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装置和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6508发布日期:2022-11-30 12:3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风冷装置和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冷装置和一种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为方便用户直接饮用,通常配备了风冷装置,用于冷却饮用水,而风冷装置一般由风机和换热器组成,通过加速空气流动起到降温的效果。但是,现有的风冷装置,换热器内部的通水管路与通水通道之间采用弯管连接,焊接较难,加工困难,弯管处也易滞留残液。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风冷装置的内部的通水管路与通水通道之间采用弯管连接,焊接较难,加工困难,弯管处也容易滞留残液的问题。
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风冷装置。
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饮水设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冷装置,用于饮水设备,风冷装置包括:风机;换热器,换热器设置在风机的入风侧或出风侧,换热器包括翅片和分布在翅片中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包括多条通水管路、连通多条通水管路的第一端的第一空腔,以及连通多条通水管路的第二端的第二空腔;冷却出水管和冷却入水管,冷却入水管与冷却通道的入水端相连通,冷却出水管与冷却通道的出水端相连通。
7.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包括风机、换热器、冷却出水管和冷却入水管,换热器包括翅片和分布在翅片中的冷却通道,水在冷却通道中流动,翅片能够加快冷却通道中的水的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风机加快了换热器处的空气流动,提升了换热器的散热效率,风机和换热器组成的风冷装置通过加速空气流动起到降温的效果,具有成本低、环保的优点。其中,换热器可以设置在风机的入风侧或出风侧,都可以起到加快换热器处的空气流动的作用,当然,为了获得较优的散热效率,应将换热器设置在风机的出风侧。进一步地,冷却通道包括多条通水管路、连通多条通水管路的第一端的第一空腔,以及连通多条通水管路的第二端的第二空腔,这样的结构,通过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即可实现多条通水管路之间的连通,无需在两条通水管路的端部焊接弯管实现连通,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水管路与通水管路之间采用弯管连接,焊接较难,弯管也易滞留残液的技术问题,既避免了液体长时间滞留在弯管中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又避免了大量液体残留在弯管中,再次接水时前期出水是冷水,水温过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确保在风冷装置应用于饮水设备时能够保证出水恒温,提升产品品质。
8.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腔的宽度为通水管路的宽度的1至2.5倍;第二空腔的宽度为通水管路的宽度的1至2.5倍。如此设置,尽可能地减小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宽度,
避免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能够存储的液体过多而残留在换热器内,尽可能地减少残液滞留在换热器内,避免了大量液体残留在换热器中,再次接水时前期出水是冷水,水温过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确保在风冷装置应用于饮水设备时能够保证出水恒温,提升产品品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外壳,包覆在翅片的外周,且避开翅片与风机的入风侧或出风侧正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外壳与通水管路的第一端相对的外壁为双层结构,且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外壳与通水管路的第二端相对的外壁为双层结构且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
11.在这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外壳,外壳包覆在翅片的上下左右侧壁的外周,且避开位于风机的出风路径上的翅片的前后侧壁,这样外壳既能够起到加固翅片的作用,又不会影响风机的工作,风机加快了翅片处的空气流动,提升了换热器的散热效率;风机和换热器组成的风冷装置通过加速空气流动起到降温的效果,具有成本低、环保的优点。进一步地,设置外壳与通水管路的第一端相对的外壁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设置外壳与通水管路的第二端相对的外壁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二空腔,使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结构简单,无需单独设置,方便加工生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腔形成第一储液箱,通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到第一储液腔中;第二空腔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第二空腔分隔成第二储液箱和第三储液箱,一部分通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到第二储液箱中,第二储液箱与冷却入水管相连,另一部分通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到第三储液箱中,第三储液箱与冷却出水管相连。
