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9340发布日期:2023-03-29 16:2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洗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洗碗机。


背景技术:

2.洗碗机是一种替代人工清洗餐具的智能化产品,在工作过程中,洗碗机会对餐具进行不断的覆盖喷射洗涤,以达到清洁餐具的目的。
3.洗碗机包括软水器,软水器可用于吸附外部水源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达到去除水垢(如碳酸钙和碳酸镁)的目的,从而增强洗碗机的洗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洗碗机,能够利用旧的蓄冷介质去冲洗软水器内生成的再生废水,以减少冲洗再生废水时的水用量。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洗碗机;该洗碗机包括蓄冷介质容器、软水器、第一排液管路及控制装置,蓄冷介质容器用于容纳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蓄冷介质,软水器用于连接外部水源,软水器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排液管路连接蓄冷介质容器的出液口以及第一进液口,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排液管路的通断,且在第一排液管理导通时,蓄冷介质依次经过蓄冷介质容器的出液口、第一排液管路以及第一进液口流进软水器,并从第一出液口流出软水器。
6.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洗碗机,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排液管路导通,使蓄冷介质容器中旧的蓄冷介质能够经由蓄冷介质容器的出液口、第一排液管路、软水器的第一进液口进入软水器内,能够将在软水器中形成的再生废水从第一出液口冲出软水器,一方面能够减少再生废水进入洗碗机的洗涤腔体中以提高洗净率,另一方面避免直接使用新的外部水源的水来冲洗再生废水,能够减少冲洗再生废水时的水用量。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的洗碗机的结构示意图。
9.附图标记:1、洗碗机;10、蓄冷介质容器;20、软水器;21、树脂腔;211、第一进液口;212、第一出液口;213、第二出液口;22、再生腔;31、第一排液管路;32、第一泵体;41、第二排液管路;42、第一阀门;50、热泵组件;51、蒸发器;52、压缩机;53、冷凝器;54、膨胀阀;61、第一连通管路;62、第二阀门;71、第二连通管路;72、第三阀门;81、水杯;82、洗涤腔体;83、洗涤泵;84、分水阀;85、喷臂;86、第二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1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11.洗碗机是一种替代人工清洗餐具的智能化产品,在工作过程中,洗碗机会对餐具进行不断的覆盖喷射洗涤,以达到清洁餐具的目的。
12.洗碗机包括软水器,软水器可用于吸附外部水源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达到去除水垢(如碳酸钙和碳酸镁)的目的,从而增强洗碗机的洗涤效果。
13.软水器的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软水器的树脂腔的腔壁上吸附过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从而使软水器的树脂腔丧失对外部水源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吸附作用,此时软水器的再生腔的就会使用大量的钠离子将粘附在软水器的树脂腔的腔壁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置换出来,并在软水器的树脂腔内形成再生废水,该部分再生废水不能用于洗涤餐具,故如何及时有效除去再生废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洗碗机1,能够利用旧的蓄冷介质去冲洗软水器20内生成的再生废水,以减少冲洗再生废水时的水用量。
15.洗碗机1包括蓄冷介质容器10、软水器20、第一排液管路31及控制装置,蓄冷介质容器10用于容纳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蓄冷介质,软水器20用于连接外部水源,软水器20具有第一进液口211和第一出液口212,第一排液管路31连接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以及第一进液口211,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的通断,且在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时,蓄冷介质依次经过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第一排液管路31以及第一进液口211流进软水器20,并从第一出液口212流出软水器20。
16.以下结合图1对洗碗机1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洗碗机1包括蓄冷介质容器10、软水器20、第一排液管路31及控制装置。
17.蓄冷介质容器10可用于储存蓄冷介质,这里对蓄冷介质容器10的具体形状和材质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不同型号的洗碗机1对蓄冷介质容器10的形状和材质进行合理设计及选择,且针对不同型号的洗碗机1,蓄冷介质容器10的形状和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8.蓄冷介质容器10用于容纳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蓄冷介质。其中,“冷媒”应该理解成吸热容易转换成气体且放热容易转换成液体的介质,例如,冷媒可以是氟利昂等制冷剂。其中,“蓄冷介质”应该理解成通过状态改变(例如从液态转换成固态)来释放相变潜热并蓄存冷量的介质,例如,蓄冷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盐水(也即氯化钠溶液)。其中,“热交换”是由于温差而引起的两个物体之间或者同一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的过程,且热量从热流体(温度较高的物体)直接或者间接传递给冷流体(温度较低的物体)。
