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挡尘件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8953发布日期:2023-01-12 19:5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挡尘件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尘器挡尘件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2.市面上车载吸尘器因为只支持吸尘器模式所以挡尘件只有一个方向再吸尘时可以自己翻开,即可在吸尘时因尘仓内部负压而朝向进尘口的背面翻开。而如果吸尘器增加反向吹风模式,现有挡尘件由于需要在常态时封堵进尘口,在进行反向吹风时,尘仓内为正压,挡尘件会堵住吸尘口无法吹出空气,从而无法将尘仓的灰尘吹出及无法做到自动清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挡尘件及吸尘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挡尘件只能实现吸尘时打开进尘口,而无法在反向清尘时打开进尘口,导致无法将尘仓的灰尘吹出及无法做到自动清灰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挡尘件,该吸尘器挡尘件包括:尘仓、挡尘片和挡尘卡边;其中,
5.所述尘仓具有进尘口,所述进尘口设置有尘仓卡边;
6.所述挡尘片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挡尘片的上部与所述尘仓卡边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尘片的下部可朝向所述进尘口的正面和背面翻折;
7.所述挡尘卡边设于所述挡尘片的背面,所述挡尘卡边的上部与所述挡尘片的上部固定连接,挡尘卡边的下部与挡尘片的下部为分体式结构;
8.所述挡尘卡边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挡尘卡边的外侧边沿搭接在所述尘仓卡边的内侧,所述挡尘片的下部搭接在所述挡尘卡边的内侧边沿上。
9.进一步的,挡尘片包括固定部、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挡尘片的上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尘仓卡边的背面固定连接;
10.所述第一活动部为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下部的环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二活动部为设于所述第一活动部的内圈的片状结构,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挡尘卡边为分体式结构。
11.进一步的,挡尘卡边与所述第一活动部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搭接在所述挡尘卡边的内侧边沿。
12.进一步的,挡尘卡边设置为环形片状结构,所述挡尘卡边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尘仓卡边的内圈直径,所述第二活动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挡尘卡边的内圈直径。
13.进一步的,第二活动部的硬度小于所述挡尘卡边的硬度。
14.进一步的,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均由硅胶制成,所述挡尘卡片由塑胶制成。
15.进一步的,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尘仓卡边固定连接;
16.所述第一活动部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挡尘卡边固定
连接。
17.进一步的,第二活动部的正面设置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第二活动部的周向分布。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吸尘器挡尘件。
1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尘仓、挡尘片和挡尘卡边;其中,尘仓具有进尘口,进尘口设置有尘仓卡边;挡尘片由弹性材料制成,挡尘片的上部与尘仓卡边的背面固定连接,挡尘片的下部可朝向进尘口的正面和背面翻折;挡尘卡边设于挡尘片的背面,挡尘卡边的上部与挡尘片的上部固定连接,挡尘卡边的下端与挡尘片的下部为分体式结构;挡尘卡边由弹性材料制成,挡尘卡边的外侧边沿搭接在尘仓卡边的内侧,挡尘片的下部搭接在挡尘卡边的内侧边沿上,达到了在吸尘时,尘仓内产生负压使得挡尘片向进尘口的背面翻开并同时推动挡尘卡边向进尘口的背面翻开,使得进尘口打开进行吸尘,在吸尘结束后挡尘片和挡尘卡边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并封堵进尘口,在需要反向请回时,尘仓内产生正压推动挡尘片向进尘口的正面翻开,此时挡尘卡边被尘仓卡边阻挡而不会随着挡尘片向外翻开,而挡尘片翻开后同样能够打开进尘口,尘仓内的灰尘可通过进尘口排出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使挡尘件既能在吸尘时向进尘口的背面翻开打开进尘口,也能在清尘时向进尘口的正面翻开打开进尘口,同时还能在常态下封堵进尘口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挡尘件只能实现吸尘时打开进尘口,而无法在反向清尘时打开进尘口,导致无法将尘仓的灰尘吹出及无法做到自动清灰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吸尘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吸尘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吸尘时的另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清尘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清尘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清尘时的另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挡尘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挡尘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挡尘片,101固定部,102第一活动部,103第二活动部,2第一定位孔,3尘仓,4挡尘卡边,5尘仓卡边,6进尘口,8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
