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及具有其的清洗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5005发布日期:2023-02-14 14:2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水箱及具有其的清洗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清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箱及具有其的清洗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清洁机器人一般都设置有污水箱,并且,为了便于使用过程中对污水箱进行清污与维护,在污水箱顶部设置有开口,以便于人工对污水箱内部进行清污处理。
3.在机器人作业状态过程中,污水箱处于真空状态,此时,封闭污水箱开口的盖体在负压作用下紧密封闭污水箱开口,因此,即使污水箱内部水位较高、在运行过程中水箱出现较大晃动时,污水也不会溢出漏出污水箱开口。
4.然而,在机器人处于非作业状态时,污水箱内处于常压状态,盖体仅靠机械力量盖合封闭污水箱的开口。此时,若机器人出现紧急避让动作或受到外力较大晃动时,污水箱内的污水会晃动呈较大水浪状,水浪在相互撞击作用下极易在污水箱内的边角处出现力量集中而出现爬壁现象,当晃动大到一定程度时,水浪会爬壁至盖体处并剧烈拍击盖体,从而沿盖体与箱体之间的缝隙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箱及具有其的清洗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水箱内处于常压状态时盖体与箱体之间的缝隙极易出现漏水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箱,包括:
7.箱体,在其顶部设有开口,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有第一隔挡结构,所述第一隔挡结构包括朝所述箱体内部延伸设置的第一遮挡板;
8.盖体,用于封闭所述开口,在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围设有第二隔挡结构,所述第二隔挡结构包括第二遮挡板;
9.所述盖体盖合封闭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二遮挡板插入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遮挡板相对。
10.可选地,在盖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遮挡板均平行于所述箱体的深度方向。
11.可选地,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遮挡板之间间隔有间隙,并且,所述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或所述第二遮挡板的高度;或,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遮挡板相贴靠。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挡结构和所述第二隔挡结构的所述遮挡板的高度一致。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挡结构的所述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隔挡结构的所述遮挡板之间的高度之差小于所述间隙。
14.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挡结构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15.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挡结构还包括呈环形的围板,所述第一遮挡板围设于所述围板的环形内侧,所述围板卡设于所述开口。
16.可选地,所述围板和所述第一遮挡板为一体成型构件。
17.可选地,在所述箱体顶面、位于所述第一隔挡结构周向外缘围设有凸缘;在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围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围设于所述第二隔挡结构的周向外侧;所述盖体盖合封闭所述开口时,所述密封条抵贴于所述凸缘。
18.对应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清洗机器人,包括上述的水箱。
19.本技术提供的水箱,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通过分别在箱体的开口处以及盖体上分别设置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在盖体盖合状态下,两个隔挡结构上的遮挡板均延伸进箱体的内部,如此,当箱体内的水在较大晃动下出现爬壁现象时,浪花在碰到遮挡板之后,浪花在遮挡板的阻挡下回流至箱体内部,在回流的过程中,回流的浪花能够与激起的浪花碰撞并融合,从而起到阻挡更多浪花的涌起。因此,通过设置遮挡板,能够阻挡涌起的浪花拍击盖体与箱体开口盖合的缝隙处,有效减少了箱体内的水沿盖体与箱体开口之间的间隙溢出箱体而导致漏水的情况。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水箱的立体图;
23.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水箱的立体图;
24.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的立体图;
25.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水箱的剖面图,其中,箭头为水浪的流动方向;
26.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箱体的立体图。