19.蓄冷介质与冷媒属于两种不同的介质,蓄冷介质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蓄冷介质释放相变潜热并蓄存冷量,冷媒吸收蓄冷介质释放的相变潜热,也即蓄冷介质所释放的相变潜热从温度较高的蓄冷介质传递给温度较低的冷媒。例如,当蓄冷介质为水时,水释放相变潜热并蓄存冷量转换成冰,冷媒吸收水释放的相变潜热转换成温度较高的冷媒。
20.软水器20可用于净化外部水源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关于软水器20的具体结构将
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21.软水器20连接外部水源,例如,外部水源可以是自来水,当自来水进入洗碗机1时,软水器20中的功能离子(如钠离子)与自来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进行置换,可吸附自来水中多余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从而达到去除水垢(如碳酸钙和碳酸镁)的目的。
22.软水器20包括树脂腔21。其中,树脂腔21具有上述功能离子以吸附外部水源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软化外部水源的水质,减少水垢的产生。
23.可以理解的是,树脂腔21的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树脂腔21的腔壁上吸附过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从而使树脂腔21丧失对外部水源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吸附作用,为使树脂腔21始终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故软水器20还包括与树脂腔21连通的再生腔22,其中,再生腔22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大量的钠离子将粘附在树脂腔21的腔壁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置换出来,使树脂腔21的腔壁上又充满了钠离子以便于与外部水源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进行置换,恢复树脂腔21的吸附功能以净化外部水源。需要注意的是,再生腔22使用大量的钠离子将粘附在树脂腔21的腔壁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置换出来之后会在树脂腔21中形成再生废水,也即“再生废水”可以理解成再生腔22向树脂腔21内提供树脂时,在树脂腔21内形成的带有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溶液。
24.树脂腔21具有第一进液口211和第一出液口212,其中,“第一进液口211”应该理解成供上述蓄冷介质流入树脂腔21内的开口,“第一出液口212”应该理解成供上述再生废水流出树脂腔21外的开口。这里对第一进液口211和第一出液口212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第一进液口211和第一出液口212在树脂腔21上的相对位置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25.第一排液管路31作为供蓄冷介质容器10中的蓄冷介质流通的运输管道,这里对第一排液管路31的具体结构、第一排液管路31的制备材料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26.第一排液管路31连接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和树脂腔21的第一进液口211,其中,第一排液管路31与蓄冷介质容器10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式连接,当第一排液管路31与蓄冷介质容器10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时,第一排液管路31可以通过橡胶套管与蓄冷介质容器10连接;第一排液管路31与树脂腔21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式连接,当第一排液管路31与树脂腔2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时,第一排液管路31也可以通过橡胶套管与树脂腔21连接。
27.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作为控制蓄冷介质容器10中的蓄冷介质流向树脂腔21的部件,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的通断,在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时,蓄冷介质依次经过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第一排液管路31、第一进液口211流进树脂腔21,并从第一出液口212流出树脂腔21,也就是说,蓄冷介质容器10内旧的蓄冷介质从第一进液口211流进树脂腔21后,能够将在树脂腔21中形成的再生废水从第一出液口212冲出树脂腔21,一方面能够减少再生废水进入洗碗机1的洗涤腔体82中以提高洗净率,另一方面避免直接使用新的外部水源的水来冲洗树脂腔21,能够减少冲洗再生废水时的水用量。当然,在第一排液管路31关断时,蓄冷介质容置于蓄冷介质容器10内以用于在洗碗机1工作时与流通在洗碗机1的热泵组件50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28.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通断的可实现方式有很多,例如,控
