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3259发布日期:2023-02-24 19:0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洗碗机。


背景技术:

2.洗碗机包括内胆、门体以及碗篮,碗篮可滑移于内胆内外。内胆与门体接近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条或金属框,密封条或金属框用于与门体共同对门体的开口形成密封,防止洗碗机关门运行时,洗碗机内的水汽和热量通过门体与内胆的缝隙中溢出。碗篮从内胆外推入内胆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偏移或者倾斜,碗篮朝向内胆的一端可能会碰撞至密封条或金属框,导致碗篮推入不顺畅,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甚至使密封条或金属框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洗碗机,以解决篮推入内胆发生偏移或者倾斜时,会碰撞至密封条,导致碗篮推入不顺畅,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甚至使安装密封条的密封框变形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洗碗机,洗碗机包括:主体,形成有容置空间,并包括第一轨道和边缘件,容置空间形成有一开口,第一轨道位于容置空间;门体,可启闭式盖设开口,并且具有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位于门体内侧,在门体自主体打开时,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形成一槽位,边缘件位于槽位内,并在门体盖设开口时与门体共同封闭容置空间;碗篮;移动组件,包括:本体,承载碗篮;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本体,并沿第一轨道和/或第二轨道带动碗篮移动;矫正件,至少部分位于活动件朝向容置空间方向的前方,与边缘件接触以使边缘件或移动组件发生位移或变形,进而避免或减少活动件在槽位内与边缘件接触。
5.其中,第一轨道和/或第二轨道朝向主体的容置空间边缘一侧为轨道外侧,第一轨道和/或第二轨道背离主体的容置空间边缘一侧为轨道内侧;矫正件包括引导部,引导部具有面向轨道外侧的第一斜面;第二轨道朝向第一轨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轨道外侧朝向轨道内侧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斜面自接近活动件的一端朝向第一方向偏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斜面接近活动件的一端突出于活动件或者与活动件平齐。
6.其中,第一斜面开设有第一滚轮开口,矫正件还包括滚动安装于第一滚轮开口的第一滚轮,第一滚轮滚动方向平行于活动件移动方向。
7.其中,第一滚轮与边缘件接触时,第一滚轮的第一轮周与边缘件滚动接触。
8.其中,矫正件包括导向支架,本体设于导向支架移出容置空间方向的一端,引导部一端连接于导向支架朝向容置空间方向的一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第一滚轮的第一轮周突出第一斜面。
9.其中,第一滚轮开口形成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两面均设有过盈扣,过盈扣的入口朝向轨道外侧,第一滚轮的转动轴两端通过过盈扣的入口卡接于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
10.其中,引导部具有弹性,导向支架和引导部之间形成有回弹空间,第一滚轮的第一轮周突出回弹空间。
11.其中,矫正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引导部背离第一斜面的一侧面,固定部开设有放置槽,固定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槽以及第二固定槽;第一滚轮滚动设置于放置槽内,第一滚轮的转动轴分别过盈卡接于第一固定槽以及第二固定槽内,第一滚轮的第一轮周突出第一斜面。
12.其中,矫正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连接于引导部邻近活动件的一端,且限位部顶部设置有高出活动件的限位面,主体的容置空间对应第一轨道的上方形成有轨道限位部,轨道限位部与限位面配合。
13.其中,矫正件包括保护部,保护部设置于引导部邻近活动件的一端,保护部朝第二轨道延伸方向延伸设置,保护部朝向轨道外侧的表面和引导部表面平滑/圆滑过渡连接,保护部受力时最终搭靠在活动件朝向轨道外侧的表面。
14.其中,保护部突出于或平齐于活动件。
15.其中,活动件是第二滚轮,保护部靠近第二滚轮的端部呈匹配第二滚轮形状的弧形,以避让第二滚轮朝向轨道外侧的表面。
16.其中,矫正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一滚轮滚动安装于引导部,第二滚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滚轮的轴线和第二轨道。
17.其中,矫正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一滚轮朝向轨道外侧的表面突出于或者齐平活动件朝向轨道外侧的表面,第一滚轮的滚动方向平行于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第一滚轮与边缘件接触时,第一滚轮的第一轮周与边缘件滚动接触。
18.其中,第一滚轮与活动件之间设置有保护部,保护部突出于活动件或者与活动件平齐。
19.其中,矫正件包括引导部,保护部朝向轨道外侧的表面和引导部表面平滑/圆滑过渡连接,保护部受力时最终搭靠在活动件朝向轨道外侧的表面。
