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合固定机构和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6992发布日期:2023-03-24 17:1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合固定机构和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合固定机构和座椅。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生产中的座椅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常规的座椅开合固定方案需要用到较大力气去操作,且收纳叠置的时候需要用力拍打,甚至会出现损坏物品、伤害到用户等情况,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舒适度体验。并且,针对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带折叠式的座椅结构,其种类繁多但是功能略显单一,特别是用于椅腿切换开合固定的锁扣结构,其在开合操作时极为不便,且仅依靠内部的锁定件进行限位固定,极其容易造成锁合不到位从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因折叠的原因稳定性较差。另外,在需要折叠收纳时又极易被其锁扣结构干扰,影响座椅的开合使用,且操控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合固定机构和座椅,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合固定机构,适于对座椅进行开合固定操控;所述开合固定机构包括外壳件、以及配置在外壳件的锁扣构件;所述外壳件开设有一用于外部椅腿沿其开合方向自如活动的贯穿通道,所述锁扣构件可操作地将外部椅腿限位在所述贯穿通道中、或者是解除对其限定以使椅腿可相对外壳件活动;其中,所述锁扣构件包含操纵件、锁定件和限位件;所述操纵件可受控于外力在其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活动;所述锁定件配置成在操纵件处于锁定位置时用于卡合限位在外部椅腿与操纵件之间,以及在操纵件处于解锁位置后活动至解除对椅腿的限位固定;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操纵件限定在其解锁位置处。
6.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以触发限位件解除对操纵件的位置限定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能够在椅腿活动至预设位置后作用至限位件以使其与操纵件相互脱离进而实施解锁操作,且所述外壳件设有提供给操纵件自动回复至其锁定位置的复位件。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解锁件配置成形成在外部椅腿的活动路径上的凸台结构;所述限位件被构造为始终是弹力保持在趋于操纵件一侧上,其包含位于上方侧的插接部以及位于下方侧的接触部;所述操纵件面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设有接合部,在切换至解锁位置后,使得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接合部相互孔位对接,且所述接触部弹力压合至与椅腿相阻尼适配。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对应配置在凸台结构的活动路径上,以在凸台结构顶出接触部后使其插接部与接合部相互分离,进而在释放外力并确保椅腿活动至初始位置后,通过复位件将操纵件切换至其初始的锁定位置。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操纵件还包括把手部和压合部;所述把手部暴露于外壳件
并配置在利于用户手持拉动的后端侧,所述压合部能够在锁定位置时与锁定件相压合限位,在解锁位置时与锁定件相互避让。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件配置成一横置的销轴,所述销轴具有在外壳件中沿纵向活动的余量。
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件由左侧壳和右侧壳相接合呈一盒体状;所述贯穿通道由两侧壳凹陷形成在靠下方一侧,以及所述操纵件可被抽拉地活动配置在两侧壳的靠上方一侧。
12.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形成在两个侧壳内的导轨件,所述导轨件之间至少形成适于椅腿导向滑触的部分所述贯穿通道。
