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5809发布日期:2023-03-14 23:3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机型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内锅,机体内设有容纳腔和位于容纳腔上方的热风组件,机体的外侧壁设有供内锅装入容纳腔的开口,内锅形成烹饪腔,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食材,其中基本会将风扇设在发热件的上方,为了获得较高的加热效率,风扇采用轴流风扇,利用风扇向下吹风经过发热件加热后形成高温热风,然后高温热风直接吹向食材,食材的上表面可以获得快速加热并熟化,但是由于高温热风直吹,基本都吹向食材的上表面,容易出现食材上表面已经熟透,而下表面或内部仍然未熟,加热不均匀,等到食材的下表面或内部熟了之后,食材的上表面可能已经焦糊了,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另外风扇也会采用离心风扇,空气向风扇外周吹,但是发热件位于风扇的下方,空气无法有效经过发热件,只有从发热件的外周边缘流过,空气被加热达到预定温度的速度较慢,需要空气多次循环流动才能达到预期温度,导致加热效率较低,制作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解决加热效果不均匀或加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升加热效率和效果,同时有效防止用户触摸到把手组件外侧面时被烫伤,提升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内锅,机体内设有容纳腔和位于容纳腔上方的热风组件,机体的外侧壁设有供内锅装入容纳腔的开口,内锅形成烹饪腔,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食材,内锅的外侧连接有把手组件,发热件位于风扇的外周侧,发热件的外周侧在开口的上边缘下方与把手组件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隔热层。
5.进一步的,所述热风组件的上方设有导风罩,导风罩包括下凸部,下凸部的下边缘低于开口的上边缘,隔热层位于下凸部与把手组件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下凸部在开口的上边缘下方的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件,延伸件延伸至开口的上边缘,延伸件与下凸部之间形成隔热腔,隔热腔内的空气至少形成隔热层的一部分。
7.进一步的,所述延伸件包括从下凸部的下边缘向上延伸的翻边。
8.进一步的,所述延伸件包括安装于下凸部外侧的挡板,挡板的底端与下凸部的下边缘连接;或者,所述延伸件包括从下凸部的下边缘向上延伸的翻边和安装于翻边外侧的挡板。
9.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为隔热材料制成的弧形板。
10.进一步的,所述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棉,隔热棉至少形成隔热层的一部分;和/或,
所述把手组件包括侧板,侧板的周缘与开口配合,侧板的顶部具有位于隔热腔外侧的遮挡部,遮挡部至少形成隔热层的一部分。
11.进一步的,所述机体设有散热腔和隔热板,散热腔通过隔热板与容纳腔隔开,隔热板盖住隔热腔,隔热板上位于隔热腔上方的位置设有连通隔热腔与散热腔的散热孔。
12.进一步的,所述热风组件相对开口的上边缘下沉,把手组件包括侧板,侧板的周缘与开口配合,侧板的顶部具有延伸至发热件的外周侧的遮挡部,遮挡部至少形成隔热层的一部分。
13.进一步的,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把手部,把手部的内部设有隔热的真空腔。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将发热件设在风扇的外周侧,减少热风组件所占用的高度空间,同时风扇将空气向外吹向发热件,空气经发热件加热后形成热风会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向外流动,遇到隔热层的阻挡后向下进入烹饪腔,再沿着烹饪腔的侧壁向下流动,然后向内锅的中心流动,途径食材时将食材加热并熟化,可以避免热风直吹食材,提高食材熟化的均匀性,有效降低食材局部焦糊的可能性,而且空气直接吹向发热件,能够获得比较快速的加热,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定温度,可以提高加热效率,缩短制作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相对风扇向下吹风的方式,采用风扇向外周吹风的方式,高温热风会将热量直接带向把手组件,特别是在开口的上边缘与把手组件之间形成的缝隙,会有热量溢散,把手组件容易被加热,因此在发热件的外周侧在开口的上边缘下方与把手组件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隔热层,有效降低把手组件被加热后的温升速度和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有效防止用户触摸到把手组件外侧面时被烫伤,提升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主视图;
