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3310发布日期:2023-03-17 22:4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烹饪设备的上盖可通过设置可开合的盖板来控制上盖内部子腔体的开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户可能会在上盖被掀开时误开启盖板,导致盖板内侧的物料漏出,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
6.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煲体;上盖,与煲体铰接;盖板,与上盖铰接;滑块,与上盖和盖板的其中一者滑动连接;插槽,设于上盖和盖板的另一者;其中,在上盖处于打开状态下,当上盖的开启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滑块部分滑入插槽,锁定盖板。
7.本技术限定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煲体、上盖和盖板。煲体为烹饪设备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烹饪设备上的其他结构,煲体内成型有安装腔,安装腔用于安装包括内胆、蒸笼等内部结构。上盖安装在煲体上,具体上盖的一端与煲体铰接,以使上盖能够相对煲体转动。上盖用于开启或关闭安装腔,在烹饪过程中上盖转动至关闭状态,以封闭安装腔,为内胆等结构提供密闭的工作环境。在完成食物烹制工作或临时添加食材时,可将上盖掀起,以打开安装腔。
8.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上盖的多功能需求,上盖内部多设置有功能腔,该功能腔包括用于存储外排蒸汽中水分的存储腔,还包括过滤和收集油脂的废水箱,以及用于生成蒸汽以通入煲体的蒸汽发生腔。对此该技术方案不对该功能腔的具体功能形式以及内部存储的物料种类作出硬性限定。盖板安装在上盖上,具体与上盖铰接,且盖板用于开启或关闭功能腔。
9.相关技术中,在设置有上盖和盖板的烹饪设备上,用户可通过操作随时开启上盖。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若用户在上盖被掀起时误开启盖板,则盖板内侧所遮挡的物料可能会在重力作用下外泄,外泄的物料可能会污染室内环境,还可能烫伤用户,为用户带来麻烦,且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10.对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限定的烹饪设备还设置有自锁结构,该自锁结构包括滑块和插槽。具体地,滑块和插槽分别设置在上盖和盖板上。
11.在滑块安装在上盖上,且滑块能够相对上盖滑动时,滑块和滑槽位于盖板的前端。盖板上开设有插槽,插槽与滑块相对设置,且插槽的形状与滑块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其中,在上盖处于关闭状态时,滑块驻停在上盖上,位于插槽外,此时该自锁结构处于解锁状
态,用户可根据需求掀起上盖,以添加物料或清洗功能腔。在用户开启上盖后,相对于关闭状态,上盖的转动角度即为开启角度,当开启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滑块因自身重力作用在盖体上滑动,以使部分滑块滑入插槽,以将盖板锁定在上盖上,避免用户误开启盖板。
12.在滑块安装在盖板上,且滑块能够相对盖板滑动时,滑块和滑槽位于盖板的后段。上盖上开设有插槽,且插槽与滑块相对设置。同理,在上盖处于关闭状态时,滑块驻停在盖板上,位于插槽外,此时该自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用户可根据需求掀起上盖,以添加物料或清洗功能腔。在用户开启上盖后,相对于关闭状态,上盖的转动角度即为开启角度,当开启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滑块因自身重力作用在盖板上滑动,以使部分滑块滑入上盖的插槽中,以将盖板锁定在上盖上,避免用户误开启盖板。
13.由此可见,本技术通过设置插槽和滑块,使上盖能够在开启至一定角度后自动锁定盖板,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容易误开启盖板,导致上盖内部物料泄露的技术问题,避免外泄物料污染室内环境,防止外泄物料烫伤用户。进而实现优化烹饪设备结构,提升烹饪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14.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插槽设于盖板;上盖包括滑槽,滑槽的开口与插槽相对设置,滑块设于滑槽内;在上盖处于关闭状态下,滑槽的深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
16.在该技术方案中,上盖上形成有滑槽,滑槽的形状与滑块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以使滑块能够在滑槽内沿滑槽的深度方向滑动。其中,在上盖处于关闭状态时,插槽位于滑槽侧上方,且滑槽的开口朝向插槽,此时滑槽的深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为预设角度。
17.具体地,在关闭上盖时,因滑槽开口朝向侧上方,因此滑块在自身重力下驻停在滑槽内部,此时滑块不会对盖板的开关造成影响,用户可根据需求开启盖板。在开启上盖后,上盖相对煲体转动,当开启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滑槽的开口朝向水平方向,若继续转动上盖,则滑槽的开口朝向侧下方,此时部分滑块便会因自重滑入插槽内,其余部分滑块依旧停留在滑槽中,从而通过该滑块阻止盖板相对上盖转动,以完成盖板的自锁定。
