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27776发布日期:2023-01-14 01:2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睡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睡枕。


背景技术:

2.普通的枕头的高度往往都是统一且固定地,但各个使用者对于枕头的高度要求往往不同,但市场上可以自动调节高度的睡枕则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并不适合普通民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睡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度调节睡枕的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睡枕,所述睡枕包括枕套和枕芯,所述枕芯包括多个第一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以及第三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各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沿多个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弹性件,各所述第三弹性组件包括沿多个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所述第三弹性件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三高度差和第四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和所述第二高度差均不等于所述第三高度差和第四高度差,所述枕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弹件、第二弹性件及第三弹性件的外周。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三高度差以及所述第四高度差均不相等。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睡枕还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套设在各所述第一弹性件、各所述第二弹性件及各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外周。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睡枕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分别设置于所述填充层的两侧。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睡枕还包括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置于所述弹性垫和所述枕套之间。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为3~6cm。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为10~40cm。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性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三弹性组件在所述
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为6~12cm。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均为弹簧。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和第三弹性组件,将三组弹性组件依次排列,使得各弹性组件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高度差,第二高度差,第三高度差及第四高度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头部与第二弹性组件接触,使用者的颈部和第一弹性组件或第三弹性组件接触,由于高度差的存在,使得头部和颈部不在同一平面,各弹性组件可以分别承托头部和颈部,从而更加符合人体颈部曲线,从实现人体矫正睡姿,提高睡眠质量,更重要的,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的数值与第三高度差和第四高度差的数值不相等,因此枕芯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高度差,方便使用调节枕芯和颈部接触的位置,选取合适的高度差进行睡眠,进一步增强了睡枕的适用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便于市场推广及应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睡枕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枕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号说明:
1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睡枕221第二弹性件10枕套23第三弹性组件20枕芯231第三弹性件21第一弹性组件30填充层211第一弹性件40弹性垫22第二弹性组件50透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能够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3.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能够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睡枕1。
2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前后方向,在一实施例中,睡枕1包括枕套10和枕芯20,枕芯20包括多个第一弹性组件21、第二弹性组件22以及第三弹性组件23,第一弹性组件2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211,各第二弹性组件22包括沿多个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弹性件221,各第三弹性组件23包括沿多个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弹性件231,第一弹性件211以及第三弹性件231分别布置在第二弹性件 221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第二弹性件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性件2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第三弹性件231的两端和第二弹性件22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三高度差和第四高度差,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均不等于第三高度差和第四高度差,枕套10套设在第一弹件、第二弹性件221及第三弹性件231的外周。通过设置第一弹性组件21,第二弹性组件22和第三弹性组件23,将三组弹性组件依次排列,使得各弹性组件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高度差h1,第二高度差h2,第三高度差 h3及第四高度差h4,在使过程中,使用者的头部与第二弹性组件22接触,使用者的颈部和第一弹性组件21或第三弹性组件23接触,由于高度差的存在,使得头部和颈部不在同一平面,各弹性组件可以分别承托头部和颈部,从而更加符合人体颈部曲线,实现人体矫正睡姿,提高睡眠质量。
26.更重要的,h1和h2的数值与h3和h4的数值不相等,因此枕芯20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高度差,方便使用者调节枕芯20和颈部接触的位置,选取合适的高度差进行睡眠,进一步增强了睡枕1的适用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便于市场推广及应用。
2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高度差、第二高度差、第三高度差以及第四高度差均不相等。具体地,h1、h2、h3及h4,使得一个枕头可以给使用者提供四种不同的睡眠高度,增加了可供选择的枕头高度,使得枕头可以满足更多的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了枕头的适用性。
28.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21和第三弹性件231的刚度均大于第一弹性件211。具体地,由于第二弹性件221和第三弹性件231的刚度大于第一弹性件211,也就是说第二弹性件221和第三弹性件231比第一弹性件211硬,由于第一弹性件211的刚度比第二弹性件221、第三弹性件231小,因此在使用者头部接触到第一弹性件211位置时,第一弹性件211将会发生比第二弹性件221、第三弹性件231处更大的弹性形变,使得使用者可以获得更加舒适的睡眠体验感,更有利于使用者睡眠,提升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29.在一实施例中,睡枕1还包括填充层30,填充层30套设在各第一弹性件 211、各第二弹性件221及各第三弹性件231的外周。具体地,保护套为舒弹丝,通过将舒弹丝全部包裹在第一弹性件211、第二弹性件221及第三弹性件 231的外周,使得第一高度差、第二高度差、第三高度差及第四高度差之间得到填充,使得各高度差由骤变变成更符合人体生理学的曲线,并使得枕套10 和枕芯20之间变得饱满充实,提高了用户使用枕头时的舒适性。
30.在一实施例中,睡枕1还包括弹性垫40,弹性垫40分别设置于填充层 30的两侧。具体地,弹性垫40为凝胶记忆棉,凝胶记忆棉具有清凉效果和更良好的能量吸收性,凝胶颗粒在受力的情况下会挤在一起形成更强的受力点,从而提供更卓越的支撑,并防止泡绵在重
力下被挤出受力点,失去支撑,提升了弹性垫40的回弹效果,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更重要的,凝胶记忆棉还具有显著的热气驱散功能,能确保人体睡眠起始阶段的头部温度始终保持在20
°
~30
°
,从而使得舒适优质的睡眠得以延续,身心得到更好地休息。
31.在一实施例中,睡枕1还包括透气层50,透气层50置于弹性垫40和枕套10之间。具体地,透气层50为一层透气网布,透气网布有利于提升枕头的透气性,提高枕头的通风效果,有利于汗渍的快速蒸发,使得使用者在睡眠时不感觉闷热,提高枕头的使用效果及睡眠舒适性。
3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组件21的数量为多组,多组第一弹性组件21 在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为3~6cm。具体地,多组第一弹性组件21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在一起,多个第一弹性组件21之间的距离为l1,更具体地,l1为 3~6cm,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有效地提升使用者睡眠舒适性。
3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组件22的数量为多组,多组第二弹性组件22 在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为10~40cm。具体地,多组第二弹性组件22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在一起,多个第二弹性组件22之间的距离为l2,更具体地,l2 为10~40cm,使得使用者的头部可以有效地和多组第二弹性组件22接触,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有效地提升使用者睡眠舒适性。
34.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弹性组件23的数量为多组,多组第三弹性组件23 在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为6~12cm。具体地,多组第三弹性组件23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在一起,多个第三弹性组件23之间的距离为l3,更具体地,l3 为6~12cm,使得各第三弹性组件23之间的宽度和各第一弹性组件21之间的宽度完全不同,使得枕头可以适用于不同人群的颈部长度,增大了枕头的适用性,同时还符合人体工学,有效地提升使用者睡眠舒适性。
3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11、第二弹性件221和第三弹性件231均为弹簧。具体地,利用弹簧的复位效果,更有利于枕头切合人体的颈部生理曲线,降低了睡眠时的肌肉疲劳,提升使用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弹簧的缓冲效果可以降低使用者在睡眠过程中翻身等动作带来的层次感,提升了使用者睡眠舒适性。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