制装置可以根据树脂腔21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来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的通断,当树脂腔21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达到某一预设浓度范围时,控制装置便可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当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的通断也可以是根据外部水源的水的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沉淀肥皂水化液的能力)来决定,洗碗机1安装人员可采用水质检测仪事先检测外部水源的水的硬度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硬度等级将控制装置设定成几个不同的控制档位。例如,当外部水源的水的硬度等级为第一等级时,控制装置对应第一档位,此时洗碗机1完成第一预设次数运行后,控制装置便会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当外部水源的水的硬度等级为第二等级时,控制装置对应第二档位,此时洗碗机1完成第二预设次数运行后,控制装置便会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当外部水源的水的硬度等级为第三等级时,控制装置对应第三档位,此时洗碗机1完成第三预设次数运行后,控制装置便会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其中,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可以呈逐渐递增趋势,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则对应低、中、高档,第一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次数和第三预设次数呈逐渐递减趋势。也就是说,外部水源的水的硬度等级越高,洗碗机1运行的预设次数越少,故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的频率越高。
29.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洗碗机1,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使蓄冷介质容器10中旧的蓄冷介质能够经由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第一排液管路31、软水器20的第一进液口211进入软水器20内,能够将在软水器20中形成的再生废水从第一出液口212冲出软水器20,一方面能够减少再生废水进入洗碗机1的洗涤腔体82中以提高洗净率,另一方面避免直接使用新的外部水源的水来冲洗再生废水,能够减少冲洗再生废水时的水用量。
30.如图1所示,考虑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可以是在第一排液管路31上设计排水阀,控制装置通过打开排水阀来使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蓄冷介质容器10内旧的蓄冷介质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经由第一排液管路31流出蓄冷介质容器10并从树脂腔21的第一进液口211流进树脂腔21内。为提升旧的蓄冷介质从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经第一排液管路31流出蓄冷介质容器10外的速度,故设计,洗碗机1还包括第一泵体32,第一泵体32设于第一排液管路31,控制装置包括与第一泵体32电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泵体32的通断。其中,控制器可以根据洗碗机1的运行次数来控制第一泵体32的打开与关闭,当洗碗机1运行至预设运行次数时,控制器打开第一泵体32,以使第一排液管路31导通。“预设运行次数”可以理解成排放蓄冷介质容器10内的旧的蓄冷介质之前洗碗机1所需要运行的次数,预设运行次数可以根据外部水源的水的硬度等级来设定。该设计中,第一泵体32一方面能够起到排水阀的作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泵体32的开闭来控制第一排液管路31的通断,第一泵体32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抽吸机的作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泵体32打开以提升旧的蓄冷介质从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经第一排液管路31流出蓄冷介质容器10外的速度。
31.如图1所示,考虑到旧的蓄冷介质从树脂腔21的第一进液口211流进树脂腔21后,将树脂腔21内生成的再生废水从树脂腔21的第一出液口212冲出树脂腔21外,为便于控制再生废水的排放,故设计,洗碗机1还包括第二排液管路41和第一阀门42,第二排液管路41与树脂腔21的第一出液口212连通,第一阀门42设于第二排液管路41,第一阀门42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42和第一泵体32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也就是说,控制器在打开第一泵体32的同时会打开第一阀门42,实现第一排液管路31和第二排液管路41的同时
导通,故蓄冷介质容器10内的旧的蓄冷介质在第一泵体32的作用下从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流出蓄冷介质容器10,经由第一排液管路31从树脂腔21的第一进液口211流进树脂腔21,旧的蓄冷介质冲洗树脂腔21内的再生废水,使再生废水从树脂腔21的第一出液口212流出树脂腔21并经由第二排液管路41排放至洗碗机1的壳体外部。其中,第二排液管路41的另一端伸出洗碗机1的壳体外部后可直接或者间接地被牵引至下水管道。例如,第二排液管路41的一端与树脂腔21的第一出液口212连接,第二排液管路41的另一端可以直接伸出洗碗机1的壳体外部而被牵引至下水管道,实现再生废水的排出;或者是,第二排液管路41的另一端可以邻近与其对应的洗碗机1的壳体的开口设置,第二排液管路41的另一端间接通过一另设的管路与该开口对接而被牵引至下水管道,实现再生废水的排出。这里对第二排液管路41的具体形状和材质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在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节省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该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二排液管路41和第一阀门42,控制器打开第一泵体32的同时打开第一阀门42,使旧的蓄冷介质能够进入到树脂腔21中冲洗再生废水,并让再生废水经由第二排液管路41排出至洗碗机1的壳体外部,以实现再生废水的有效排放。
32.如图1所示,考虑到冷水不易清洗餐具上的油渍,为增强该洗碗机1对餐具的洗涤效果,故设计,洗碗机1还包括热泵组件50和水杯81,热泵组件50用于容纳冷媒,热泵组件50连接蓄冷介质容器10,水杯81连接热泵组件50。其中,热泵组件50中的冷媒与蓄冷介质容器10中的蓄冷介质进可实现热交换,以将用于洗涤餐具的冷水加热成温水。