18.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导风罩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分解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四);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五);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六);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
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9.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x和/或y,可以表示:单独存在x、同时存在x和y、单独存在y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x、y和z”、“包含x、y、z”是指x、y、z三者都包含,“包含x、y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之一,“包含x、y和/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中任一个或任二个或三个。
30.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互结合或替换,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和内锅2,机体1内设有容纳腔100和位于容纳腔100上方的热风组件3,机体1的外侧壁设有供内锅2装入容纳腔100的开口101,内锅2形成烹饪腔200,热风组件3包括风扇31和发热件32,热风组件3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200以制熟食材,内锅2的外侧设有把手组件4,发热件32位于风扇31的外周侧,发热件32的外周侧在开口101的上边缘下方与把手组件4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隔热层5。本实用新型中,将发热件32设在风扇31的外周侧,减少热风组件3所占用的高度空间,同时风扇31将空气向外吹向发热件32,空气经发热件32加热后形成热风会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向外流动,遇到隔热层5的阻挡后向下进入烹饪腔200,再沿着烹饪腔200的侧壁向下流动,然后向内锅2的中心流动,途径食材时将食材加热并熟化,如图1中箭头所示,可以避免热风直吹食材,提高食材熟化的均匀性,有效降低食材局部焦糊的可能性,而且空气直接吹向发热件32,能够获得比较快速的加热,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定温度,可以提高加热效率,缩短制作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相对风扇31向下吹风的方式,采用风扇31向外周吹风的方式,高温热风会将热量直接带向把手组件4,特别是在开口101的上边缘与把手组件4之间形成的缝隙,会有热量溢散,把手组件4容易被加热,这也是现有技术不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热风组件的原因,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为有效降低这一影响,在发热件32的外周侧在开口101的上边缘下方与把手组件4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隔热层5,有效降低把手组件4被加热后的温升速度和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有效防止用户触摸到把手组件4外侧面时被烫伤,提升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
32.在一个实施例中,为提高热风的循环速度和利用率,从而提升加热效率,结合图1、图3和图4看,可以在热风组件3的上方设有导风罩6,导风罩6包括下凸部61,下凸部61的下边缘低于开口101的上边缘,隔热层5位于下凸部61与把手组件4之间。下凸部61可以设计成倾斜向下并向外延伸,能够让热风更快且动能损耗更小地流动到烹饪腔200的侧壁,有利于热风循环加快,提升加热效率,同时还能反射部分发热件32的热辐射进入烹饪腔200。下凸部61也可以设计成垂直向下延伸的结构,只要能够将热风顺利引导至烹饪腔200的侧壁即可。另外,下凸部61的下边缘低于开口101的上边缘可以让开口101的上边缘离下凸部61更远,传递到开口101上边缘的热量会更少,并且在叠加隔热层5的隔热效果后,开口101上边缘的温度会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
33.风扇31的水平向投影完整落入隔热层5的水平向投影内,沿风扇31径向向外散射