18.该自锁定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可以在满足上盖自锁需求的基础上降低烹饪设备的加工难度、压缩烹饪设备的生产成本,且能够为烹饪设备的轻量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滑块的长度大于插槽的深度,且小于或等于滑槽的深度。
20.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滑块的长度作出说明。具体地,滑块的长度大于插槽的深度,且滑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滑槽的深度。通过限定滑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滑槽的深度,使得上盖处于关闭状态时,滑块能够隐藏在滑槽内,以避免滑块在上盖关闭时影响盖板的正常开关。同时,通过限定滑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插槽的深度,可以使上盖开启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一部分滑块滑入插槽且另一部分滑块停留在滑槽内,从而确保滑块能够将盖板锁定在上盖上,避免用户在此时误开启盖板。进而实现优化滑块尺寸,提升滑块自锁有效性和可靠性,降低烹饪设备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设角度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0
°
,且小于或等于80
°

22.在该技术方案中,对预设角度的范围区间作出限定。具体地,预设角度需大于或等于10
°
,且预设角度需小于或等于80
°
。烹饪设备的布置面难免会倾斜于水平面,若此时布置
面的倾斜角度大于预设角度,则可能产生滑块误滑入滑槽的情况,导致盖板无法正常开启。并且,用户在开启盖板时,扳动盖板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烹饪设备小幅度倾斜,若倾斜角度超过预设角度则同样会导致滑块误滑入插槽,导致盖板无法正常开启。对此,通过限定预设角度大于或等于10
°
,可以有效区分上盖的开关状态,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通过限定预设角度小于或等于80
°
可以保证自锁结构能够覆盖大部分盖体开启角度,避免出现盖体已被掀开但自锁结构未动作的情况。进而实现优化滑块和滑槽结构布局,提升烹饪设备可靠性,降低烹饪设备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上盖包括:盖体,与煲体铰接,盖板与盖体铰接,包括凹陷部;帽体,扣合于凹陷部处,以围合出滑槽。
24.在该技术方案中,展开说明上盖的结构。具体地,上盖包括盖体和帽体。盖体上设置有贯穿盖体的凹陷部,凹陷部的一端与滑槽相对设置,另一端背离插槽。帽体扣合在凹陷部背离滑槽的一端,凹陷部和帽体内部空间共同组成滑槽。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可以降低滑槽的加工难度,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并压缩生产成本。
25.其中,帽体与盖体可拆卸连接,在滑块过度磨损或滑块因故障卡死时,用户可拆下帽体以及时更换或调整滑块,以快速完成自锁结构的维护。进而实现降低滑块维护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锁定组件,设于盖板和/或上盖,用于将盖板锁定在上盖上。
27.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上还设置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安装在盖板和/或上盖上,区别于前述自锁结构,在用户未对锁定组件施加操作时,该锁定组件用于将盖板锁定在上盖上。通过设置锁定组件,使盖板默认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盖板因设备震动掀开,从而避免盖板内侧物料,以及防止盖板在工作过程中因碰撞上盖而产生噪声。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实用性和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2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触发部,与锁定组件相连,被触发的触发部能够带动锁定组件解锁盖板。
29.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上还设置有触发部,触发部安装在盖板或上盖上,且触发部与锁定组件相连接。在用户通过操作触发该触发件后,触发件能够带动锁定组件动作,以将锁定组件的状态有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从而解除对盖板的锁定,在此情况下若盖板为被自锁结构锁定,则可顺利开启盖板。通过设置触发部,使用户可通过简单的触发操作开启盖板。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可控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3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上盖还包括定位槽,盖板包括与定位槽相对的第一通孔,锁定组件包括:插销,穿设于第一通孔中,触发部与插销相连;弹性件,一端与插销背离定位槽的端部抵接,另一端与盖板抵接,以将插销推入定位槽。
