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5123发布日期:2023-05-24 07:5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背景技术:

1、学步车是婴儿小时候进行走路的。学步车来源于西方,是宝宝会走路之前的代步工具,一般由底盘框架、上盘座椅、玩具音乐盒三部分组成,归属于玩具童车类。学步车可以适度辅助婴儿学习走路,带玩具的学步车也具有“娱乐”性功能,对于训练婴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有一定的帮助。在保证安全和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学步车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也解放了妈妈的双手。但如果学步车选择不合适,使用不当,也会对宝宝学习走路产生不良的影响。

2、目前,学步车下层常采用钢结构支架作为底部支撑,保证学步车能够有足够的支撑作用,学步车上层常采用塑料或木质的托板,用于支撑儿童上半身防止儿童摔倒,同时能够放置玩具等儿童用品。目前普遍的学步车无法进行折叠或仅能部分进行折叠。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常见的学步车普遍体积较大且无法进行折叠或仅能部分进行折叠或只能进行一次折叠,导致学步车在不使用时会占据太多的空间,既不便于运输,也不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折叠以及占用空间小的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包括支撑底座、托板和若干个辅助轮,所述托板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托板上开设有容纳孔,若干个所述辅助轮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底部;所述支撑底座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相互铰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相互转动,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相互铰接且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相互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三支撑架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三支撑架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相互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能够相对转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铰接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第三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铰接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支撑底座的第一次折叠;第一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相互铰接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第二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相互铰接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使得支撑底座能够在实现第一次折叠后能够进行第二次折叠。

5、可选的,所述托板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卡块,所述卡块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分别卡接在对应的所述卡块上的卡槽内。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的设置便于将托板从支撑底座上拆卸下来,进而实现支撑底座的折叠。

7、可选的,所述托板底部开设有若干个调节滑槽,若干个所述卡块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调节滑槽中并与所述调节滑槽的侧壁滑动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滑槽的设置使得卡块能够在调节滑槽中滑动,从而使得托板能够适应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之间距离不同的支撑底座,从而便于实现托板的固定。

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一加固架,所述第一加固架包括第一伸缩调节杆和第一加固杆,所述第一伸缩调节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伸缩调节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位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固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杆与对应的所述卡块卡接;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加固架,所述第二加固架包括第二伸缩调节杆和第二加固杆,所述第二伸缩调节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伸缩调节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铰接位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杆与对应的所述卡块卡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的设置能够增加托板与支撑底座之间的连接,进而增加学步车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底部铰接有第一车轮杆,所述第二支撑架底部铰接有第二车轮杆,所述第三支撑架底部铰接有第三车轮杆,所述第四支撑架底部铰接有第四车轮杆,若干个辅助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杆、第二车轮杆、第三车轮杆和第四车轮杆上;所述第一车轮杆与所述第二车轮杆相互铰接且两者的铰接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车轮杆与所述第四车轮杆相互铰接且两者的铰接位置与所述第三车轮杆与所述第四车轮杆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底座下方第一车轮架、第二车轮杆、第三车轮杆和第四车轮杆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底部的稳定性,同时第一车轮架和第二车轮杆之间铰接的设置以及第三车轮架和第四车轮杆之间铰接的设置能够在支撑底座第一次折叠的时候,在竖直方向旋转,防止对第一次折叠产生干涉。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一调节滑块,所述第一调节滑块沿所述第一车轮杆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轮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二调节滑块,所述第二调节滑块沿所述第二车轮杆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车轮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三调节滑块,所述第三调节滑块沿所述第三车轮杆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车轮杆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四调节滑块,所述第四调节滑块沿所述第四车轮杆长度方向与所述第四车轮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滑块、第二调节滑块、第三调节滑块和第四调节滑块上均开设有用于插接螺栓的调节孔,所述第一车轮杆、第二车轮杆、第二车轮杆和第二车轮杆均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孔,所述调节孔能够与对应的插接孔相互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调节滑块、第二调节滑块、第三调节滑块和第四调节滑块上开设有调节孔,在第一车轮杆、第二车轮杆、第三车轮杆和第四车轮杆上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孔,调节孔与对应的插接孔相互连通,使得在调节和对应的插接孔内插入螺栓能够固定支撑底座的高度,从而调节调节孔与不同的插接孔相互连通,然后插入螺栓,能够实现对支撑底座的高度的调节。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套筒和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套筒内,所述第一伸缩套筒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一滑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轮杆与所述第二车轮杆相互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伸缩套筒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套筒内,所述第二伸缩套筒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架和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二滑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车轮杆与所述第四车轮杆相互铰接的位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设置在学步车进行第一次折叠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在竖直方向收缩,从而对第一车轮杆、第二车轮杆、第三车轮杆和第四车轮杆的折叠具有导向作用,也能够在使用学步车时增加第一伸缩杆两端连接位置以及第二伸缩杆两端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支撑底座的连接强度。

17、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三支撑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连杆,若干个所述支撑连杆均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支撑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轴线共线,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相互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相互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相互铰接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支撑连杆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以及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之间,从而能够增加支撑底座的强度;支撑连杆上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铰接,使得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使得支撑连杆的设置在增加支撑底座稳定性的前提下,也能够进行折叠,保证在支撑底座进行第一次折叠后,支撑连杆能够配合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在水平方向转动实现第二次折叠。

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支撑底座上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之间的设置若干个铰接位置的设置,使得支撑底座能够进行两次折叠。

21、2.支撑底座与托板通过卡接实现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支撑底座与托板的拆卸,便于对支撑底座进行折叠。

22、3.支撑连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的稳定性,第一加固架和第二加固架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与托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