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轮以及幕墙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34808发布日期:2022-11-25 23:2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轮以及幕墙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清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绕线轮以及幕墙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目前,大量的城市建筑都采用较为美观的玻璃幕墙结构,这就导致玻璃幕墙的定期清洗工作成为一大难题。现在的幕墙清洗方式主要是人工在吊篮或者升降机的辅助作用下利用抹布等清洗工具对幕墙进行清洗作业,这种方式清洗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因此,人们研究发明了幕墙机器人,其利用绕线轮和线缆的配合实现升降,并通过吸附于墙面的方式对幕墙进行清洗,但是现在幕墙机器人中绕线轮与线缆之间的咬合力较小,绕线轮容易相对于线缆打滑,影响传动效率,甚至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并且现在的绕线轮一般只能与一种直径的线缆配合使用,适用范围小。
3.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能够防止打滑的绕线轮以及幕墙机器人特别是在幕墙清洗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轮,能够避免相对于线缆打滑的情况发生,保证传动效率,安全可靠,并且能够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适用范围广。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幕墙机器人,其内的绕线轮能够避免相对于线缆打滑的情况发生,保证传动效率,安全可靠,并且能够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适用范围广。
6.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绕线轮,包括轮体,轮体的周面开设有绕线槽,绕线槽用于供线缆绕设,绕线槽依次设置有第一侧面、底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倾斜于底面设置,第一侧面靠近底面的一端与第二侧面靠近底面的一端的间距小于第一侧面远离底面的一端与第二侧面远离底面的一端的间距。
8.可选地,轮体包括第一延伸部、主体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间隔设置,且均固定连接于主体部上,第一侧面设置于第一延伸部靠近第二延伸部的一侧,第二侧面设置于第二延伸部靠近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底面设置于主体部上,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厚度在沿轮体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9.可选地,绕线槽设置有阻尼结构,阻尼结构用于增大轮体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
10.可选地,阻尼结构包括第一通孔、凹槽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开设于第一延伸部,凹槽开设于主体部,第二通孔开设于第二延伸部,第一通孔、凹槽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11.可选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呈水滴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宽度在沿轮体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2.可选地,阻尼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第一凸台设置
于第一延伸部上,第二凸台设置于主体部上,第三凸台设置于第二延伸部上。
13.可选地,轮体开设有减重孔。
14.可选地,绕线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绕线槽间隔设置。
15.可选地,绕线轮还包括中心轴,中心轴设置于轮体的中部,且与轮体一体成型。
16.一种幕墙机器人,包括上述的绕线轮,该绕线轮包括轮体,轮体的周面开设有绕线槽,绕线槽用于供线缆绕设,绕线槽依次设置有第一侧面、底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倾斜于底面设置,第一侧面靠近底面的一端与第二侧面靠近底面的一端的间距小于第一侧面远离底面的一端与第二侧面远离底面的一端的间距。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轮以及幕墙机器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轮,轮体的周面开设有绕线槽,绕线槽用于供线缆绕设,绕线槽依次设置有第一侧面、底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倾斜于底面设置,第一侧面靠近底面的一端与第二侧面靠近底面的一端的间距小于第一侧面远离底面的一端与第二侧面远离底面的一端的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轮由于采用了倾斜于底面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以能够避免相对于线缆打滑的情况发生,保证传动效率,安全可靠,并且能够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适用范围广。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机器人,其内的绕线轮能够避免相对于线缆打滑的情况发生,保证传动效率,安全可靠,并且能够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幕墙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轮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标:1-幕墙机器人;10-升降装置;100-绕线轮;110-轮体;111-绕线槽;112-第一侧面;113-底面;114-第二侧面;115-第一延伸部;116-主体部;117-第二延伸部;118-阻尼结构;1181-第一通孔;1182-凹槽;1183-第二通孔;1184-第一凸台;1185-第二凸台;1186-第三凸台;119-减重孔;120-中心轴;200-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第一实施例
34.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幕墙机器人1,用于进行幕墙清洗。其内的绕线轮100能够避免相对于线缆打滑的情况发生,保证传动效率,安全可靠,并且能够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适用范围广。
35.需要说明的是,幕墙机器人1包括升降装置10和清洗装置(图未示),升降装置10用于与线缆配合,以带动整个幕墙机器人1相对于幕墙上升或者下降,清洗装置用于对幕墙进行清洗。具体地,在幕墙机器人1的清洗作业过程中,将线缆穿过升降装置10设置,并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建筑的顶部,另一端沿幕墙的外表面垂直落下至地面,利用升降装置10与线缆的配合带动整个幕墙机器人1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幕墙清洗功能。
36.升降装置10包括驱动机构200和绕线轮100。驱动机构200与绕线轮100传动连接,绕线轮100与线缆配合,驱动机构200用于带动绕线轮100相对于线缆转动,以使升降装置10相对于线缆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带动整个幕墙机器人1上升或者下降。
37.请结合参照图2至图4,绕线轮100包括轮体110和中心轴120。中心轴120设置于轮体110的中部,且与轮体110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具体地,中心轴120用于与驱动机构200传动连接,驱动机构200能够带动中心轴120转动,从而带动轮体110转动,轮体110用于与线缆配合。
38.值得注意的是,轮体110的周面开设有绕线槽111,绕线槽111用于供线缆绕设,线缆围绕设置于绕线槽111内,绕线槽111能够对线缆进线限位,防止线缆脱离轮体110。绕线槽111依次设置有第一侧面112、底面113和第二侧面114,线缆绕设于底面113上,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均用于对线缆进行限位。具体地,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均倾斜于底面113设置,第一侧面112靠近底面113的一端与第二侧面114靠近底面113的一端的间距