13.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板将位于第二端的第二空腔分隔成第二储液箱和第三储液箱,并设置一部分通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到第二储液箱中,另一部分通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到第三储液箱中,能够防止窜水,其中,第二储液箱与冷却入水管相连,第三储液箱与冷却出水管相连,从而将全部通水管路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进水,另一部分用于出水,实现水流在冷却通道中的顺畅流通。具体地,进水时,水流经由冷却入水管输入到第二储液箱中,并进入到与第二储液箱相连通的通水管路中继续流动,水流进一步流动到第一储液箱中,并经由第一储液箱继续流动到与第三储液箱相连通的通水管路中,从而水流能够流动到第三储液箱中,进而经由与第三储液箱连通的冷却出水管流出。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分别设置有多个挡板,挡板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隔为多个流水腔;第二空腔中位于两端的流水腔分别为第一流水腔和第二流水腔,第一流水腔与冷却入水管相连,第二流水腔与冷却出水管相连;第一流水腔中设置有一个通水管路,第二流水腔中设置有一个通水管路,除第一流水腔和第二流水腔外,任一流水腔中均设置有两个通水管路,以使多条通水管路首尾相连组成一条通路。
15.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分别设置多个挡板,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隔为多个流水腔,用于连通通水管路,使得多条通水管路首尾相连组成一条通路,从而使冷却通道为由多条通水管路首尾相连形成的一条长通路,增强了通路内的水压衡定,减少不必要的窜水问题,由因为通路很长,能够确保降温效果和出水恒温,提高用户体验。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出水管设置在换热器的第一外壁上,冷却出水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换热器相连并超向背离第一外壁的方向延伸,第二
管体与第一管体弯折相连,朝向与第一外壁大体上平行的方向延伸。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冷却出水管大体上呈l型管体,与换热器相连的第一管体朝外部延伸,第二管体的出口朝向侧部,便于侧面插拔与冷却出水管相连的管道,减少水路绕曲滞流。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入水管设置在换热器的第一外壁上,冷却入水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第三管体与换热器相连并朝向背离第一外壁的方向延伸,第四管体与第三管体弯折相连,朝向与第一外壁大体上平行的方向延伸。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冷却入水管大体上呈l型管体,与换热器相连的第一管体朝下延伸,第二管体的出口朝向侧部,便于侧面插拔与冷却入水管相连的管道,减少水路绕曲滞流。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入水管的弯折角度为90
°
至110
°
;冷却出水管的弯折角度为90
°
至110
°
。如果冷却入水管或冷却出水管的弯折角度小于90
°
将会引发液体滞留,导致液体积聚在冷却入水管或冷却出水管中,长时间会滋生细菌,不利于食品安全;而如果冷却入水管或冷却出水管的弯折角度大于110
°
将会让装配空间加大,导致产品臃肿。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围设在翅片外周的外罩和与外罩相连的安装耳,安装耳用于固定风机,安装耳设置在换热器的第一表面外侧,与风机通过紧固件相连;风冷装置还包括保护罩,保护罩罩设在风机的入风口处,保护罩呈网状。
20.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外罩上设置用于与风机连接的安装耳,并使安装耳位于换热器与风机相面对的第一表面的外侧,有利于风机的安装,具体地,将风机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安装耳上,步骤简单且安装稳固;进一步地,保护罩呈网状并不阻挡风的流动,能够防止引线、水管类零件卷入风机的风叶中,产生堵转。
2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机体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因此,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机体上设置有接水头和供水口,机体包括底座和主机,主机连接于底座的一侧且大体上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风冷装置设置在主机中,风机和换热器大体上呈竖直放置;饮水设备还包括抽水装置,连接在供水口和接水头之间,抽水装置能够将通过供水口供应的水输送到接水头处;或抽水装置与风冷装置相连以将供水口供应的水经由冷却通道输送到接水头处。
23.在这些实施例中,饮水设备还包括机体和抽水装置,机体上设置有接水头和供水口,供水口用于连接水源,例如,可以通过水管连接饮水机等供应水或热水的设备、也可以连接具有过水口的水壶、水杯、水瓶等装置,抽水装置连接在供水口和接水头之间,能够将供水口供应的水直接输送到接水头处;或者,抽水装置与风冷装置串联连接在供水口和接水头之间,使得抽水装置能够将供水口供应的水经由冷却通道输送到接水头处,以得到相较于供水口供应的水温度更低的水。进一步地,风冷装置设置在主机中,且大体上呈竖直放置,有利于风冷装置的通风和散热。
24.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25.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