20.其中,引导部具有第一斜面;第二轨道朝向第一轨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轨道外侧朝向轨道内侧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斜面自接近活动件的一端朝向第一方向偏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斜面朝向接近活动件的一端高出突出于活动件或者与活动件平齐;第一斜面开设有第一滚轮开口,第一滚轮设置于第一滚轮开口。
21.其中,活动件为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轴向与第一滚轮的轴向垂直,第一滚轮的滚动方向与第二滚轮的滚动方向平行。
22.其中,边缘件为密封件或金属框体。
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洗碗机包括主体、门体、碗篮以及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本体、活动件以及矫正件。本体承载碗篮。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本体,并沿主体中的第一轨道和/或门体中的第二轨道带动碗篮移动。矫正件至少部分位于活动件朝向主体的容置空间方向的前方,与主体边缘件接触以使边缘件或移动组件发生位移或变形,进而避免或减少活动件在槽位内与边缘件接触,从而能够引导移动组件顺畅推入主体的容置空间,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同时,避免了与边缘件正面碰撞,而损坏边缘件。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5.图1是本技术洗碗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所示a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移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与密封件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洗碗机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移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图5所示的爆炸示意图;
31.图7是本技术移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技术移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33.图9是本技术移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34.图10是本技术洗碗机第一局部示意图;
35.图11是本技术洗碗机第二局部示意图;
36.图12是图11所示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组件及洗碗机进行详细描述。
39.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是本技术洗碗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洗碗机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洗碗机100。洗碗机100包括主体20、门体30以及碗篮40。主体20形成有容置空间201,同时主体20还包括有第一轨道202和边缘件50。碗篮40用于承载各类不同餐具。碗篮40设置于主体20,碗篮40能够在人力或电机等驱动力下沿第一轨道202拉出或推入容置空间201。容置空间201内还可以设置有喷臂,喷臂向碗篮40及其上的各类不同载具喷水,用于清洗不同种类餐具。容置空间201形成有一个开口2011,边缘件50位于容置空间201中开口2011处。
40.门体30可启闭式盖设于开口2011。当门体30自主体20打开时,门体30展开,未盖住开口2011。当门体30关闭于主体20上时,能够盖住开口2011。门体30具有第二轨道301,第二轨道301位于门体30朝向容置空间201的一侧面。在门体30自主体20打开时,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301之间形成一槽位60。边缘件50位于槽位60内,并在门体30盖设开口2011时与门
体30共同封闭容置空间201。
41.洗碗机100还包括移动组件10。移动组件10包括本体1、活动件2以及矫正件3。本体1承载于碗篮40。在外力作用于碗篮40时,本体1可随碗篮40运动而运动。活动件2活动连接于本体1,活动件2能够相对本体1转动或滑动,并沿第一轨道202和/或第二轨道301带动碗篮40移动。将碗篮40推入容置空间时,活动件2转动或滑动方向正如图3所示中x箭头所示。矫正件3至少部分位于活动件2朝向容置空间201方向的前方。
42.在碗篮40推入容置空间201的过程中,活动件2会先沿第二轨道301转动或滑动,然后经过槽位60,再沿第一轨道202转动或滑动。活动件2在经过槽位60时,由于没有沿轨道的轨迹导引,并且第二轨道301设计有可使活动件2沿非移动方向移动的余量,活动件2有可能会带动碗篮40沿不平行第一轨道202和/或第二轨道301的方向移动,进而撞击到位于槽位60的边缘件50。矫正件3由于位于活动件2的前方,因此最先有机会与边缘件50接触,如撞击。所述矫正件3与边缘件50接触后,可使边缘件50或移动组件10发生位移或者变形,进而避免或减小位于矫正件3后方的活动件2在槽位60内与边缘件50接触,从而能够引导移动组件10顺畅推入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同时,避免了与边缘件50正面碰撞,而损坏边缘件50。
