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音型门窗。
背景技术:2.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新的要求节能,寒冷地区由门窗缝隙而损失的热量,占全部采暖耗热量的25%左右,门窗的密闭性的要求,是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门和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目前,现有的隔音型门窗在使用时(专利公开号:cn201763186u),包括隔音门和隔音窗,所述隔音门设置有隔音窗,所述隔音门表面涂上一层吸音材料,所述隔音门的门扇芯内填塞隔音材料,所述隔音窗设有双层真空玻璃隔音窗,隔音窗使用的是夹pvb膜经高温高压牢固粘合而成的隔音层玻璃,根据室内外的噪音情况,可将80分贝的交通噪音降至40分贝以下极为安静的程度。
4.但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1、隔音效果差:现有的隔音门窗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将门窗的玻璃做成双层的隔音玻璃,二是采用吸音材料制成门窗上,由此来对声音进行吸收,最终起到隔音的效果;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无法将门窗与外框之间的间隙消除,导致声音能够通过,门窗与外框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室内;
6.2、无法进行主动隔音:现有的隔音门窗在使用时,主要通过自身隔音材料的作用,来将声音隔绝,但是在门窗关闭后,门窗的隔音能力便无法改变,这就导致即使使用者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隔音效果,也无能为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隔音型门窗。
技术实现要素: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音型门窗,解决现有的隔音型门窗在使用时,隔音效果差以及无法进行主动隔音的技术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一种隔音型门窗,该门窗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外框以及安装在外框内部的隔板(隔板可为门板或者窗户),且外框的内部安装有能够上下滑动的滑动杆,在滑动杆向隔板(隔板的边缘呈弧形)移动的过程中,滑动杆对隔板进行挤压,使得隔板向挡框的方向移动,而挡框的一侧安装有密封垫,所以能够将隔板和外框之间的间隙堵住,防止声音从隔板和外框之间的间隙泄漏,从而将声音隔绝:
12.外框,安装在墙壁上,其上活动连接有隔板,可根据需要自由打开隔板;
13.挡框,安装在外框的后部,用于挡住隔板,从而限制隔板的位置,使其只能向一侧打开,无法向另一侧打开;以及
14.滑动杆,收纳在外框的内部,避免在滑动杆不使用时,阻挡隔板的正常的活动,并由外框外部的自锁电机驱动进行升降,从而沿着隔板表面上下移动,对隔板进行挤压与解压,滑动杆用于将隔板向挡框所在方向挤压;
15.其中,挡框朝向隔板的一侧粘接有密封垫,如同气囊在,被挤压时,发生变形,从而填充到隔板和外框之间的间隙中,由此将隔板和外框之间的间隙堵住,从而避免声波穿过隔板和外框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室内,在隔板与外框贴合时,密封垫与隔板的边缘贴合,此时,外框和隔板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从而阻绝声波;
16.隔板的上下两端均呈弧形,且隔板的弧形端与滑动杆对应,所以在滑动杆下移的过程中,能够对弧形面进行挤压,而隔板只与限位杆连接,且限位杆通过弹簧与外框连接,所以在隔板受外力挤压挤压时,隔板向挡框方向移动,并挤压挡框外部的密封垫,形成如图8所示形状。
17.优选的,外框的侧壁上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隔板铰接,所以隔板不与外框直接连接,而是与限位杆连接;
18.其中,限位杆的两侧均通过弹簧与外框连接,所以限位杆能够与外框发生相对运动,此外,与限位杆连接的隔板一起进行运动,方便在滑动杆下压时,向挡框方向移动,从而达到隔板与密封垫连接的目的。
19.优选的,外框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滑槽,从而限制滑动杆的滑动方向以及滑动位置,限位杆位于滑槽中;
20.其中,滑动杆沿着滑槽上下滑动,并与滑槽中的限位杆上下对应,所以在滑动杆下移时,滑动杆能够准确的对限位杆和隔板进行挤压。
21.优选的,外框的内壁开设有收纳槽,滑动杆位于收纳槽中,从而防止在隔板活动时,隔板受到滑动杆的影响,从而保证隔板的正常使用。
