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及具有该床垫的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9306发布日期:2023-03-22 07:41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床垫及具有该床垫的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床垫及具有该床垫的床。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类生活用品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关乎人们睡眠质量的床上用品。例如床垫,不仅需要考虑其是否具备足够的支撑力以承托用户,还需要考虑其软硬度是否合适以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高要求。
3.为了使床垫兼顾刚性和柔性,公开号为cn107136812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人体工学式双层弹簧床网结构,其主要通过将两层弹簧层上下粘结,两层弹簧层分别使用不同直径钢丝制成的弹簧,靠近用户的上层弹簧采用小直径的钢丝以赋予弹簧柔性性能,远离用户的下层弹簧采用大直径的钢丝以赋予弹簧支撑性能,以使床垫能够结合支撑性能和柔性性能。然而,这种设计方式下,外力施加于床垫的初期,仅上层弹簧受力,而上层弹簧偏向于具备柔性性能,导致床垫出现受力初期过于柔软而支撑力不足的情况,影响床垫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床垫及具有该床垫的床,能够提高床垫受力初期的支撑性能,延长床垫的使用寿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床垫,所述床垫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多个第一弹性结构以及多个第二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以及所述第二弹性结构沿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
6.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布的多个第一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包括沿所述床垫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且沿所述床垫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弹性件靠近人体设置;
7.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布的多个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
8.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床垫的厚度方向。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单元与所述第三弹性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沿所述床垫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所述第二弹簧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径,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弹簧的线径;
11.所述第三弹性件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沿所述床垫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所述第三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外径,所述第三弹簧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径。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床垫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弹簧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高度的总和。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还包括第一外包,所述第一外包包裹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还包括第二外包,所述第二外包包裹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外包与所述第一外包连接;
14.所述第三弹性件还包括第三外包,所述第三外包包裹所述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外包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外包、所述第二外包连接。
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包与所述第一外包热熔或超声波缝合连接,所述第三外包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外包、所述第二外包热熔或超声波缝合连接。
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二者之一为所述床垫的床头至床尾的方向,二者另一为所述床垫的宽度方向,沿所述床垫的床头至床尾的方向上,所述支撑层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区域,多个所述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以及第五区域,各所述区域在沿所述床垫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17.沿所述床垫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五区域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高度,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五区域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四区域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高度。
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床垫还包括上裥棉层、垫层、下裥棉层以及围条,所述上裥棉层、垫层、支撑层、下裥棉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支撑层的第二弹性件靠近所述垫层,所述围条围设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垫层的外周
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垫层包括海绵、记忆棉、波浪棉、3d棉、乳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2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床,包括床体以及如前文第一方面所述的床垫,所述床垫设于所述床体上。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床垫及具有该床垫的床,通过采用具有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沿床垫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二弹性件靠近人体设置,因此当人体躺卧于床垫时能够先施力于第二弹性件,由于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因此第二弹性件相比第一弹性件更加柔软,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而第一弹性件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