4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301为碗篮40拉出或进入容置空间201过程中,对移动组件10,具体为活动件2,进行轨迹导引。由于门体30与主体20是启闭式的连接,并且门体30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当门体30打开时,门体30内侧设置的第二轨道301与主体20内部的第一轨道202之间会产生槽位60,导致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301无法实现无缝拼接,导致轨道的不连续性。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件2在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301的宽度方向(垂直于轨道方向)上具有平移余量,矫正件3通过与所述边缘件50接触,可使移动组件10及其承载的碗篮40在轨道上产生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假设无矫正件3,活动件2会撞击到边缘件50(如密封条),借助于矫正部3的矫正,活动件2在第一轨道202或第二轨道301上或槽位60上沿轨道延伸方向移动的同时,也沿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宽度方向平移,从而避开边缘件50,或者减少与边缘件50的接触或作用力。
45.上述矫正件3可以包括引导部31、第一滚轮38两个中至少一个。如矫正件3可以包括引导部31。或者,矫正件3可以包括第一滚轮38。或者,矫正件3同时包括引导部31以及第一滚轮38。当引导部31以及第一滚轮38同时存在时,引导部31起先导作用,而后第一滚轮38起次要作用;或者,第一滚轮38起先导作用,而后引导部31起次要作用。矫正件3通过上述引导部31和/或第一滚轮38能够引导移动组件10顺畅推入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同时,避免了与边缘件50正面碰撞,而损坏边缘件50。
46.请参阅图4、图5以及图6,图4是本技术洗碗机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移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爆炸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假设定义第一轨道202和/或第二轨道301朝向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边缘一侧为轨道外侧301a。假设定义第一轨道202和/或第二轨道301背离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边缘一侧为轨道内侧301b。
47.下面将详细阐述矫正件3在洗碗机100中的相关方案。如第一实施例中,矫正件3包括引导部31,引导部31设置有第一斜面311,第一斜面311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侧面。第二轨
道301朝向第一轨道20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轨道外侧301a朝向轨道内侧301b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斜面311自接近所述活动件2的一端朝向第一方向偏第二方向延伸。换言之,第一斜面311相对活动件2的近端朝向第一斜面311相对活动件2的远端既具有第一方向的分量,也具有第二方向的分量。因此,当第一斜面311相对活动件2的远端先接触至边缘件50时,边缘件50与斜面311接触的同时受外力推动朝向第一轨道202移动。由于第一斜面311的方向具有朝向第二方向的分量,本体1及其连接的活动件2会在外力推动朝向第一轨道202移动的过程中,同时朝向所述轨道内侧301b的方向,即远离边缘件50的方向移动,进而避免活动件2与边缘件50发生接触,或者至少减少活动件2与边缘件50之间的接触。
48.另外,第一斜面311接近活动件2的一端,即上文提到的近端,突出于活动件2或者与活动件2平齐。当第一斜面311与边缘件50抵接时,在移动组件10继续推入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时,通过第一斜面311与活动件2之间位置关系,能够在活动件2抵达边缘件50周围时,提前改变活动件2及碗篮40的运动轨迹,使其朝向轨道内侧301b的方向具有移动分量,从而避免碰撞至边缘件50,减小了移动组件10与边缘件50之间正面直接碰撞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
49.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描述是活动件2及碗篮40发生了横向(垂直于轨道延伸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边缘件50发生了横向移动,总之只要边缘件50和活动件2发生了横向远离的位置变化,即可实现避免在无引导部31可能发生的边缘件50与活动件2的碰撞。在其他实施例中,边缘件50因与引导部31接触而发生了可恢复(可记忆)的变形,进而在活动件2移动至边缘件50周围时,边缘件50的变形实现对活动件2的避位,在碗篮40堆入内胆后,边缘件50恢复原始形状。
50.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斜面311开设有第一滚轮开口3111。矫正件3还包括第一滚轮38。第一滚轮38设置于第一滚轮开口3111,实现第一滚轮38安装。第一滚轮38的滚动方向平行于活动件2的移动方向,以使第一滚轮38与活动件2同时移动。当第一滚轮38与边缘件50接触时,第一滚轮38与边缘件50发生相对旋转。第一滚轮38旋转过程中,两者之间的挤压使得活动件2与边缘件50在横向(垂直于轨道的延伸方向)上发生相互远离,避免或减少了活动件2与边缘件50的接触,使得移动组件10顺利推入容置空间201内。第一滚轮38转动方向正如图3箭头a所示方向。当移动组件10推入容置空间201时。在不存在矫正件3的情况下,活动件2与边缘件50接触时,由于活动件2与边缘件50的接触面属于非滚动接触,因此会发生摩擦力。
51.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开口3111通过滚动接触的方式,使矫正件3与边缘件50之间不再受摩擦力的阻力,或者大幅减小了摩擦力,因此推入碗篮40所需要克服的阻力显著减小。具体地,第一滚轮38与所述边缘件50接触时,所述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381与边缘件50滚动接触。