13.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以及配置在座椅本体的开合固定机构;其中,所述座椅本体设有前椅腿、后椅腿、以及扶手、坐板和靠背;所述外壳件对应配置在坐板和靠背的枢接端,且所述后椅腿的其中一端与扶手及前椅腿相铰接设置,其中另一端穿设于所述贯穿通道以相对外壳件限位或活动,且所述坐板相对前椅腿的开合活动受控于后椅腿在外壳件上的对应活动,从而调节操控座椅在其工作状态和叠合状态之间切换位置。
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椅腿对应设有协作配合于操纵件及锁定件的定位件,且所述定位件配置在外壳件的前端侧,以在操纵件切换至锁定位置后用于抵接限定外壳件,使得后椅腿稳固在工作状态;以及,所述后椅腿对应设有与锁定件相卡接的槽位,且所述定位件所抵接限定出适于槽位与锁定件及操纵件的锁合位置;以及,所述后椅腿对应设有用以触发限位件解除对操纵件的位置限定的解锁件,且所述解锁件能够跟随后椅腿进出贯穿通道。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6.1、本技术的开合固定机构,通过椅腿在外壳件上的相对活动或固定,即可实现对座椅结构的开合固定操作,无需用力拍打即可实现座椅轻松、便捷地折叠收纳,从而可较大程度的节省人力,并且椅腿在贯穿通道中的相对活动操控极大避免了用户的直接操作,能够显著降低开合固定机构对用户的伤害。
17.2、在本实用新型中,配置在外壳件的锁扣构件通过外力作用于操纵件,从而实现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快速切换。并且,其在锁定位置时,锁定件卡合限位在椅腿和操纵件之间,三者之间相互限位配合,确保椅腿更为高效地稳固在其使用时的工作状态中。其在解锁位置时,为了避免操纵件进一步对椅腿和锁定件的无效干涉,通过限位件将操纵件平稳限定在其解锁位置处,大大提升了各个内部结构件的协作配合,以改善锁扣环境。
18.3、更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在切换回工作状态的椅腿能够被操纵件及锁定件所配合固定,在椅腿的活动路径上设有一凸台结构形式的解锁件,且解锁件能够触发限位件接触对操纵件的位置限定,在椅腿活动至所需要的开合位置后,解锁件作用至限位件从而使得限位件与操纵件相脱离解锁,并在复位件的驱使下确保操纵件自动回复至锁定位置,进而配合锁定件对椅腿实施固定操作,通过控制操纵件的位置切换,使得椅腿在相对贯穿通道往复活动即可实现座椅的开合固定。
19.4、本技术的座椅,通过各个座椅部件之间的相互枢接配合,使得座椅能够在其工作状态和叠合状态切换使用。其中,整个开合固定机构的外壳件包覆配置在坐板与靠背的枢接端,更能有效防止座椅切换使用时对用户夹伤,且不会和用户直接接触,亦不会在使用
过程中对人体产生不适,可显著提升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合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合固定机构的应用场景的部分拆解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展示做局部放大示意;
22.图3是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2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合固定机构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25.图6是图5在其中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图5在其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图8在其他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局部拆解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展示做局部放大示意;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图11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标:1-外壳件;11-左侧壳;12-右侧壳;13-导轨件;2-操纵件;21-接合部;22-把手部;23-压合部;24-安装部;3-锁定件;4-限位件;41-插接部;42-接触部;5-解锁件;6-复位件;7-弹簧;8-座椅本体;81-前椅腿;82-后椅腿;821-定位件;822-槽位;83-扶手;84-坐板;85-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
35.结合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合固定机构,适于对座椅进行开合固定操控。开合固定机构包括外壳件1、以及配置在外壳件1的锁扣构件。外壳件1开设有一用于外部椅腿沿其开合方向自如活动的贯穿通道,锁扣构件可操作地将外部椅腿限位在贯穿通道中、或者是解除对其限定以使椅腿可相对外壳件1活动。其中,锁扣构件包含操纵件2、锁定件3和限位件4。操纵件2可受控于外力在其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活动。锁定件3配置成在操纵件2处于锁定位置时用于卡合限位在外部椅腿与操纵件2之间,以及在操纵件2处于解锁位置后活动至解除对椅腿的限位固定。限位件4用于将操纵件2限定在其解锁位置