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8.100、箱体;
29.110、第一隔挡结构;111、第一遮挡板;112、围板;
30.120、凸缘;
31.200、盖体;
32.210、第二隔挡结构;211、第二遮挡板;
33.220、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箱进行说明。
39.所述的水箱,包括:
40.箱体100,在其顶部设有开口,在箱体100的顶部沿开口的周向设置有第一隔挡结构110,第一隔挡结构110包括朝箱体100内部延伸设置的第一遮挡板111;
41.盖体200,用于封闭开口,在盖体200朝向箱体100内部的一侧正对开口围设有第二隔挡结构210,第二隔挡结构210包括第二遮挡板211;
42.盖体200盖合封闭开口时,第二遮挡板211插入箱体100的内部,且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相对。
43.参考图4,盖体200在盖合封闭状态下,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可以相互抵贴,也可以间隔有一定间隙。
44.具体而言,若第一隔挡结构110和第二隔挡结构210由硬质材料制成,例如硬质注塑件,则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间隔有一定间隙,以使得盖体200在相对箱体100翻转以打开或封闭开口时,第一隔挡结构110的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隔挡结构210上的第二遮挡板211不会出现位置干涉,从而使得使得盖体200能够顺利翻转。
45.参考图4,若第一隔挡结构110和第二隔挡结构210由软质材料制成,例如硅胶件或塑胶件,则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可以间隔有一定间隙,也可以相互贴靠。此种设置方式,由于硅胶件或塑胶件具备一定的弹性,当盖体200打开或封闭箱体100上的开口时,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在碰撞时发生弹性形变;而当盖体200封闭开口后,由于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相互贴靠,也能进一步防止箱体100内的水花溅洒于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的间隙并从开口的缝隙溢出箱体100。
46.进一步的,参考图1至图5,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均呈环形;或者,根据箱体100中其他零部件的实际设置情况,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均呈半环型。也即,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为具备至少三边的围挡结构。
47.具体而言,例如,参考图1和图2,当箱体100顶部为倾斜设置时,第一个隔挡结构和第二隔挡结构210上位于箱体100顶部高度较高一侧可以不设置有遮挡板。
48.由于箱体100顶部倾斜设置,因此,当箱体10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晃动时,水浪较难撞击到箱体100中高度最高的顶部;此外,由于箱体100内部一般设置有其他零部件,例如,风机的吸入口、污水入口的相关结构件等,在箱体100顶部倾斜设置的情况下,为方便装配,也基于水位等相关考虑,此类零部件一般设置于箱体100上高度较高的一侧,因此,为方便此类零部件的装配,第一隔挡结构110和第二隔挡结构210在位于箱体100较高的一侧并无设置有遮挡板,也即,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均为具备三边的半包围结构。
49.当盖体200处于盖合封闭状态下时,由于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的各边
正相对,也即,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形成有双层隔挡结构。如此,当箱体100处于非作业状态,也即,箱体100内部为常压状态时,若箱体100受到外力发生较大的晃动时,箱体100内部的污水呈水浪状时,水浪有多种运动情况,具体参考图4。
50.第一种情况为:水浪碰到箱体100内侧壁后出现爬壁现象,出现爬壁现象的水浪沿箱体100内侧壁爬升至箱体100的内侧顶壁时被第一遮挡板111阻挡,当水浪碰到第一遮挡板111时,部分水浪在第一遮挡板111的阻挡下沿箱体100的内侧壁返回水面,另一部分水浪则直接掉落至水面并与水面上激起的浪花中和。
51.第二种情况为:涌起的水浪直接碰撞到第二遮挡板211或第二遮挡板211,水浪在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的阻挡下掉落至水面并与水面上激起的浪花中和,从而缓和水面的浪花大小。
52.第三种情况为上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结合,在此不作赘述。
53.综上所述,无论激起的浪花与第一遮挡板111还是第二遮挡板211碰撞,绝大部分浪花都会被遮挡板阻挡并返回水面,也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浪花很难涌起流动至盖体200与箱体100封闭的间隙处,从而最大程度避免水箱内的水从盖体200与箱体100封闭处的间隙溢出箱体100从而造成漏水。
54.进一步的,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均朝箱体100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正相对的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亦或者,也可以相对倾斜设置。