52.当移动组件10推入容置空间201,碗篮40由于活动件2脱离第二轨道301而发生轻微偏移时,第一滚轮38先与边缘件50接触;当碗篮40发生严重偏移时,引导部31的第一斜面311首先接触边缘件50,在第一斜面311的导向作用下,第一滚轮38再与边缘件50接触,以渐近地改变活动件2及碗篮40的移动轨迹。即,无论碗篮40处于轻微偏移或者严重偏移,在引导部31以及第一滚轮38的相互配合下,均能够顺畅地进入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内,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
53.上述第一斜面311自接近活动件2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呈锐角设置,上述两者之间角度范围可以为1
°
至89
°
。可选地,第一斜面311延伸方向与第二轨道301延伸方向之间夹角可以为10
°
、23
°
、30
°
、45
°
等。第一斜面311延伸方向与第二轨道301延伸方向之间夹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54.继续参阅图2至图5,在第一实施例中,矫正件3包括导向支架33。引导部31具有一定弹性,其弹性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体1设于导向支架33移出所述容置空间201方向的一端,引导部31一端连接于导向支架33朝向容置空间201方向的一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上述引导部31与导向支架33可以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连接等。此外,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381突出所述第一斜面311。
55.在一实施例中,当移动组件10推入容置空间201内时,引导部31与边缘件50抵触,引导部31受力变形靠近导向支架33;当引导部31与边缘件50解除不抵触时,引导部31受力恢复原状,引导部31可往复运动,正如图3双向箭头b所示。通过上述引导部31,使得引导部31与边缘件50之间抵触更加柔和,同时能够柔和矫正移动组件10及其碗篮40的运动方向,提升了移动组件10推入容置空间201的顺畅性以及柔和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上述引导部31由弹性材料或者塑料等制成。
56.总之,引导部31通过其斜面311对活动件2和/或边缘件50进行轨迹引导,通过其第一滚轮38减小与移动组件10与边缘件50的接触阻力,通过其弹性性质减少与边缘件50的接触撞击力,从三个方面助力所述碗篮40顺利推入所述容置空间201。需要声明的是,申请人可以采用这三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两个或所有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均属于申请人欲保护的技术方案。
5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轮38滚动安装于第一滚轮开口3111内。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381突出第一斜面311。当第一滚轮38与边缘件50抵触时,第一滚轮38开始旋转,使得移动组件10与边缘件50发生横向位置(垂直于轨道延伸方向)的相互远离或者远离式变形(即相对面形成凹陷),进而顺利推入容置空间201内。当碗篮40推入容置空间201时,第一滚轮38转动方向正如图3箭头a所示方向。
58.继续参阅图2至图5,进一步地,引导部31形成有第一滚轮开口3111,第一滚轮开口3111用于安装第一滚轮38。引导部31形成第一连接部313和第二连接部314。第一连接部313和第二连接部314上下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313和第二连接部314围设空间形成上述引导部31中第一滚轮开口3111位置。另外,第一连接部313和第二连接部314的相对两面均设有过盈扣315。两个过盈扣315的入口均朝向轨道外侧301a。第一滚轮38的转动轴两端通过过盈扣315的入口卡接于第一连接部313和第二连接部314。通过上述方式,便于第一滚轮38快速安装以及维护,使得移动组件10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安装。
59.更进一步地,两个过盈扣315的入口均倾斜设置。两个过盈扣315入口之间距离从第一滚轮38的转轴轴向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381方向逐渐增大。通过挤压第一滚轮38,使得第一滚轮38的转动轴两端分别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的过盈扣315滑落至第一连接部313以及第二连接部314内,实现了第一滚轮38的快速安装固定。可选的,第一连接部313形成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部314形成有第二连接孔。第一滚轮38的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过盈扣315滑入于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内。
60.具体地,导向支架33和具有弹性的引导部31之间形成有回弹空间34。回弹空间34
为引导部31往复运动以及第一滚轮38安装提供了一定空间。当引导部31受力后,引导部31进入回弹空间34,便于引导部31往复运动,提升引导部31缓冲性能。另外,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381突出回弹空间34,便于第一滚轮38优先与边缘件50的滚动接触,减小移动组件10与边缘件50相对移动时需要克服的阻力。