22.优选的,滑动杆的前后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动辊,从而减小滑动杆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的阻力,且滑动辊的外部粘接有橡胶垫,橡胶垫能够提高滑动辊与隔板外壁贴合的紧密程度。
23.优选的,外框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一个齿轮与自锁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个齿轮的外部安装有丝杆;
24.其中,滑动杆的外部安装有螺纹筒,且滑动杆通过螺纹筒与丝杆螺纹连接,所以在自锁电机通电旋转时,能够带动其中一个齿轮旋转,在通过该齿轮将扭力传导给另一个齿轮,从而带动丝杆旋转,而丝杆旋转的过程中,丝杆与螺纹筒发生分离,从而使滑动杆上下滑动。
25.优选的,密封垫为中空结构,且密封垫通过管道与安装在挡框外部的气门芯连通,所以可以通过对密封垫充气,使得密封垫膨胀,由此将外框和隔板之间的间隙堵住,调整密封垫的膨胀程度。
26.优选的,隔板的外部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内部以及隔板的内部均安装有磁铁,把手通过磁铁与隔板连接,所以可以通过磁铁,将把手安装到隔板上,可安装在隔板的正面也可以安装在隔板的反面,同时还可以将把手取下。
27.(三)有益效果
28.由于采用了可上下运动的滑动杆对隔板进行挤压,从而调整隔板与密封垫的贴合
程度,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隔音型门窗在使用时,隔音效果差以及无法进行主动隔音的技术问题,进而对隔板与外框之间间隙进行密封,同时还能根据需要主动提升隔音效果,此外,还能将门窗锁紧,避免门窗受到撞击时,所有的冲击力都作用到锁舌位置。
附图说明
29.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之一;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之二;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结构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图之一;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图之二;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之一;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之二。
38.图例说明:1、外框;2、隔板;3、自锁电机;4、滑动杆;5、挡框;6、限位杆;7、密封垫;8、丝杆;9、螺纹筒。
具体实施方式
3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隔音型门窗,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隔音型门窗在使用时,隔音效果差以及无法进行主动隔音的技术问题,在隔音型门窗使用时,由于采用了可上下运动的滑动杆对隔板进行挤压,从而调整隔板与密封垫的贴合程度,进而对隔板与外框之间间隙进行密封,同时还能根据需要主动提升隔音效果,此外,还能将门窗锁紧,避免门窗受到撞击时,所有的冲击力都作用到锁舌位置。
40.实施例1
4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隔音型门窗在使用时,隔音效果差以及无法进行主动隔音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4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音型门窗,该门窗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外框1以及安装在外框1内部的隔板2(隔板2可为门板或者窗户),且外框1的内部安装有能够上下滑动的滑动杆4,在滑动杆4向隔板2(隔板2的边缘呈弧形)移动的过程中,滑动杆4对隔板2进行挤压,使得隔板2向挡框5的方向移动,而挡框5的一侧安装有密封垫7,所以能够将隔板2和外框1之间的间隙堵住,防止声音从隔板2和外框1之间的间隙泄漏,从而将声音隔绝:
43.外框1,安装在墙壁上,其上活动连接有隔板2,可根据需要自由打开隔板2;
44.挡框5,安装在外框1的后部,用于挡住隔板2,从而限制隔板2的位置,使其只能向一侧打开,无法向另一侧打开;以及
45.滑动杆4,收纳在外框1的内部,避免在滑动杆4不使用时,阻挡隔板2的正常的活动,并由外框1外部的自锁电机3驱动进行升降,从而沿着隔板2表面上下移动,对隔板2进行
挤压与解压,滑动杆4用于将隔板2向挡框5所在方向挤压;