围。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
32.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7.市面上车载吸尘器因为只支持吸尘器模式所以挡尘件只有一个方向再吸尘时可以自己翻开,即可在吸尘时因尘仓内部负压而朝向进尘口的背面翻开。而如果吸尘器增加反向吹风模式,现有挡尘件由于需要在常态时封堵进尘口,在进行反向吹风时,尘仓内为正压,挡尘件会堵住吸尘口无法吹出空气,从而无法将尘仓的灰尘吹出及无法做到自动清灰。
3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挡尘件,该吸尘器挡尘件包括:尘仓3、挡尘片1和挡尘卡边4;其中,
39.尘仓3具有进尘口6,进尘口6设置有尘仓卡边5;
40.挡尘片1由弹性材料制成,挡尘片1的上部与尘仓卡边5的背面固定连接,挡尘片1的下部可朝向进尘口6的正面和背面翻折(如图1和图4所示);
41.挡尘卡边4设于挡尘片1的背面,挡尘卡边4的上部与挡尘片1的上部固定连接,挡尘卡边4的下部与挡尘片1的下部为分体式结构;
42.挡尘卡边4由弹性材料制成,挡尘卡边4的外侧边沿搭接在尘仓卡边5的内侧,挡尘片1的下部搭接在挡尘卡边4的内侧边沿上。
43.在本实施例中,该挡尘件主要由挡尘片1和挡尘卡边4两部分组成,尘仓3作为挡尘件的安装基础,尘仓3具有一个进尘口6,挡尘件安装在进尘口6。本实施例中挡尘件需要起到的作用是在未使用吸尘器时能够封堵进尘口6,在吸尘时能够打开进尘口6,而在反吹清尘时则能够再次打开进尘口6。为此本实施例中对组成挡尘件的挡尘片1和挡尘卡边4进行结构改进。本实施例中挡尘片1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上部与尘仓3内的尘仓卡边5固定连接,而其余部分不与尘仓卡边5连接,因此挡尘片1在外力的作用下具有向进尘口6的正面和背面翻开的能力。
44.由于挡尘片1的下部需要朝向进尘口6的正面和背面翻折,因此挡尘片1的尺寸必然小于进尘口6的直径,为使常态下能够封堵进尘口6,本实施例额外设置挡尘卡边4。具体
的,如图7和图8所示,挡尘卡边4安装在挡尘片1的背面,挡尘卡边4的上部与挡尘片1的上部连接,其余部分仅与挡尘片1接触而不固定连接,使得挡尘片1可相对于挡尘卡边4向外翻开。
45.挡尘卡边4可整体呈环形结构,其外侧边沿搭接在尘仓卡边5上,内侧边沿则搭接在挡尘片1上,有挡尘卡边4来填补挡尘片1与进尘口6之间的间隙。本实施例中挡尘卡边4也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复位的能力。在常态下,挡尘片1和挡尘卡边4均位于进尘口6的位置,并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而封堵进尘口6。如图1至图3所示,当吸尘时,尘仓3内处于负压状态,挡尘片1和挡尘卡边4会在负压的作用下朝向进尘口6的背面(即尘仓3内)翻开,从而打开进尘口6实现吸尘,在吸尘结束后挡尘片1和挡尘卡边4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如图4至图6所示,当反向清尘时,尘仓3内处于正压状态,挡尘片1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向进尘口6的正面翻开(即尘仓3外),而挡尘卡边4由于外侧边沿搭接在尘仓3边沿上,因此挡尘卡边4不会随着挡尘片1向外翻开,此时挡尘片1的下部与挡尘卡边4分离并向外翻开打开进尘口6实现清尘,在清尘结束后挡尘片1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
46.本实施例实现了使挡尘件既能在吸尘时向进尘口6的背面翻开打开进尘口6,也能在清尘时向进尘口6的正面翻开打开进尘口6,同时还能在常态下封堵进尘口6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挡尘件只能实现吸尘时打开进尘口6,而无法在反向清尘时打开进尘口6,导致无法将尘仓3的灰尘吹出及无法做到自动清灰的问题。
47.为使挡尘片1能够更好的实现打开和封闭,本实施例中对挡尘片1和挡尘卡边4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48.如图7和图8所示,挡尘片1包括固定部101、第一活动部102和第二活动部103,固定部101位于挡尘片1的上部,固定部101与尘仓卡边5的背面固定连接;
49.第一活动部102为设于固定部101的下部的环形片状结构,第二活动部103为设于第一活动部102的内圈的片状结构,第二活动部103的上端与第一活动部102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二活动部103与挡尘卡边4为分体式结构。
50.在本实施例中,挡尘片1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固定部101、第一活动部102和第二活动部103。固定部101位于挡尘片1的上部作为与尘仓卡边5的连接处。第一活动部102和第二活动部103作为挡尘片1位于固定部101下方的部分。第一活动部102整体为环形结构,第二活动部103为圆形片状结构,二者的上端连接。可在圆形的片状体上切割非整圆从而形成第一活动部102和第二活动部103。第二活动部103可相对于第一活动部102朝向正面和背面翻开。第二活动部103的尺寸小于尘仓卡边5的尺寸,使得第二活动部103可朝向尘仓卡边5的正面和背面翻开。挡尘卡边4与第一活动部102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活动部103搭接在挡尘卡边4的内侧边沿,挡尘卡边4设置为环形片状结构,挡尘卡边4的外圈直径大于尘仓卡边5的内圈直径,第二活动部103的直径大于挡尘卡边4的内圈直径。当清尘时,仅第二活动部103朝向进尘口6的正面翻开,在吸尘时,第一活动部102、第二活动部103和挡尘卡边4同步朝向进尘口6的背面翻开打开进尘口6。
51.由于第二活动部103在清尘和吸尘时均需要翻开,而挡尘卡边4仅需要在吸尘时翻开,且在清尘时不会受到尘仓3内压力影响而向外翻开,因此本实施例第二活动部103的硬度小于挡尘卡边4的硬度。具体的,第一活动部102和第二活动部103均由硅胶制成,挡尘卡片由塑胶制成。
52.为便于挡尘片1与尘仓卡边5的联机,固定部10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通过第一定位孔2与尘仓卡边5固定连接;为便于第一活动部102和挡尘卡边4的连接,第一活动部102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通过第二定位孔与挡尘卡边4固定连接。
53.由于在常态下需要依靠第二活动部103的弹力来封堵进尘口6,因此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活动部103的正面设置有加强肋8,加强肋8设置为多个并沿第二活动部103的周向分布。
5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吸尘器挡尘件。
5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