61.请参阅图7图8以及图9,图7是本技术移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62.图8是本技术移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移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结合图2以及图4,在另一第一实施例中,矫正件3包括固定部35。固定部35连接于引导部31背离第一斜面311的一侧面。固定部35开设有放置槽351。放置槽351用于容纳第一滚轮38。固定部35包括第一固定槽352和第二固定槽353,其中第一固定槽352和第二固定槽353相对设置。第一滚轮38滚动设置于放置槽351内。第一滚轮38的转动轴分别过盈卡接于第一固定槽352以及第二固定槽353内。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381突出第一斜面311。通过上述方式,便于第一滚轮38快速安装以及维护,使得移动组件10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安装。
63.上述移动组件10中设置固定部35实施方式与移动组件10中设置引导部31实施方式,均能引导移动组件10顺畅推入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同时,避免了与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边缘正面碰撞,而损坏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边缘。其中,移动组件10中设置有固定部35实施方式,移动组件10结构更加稳定且牢固,导向能力更强,能够提升使用寿命。移动组件10中设置有引导部31实施方式,移动组件10导向更加柔和,正面碰撞撞击力更小。上述两个移动组件10实施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64.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技术洗碗机第一局部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9,在一第一实施例中,矫正件3包括限位部36。限位部36连接于引导部31邻近活动件2的一端。限位部36顶部设置有限位面361。限位面361高出活动件2中的第二轮周21处于最高位置处。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对应第二轨道301的上方形成有轨道限位部203。轨道限位部203与限位部36的限位面361配合。通过限位部36中的限位面361,能够减小碗篮40起翘的风险。
65.当移动组件10承载碗篮40完全推入主体20容置空间201内部时,移动组件10也完全推入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此时限位部36中的限位面361抵接于轨道限位部203。以防止拉出碗篮40,因为外力不平行于轨道延伸方向,例如外力朝向第一轨道方向并且下偏,导致碗篮40后端翘起,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当碗篮40及其移动组件10移出容置空间201时,移动组件10中限位面361与轨道限位部203解除配合。上述限位部36和引导部31之间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固定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66.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9,具体地,引导部31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12。第一斜面311与第二斜面312连接。第二斜面312呈倾斜状设置。第二斜面312朝向活动件2的一端高于第二斜面312远离活动件2的一端。另外,第二斜面312朝向活动件2的一端与限位面361远离活动件2的一端连接。第二斜面312朝向活动件2的一端与限位面361朝向活动件2的一端齐平设置。通过上述第二斜面312倾斜设置,同时第二斜面312与限位面361连接设置,以使得第二斜面312起到引导作用,进而引导限面与轨道限位部203抵接,避免碗篮40起翘等。
67.请参阅图2至图9,在第一实施例中,矫正件3包括保护部37。保护部37设置于引导部31邻近活动件2的一端。保护部37朝第二轨道301延伸方向延伸设置。保护部37朝向轨道
外侧301a的表面和引导部31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连接。保护部37受力时最终搭靠在活动件2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通过上述保护部37以及保护部37受力后的状态,避免边缘件50等进入引导部31和活动件2之间间隙内,进而避免活动件2与边缘件50直接正面碰撞,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减小了对边缘件50损坏。
68.上述保护部37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和引导部31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之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过渡连接。如一具体实施例中,保护部37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和引导部31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平滑过渡连接。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保护部37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和引导部31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圆滑过渡。通过上述平滑或圆弧过渡连接,能够减小引导部31与边缘件50之间滑动摩擦力,提升了移动组件10及其碗篮40等移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上述保护部37和引导部31之间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固定连接等。在一些实施中,保护部37突出于或者平齐于活动件2。