处。
36.上述中的开合固定机构,通过椅腿在外壳件1上的相对活动或固定,即可实现对座椅结构的开合固定操作,无需用力拍打即可实现座椅轻松、便捷地折叠收纳,从而可较大程度的节省人力,并且椅腿在贯穿通道中的相对活动操控极大避免了用户的直接操作,能够显著降低开合固定机构对用户的伤害。
37.尤其是,配置在外壳件1的锁扣构件通过外力作用于操纵件2,从而实现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快速切换。并且,其在锁定位置时,锁定件3卡合限位在椅腿和操纵件2之间,三者之间相互限位配合,确保椅腿更为高效地稳固在其使用时的工作状态中。其在解锁位置时,为了避免操纵件2进一步对椅腿和锁定件3的无效干涉,通过限位件4将操纵件2平稳限定在其解锁位置处,大大提升了各个内部结构件的协作配合,以改善锁扣环境。
38.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合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以触发限位件4解除对操纵件2的位置限定的解锁件5。解锁件5能够在椅腿活动至预设位置后作用至限位件4以使其与操纵件2相互脱离进而实施解锁操作,且外壳件1设有提供给操纵件2自动回复至其锁定位置的复位件6。其中,复位件6优选为压缩弹簧7,且弹簧7的两端分别对接在操纵件2和外壳件1之间,从而提供给操纵件2释放压缩蓄能后的复位活动。
39.更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6所示,解锁件5配置成形成在外部椅腿的活动路径上的凸台结构。限位件4被构造为始终是弹力保持在趋于操纵件2一侧上,其包含位于上方侧的插接部41以及位于下方侧的接触部42。操纵件2面向限位件4的一侧设有接合部21,在切换至解锁位置后,使得插接部41与接合部21相互孔位对接,且接触部42弹力压合至与椅腿相阻尼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是通过弹力配置在限位件4与外壳件1之间的弹簧7,进而实现限位件4始终保持朝向操纵件2上的弹性按压趋势。优选地,插接部41配置成横轴,接合部21对应配置成适于横轴插入的槽孔。
40.在操纵件2与限位件4相限位锁定时,此时利于椅腿在贯穿通道内活动调节其位置,与此同时,限位件4的接触部42能够伸入至贯穿通道内与椅腿直接接触,使得椅腿在活动过程中受到阻尼摩擦,从而提升其椅腿开合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大大增添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
41.上述中,为了保证在切换回工作状态的椅腿能够被操纵件2及锁定件3所配合固定,在椅腿的活动路径上设有一凸台结构形式的解锁件5,且解锁件5能够触发限位件4接触对操纵件2的位置限定,在椅腿活动至所需要的开合位置后,解锁件5作用至限位件4从而使得限位件4与操纵件2相脱离解锁,并在复位件6的驱使下确保操纵件2自动回复至锁定位置,进而配合锁定件3对椅腿实施固定操作,通过控制操纵件2的位置切换,使得椅腿在相对贯穿通道往复活动即可实现座椅的开合固定。
42.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解锁件5优选地是配置在椅腿上以跟随椅腿活动时对应去顶出触发解锁件5进行脱离解锁的,具体请参阅下文在座椅中的相关描述说明。
43.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42对应配置在凸台结构的活动路径上,以在凸台结构顶出接触部42后使其插接部41与接合部21相互分离,进而在释放外力并确保椅腿活动至初始位置(工作状态)后,通过复位件6将操纵件2切换至其初始的锁定位置。应当理解的是,在释放外力后操纵件2能够在复位件6的驱使下回复至外壳件1内,此时还不能保证操纵件2能够回复至其初始位置实现协助锁定椅腿,而必须是当椅腿活动至其工作状态后,此时椅腿、锁定
件3以及操纵件2三者回到最初的锁定位置中,进而实现椅腿在工作状态时的限位稳固。
44.如图3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纵件2还包括把手部22和压合部23。把手部22暴露于外壳件1并配置在利于用户手持拉动的后端侧(相对用户乘坐使用的后端),压合部23能够在锁定位置时与锁定件3相压合限位,在解锁位置时与锁定件3相互避让。其中,压合部23相对凸起设置在操纵件2的下端面上,在操纵件2的把手部22未被外力拉动时,压合部23沿纵向将锁定件3按压卡入至椅腿中,从而限制椅腿沿外壳件1相对活动。在操纵件2的把手部22被外力拉动后,压合件对应移动至与锁定件3相远离,此时锁定件3不受压合部23的按压约束,进而解除对椅腿的锁定,允许椅腿活动调节其开合位置。