31.在该技术方案中,对锁定组件的结构作出说明。具体地,锁定组件包括定位槽、第一通孔、插销和弹性件。定位槽设置在上盖上,第一通孔设置在盖板上,第一通孔的一端与定位槽相对设置,且定位槽和第一通孔的形状与插销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插销穿设在第一通孔中,且插销可以沿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滑动。弹性件设置在盖板内,弹性件的一端与盖板抵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插销背离定位槽的一端抵接。完成弹性件的装配后,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通过弹性力将部分插销推入定位槽,从而实现盖板的锁定。其中,触发部与
插销相连接,触发部被触发后能够带动插销向靠近弹性件的方向移动,以使插销退出定位槽,从而完成解锁。对应地,在撤去对触发部的触发动作后,弹性件再次将插销推入至定位槽中,以实现插销的自动复位。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可靠性强的优点,可以在满足盖板锁定需求的基础上压缩烹饪设备的生产成本。
3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插销包括第二通孔,触发部穿设于第二通孔中;触发部包括导向斜面,触发部被触发时,导向斜面推动插销退出定位槽。
33.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插销和触发部之间的配合结构作出限定。具体地,插销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间存在夹角。触发部穿设在第二通孔中,且触发部的周侧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当触发部被触发后,导向斜面推动插销向原理定位槽的方向运动,以使插销退出定位槽,从而完成盖板的解锁,在撤去触发动作后弹性件将插销推回定位槽。设置导向斜面驱动插销动作有利于降低锁定组件的结构复杂度并提升锁定组件的结构紧凑度,进而实现压缩锁定组件生产成本,为烹饪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3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内胆,设于煲体内。
35.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内胆,内胆可拆卸地设置在煲体内,内胆内部空间即为烹饪腔,食材在烹饪腔内被加热至成品食物,并在烹饪腔内进行保温。上盖与煲体相连接,具体可选择煲体与盖体铰接,在扣合上盖后,内胆被封闭在煲体内。从而为烹饪设备提供密闭的烹饪环境,阻止内胆中的物料和热量外泄。
3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上盖还包括蒸汽发生腔和蒸汽通道;在上盖处于关闭状态下,蒸汽通道连通蒸汽发生腔和内胆;在盖板处于关闭状态下,盖板盖合蒸汽发生腔。
37.在该技术方案中,上盖内形成有蒸汽发生腔和蒸汽通道,在上盖处于关闭状态下,蒸汽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蒸汽发生腔和内胆,液体在蒸汽发生腔内转化为高温蒸汽,此部分高温蒸汽能够通入至烹饪腔中,以通过高温蒸汽满足蒸汽烹饪需求,从而提升烹饪腔内所盛放的食物的品质。在盖板处于开启状态下,蒸汽发生腔被开启,用户可向蒸汽发生腔内添加用于生成高温蒸汽的液体,在盖板处于关闭状态下,蒸汽发生腔被盖板盖合,以避免生成的高温蒸汽外泄。
3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保温板,设于上盖,在上盖处于关闭状态下,保温板盖合内胆。
39.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保温板,保温板安装在上盖上,在上盖处于关闭状态时,保温板盖合在内胆上方的开口处。从而阻止内胆内部的热量和物料外泄。
4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第一加热件,设于上盖,用于加热蒸汽发生腔和保温板。
41.在该技术方案中,上盖上还设置有第一加热件。具体地,保温板安装在盖体上,保温板的下表面即是上盖的扣合面,在关闭上盖后,保温板扣合在内胆的开口上,以封闭内胆开口。第一加热件设置在盖体内,具体位于蒸汽发生腔和保温板之间,其中第一加热件与保温板相接触,其上的热量通过接触直接传递至保温板上。在开启保温功能后,第一加热件开启,以在通过加热蒸汽发生腔满足高温蒸汽制备需求同时加热保温板,从而在保温过程中消除烹饪腔顶部的加热盲区,避免热量从低温上盖处外泄。
42.通过设置第一加热件加热蒸汽发生腔,使高温蒸汽可以配合高温保温板加热烹饪
腔,从而进一步提升烹饪设备的保温效果。并且,在实际保温过程中,烹饪腔中食材内的水分会逐渐减少,例如在对米饭长时间保温后,上层米饭会脱水硬化,破坏米饭柔软的口感。对此,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加热件使上盖在保温过程中能够产生高温蒸汽,从而解决上述保温效果差,食材易在保温过程中脱水的技术问题。
43.具体地,第一加热件为电阻丝加热件,该电阻丝加热件的加热功率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0w,且小于或等于100w,以满足保温板加热需求。