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26.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风冷装置的在侧放状态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27.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风冷装置的换热器在倒置状态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28.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风冷装置的换热器在侧放状态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29.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风冷装置的换热器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30.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风冷装置的换热器在竖立放置状态下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31.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风冷装置的换热器在竖立放置状态下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32.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风冷装置的换热器在竖立放置状态下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
33.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5.图10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个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6.图1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容器体与机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号说明:
39.10风机,
40.20换热器,210翅片,220冷却通道,230外壳,2301外罩,2302安装耳,231第一储液箱,232第二储液箱,233第三储液箱,234隔板,235挡板,236流水腔,236a第一流水腔,236b第二流水腔,
41.30冷却出水管,
42.40冷却入水管,
43.50保护罩,
44.60机体,601底座,602主机,610接水头,620供水口,
45.70抽水装置,
46.80第一安装架,81第二安装架,
47.90容器体。
具体实施方式
48.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49.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
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50.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51.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52.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53.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54.本技术中的“上”、“下”、“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55.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56.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57.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2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和饮水设备。
58.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冷装置,用于饮水设备,风冷装置包括:风机10;换热器20,换热器20设置在风机10的入风侧或出风侧,换热器20包括翅片210和分布在翅片210中的冷却通道220,所述冷却通道220包括多条通水管路、连通多条所述通水管路的第一端的第一空腔,以及连通多条所述通水管路的第二端的第二空腔;冷却出水管30和冷却入水管40,冷却入水管40与冷却通道220的入水端相连通,冷却出水管30与冷却通道220的出水端相连通。
59.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包括风机10、换热器20、冷却出水管30和冷却入水管40,换热器20包括翅片210和分布在翅片210中的冷却通道220,水在冷却通道220中流动,翅片210能够加快冷却通道220中的水的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风机10加快了换热器20处的空气流动,提升了换热器20的散热效率,风机10和换热器20组成的风冷装置通过加速空气流动起到降温的效果,具有成本低、环保的优点。其中,换热器20可以设置在风机10的入风侧或出风侧,都可以起到加快换热器20处的空气流动的作用,当然,为了获得较优的散热