45.需要提到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操纵件2在其前端朝外延伸出一安装部24,且复位件6容置在外壳件1的安装位置中,复位件6其一端抵接在安装部24上以提供给操纵件2沿拉力相反方向的弹性回复力。
46.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3配置成一横置的销轴,销轴具有在外壳件1中沿纵向活动的余量。具体地,销轴沿横向限定在外壳件1中,仅允许其在不受操纵件2约束时可沿其纵向余量中活动,从而有效避让相对活动的椅腿,使得椅腿能够活动至叠合状态后实施收纳。在需要使用座椅时,椅腿对应活动至其工作状态,此时操纵件2不受外力对应复位至其初始位置,使得其压合件进一步对销轴实施纵向上的按压,以将销轴卡入至椅腿中,实现座椅在工作状态时的锁定。
47.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件1由左侧壳11和右侧壳12相接合呈一盒体状。贯穿通道由两侧壳凹陷形成在靠下方一侧,以及操纵件2可被抽拉地活动配置在两侧壳的靠上方一侧。其中,在外壳件1中还包括用于形成在两个侧壳内的导轨件13,导轨件13之间至少形成适于椅腿导向滑触的部分贯穿通道。从而,两个导轨件13在侧壳对接后组合形成利于椅腿活动的弧形滑触面,进一步提升椅腿在贯穿通道内的高效滑动。另外,椅腿和操纵件2在外壳件1中相互上下对置,实现合理布局,且配置在上方侧的操纵件2更利于用户的手持拉动操作。
48.结合图8至图12,本实施例另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本体8以及配置在座椅本体8的开合固定机构。其中,座椅本体8设有前椅腿81、后椅腿82、以及扶手83、坐板84和靠背85。外壳件1对应配置在坐板84和靠背85的枢接端,且后椅腿82的其中一端与扶手83及前椅腿81相铰接设置,其中另一端穿设于贯穿通道以相对外壳件1限位或活动,且坐板84相对前椅腿81的开合活动受控于后椅腿82在外壳件1上的对应活动,从而调节操控座椅在其工作状态和叠合状态之间切换位置。应当理解的是,在后椅腿82相对外壳件1活动至可以使得各椅腿进行转动收纳后,方可实现座椅本体8切换至叠合状态,确保两个状态之间的合理切换操控。在本实施例中,座椅本体8的前椅腿、后椅腿及坐板、靠背大致呈n型收纳叠置。
49.从而,通过各个座椅部件之间的相互枢接配合,使得座椅能够在其工作状态和叠合状态切换使用。其中,整个开合固定机构的外壳件1包覆配置在坐板84与靠背85的枢接端,更能有效防止座椅切换使用时对用户夹伤,且不会和用户直接接触,亦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产生不适,可显著提升用户的体验。
50.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椅腿82对应设有协作配合于操纵件2及锁定件3的定位件821,且定位件821配置在外壳件1的前端侧(相对用户乘坐使用的前端),以在操纵件2切换至锁定位置后用于抵接限定外壳件1,使得后椅腿82稳固在工作状态。优选地,
定位件821为一卡合凸起,从而进一步限定出椅腿在开合活动过程中的阈值。显然的,在卡合凸起与外壳件1相抵接后,此时限定出后椅腿82在工作时的固定位置。并且,沿远离卡合凸起的方向带动后椅腿82活动至收纳时的叠合位置。
51.其中,后椅腿82对应设有与锁定件3相卡接的槽位822,且定位件821所抵接限定出适于槽位822与锁定件3及操纵件2的锁合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槽位822沿后椅腿82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凹陷配置在椅腿端面上,且槽位822的深度小于锁定件3其销轴的半径,使得销轴能够在槽位822与其对位后快速被压合部23卡合在其中。并且,槽位822所开设在椅腿上的位置,是根据定位件821所限定出的椅腿在工作时的位置所决定,从而大大提升锁定件3、操纵件2与椅腿的锁定精度。
52.其中,后椅腿82对应设有用以触发限位件4解除对操纵件2的位置限定的解锁件5,且解锁件5能够跟随后椅腿82进出贯穿通道。在本实施例中,解锁件5配置在后椅腿82上,直接跟随后椅腿82的开合活动后进出其贯穿通道,且在进入贯穿通道后,解锁件5所形成的凸台结构能够在正对限位件4后朝外顶出其接触部42,从而将限位件4从操纵件2顶出,使得两者相互脱离解锁,进而解除了限位件4对操纵件2锁定在外壳件1中,在需要操纵件2避让椅腿活动时,对操纵件2进行限位固定,在需要操纵件2压合至锁定椅腿限制其活动时,解除对操纵件2的限位,能够显著提升各个内部构件的关联操作与协作配合。
53.上述中,配置在后椅腿82上的解锁件5和定位件821相互间隔设置在后椅腿82的同一侧面上,且解锁件5的凸台结构的高度小于定位件821卡合凸起的高度,后椅腿82的尺寸小于贯穿通道的尺寸,并且确保配置在椅腿上的卡合凸起高于椅腿与贯穿通道之间的间隙,配置在椅腿上的凸台结构矮于椅腿与贯通通道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定位件821在壳体件1上的抵接限位,以及解锁件5在在壳体件1内的自由进出。
5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