4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第二加热件,设于煲体,用于加热内胆。
45.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上还设置有第二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安装在煲体上,具体位于内胆的底部和/或内胆的周侧。第二加热件用于加热内胆,以通过高温内胆烹调食物。对应地,在完成食物的烹调后,第二加热件以低功率加热内胆,从而通过内胆对食物进行保温,在此过程中上盖的保温板配合第二加热件加热内胆内部空间,且上盖能够通过凹陷部向内胆中充入高温蒸汽,以通过高温蒸汽为内胆中的食物加热加湿,从而使用户可以在开启上盖后得到品质优良的食物,避免长时间的保温影响食物温度和口感。
46.具体地,第二加热件可以为电热件,以通过接触加热内胆。第二加热件还可以是电磁加热件,以使内胆可以在电磁场下升温,对此该技术方案不对加热件的结构形式做硬性限定,满足加热需求即可。
4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传感器,设于煲体,用于感测内胆的温度值。
48.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上还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安装在煲体上,用于感测内胆的温度值。通过设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内胆的温度,具体在加热过程中,控制器可通过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温度值控制第二加热件的加热功率。在保温过程中,控制器可根据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温度值控制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工作,以确保内胆内部空间能够维持在保温需求温度,进而提升烹饪设备的烹饪精度和保温精度,提升最终所得食物品质。
4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5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5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52.图2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烹饪设备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53.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54.图4示出了如图3所示的烹饪设备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55.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56.100烹饪设备,110上盖,112滑槽,113盖体,114帽体,115定位槽,116蒸汽发生腔,117蒸汽通道,118滑块,120煲体,130盖板,132插槽,140锁定组件,142插销,144弹性件,150触发部,152导向斜面,160内胆,170保温板,180第一加热件,190第二加热件,192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9.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设备。
60.实施例一
6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100,烹饪设备100包括:煲体120;上盖110,与煲体120铰接;盖板130,与上盖110铰接;滑块118,与上盖110和盖板130的其中一者滑动连接;插槽132,设于上盖110和盖板130的另一者;其中,在上盖110处于打开状态下,当上盖110的开启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滑块118部分滑入插槽132,锁定盖板130。
62.本技术限定了一种烹饪设备100,烹饪设备100包括煲体120、上盖110和盖板130。煲体120为烹饪设备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烹饪设备100上的其他结构,煲体120内成型有安装腔,安装腔用于安装包括内胆160、蒸笼等内部结构。上盖110安装在煲体120上,具体上盖110的一端与煲体120铰接,以使上盖110能够相对煲体120转动。上盖110用于开启或关闭安装腔,在烹饪过程中上盖110转动至关闭状态,以封闭安装腔,为内胆160等结构提供密闭的工作环境。在完成食物烹制工作或临时添加食材时,可将上盖110掀起,以打开安装腔。
63.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上盖110的多功能需求,上盖110内部多设置有功能腔,该功能腔包括用于存储外排蒸汽中水分的存储腔,还包括过滤和收集油脂的废水箱,以及用于生成蒸汽以通入煲体120的蒸汽发生腔116。对此该实施例不对该功能腔的具体功能形式以及内部存储的物料种类作出硬性限定。盖板130安装在上盖110上,具体与上盖110铰接,且盖板130用于开启或关闭功能腔。