33.关于热泵组件50的具体结构、热泵组件50实现热交换的原理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热泵组件50与蓄冷介质容器1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热泵组件50与水杯8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可实施方式。
34.热泵包括蒸发器51、压缩机52、冷凝器53和膨胀阀54,蒸发器51、压缩机52、冷凝器53及膨胀阀54依次连通以形成供冷媒流通的循环回路,蒸发器51设置于蓄冷介质容器10内以向蓄冷介质释放冷量,冷凝器53连接水杯81。该设计中,蒸发器51中的冷媒与蓄冷介质容器10内的蓄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并将冷量释放给蓄冷介质,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媒经过压缩机52并流入冷凝器53同用于洗涤餐具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用于洗涤餐具的冷水被加热成温水,温水可在在洗碗机1的洗涤泵83的作用下被循环抽送至洗碗机1的洗涤腔体82内,从而实现对洗涤腔体82内的餐具的有效清洗。
35.其中,蒸发器51被配置成通过将冷媒与储存于蓄冷介质容器10内的蓄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在进行热交换之前,冷媒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蓄冷介质为液态蓄冷介质,在进行热交换之后,液态蓄冷介质释放相变潜热并蓄存冷量转换成固态蓄冷介质,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吸收液态蓄冷介质所释放的相变潜热转换成高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需要注意的是,固态蓄冷介质重新转换成液态蓄冷介质可以是常温条件下的自然融化,当然,为加快固态蓄冷介质重新转换成液态蓄冷介质的速度,也可以额外设置加热结构,这里对加热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和制造的要求上对现有的加热结构进行选择。
36.蒸发器51可采用管翅式蒸发器或微通道式蒸发器。
37.压缩机52配置成将经与蒸发器51进行热交换后的高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进行加压,使高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压缩机52后转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其中,压缩机52可以采用卧式压缩机也或者立式压缩机。
38.冷凝器53被配置成通过将用于洗涤餐具的水与经由压缩机52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行热交换,在进行热交换之前,用于洗涤餐具的水为低温低压的液态水,在进行热交换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释放热量转换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用于洗涤餐具的低温低压的液态水吸收该热量转换成高温低压的液态水,该用于洗涤餐具的高温低压的液态水在洗碗机1的洗涤泵83的作用下被抽送至洗涤腔体82内,从而对洗涤腔体82内的餐具进行有效清洗。当然,冷凝器53也可以用冷凝管替代。
39.膨胀阀54配置成将经与冷凝器53进行热交换后的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进行降压,使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膨胀阀54后重新转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经过冷凝器53冷凝后形成的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膨胀阀54的节流孔节流后,能够转换成低温低压的雾状的液态冷媒,为下一次冷媒在蒸发器51中的蒸发创造条件。当然,膨胀阀54也可以用例如毛细管结构替代,具体不做限制。
40.考虑到旧的蓄冷介质从蓄冷介质容器10的出液口排出后,需要向蓄冷介质容器10内补充新的蓄冷介质,以便于在洗碗机1下一次工作时与热泵系统的冷媒进行热交换,故设计,软水器20还具有第二出液口213,洗碗机1还包括第一连通管路61,第一连通管路61连接第二出液口213和蓄冷介质容器10的进液口,外部水源可依次经过软水器20、第二出液口213、第一连通管路61和蓄冷介质容器10的进液口流进蓄冷介质容器10以形成蓄冷介质。该设计中,外部水源经过软水器20的净化处理后从第一连通管路61流进蓄冷介质容器10,能够有效避免外部水源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形成的水垢沉积在蓄冷介质容器10的内壁上,从而延长了蓄冷介质容器10的使用寿命。
41.进一步地,考虑到控制第一连通管路61的通断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洗碗机1还包括第二阀门62,第二阀门62设于第一连通管路61,以控制第一连通管路61的通断。也就是说,在第二阀门62打开时,第一连通管路61导通,外部水源可以经由第一连通管路61流进蓄冷介质容器10内以形成新的蓄冷介质,在第二阀门62关闭时,第一连通管路61关断,外部水源不能经由第一连通管路61流进蓄冷介质容器10内。需要注意的是,也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第二阀门62的打开与关闭。当第二排液管路41设有第一阀门42,且第一连通管路61设有第二阀门62时,控制器打开第一泵体32的同时打开第一阀门42,此时第二阀门62关闭,旧的蓄冷介质进入树脂腔21内冲洗再生废水,待树脂腔21冲洗完成后,控制器同时关闭第一泵体32和第一阀门42,此时控制器可以打开第二阀门62,外部水源进入到蓄冷介质容器10中以形成新的蓄冷介质,控制器也可以在洗碗机1进行下一次工作时打开第二阀门62,使外部水源进入到蓄冷介质容器10中以形成新的蓄冷介质。该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二阀门62,通过开闭第二阀门62实现第一连通管路61的通断,增强了第一连通管路61的通断控制的便携性。