效率,应将换热器20设置在风机10的出风侧。进一步地,冷却通道220包括多条通水管路、连通多条所述通水管路的第一端的第一空腔,以及连通多条所述通水管路的第二端的第二空腔,这样的结构,通过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即可实现多条通水管路之间的连通,无需在两条通水管路的端部焊接弯管实现连通,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水管路与通水管路之间采用弯管连接,焊接较难,弯管也易滞留残液的技术问题,既避免了液体长时间滞留在弯管中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又避免了大量液体残留在弯管中,再次接水时前期出水是冷水,水温过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确保在风冷装置应用于饮水设备时能够保证出水恒温,提升产品品质。
60.可选地,多条通水管路可以沿竖向方向延伸,也可以沿横向方向延伸。
61.如图4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腔的宽度w为通水管路的宽度p的1至2.5倍;第二空腔的宽度q为通水管路的宽度p的1至2.5倍。如此设置,尽可能地减小了第一空腔的宽度w和第二空腔的宽度q,避免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能够存储的液体过多而残留在换热器20内,尽可能地减少残液滞留在换热器20内,避免了大量液体残留在换热器20中,再次接水时前期出水是冷水,水温过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确保在风冷装置应用于饮水设备时能够保证出水恒温,提升产品品质。
6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通水管路的宽度p与第一空腔的宽度w相等;通水管路的宽度p与第二空腔的宽度q相等。如此设置,尽可能地减小了第一空腔的宽度w和第二空腔的宽度q,使得水流在流经换热器20的运动过程中,由冷却进水管流入的进水水量与由冷却出水管30流出的出水水量大体上保持一直,尽可能地减少残液滞留在换热器20内。
63.对于换热器20的具体结构以及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的具体设置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换热器20还包括:外壳230,包覆在翅片210的外周,且避开翅片210与风机10的入风侧或出风侧正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外壳230与通水管路的第一端相对的外壁为双层结构且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外壳230与通水管路的第二端相对的外壁为双层结构且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
64.在这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0还包括外壳230,外壳230包覆在翅片210的上下左右侧壁的外周,且避开位于风机10的出风路径上的翅片210的前后侧壁,这样外壳230既能够起到加固翅片210的作用,又不会影响风机10的工作,风机10加快了换热器20处的空气流动,提升了换热器20的散热效率;风机10和换热器20组成的风冷装置通过加速空气流动起到降温的效果,具有成本低、环保的优点。进一步地,设置外壳230与通水管路的第一端相对的外壁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设置外壳230与通水管路的第二端相对的外壁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二空腔,使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结构简单,无需单独设置,方便加工生产。
65.在本技术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空腔形成第一储液箱231,通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到第一储液腔中;第二空腔中设置有隔板234,隔板234将第二空腔分隔成第二储液箱232和第三储液箱233,一部分通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到第二储液箱232中,第二储液箱232与冷却入水管40相连,另一部分通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到第三储液箱233中,第三储液箱233与冷却出水管30相连。
66.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板234将位于第二端的第二空腔分隔成第二储液箱
232和第三储液箱233,并设置一部分通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到第二储液箱232中,另一部分通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到第三储液箱233中,能够防止窜水,其中,第二储液箱232与冷却入水管40相连,第三储液箱233与冷却出水管30相连,从而将全部通水管路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进水,另一部分用于出水,实现水流在冷却通道220中的顺畅流通。具体地,进水时,水流经由冷却入水管40输入到第二储液箱232中,并进入到与第二储液箱232相连通的通水管路中继续流动,水流进一步流动到第一储液箱231中,并经由第一储液箱231继续流动到与第三储液箱233相连通的通水管路中,从而水流能够流动到第三储液箱233中,进而经由与第三储液箱233连通的冷却出水管30流出。
67.进一步地,在冷却入水管40和冷却出水管30均设置在换热器的下方的情况下,多条通水管路竖向延伸,进水时,水流经由冷却入水管40输入到第二储液箱232中,并进入到与第二储液箱232相连通的通水管路中向上流动,水流进一步流动到第一储液箱231中,并经由第一储液箱231由上至下流动到与第三储液箱233相连通的通水管路中,从而水流向下能够流动到第三储液箱233中,进而经由与第三储液箱233连通的冷却出水管30流出。
68.在本技术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分别设置有多个挡板235,挡板235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隔为多个流水腔236;第二空腔中位于两端的流水腔236分别为第一流水腔236a和第二流水腔236b,第一流水腔236a与冷却入水管40相连,第二流水腔236b与冷却出水管30相连;第一流水腔236a中设置有一个通水管路,第二流水腔236b中设置有一个通水管路,除第一流水腔236a和第二流水腔236b外,任一流水腔236中均设置有两个通水管路,以使多条通水管路首尾相连组成一条通路。