64.相关技术中,在设置有上盖110和盖板130的烹饪设备100上,用户可通过操作随时开启上盖110。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若用户在上盖110被掀起时误开启盖板130,则盖板130内侧所遮挡的物料可能会在重力作用下外泄,外泄的物料可能会污染室内环境,还可能烫伤用户,为用户带来麻烦,且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65.对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限定的烹饪设备100还设置有自锁结构,该自锁结构包括滑块118和插槽132。具体地,滑块118和插槽132分别设置在上盖110和盖板130上。
66.在滑块118安装在上盖110上,且滑块118能够相对上盖110滑动时,滑块118和滑槽112位于盖板130的前端。盖板130上开设有插槽132,插槽132与滑块118相对设置,且插槽132的形状与滑块118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其中,在上盖110处于关闭状态时,滑块118驻停在上盖110上,位于插槽132外,此时该自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用户可根据需求掀起上盖110,以添加物料或清洗功能腔。在用户开启上盖110后,相对于关闭状态,上盖110的转动角度即为开启角度,当开启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滑块118因自身重力作用在盖体113上滑动,
以使部分滑块118滑入插槽132,以将盖板130锁定在上盖110上,避免用户误开启盖板130。
67.在滑块118安装在盖板130上,且滑块118能够相对盖板130滑动时,滑块118和滑槽位于盖板130的后段。上盖110上开设有插槽132,且插槽132与滑块118相对设置。同理,在上盖110处于关闭状态时,滑块118驻停在盖板130上,位于插槽132外,此时该自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用户可根据需求掀起上盖110,以添加物料或清洗功能腔。在用户开启上盖110后,相对于关闭状态,上盖110的转动角度即为开启角度,当开启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滑块118因自身重力作用在盖板130上滑动,以使部分滑块118滑入上盖110的插槽132中,以将盖板130锁定在上盖110上,避免用户误开启盖板130。
68.由此可见,本技术通过设置插槽132和滑块118,使上盖110能够在开启至一定角度后自动锁定盖板130,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容易误开启盖板130,导致上盖110内部物料泄露的技术问题,避免外泄物料污染室内环境,防止外泄物料烫伤用户。进而实现优化烹饪设备100结构,提升烹饪设备100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69.实施例二
7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插槽132设于盖板130;上盖110包括滑槽112,滑槽112的开口与插槽132相对设置,滑块118设于滑槽112内;在上盖110处于关闭状态下,滑槽112的深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
71.在该实施例中,上盖110上形成有滑槽112,滑槽112的形状与滑块118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以使滑块118能够在滑槽112内沿滑槽112的深度方向滑动。其中,在上盖110处于关闭状态时,插槽132位于滑槽112侧上方,且滑槽112的开口朝向插槽132,此时滑槽112的深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为预设角度。
72.具体地,在关闭上盖110时,因滑槽112开口朝向侧上方,因此滑块118在自身重力下驻停在滑槽112内部,此时滑块118不会对盖板130的开关造成影响,用户可根据需求开启盖板130。在开启上盖110后,上盖110相对煲体120转动,当开启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滑槽112的开口朝向水平方向,若继续转动上盖110,则滑槽112的开口朝向侧下方,此时部分滑块118便会因自重滑入插槽132内,其余部分滑块118依旧停留在滑槽112中,从而通过该滑块118阻止盖板130相对上盖110转动,以完成盖板130的自锁定。
73.该自锁定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可以在满足上盖110自锁需求的基础上降低烹饪设备100的加工难度、压缩烹饪设备100的生产成本,且能够为烹饪设备100的轻量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
74.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滑块118的长度大于插槽132的深度,且小于或等于滑槽112的深度。
75.在该实施例中,对滑块118的长度作出说明。具体地,滑块118的长度大于插槽132的深度,且滑块118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滑槽112的深度。通过限定滑块118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滑槽112的深度,使得上盖110处于关闭状态时,滑块118能够隐藏在滑槽112内,以避免滑块118在上盖110关闭时影响盖板130的正常开关。同时,通过限定滑块118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插槽132的深度,可以使上盖110开启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一部分滑块118滑入插槽132且另一部分滑块118停留在滑槽112内,从而确保滑块118能够将盖板130锁定在上盖110上,避免用户在此时误开启盖板130。进而实现优化滑块118尺寸,提升滑块118自锁有效性和可靠性,降低烹饪设备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76.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预设角度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0