42.进一步地,为实现对蓄冷介质容器10内的蓄冷介质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测,来保证洗碗机1的正常工作,故设计,控制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液位传感器设于蓄冷介质容器10,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蓄冷介质容器10内的蓄冷介质的液位,控制器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在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控制器打开第二阀门62,以使第一连通管路61导通。也就是说,控制器根据液位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蓄冷介质容器10内的蓄冷介质的实际液位来控制第二阀门62的打开与关闭,且在实际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控制器打开第二阀门62,在实际液位高于预设液位时,控制器关闭第二阀门62。该
设计中,通过设计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蓄冷介质容器10内的蓄冷介质的液位,以在蓄冷介质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控制器能够及时打开第二阀门62,使外部水源经由第一连通管路61从蓄冷介质容器10的进液口流入蓄冷介质容器10内,从而保证该洗碗机1在下次正常工作时能够实现蓄冷介质与冷媒的热交换。当然,如此设计还能够有效提升第二阀门62开闭的准确性。
43.具体地,液位传感器可用于实时监测蓄冷介质容器10内的蓄冷介质的液位,这里对液位传感器的具体型号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设计和制造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
44.液位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蓄冷介质容器10的外表面且部分插入蓄冷介质中,液位传感器也可以设置在蓄冷介质容器10的内表面且至少部分插入蓄冷介质中。
45.上述“预设液位”可以理解成蓄冷介质中控制器根据液位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蓄冷介质的液位控制第二阀门62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一个液位,且该预设液位可以是一个定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值。
46.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将实时监测到的蓄冷介质的液位所对应的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相应的电信号后,根据不同的电信号来控制第二阀门62的打开与关闭。例如,在液位传感器监测到蓄冷介质的液位低于上述预设液位时,液位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射第一电信号(例如信号“1”),控制器接收到该第一电信号后,根据该第一电信号控制第二阀门62打开,同理,在液位传感器监测到蓄冷介质的液位高于上述预设液位时,液位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射第二电信号(例如信号“0”),控制器接收到该第二电信号后,根据该第二电信号控制第二阀门62关闭。
47.考虑到外部水源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为增强该洗碗机1的洗涤效果,故设计,洗碗机1还包括水杯81、第二连通管路71和第三阀门72,第二连通管路71连接软水器20的第二出液口213和水杯81的进液口,第三阀门72设于第二连通管路71,以控制第二连通管路71的通断。其中,也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第三阀门72的打开与关闭。当第二排液管路41设有第一阀门42,第一连通管路61设有第二阀门62,第二连通管路71设有第三阀门72时,控制器打开第一泵体32的同时打开第一阀门42,此时第二阀门62和第三阀门72关闭,旧的蓄冷介质进入树脂腔21内冲洗再生废水,待树脂腔21冲洗完成后,控制器同时关闭第一泵体32和第一阀门42,此时控制器可以先打开第二阀门62,外部水源经由软水器20、第一连通管路61进入到蓄冷介质容器10中以形成新的蓄冷介质,然后控制器可以再打开第三阀门72,外部水源经由软水器20、第二连通管路71进入到水杯81中以形成用于洗涤餐具的水。该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三阀门72,通过开闭第三阀门72实现第二连通管路71的通断,增强了第二连通管路71的通断控制的便携性。
48.如图1所示,当然,洗碗机1还包括洗涤腔体82和洗涤泵83,洗涤腔体82与水杯81连通,洗涤泵83连接冷凝器53以将用于洗涤餐具的温水抽送至洗涤腔体82。其中,洗涤腔体82可以理解成用于盛放待洗涤餐具和洗涤餐具的水的容器,这里对洗涤腔体82的具体形状和材质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不同型号的洗碗机1对洗涤腔体82的形状进行合理设计,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设计和制造要求对洗涤腔体82的材质进行合理选择。洗涤泵83用于将洗涤餐具的温水抽送至洗涤腔体82内,这里对洗涤泵83的具体型号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在保证洗涤餐具的水能够正常被抽送至洗涤腔体82内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洗涤泵83。
49.如图1所示,为提升该洗碗机1对餐具的清洁效果,故设计,在一种实施例中,洗碗机1还包括分水阀84和位于洗涤腔体82内的多个(两个以上)喷臂85,分水阀84的一端与洗涤泵83连通,分水阀84的另一端与多个喷臂85连通。用于洗涤餐具的温水在洗涤泵83的作用下经过分水阀84被分散形成多条水路并被抽送至对应的喷臂85中,并从喷臂85的喷孔中喷出回到洗涤腔体82内。这里对喷臂85的具体数量、形状结构,喷臂85与洗涤腔体82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关系等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不同型号的洗碗机1进行合理设计。
50.如图1所示,当然,该洗碗机1还可以包括第二泵体86,第二泵体86与水杯81连通,以将洗涤餐具后形成的污水从洗涤腔体82中抽出。
51.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5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