69.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分别设置多个挡板235,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隔为多个流水腔236,用于连通通水管路,使得多条通水管路首尾相连组成一条通路,从而使冷却通道220为由多条通水管路首尾相连形成的一条长通路,增强了通路内的水压衡定,减少不必要的窜水问题,由因为通路很长,能够确保降温效果和出水恒温,提高用户体验。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冷却出水管30设置在换热器20的第一外壁上,冷却出水管3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换热器20相连并超向背离第一外壁的方向延伸,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弯折相连,朝向与第一外壁大体上平行的方向延伸。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冷却出水管30大体上呈l型管体,与换热器20相连的第一管体朝外部延伸,第二管体的出口朝向侧部,便于侧面插拔与冷却出水管30相连的管道,减少水路绕曲滞流。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入水管40设置在换热器20的第一外壁上,冷却入水管40包括相连通的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第三管体与换热器20相连并朝向背离第一外壁的方向延伸,第四管体与第三管体弯折相连,朝向与第一外壁大体上平行的方向延伸。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冷却入水管40大体上呈l型管体,与换热器20相连的第一管体朝下延伸,第二管体的出口朝向侧部,便于侧面插拔与冷却入水管40相连的管道,减少水路绕曲滞流。
7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条通水管路沿竖向方向延伸,冷却出水管30和冷却入水管40均设置在换热器20的底壁上,第一管体、第三管体朝下延伸,这样能够利用水的重力和引力自行流下,减少冷却通道220中的残液滞留。此外,将冷却出水管30和冷却入水管40均设置在换热器20的底壁上,使得冷却入水管40位于较低的位置,冷却通道220能够由下至上
逐渐进水,在进水的同时能够逐渐排出冷却通道220中的空气,避免了冷却通道220中的空气未被排空时接水产生大量气泡,甚至喷射出水。
73.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条通水管路沿横方向延伸,冷却出水管30和冷却入水管40设置在换热器20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第一管体、第三管体朝背离换热器20的方向延伸;此种结构下,冷却入水管40位于冷却出水管30的下方,由于将冷却入水管40设置在较低的位置能够由下至上逐渐进水,在进水的同时能够逐渐排出冷却通道220中的空气,避免了冷却通道220中的空气未被排空时接水产生大量气泡,甚至喷射出水。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冷却入水管40的弯折角度α为90
°
至110
°
;冷却出水管30的弯折角度为90
°
至110
°
。如果冷却入水管40或冷却出水管30的弯折角度小于90
°
将会引发液体滞留,导致液体积聚在冷却入水管40或冷却出水管30中,长时间会滋生细菌,不利于食品安全;而如果冷却入水管40或冷却出水管30的弯折角度大于110
°
将会让装配空间加大,导致产品臃肿。可选地,作为示例,冷却入水管40的弯折角度α为90
°
、95
°
、100
°
、105
°
、110
°
;冷却出水管30的弯折角度为90
°
、95
°
、100
°
、105
°
、110
°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230包括围设在翅片210外周的外罩2301和与外罩2301相连的安装耳2302,安装耳2302用于固定风机10,安装耳2302设置在换热器20的第一表面外侧,与风机10通过紧固件相连;如图1所示,风冷装置还包括保护罩50,保护罩50罩设在风机10的入风口处,保护罩50呈网状。
76.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外罩2301上设置用于与风机10连接的安装耳2302,并使安装耳2302位于换热器20与风机10相面对的第一表面的外侧,有利于风机10的安装,具体地,将风机10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安装耳2302上,步骤简单且安装稳固;进一步地,保护罩50呈网状并不阻挡风的流动,能够防止引线、水管类零件卷入风机10的风叶中,产生堵转。
77.如图8至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机体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因此,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2所示,机体60,机体60上设置有接水头610和供水口620,机体60包括底座601和主机602,主机602连接于底座601的一侧且大体上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风冷装置设置在主机602中,风机10和换热器20大体上呈竖直放置;饮水设备还包括:抽水装置70,连接在供水口620和接水头610之间,抽水装置70能够将通过供水口620供应的水输送到接水头610处;或抽水装置70与风冷装置相连以将供水口620供应的水经由冷却通道220输送到接水头610处。