的热风遇到下凸部61后转向,隔热层5的高度为h,风扇31的厚度为a,1.5a≤h≤3a,既通过增加下凸部61高度来方便对热风进行转向引导,进而确保热风向烹饪腔流动,提升热量传递效率,还有效降低导风罩的高度,进而减小机器的高度。当h<1.5a时,隔热层5较低,热风容易跨越隔热层5并直接吹向把手组件的内壁,导致热量过度流失;当h>3a时,隔热层5较高,导致导风罩的高度增加,不利于机器变薄设计,也不便于运输和收纳。
34.从成本角度考虑,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利用空气来形成隔热层5的成本会比较低,因此可以设计下凸部61在开口101的上边缘下方的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件,延伸件延伸至开口101的上边缘,延伸件与下凸部61之间形成隔热腔500,从而让隔热腔500内的空气至少形成隔热层5的一部分。至少的意思,即隔热层5可以包括隔热腔500的空气,再组合其他结构,也可以是直接由隔热腔500的空气形成。隔热腔500的隔热效果与其在风扇径向上的厚度成正比,隔热腔500顶部的厚度最大,基本与开口的上边缘平齐,能最有效阻挡热量向开口的上边缘与把手组件之间的缝隙扩散。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延伸件包括从下凸部61的下边缘向上延伸的翻边62。翻边62可以在导风罩6加工时直接成型,加工成本较低,并且结构稳定。当然翻边62也可以单独加工后固定到下凸部61上。翻边62可以围绕下凸部61设置一圈,即图4所示,也可以仅设置一段,如图5所示,仅在开口的上边缘下方设置。
3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延伸件包括安装于下凸部61外侧的挡板7,结合图6和图7看,挡板7的底端与下凸部61的下边缘连接,除了形成隔热腔500,挡板7还可以遮挡在下凸部61的外周侧,起一定的美观作用。可以理解的,挡板7的实施例也可以叠加在翻边62的实施例上,即延伸件包括从下凸部61的下边缘向上延伸的翻边62和安装于翻边62外侧的挡板7。挡板7单独加工后安装固定,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弧形板,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挡板7也可以围绕下凸部61设置一圈。
37.为进一步提升隔热层5的隔热效果,可以在隔热腔500内填充有隔热棉51,隔热棉51至少形成隔热层5的一部分。而把手组件4包括侧板41,侧板41的周缘与开口101配合,除了增加隔热棉51,为进一步提升隔热层5的隔热效果,也可以设计在侧板41的顶部具有位于隔热腔500外侧的遮挡部411,遮挡部411至少形成隔热层5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的,遮挡部411和隔热棉51可以同时实施。
38.风扇31旋转需要电机33带动,因此可以参考图8,机体1设有散热腔103和隔热板8,散热腔103通过隔热板8与容纳腔100隔开,电机33设置在散热腔103内,隔热板8盖住隔热腔500,而隔热腔500内的空气被加热后会膨胀,因此可以在隔热板8上位于隔热腔500上方的位置设有连通隔热腔500与散热腔103的散热孔81,促进隔热腔500内的空气对流进行散热,进一步提升隔热层5的隔热效果。
39.除了利用下凸部61外侧形成隔热层5,也可以直接利用把手组件4来隔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热风对开口101上边缘与把手组件4之间形成的缝隙的影响,可以设计热风组件3相对开口101的上边缘下沉,离开口101的上边缘的距离变远,可以避免热风直吹开口101的上边缘与把手组件4之间的缝隙,同时把手组件4包括侧板41,侧板41的周缘与开口101配合,侧板41的顶部具有延伸至发热件32的外周侧的遮挡部411,遮挡部411至少形成隔热层5的一部分。在不设置导风罩的实施例中,遮挡部411也可以设置导风面,起导风功能。
40.参考图9,把手组件4包括把手部42,在上述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有效避免空气炸锅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把手部42过热,可以在把手部42的内部设有隔热的真空腔420,真空腔420可以减小把手部42的截面面积,切断大部分热量传递的路径。具体的,可以利用真空腔420将把手部42分隔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内层把手421,另一个是外层套体422,大大减少传递到外层套体422上的热量,外层套体422可以采用有一定强度的隔热材料制成,不会因为真空腔420而塌陷。
41.把手组件可以与内锅固定连接,带动内锅以抽屉的方式来回推拉,从而装入容纳腔或移出容纳腔,也可以设计把手组件与内锅并不固定连接,而是将把手组件铰接在机体上,具体可以是开口的下边缘或侧边缘等,通过带动把手组件相对机体转动的方式打开或关闭开口。
42.此外,把手组件的顶部可以向上延伸得更高,例如图10所示,开口101的上边缘离热风组件3更远,溢散到开口101的上边缘的热量会更少,隔热效果也有所提升。更有甚者,还可以如图11所示,设计把手组件4的顶端面与机器的顶面平齐,开口101的上边缘移到机器的顶面,远离热风组件,隔热效果更好。
43.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