69.在实际过程中,保护部37以及限位部36可以同时存在。如限位部36位于保护部37顶部位置处,能够提供限位面361;同时,保护部37能够在受第一反作用力使最终搭靠在活动件2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由此,通过保护部37以及限位部36,同时起到避免边缘件50等进入引导部31和活动件2之间间隙内,进而避免活动件2与边缘件50直接正面碰撞;同时能够限定碗篮40,避免碗篮40起翘。上述保护部37以及限位部36同时存在时,保护部37以及限位部36之间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连接,在此不做限定。当然,在实际过程中,限位部36除了部分设置在保护部37顶部,限位部36另一部分还可以设置在引导部31顶部。
70.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9,在第一实施例中,活动件2是第二滚轮。保护部37靠近第二滚轮的端部呈匹配第二滚轮形状的弧形。当引导部31及其上的保护部37受力后,保护部37能够避让第二滚轮的第二轮周21表面,避免保护部37干涉第二滚轮运动。在实际过程中,当边缘件50分别与引导部31以及第一滚轮38抵触后,因保护部37的存在,较难直接碰撞第二滚轮的第二轮周21。另外,保护部37与第二滚轮的第二轮周21面之间间隙足够小,密封条较难进入保护部37和第二滚轮的第二轮周21之间间隙,进而影响第二滚轮。
71.具体地,第二滚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滚轮38的轴线和第二轨道301。第二滚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二轨道301,第二滚轮能够沿第二轨道301滚动。第二滚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滚轮38的轴线,能够将边缘件50对第二滚轮的轴面(非第二轮周21)表面的摩擦力转化为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381表面上的滚动,从而大大减小了需要克服的阻力。通过上述方式,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381能够正对边缘件50,并能正面旋转,减小摩擦力。进而提升移动组件10移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使用体验。
72.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9,上述一具体实施例中,矫正件3中导向支架33、引导部31、引导部31、限位部36以及保护部37等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矫正件3中导向支架33、引导部31、固定部35、限位部36以及保护部37等可以一体成型设置。
73.在第一实施例中,移动组件10包括第一固定件11以及第二固定件12。第一固定件11以及第二固定件12均设置于本体1上。第一固定件11设置于本体1上,第一固定件11与碗篮40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件12设置于本体1朝向第二轨道301外侧的一侧面。活动件2通过第二固定件12安装于本体1上。
74.具体地,第一固定件11为第一固定卡爪111,第一固定卡爪111卡接于碗篮40侧边位置,用于承载碗篮40。第二固定件12为第二固定卡爪121,第二固定卡爪121穿设活动件2,
并卡接于活动件2内。通过上述第一固定卡爪111以及第二固定卡爪121,实现了移动组件10以及碗篮40的快速安装以及拆卸。
75.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本技术洗碗机第二局部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b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9,如第二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9所示,矫正件3包括第一滚轮38。第一滚轮38与移动组件10中本体1及碗篮40一同移动。
76.第一滚轮38朝向所述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突出于或者齐平所述活动件2朝向所述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所述第一滚轮38的滚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轨道202或第二轨道301的延伸方向,第一滚轮38与所述边缘件50接触时,所述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与边缘件50滚动接触。
77.第一滚轮38与边缘件50接触时,第一滚轮38开始旋转。在没有第一滚轮38的情况下,若活动件2与边缘件50接触,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为摩擦移动,阻力较大。通过第一滚轮38,使得活动件2与边缘件50的摩擦接触转化为第一滚轮38与边缘件50的滚动接触,大大降低了相对移动需要克服的阻力,使得移动组件10顺利推入容置空间201内。碗篮40推入容置空间201时,第一滚轮38转动方向正如图3箭头a所示方向。