55.举例地说,若正相对的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相对倾斜设置,则其二者的倾斜方向均朝向箱体100底部,并且,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上各自底部(即靠近箱体100底部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各自顶部(即远离箱体100底部的一侧)的距离。
56.如此,其一,在盖体200打开或封闭开口时,无论第一遮挡板111与第二遮挡板211之间是否存在间隙,第二遮挡板211在盖体200翻转过程中并不会与第一遮挡板111碰撞;其二,即使水浪的涌起高度高于第一遮挡板111或第二遮挡板211的底部高度,水浪能够在第一遮挡板111或第二遮挡板211的斜面导向作用下回流至箱体100中的水面上。
57.参考图4,若正相对的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间隔有间隙,则无论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是否倾斜设置,也无论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是否等高设置,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间隙的宽度小于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中任一的高度。
58.需要理解的是,设置间隙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盖体200在相对箱体100翻转时,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出现位置干涉导致盖体200转动不畅,因此,间隙的宽度在满足盖体200翻转需求的同时需做得尽可能小,以最大程度减小涌入间隙中的水量,从而避免水量过大导致溢出箱体100从而造成漏水。
59.进一步需要理解的是,若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非等高设置,则,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二者的高度之差。如此,能够减小进入间隙的水量,从而避免过多水量进入间隙并爬壁至开口的缝隙处,进而导致漏水的现象。
6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的高度一致。如此,当水浪从不同方向涌起并拍击第一遮挡板111和/或第二遮挡板211时,由于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高度一致,也即,二者形成等高的双层隔挡结构,因此,水浪在第一遮挡板111
和第二遮挡板211上的爬壁现象将大幅衰减,从而最大程度减小涌入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之间间隙的水量,此时,水箱的防漏效果较为理想。
6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挡结构110与箱体100可拆卸连接。
62.举例地说,当第一隔挡结构110由硬质材料制成时,第一隔挡结构110与箱体100的开口可以通过卡扣、卡槽等结构连接,也可以通过螺丝螺纹连接,以保持二者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当第一隔挡结构110由软质材料制成时,第一隔挡结构110与箱体100的开口可以通过卡扣、卡槽等结构连接。如此,第一隔挡结构110与箱体100开口的拆装简单方便,有利于在使用过程对其的拆卸清洁维护。
63.需要理解的是,第二隔挡结构210与箱体100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其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隔挡结构110与箱体100开口的连接方式一致,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64.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隔挡结构110与箱体100可拆卸连接时,为方便第一隔挡结构110的拆装,对第一隔挡结构110作如下设置。
65.具体而言,参考图1、图2和图5,第一隔挡结构110还包括呈环形的围板112,第一遮挡板111围设于围板112的环形内侧,围板112卡设于开口。此时,围板112和第一遮挡板111为一体成型构件。
66.具体的,若第一隔挡结构110由硬质材料制成,在开口边缘上设置有卡扣组件,围板112与卡扣组件卡合连接;若第一隔挡结构110由软质材料制成,则在围板112上可以设置有卡槽,开口边缘插设于卡槽中从而实现第一隔挡结构110与开口的卡合连接。通过如此设置,箱体100上的开口能够设置得较大,从而方便箱体100内部各种零部件的装配;并且,第一隔挡结构110拆装方便快捷。
67.同时,参考图1、图2和图5,为了增加水箱的密封性,在箱体100顶面、位于第一隔挡结构110周向外缘围设有凸缘120;在盖体200朝向箱体100的一侧围设有密封条220,密封条220围设于第二隔挡结构210的周向外侧;盖体200盖合封闭开口时,密封条220抵贴于凸缘120。
68.如此,即使箱体100内部水浪较大、拍击第一遮挡板111和第二遮挡板211且涌至围板112上时,由于在箱体100顶面设置有凸缘120,水在凸缘120的阻挡下能汇流至箱体100内部,或者,少量水在凸缘120的阻挡下遗留在凸缘120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待盖体200打开时,可由人工对围板112上残留的水进行清理,从而防止在盖体200打开瞬间遗留在围板112上的水沿着箱体100外侧流至地面,或者渗透进其他设备内部。
69.另外,对应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清洗机器人,其包括上述的水箱。具体而言,在清洗机器人中,上述的水箱为污水箱,因此,设置有此种隔挡结构的清洗机器人,能够对清洗产生的污水实现较好的收集,不会出现污水溢出的情况,从而避免污水洒落至地面造成需要二次清洁,或者导致污水溅洒渗透至清洗机器人内部的其他电子元器件中。
7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