23.同时,在多个第一弹性结构沿第一方向排布后的空隙处设置第二弹性结构,由于第二弹性结构中的第三弹性件的弹性系数需小于或等于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因此能够确保人体坐卧于床垫时床垫的柔软度不变,而在床垫受力初期,第三弹性件能够与第一弹性单元共同支撑,增大支撑层的支撑面积,以提高床垫在受力初期的支撑性能,从而使得床垫在受力初期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并且第三弹性件的辅助支撑有利于保护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避免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过度疲劳,有利于延长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有利于延长床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床垫(省略围条)的结构分解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的俯视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的一种正视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的另一种正视图。
30.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1.床垫1;第一区域1a;第二区域1b;第三区域1c;第四区域1d;第五区域1e;支撑层11;第一弹性结构111;第一弹性单元111a;第一弹性件1111;第一弹簧1111a;第一外包1111b;第二弹性件1112;第二弹簧1112a;第二外包1112b;第二弹性结构112;第三弹性件1121;第三弹簧1121a;第三外包1121b;上裥棉层12;垫层13;下裥棉层14。
具体实施方式
32.正如本技术的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床垫具有层叠的两层弹簧层,且两层弹簧层的弹簧的性能不同,以使床垫兼顾刚性和柔性,但是发明人发现,外力施加于床垫初期时,仅靠近用户的上层弹簧受力,由于上层弹簧较为柔软,上层弹簧十分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床垫受力初期过于柔软而支撑力不足的情况出现,影响床垫的使用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感受。
3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床垫及具有该床垫的床,该床垫同样具有沿床垫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多个由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组成的第一弹性单元之间的空隙处,穿插设置第三弹性件,由于第三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或等于靠近人体的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因此第三弹性件能够在床垫受力初期时,在不改变支撑层靠近人体一侧的柔软度的情况下,增大支撑层的支撑面积,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3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35.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床垫。具体地,床垫1包括支撑层11,支撑层11包括多个第一弹性结构111以及多个第二弹性结构112,第一弹性结构111以及第二弹性结构112沿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第一弹性结构111包括沿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布的多个第一弹性单元111a,第一弹性单元111a包括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弹性件1111以及第二弹性件1112,第二弹性件1112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一弹性件1111的弹性系数,且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第二弹性件1112靠近人体设置。第二弹性结构112包括沿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布的多个第三弹性件1121,第三弹性件1121的弹性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二弹性件1112的弹性系数。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床垫1的厚度方向。
36.示例性的,第一方向可如图2中的y方向所示,第二方向可如图2中的x方向所示,床垫1的厚度方向可如图2中的z方向所示。即,第一方向可为床垫的床头至床尾的方向,例如床垫的长度方向,而第二方向则可为床垫的宽度方向。当然,作为其他示例,第一方向也可
以是床垫的宽度方向,而第二方向则为床垫的床头至床尾的方向,例如床垫的长度方向。
37.可以理解的,第一弹性结构111包括多个第一弹性单元111a,而第一弹性单元111a具有层叠设置的第一弹性件1111以及第二弹性件1112,其中,第一弹性件1111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件1112的弹性系数,且第一弹性件1111在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远离人体的一侧,可用于在人体坐卧于床垫1时提供支撑力,而第二弹性件1112在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靠近人体的一侧,可用于在人体坐卧于床垫1时保证床垫1的柔软度,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在此基础上,第一弹性结构111以及第二弹性结构112沿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以使第二弹性结构112中的第三弹性件1121穿插于相邻第一弹性单元111a之间的空隙处,从而利用第三弹性件1121增大支撑层11的支撑面积,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与第一弹性单元111a中的第二弹性件1112一同在床垫1受力初期进行支撑。同时第三弹簧1121a辅助支撑的作用能够对第一弹性件1111以及第二弹性件1112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第一弹性件1111、第二弹性件1112过度疲劳,有利于延长第一弹性件1111、第二弹性件1112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床垫1的使用寿命。
38.值得说明的,第三弹性件1121的弹性系数需小于或等于第二弹性件1112的弹性系数,以确保人体坐卧于床垫1时床垫1的柔软度不变。优选地,第三弹性件1121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弹性件1112的弹性系数。
3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1111、第二弹性件1112、第三弹性件1121的弹性系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40.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床垫1还包括上裥棉层12、垫层13、下裥棉层14以及围条(未图示),上裥棉层12、垫层13、支撑层11、下裥棉层14依次层叠设置,支撑层11的第二弹性件1112靠近垫层13,围条围设于支撑层11和垫层13的外周。当床垫1铺设于床体时,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下裥棉层14位于最底部,而上裥棉层12位于最顶部,人体可坐卧于上裥棉层12上。通过上裥棉层12、垫层13增强人体坐卧的舒适度的同时,上裥棉层12、垫层13、围条、下裥棉层14可一同将支撑层11与外部环境隔绝,保证床垫1的外观。