小于第一侧面112远离底面113的一端与第二侧面114远离底面113的一端的间距,即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沿轮体11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呈扩口状设置。线缆夹持设置于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之间,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能够增大轮体110对线缆的咬合力,从而防止轮体110相对于线缆打滑的情况发生,保证传动效率,并且由于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之间的间距沿轮体11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增大,所以绕线槽111能够供不同直径的线缆绕设,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
39.轮体110包括第一延伸部115、主体部116和第二延伸部117。第一延伸部115和第二延伸部117间隔设置,且均固定连接于主体部116上。第一侧面112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15靠近第二延伸部117的一侧,第二侧面114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17靠近第一延伸部115的一侧,底面113设置于主体部116上。第一延伸部115和第二延伸部117的厚度在沿轮体11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使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之间的间距沿轮体11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增大。
40.需要说明的是,绕线槽111设置有阻尼结构118,阻尼结构118用于增大轮体110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以进一步地防止轮体110相对于线缆打滑的情况发生,保证传动效率。
41.本实施例中,阻尼结构118包括第一通孔1181、凹槽1182和第二通孔1183。第一通孔1181开设于第一延伸部115,凹槽1182开设于主体部116,第二通孔1183开设于第二延伸部117,第一通孔1181、凹槽1182和第二通孔1183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地,第一通孔1181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延伸部115的表面凹陷不平,在线缆相对于第一延伸部115运动的时候,第一通孔1181的侧壁会对线缆产生摩擦阻力,以防止线缆相对于第一延伸部115打滑;凹槽1182的设置能够使得主体部116的表面凹陷不平,在线缆相对于主体部116运动的时候,凹槽1182的侧壁会对线缆产生摩擦阻力,以防止线缆相对于主体部116打滑;第二通孔1183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延伸部117的表面凹陷不平,在线缆相对于第二延伸部117运动的时候,第二通孔1183的侧壁会对线缆产生摩擦阻力,以防止线缆相对于第二延伸部117打滑。
42.进一步地,第一通孔1181和第二通孔1183均呈水滴状,第一通孔1181、凹槽1182和第二通孔1183是利用水滴状的棒材从轮体110的侧面贯穿而成的,在棒材贯穿轮体110的过程中,棒材在第一延伸部115上开出第一通孔1181,在主体部116上开出凹槽1182,并在第二延伸部117上开出第二通孔1183,因而第一通孔1181、凹槽1182和第二通孔1183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通孔1181、凹槽1182和第二通孔1183能够同时对线缆产生摩擦阻力,防止轮体110相对于线缆打滑。
43.具体地,第一通孔1181和第二通孔1183的宽度在沿轮体11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并形成水滴状,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大摩擦阻力,使得第一延伸部115和第二延伸部117能够将线缆卡得更紧,进一步地防止轮体110相对于线缆打滑。
44.本实施例中,阻尼结构11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阻尼结构118呈环形阵列地设置于轮体110上,即第一通孔1181、凹槽1182和第二通孔1183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1181呈环形阵列地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15上,多个凹槽1182呈环形阵列地设置于主体部116上,多个第二通孔1183呈环形阵列地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17上,多个第一通孔1181、凹槽1182和第二通孔1183共同作用,以防止轮体110相对于线缆打滑。
45.本实施例中,绕线槽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绕线槽111间隔设置,两个绕线槽111均用于供线缆绕设,以增大线缆与轮体11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阻力,保证轮体110能
够稳定地相对于线缆转动,进而实现升降功能。但并不进行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绕线槽1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对绕线槽11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46.需要说明的是,轮体110开设有减重孔119,减重孔119沿轮体110的轴向延伸设置,减重孔119用于减小整个绕线轮100的质量,以实现绕线轮100的轻量化,降低功耗。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轮100,轮体110的周面开设有绕线槽111,绕线槽111用于供线缆绕设,绕线槽111依次设置有第一侧面112、底面113和第二侧面114,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均倾斜于底面113设置,第一侧面112靠近底面113的一端与第二侧面114靠近底面113的一端的间距小于第一侧面112远离底面113的一端与第二侧面114远离底面113的一端的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轮100由于采用了倾斜于底面113设置的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4,所以能够避免相对于线缆打滑的情况发生,保证传动效率,安全可靠,并且能够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缆,适用范围广。使得幕墙机器人1的升降功能稳定可靠,安全性高。
48.第二实施例
49.请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绕线轮100,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阻尼结构118不同。
50.本实施例中,阻尼结构11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台1184、第二凸台1185和第三凸台1186,第一凸台1184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15上,第二凸台1185设置于主体部116上,第三凸台1186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17上。具体地,第一凸台1184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延伸部115的表面凸出不平,在线缆相对于第一延伸部115运动的时候,第一凸台1184会对线缆产生摩擦阻力,以防止线缆相对于第一延伸部115打滑;第二凸台1185的设置能够使得主体部116的表面凸出不平,在线缆相对于主体部116运动的时候,第二凸台1185会对线缆产生摩擦阻力,以防止线缆相对于主体部116打滑;第三凸台1186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延伸部117的表面凸出不平,在线缆相对于第二延伸部117运动的时候,第三凸台1186会对线缆产生摩擦阻力,以防止线缆相对于第二延伸部117打滑。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轮100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5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