78.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滚轮38突出于活动件2。或者,第一滚轮38与活动件2平齐设置。移动组件10推入容置空间201时,边缘件50与第一滚轮38滚动接触,使得活动件2及确定碗篮40与边缘件50在横向上(垂直于轨道延伸方向)发生相互远离,从而实现了活动件2的避位,原来可能的撞击通过第一滚轮38的突出设置被避免或减轻,便于移动组件10顺利推入于容置空间201内,减小活动件2对边缘件50的损坏。
79.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滚轮38和活动件2之间设置有保护部37。保护部37突出于活动件2或者与活动件2平齐设置。保护部37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保护部37能够在受作用力时最终搭靠在活动件2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通过上述保护部37受力后的状态,避免边缘件50等进入引导部31和活动件2之间间隙内,进而避免活动件2与边缘件50直接正面碰撞,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减小了对边缘件50损坏。
80.具体地,矫正件3包括引导部31。保护部37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和引导部31表面平滑/圆滑过渡连接,保护部37受力时最终搭靠在活动件2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如一具体实施例中,保护部37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和引导部31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平滑过渡连接。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保护部37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和引导部31朝向轨道外侧301a的表面圆滑过渡。通过上述平滑或圆弧过渡连接,能够减小引导部31与边缘件50之间滑动摩擦力,提升了移动组件10及其碗篮40等移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上述保护部37和引导部31之间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固定连接等。
81.在一些实施中,保护部37突出于或者平齐于活动件2。上述活动件2为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相对碗篮40转动。第一滚轮相对本体1转动。第二滚轮的轴向和第一滚轮38的轴向垂直设置,第一滚轮38的滚动方向与第二滚轮的滚动方向平行,第一滚轮38能够随第二滚轮滚动而滚动。通过上述第一滚轮38以及第二滚轮相互配合,第一滚轮38的第一轮周381能够正对边缘件50,并能正面旋转,减小摩擦力,进而提升移动组件10移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使用体验。
82.在第二实施例中,引导部31具有第一斜面311。第二轨道301朝向第一轨道20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轨道外侧301a朝向轨道内侧301b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斜面311自接近活
动件2的一端朝向第一方向偏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斜面311朝向接近活动件2的一端高出突出于活动件2或者与活动件2平齐;第一斜面311开设有第一滚轮开口3111,第一滚轮设置38于第一滚轮开口3111。引导部31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及的引导部31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83.在实际过程中,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导向支架33、引导部31、回弹空间34、固定部35、限位部36以及保护部37等可以应用于本第二实施例中,在此不再进一步赘述。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边缘件50可以为密封件501。或者,边缘件50为金属框体502,金属框体502内设置有密封件501。由此,移动组件10可以通过与密封件501或者金属框体502接触等,起到引导摆正等作用。
84.上述移动组件10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组件10均设置于碗篮40底部两侧。碗篮40通过两个移动组件10滑移于主体20。在一实施例中,碗篮40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对移动组件10,而矫正件3仅设置于朝向容置空间201一端的一对移动组件10的前方(这里的前指朝向容置空间201的方向,亦为第二轨道301朝向第一轨道202的方向)。当然,在实际过程中,本体1以及矫正件3可以与活动件2分开设置。本体1以及矫正件3可以设置在活动件2朝向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的一端位置。在活动件2撞向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边缘之前,引导部31用于与主体20中边缘件50抵触。移动组件10通过引导部31的导向作用。洗碗机100通过上述移动组件10,能够矫正碗篮40运动方向,避免发生偏移,同时能够引导碗篮40顺畅推入主体20的容置空间201,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同时,避免了移动组件10与主体20中边缘件50正面碰撞,而损坏边缘件50。
8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8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