79.在这些实施例中,饮水设备还包括机体60和抽水装置70,机体60上设置有接水头610和供水口620,供水口620用于连接水源,例如,可以通过水管连接饮水机等供应水或热水的设备、也可以连接具有过水口的水壶、水杯、水瓶等装置,抽水装置70连接在供水口620和接水头610之间,能够将供水口620供应的水直接输送到接水头610处;或者,抽水装置70与风冷装置串联连接在供水口620和接水头610之间,使得抽水装置70能够将供水口620供应的水经由冷却通道220输送到接水头610处,以得到相较于供水口620供应的水温度更低的水。进一步地,风冷装置设置在主机602中,且大体上呈竖直放置,有利于风冷装置的通风和散热。具体地,风机10和换热器20大体上呈竖直放置,机体6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
第二侧壁,风机10的进风侧与主机602的第一侧壁相面对,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孔,换热器20与主机602的第二侧壁相面对,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孔,使得机体60内的风道最短,无遮挡物,空气流动路径为:风机10运转,外部空气经由进风孔进入到主体中,流过换热器20再由出风孔流出。进一步地,接水头610设置在主机602上,接水头610避开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设置,从而能够避免在接水时水滴经由通风孔进入到机体60内部而引起短路等问题,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80.在实际应用中,在供水口620供应热水的情况下,风冷装置能够降低热水的温度以得到适宜饮用的温水,使得用户通过饮水设备可以自行选择所需水的温度,例如,在冲泡茶叶、咖啡、奶粉等饮品时可以选择热水甚至沸水,而在直接饮用时可以选择温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在供水口620供应常温水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风冷装置能够进一步降低常温水的温度以得到冰水,丰富用户的选择。
8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抽水装置70包括:第一水泵,连接在供水口620和接水头610之间,第一水泵能够将通过供水口620供应的水输送到接水头610;第二水泵,与风冷装置串联连接在供水口620和接水头610之间,第二水泵能够将供水口620供应的水经由冷却通道220输送到接水头610。
82.在这些实施例中,抽水装置70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其中,第一水泵连接在供水口620和接水头610之间,能够将供水口620供应的水直接输送到接水头610;而第二水泵与风冷装置相连,风冷装置能够降低供水口620供应的水的温度,第二水泵和风冷装置串联连接在供水口620和接水头610之间,从而能够使供水口620供应的水流经冷却通道220后输送到接水头610,以得到相较于供水口620供应的水温度更低的水;本方面实施例所提供的饮水设备,通过设置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别供应热水和温水,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独立工作,使得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别连接于不同的水路中,从而使得水路简单,使得饮水设备的供水功能更稳定。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饮水设备还包括第一安装架80和第二安装架81,其中,第一安装架80设置在换热器20和风机10的出风侧之间,风机10和换热器20均与第一安装架80相连接,第一安装架80的下端具有翻边,翻边与机体60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架81设置在换热器20背对风机10的一侧,换热器20与第二安装架81相连接,第二安装架81的下端具有翻边,翻边与机体60的底壁固定连接。
84.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架80和第二安装架81共同用于固定风机10和换热器20,可以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使得风机10和换热器20的安装更为稳固。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饮水设备还包括:容器体90,容器体90上具有容器体90出水口,容器体90出水口与供水口620相连通。
86.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饮水设备还包括用于盛水的容器体90,容器体90上具有与供水口620相连通的容器体90出水口,使得容器体90中的水能够输送到机体60的接水头610处,由接水头610中流出,方便用户取用。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所示,容器体9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容器体90放置在底座601上,底座601上设置有下耦合件,容器体90上设置有与下耦合件电连接的上耦合件,供水口620设置在下耦合件中,容器体90出水口设置在上耦合件中。
88.在这些实施例中,容器体90与机体60电连接,容器体9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水能够
在容器体90中加热到沸腾,能够自行实现加热,不必借助额外的加热装置,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进一步地,底座601上设置有下耦合件,容器体90上设置有与下耦合件电连接的上耦合件,容器体90与机体60通过上耦合件、下耦合件之间的配合实现电连接;供水口620设置在下耦合件中,容器体90出水口设置在上耦合件中,使得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相连后即可实现供水口620与容器体90出水口的对准,无需单独为供水口620和容器体90出水口设置对位结构,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89.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