锁紧件;362、施力部;363、套筒;37、第一防滑纹;38、第四防滑纹;4、第一加强连接片;5、第二加强连接片;6、支架;61、直角三角板;62、连接轴;63、平头帽;631、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6所示,该可增大面积的课桌,包括课桌本体,还包括翻折翼板2及连接课桌本体的桌面1与翻折翼板2的翻转连接机构3;
31.翻转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片31、开设在连接片31上的腰孔32、开设在课桌本体的桌面1端面上的第一连接孔33、开设在翻折翼板2端面上的第二连接孔34、穿设在腰孔32及第一连接孔33内的第一锁紧件35、以及穿设在腰孔32及第二连接孔34内的第二锁紧件36。
32.本实施例中,该课桌本体的桌面1两侧均设置有翻折翼板2翻转连接机构3。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为三面设置翻折翼板2翻转连接机构3。
33.该可增大面积的课桌,包括翻折翼板2及翻转连接机构3,翻转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片31及穿设在连接片腰孔32内的第一锁紧件35及第二锁紧件36,课桌正常使用时,桌面1与翻折翼板2通过连接片31连接,在重力作用下翻折翼板2下垂,第一锁紧件35及第二锁紧件36锁紧,此时为正常使用模式。在需要增大使用面积时,松动第一锁紧件35及第二锁紧件36,将翻折翼板2朝向背离桌面1的方向拉,第二锁紧件36在腰孔32内滑动后,向上翻转翻折翼板2至水平方向,向桌面1方向推动翻折翼板2并在翻折翼板2端面与桌面1端面正抵后锁紧第二锁紧件36,使得翻折翼板2可被支撑。本实用新型只利用翻折翼板2、连接片31及两个锁紧件即可实现桌面1面积的增大,相比于现有技术,结构大大简化且故障率大大降低。此外,使用的部件均为市场上常见零部件,费用低廉,实用性更强。
34.在考试场景下,如图7所示(部分视图),由增大模式转变为考试模式,松动第一锁紧件35及第二锁紧件36,超背离桌面1方向拉动翻折翼板2,之后翻折翼板2可以以第一锁紧件35为转轴,将翻折翼板2向上翻折90
°
,推动翻折翼板2下表面抵顶桌面1上表面,锁紧第一锁紧件35及第二锁紧件36即可。当然,也可由正常使用模式直接转换为考试模式,远离相同不再赘述。
35.该课桌本体的桌面1端面设置有第一加强连接片4,第一连接孔33开设在第一加强连接片4上,翻折翼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加强连接片5,第二连接孔34开设在第二加强连接片5上。第一加强连接片4、第二加强连接片5可有效增强桌面1及翻折翼板2的强度以及保护开设连接孔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加强连接片4、第二加强连接片5为桌面1端面及翻折翼板2的包边,其材质选取金属或高强度的分子材料或塑料。当然,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加强连接片4、第二加强连接片5还可为针对第一连接孔33及第二连接孔34位置设置的片段。
36.该第二锁紧件36包括螺杆及旋钮,旋钮包括施力部362及连接施力部362的套筒363;套筒363螺接于螺杆上,连接片31位于套筒363与翻折翼板2之间。该旋钮为梅花型,套筒363连接在旋钮的一侧面,套筒363的内部开设螺纹,套筒363与螺杆螺纹连接,使得旋拧旋钮后,套筒363的端部可将连接片31与翻折翼板2压紧。
37.为加强连接后的强度,并防止打滑,连接片3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防滑纹37,套筒363背离施力部362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防滑纹。拧紧后该第一防滑纹37与第二防滑纹紧贴,大大增加了第二锁紧件36的锁紧程度。
38.当然,为进一步增加连接强度,连接片31的内侧设置第三防滑纹,第二加强连接片上设置有第四防滑纹38。该第三防滑纹与第四防滑纹38的设置,在拧紧后,配合第一防滑纹37与第二防滑纹,大大增强了锁紧效果。
39.为增强翻折翼板2展开后的强度,还包括转动设置在课桌本体的桌面1下端面的支架6。该支架6包括直角三角板61及连接在直角三角板61一直角边的连接轴62,连接轴62远离直角三角板61的一端连接平头帽63。平头帽63包括平头帽63本体及连接在平头帽63本体下端的螺帽631;连接轴62上部设置有用于与螺帽631螺接的螺纹。本实施例中,该桌面1靠边缘部分开设有用于连接轴62穿过的穿过孔,连接轴62穿过穿过孔后与平头帽63连接 ,在翻折翼板2展开后,通过转动直角三角形板用其直角边抵顶桌面1及翻折翼板2的下表面,从而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
40.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1.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