46.其中,挡框5朝向隔板2的一侧粘接有密封垫7,如同气囊在,被挤压时,发生变形,从而填充到隔板2和外框1之间的间隙中,由此将隔板2和外框1之间的间隙堵住,从而避免声波穿过隔板2和外框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室内,在隔板2与外框1贴合时,密封垫7与隔板2的边缘贴合,此时,外框1和隔板2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从而阻绝声波;
47.隔板2的上下两端均呈弧形,且隔板2的弧形端与滑动杆4对应,所以在滑动杆4下移的过程中,能够对弧形面进行挤压,而隔板2只与限位杆6连接,且限位杆6通过弹簧与外框1连接,所以在隔板2受外力挤压挤压时,隔板2向挡框5方向移动,并挤压挡框5外部的密封垫7,形成如图8所示形状。
48.在一些示例中,外框1的侧壁上安装有限位杆6,且限位杆6与隔板2铰接,所以隔板2不与外框1直接连接,而是与限位杆6连接;
49.其中,限位杆6的两侧均通过弹簧与外框1连接,所以限位杆6能够与外框1发生相对运动,此外,与限位杆6连接的隔板2一起进行运动,方便在滑动杆4下压时,向挡框5方向移动,从而达到隔板2与密封垫7连接的目的。
50.在一些示例中,外框1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滑槽,从而限制滑动杆4的滑动方向以及滑动位置,限位杆6位于滑槽中;
51.其中,滑动杆4沿着滑槽上下滑动,并与滑槽中的限位杆6上下对应,所以在滑动杆4下移时,滑动杆4能够准确的对限位杆6和隔板2进行挤压。
52.在一些示例中,外框1的内壁开设有收纳槽,滑动杆4位于收纳槽中,从而防止在隔板2活动时,隔板2受到滑动杆4的影响,从而保证隔板2的正常使用。
53.在一些示例中,滑动杆4的前后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动辊,从而减小滑动杆4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的阻力,且滑动辊的外部粘接有橡胶垫,橡胶垫能够提高滑动辊与隔板2外壁贴合的紧密程度。
54.在一些示例中,外框1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一个齿轮与自锁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另一个齿轮的外部安装有丝杆8;
55.其中,滑动杆4的外部安装有螺纹筒9,且滑动杆4通过螺纹筒9与丝杆8螺纹连接,所以在自锁电机3通电旋转时,能够带动其中一个齿轮旋转,在通过该齿轮将扭力传导给另一个齿轮,从而带动丝杆8旋转,而丝杆8旋转的过程中,丝杆8与螺纹筒9发生分离,从而使滑动杆4上下滑动。
5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需要门窗进行隔音时,先将隔板2盖到外框1上,形成如图1所示形状,此时,隔板2与外框1上的挡框5对应,如图7所示,之后控制自锁电机3通电,带动丝杆8旋转,而螺纹筒9与滑动杆4连接无法旋转,所以在丝杆8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滑动杆4沿着隔板2表面上下滑动,在滑动杆4向隔板2(隔板2的端部呈弧形)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滑动杆4只能直上直下,所以在滑动杆4移动的过程中,会将隔板2(以及限位杆6)向挡框5方向推动,在隔板2向挡框5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挡框5外部的密封垫7被挤压变形,从而卡入到隔板2和外框1之间的间隙中,由此将外框1和隔板2之间的间隙堵住,此时外框1和挡框5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声波无法正常穿过,所以便能起到隔音的效果。
57.实施例2
58.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技术实施例为调整密封垫7对外框1和隔板2之间的密封程
度,总体思路如下:
59.密封垫7为中空结构,且密封垫7通过管道与安装在挡框5外部的气门芯连通,所以可以通过对密封垫7充气,使得密封垫7膨胀,由此将外框1和隔板2之间的间隙堵住,调整密封垫7的膨胀程度。
60.实施例3
61.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技术实施例可根据需要调整把手的位置,或者更换把手,总体思路如下:
62.隔板2的外部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内部以及隔板2的内部均安装有磁铁,把手通过磁铁与隔板2连接,所以可以通过磁铁,将把手安装到隔板2上,可安装在隔板2的正面也可以安装在隔板2的反面,同时还可以将把手取下。
63.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