41.示例性的,上裥棉层12、下裥棉层14可由较为柔软的棉面料以及海绵组合而成,以提高用户睡眠时的舒适感。
42.进一步地,垫层13包括海绵、记忆棉、波浪棉、3d棉、乳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增强床垫1的舒适性。
43.示例性的,垫层13包括高弹透气海绵以及高纯度的乳胶。高弹透气海绵拥有较强的回弹性及透气性,在变形后可以进行快速的恢复,还具备良好的抗震性以及柔软性,高纯度的乳胶具有超高的弹性以及服帖性,可承载不同体重之人,而高弹透气棉跟乳胶组成的垫层13有利于结合两者的优点,增强床垫1整体的舒适性。
44.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单元111a与第三弹性件1121在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由于沿第一方向上相邻两第一弹性单元111a之间无间距或距离较小,不方便第三弹性件1121的制备及设置,因此将第三弹性件1121与第一弹性单元111a交错设置,以使第三弹性件1121位于第一弹性单元111a之间空隙较大处,同时有利于增大第三弹性件1121的尺寸,以进一步增大支撑层11的支撑面积,增强第三弹性件1121辅助支撑的作用。
45.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弹性单元111a阵列排布时,第三弹性件1121可设置于四个相邻第一弹性单元111a之间的空隙处,此时,第三弹性件1121与第一弹性单元111a沿
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
46.结合图2、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111包括第一弹簧1111a,第二弹性件1112包括第二弹簧1112a,第一弹簧1111a、第二弹簧1112a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第二弹簧1112a的外径等于对应第一弹簧1111a的外径d1,第二弹簧1112a的线径小于对应第一弹簧1111a的线径。第三弹性件1121包括第三弹簧1121a,第三弹簧1121a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第三弹簧1121a的外径d2小于第二弹簧1112a的外径,第三弹簧1121a的线径小于第二弹簧1112a的线径。
47.可以理解的,第一弹簧1111a与第二弹簧1112a的外径一致,以使第二弹簧1112a能够支撑于第一弹簧1111a上,并通过改变第一弹簧1111a与第二弹簧1112a的线径,以改变第一弹性件1111、第二弹性件1112的弹性系数。由于第三弹簧1121a需穿插于第一弹性单元111a之间的空隙处,因此第三弹簧1121a的外径需小于第二弹簧1112a、第一弹簧1111a的外径,并通过调节第三弹簧1121a的线径,以使第三弹簧1121a的弹性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二弹簧1112a。
48.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1111还包括第一外包1111b,第一外包1111b包裹第一弹簧1111a,第二弹性件1112还包括第二外包1112b,第二外包1112b包裹第二弹簧1112a,第二外包1112b与第一外包1111b连接。第三弹性件1121还包括第三外包1121b,第三外包1121b包裹第三弹簧1121a,第三外包1121b与相邻第一外包1111b、第二外包1112b连接。换言之,第一弹性件1111、第二弹性件1112、第三弹性件1121可采用独立筒弹簧,其中,第一外包1111b、第二外包1112b、第三外包1121b可为棉布或无纺布材质,第一外包1111b、第二外包1112b、第三外包1121b分别包裹住第一弹簧1111a、第二弹簧1112a、第三弹簧1121a之后进行封口。
49.通过第一外包1111b、第二外包1112b、第三外包1121b的设置,有利于消除第一弹性件1111、第二弹性件1112、第三弹性件1121之间的摩擦,避免第一弹性件1111、第二弹性件1112、第三弹性件1121之间因压缩或挤压而造成的响声,从而有利于实现床垫1的静音设计。同时第一外包1111b、第二外包1112b的存在,有利于保证第一弹性件1111与第二弹性件1112之间力的传递。
50.可选地,上述的第一外包1111b、第二外包1112b、第三外包均可采用棉布或无纺布。第二外包1112b与第一外包1111b热熔或超声波缝合连接,第三外包1121b与相邻的第一外包1111b、第二外包1112b热熔或超声波缝合连接,从而有利于使得第一外包1111b、第二外包1112b、第三外包1121b之间稳固连接。
51.一些实施例中,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第三弹簧1121a的高度h1小于第一弹簧1111a和第二弹簧1112a的高度的总和h2。换言之,若垫层13设于支撑层11上,则第三弹簧1121a并未直接与垫层13接触,而是仅当施加于垫层13的外力大于预定值后,垫层13才会与第三弹簧1121a接触并压缩第三弹簧1121a,以使第三弹簧1121a与第二弹簧1112a一同支撑,不仅有利于支撑层11内的空气流通,还有利于提供不同的弹力效果。
52.具体地,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弹簧1111a背离第二弹簧1112a的一端可与第三弹簧1121a的一端共面,或者,第一弹簧1111a背离第二弹簧1112a的一端突出于第三弹簧1121a的一端,而第二弹簧1112a背离第一弹簧1111a的一端突出于第三弹簧1121a的另一端。
53.请参阅图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二者之一为床垫1的床头至床尾的方向,二者另一为床垫1的宽度方向沿床垫1的床头至床尾的方向上,支撑层11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区域,多个所述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1a、第二区域1b、第三区域1c、第四区域1d以及第五区域1e,各区域在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区域1a、第五区域1e的第二弹性件1112的高度大于第三区域1c的第二弹性件1112的高度,第一区域1a、第五区域1e的第二弹性件1112的高度小于第二区域1b、第四区域1d的第二弹性件1112的高度。
54.由于人体侧躺以及平躺时,脊柱需尽可能处于平直状态,则床垫1各处需下压的程度不同,因此,按照人体工学调整第二弹性件1112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以改变床垫1自床头至床尾各区域受压时的软硬度。
55.可以理解的,五个区域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也即是说,第一弹性单元111a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则当第二弹性件1112沿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减小时,第一弹性件1111的高度需相应增大。
56.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方向为床垫1的长度方向,则床垫1沿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为床头,另一端为床尾。而第二方向为床垫1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以及床垫1的厚度方向。支撑层11沿第一方向上被分为五个区域,第一区域1a至第五区域1e分别对应于头部、背部、腰部、臀部、腿部。
57.具体地,各个区域在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5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床,该床包括床体以及如前文第一方面所述的床垫,床垫设于床体上,以供用户坐卧。具有前述的床垫的床具备床垫的全部技术效果,因此,该床能够在保证床垫受力初期的支撑力和柔软度,同时有利于延长床垫的使用寿命。
5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床垫及具有该床垫的床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床垫及具有该床垫的床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