°
,且小于或等于80
°

77.在该实施例中,对预设角度的范围区间作出限定。具体地,预设角度需大于或等于10
°
,且预设角度需小于或等于80
°
。烹饪设备100的布置面难免会倾斜于水平面,若此时布置面的倾斜角度大于预设角度,则可能产生滑块118误滑入滑槽112的情况,导致盖板130无法正常开启。并且,用户在开启盖板130时,扳动盖板130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烹饪设备100小幅度倾斜,若倾斜角度超过预设角度则同样会导致滑块118误滑入插槽132,导致盖板130无法正常开启。对此,通过限定预设角度大于或等于10
°
,可以有效区分上盖110的开关状态,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通过限定预设角度小于或等于80
°
可以保证自锁结构能够覆盖大部分盖体113开启角度,避免出现盖体113已被掀开但自锁结构未动作的情况。进而实现优化滑块118和滑槽112结构布局,提升烹饪设备100可靠性,降低烹饪设备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78.具体地,预设角度范围可选择为大于或等于40
°
且小于或等于45
°

79.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上盖110包括:盖体113,与煲体120铰接,盖板130与盖体113铰接,包括凹陷部;帽体114,扣合于凹陷部处,以围合出滑槽112。
80.在该实施例中,展开说明上盖110的结构。具体地,上盖110包括盖体113和帽体114。盖体113上设置有贯穿盖体113的凹陷部,凹陷部的一端与滑槽112相对设置,另一端背离插槽132。帽体114扣合在凹陷部背离滑槽112的一端,凹陷部和帽体114内部空间共同组成滑槽112。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可以降低滑槽112的加工难度,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并压缩生产成本。
81.其中,帽体114与盖体113可拆卸连接,在滑块118过度磨损或滑块118因故障卡死时,用户可拆下帽体114以及时更换或调整滑块118,以快速完成自锁结构的维护。进而实现降低滑块118维护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82.实施例三
83.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锁定组件140,设于盖板130和/或上盖110,用于将盖板130锁定在盖板130上。
84.在该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上还设置有锁定组件140,锁定组件140安装在盖板130和/或上盖110上,区别于前述自锁结构,在用户未对锁定组件140施加操作时,该锁定组件140用于将盖板130锁定在上盖110上。通过设置锁定组件140,使盖板130默认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盖板130因设备震动掀开,从而避免盖板130内侧物料,以及防止盖板130在工作过程中因碰撞上盖110而产生噪声。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100实用性和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85.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触发部150,与锁定组件140相连,被触发的触发部150能够带动锁定组件140解锁上盖110。
86.在该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上还设置有触发部150,触发部150安装在盖板130或上盖110上,且触发部150与锁定组件140相连接。在用户通过操作触发该触发件后,触发件能够带动锁定组件140动作,以将锁定组件140的状态有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从而解除对盖板130的锁定,在此情况下若盖板130为被自锁结构锁定,则可顺利开启盖板130。通过设置触发部150,使用户可通过简单的触发操作开启盖板130。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100可控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87.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上盖110还包括定位槽115,盖板130包括与定位槽115相对的第一通孔,锁定组件140包括:插销142,穿设于第一通孔中,触发部150与插销142相连;弹性件144,一端与插销142背离定位槽115的端部抵接,另一端与盖板130抵接,以将插销142推入定位槽115。
88.在该实施例中,对锁定组件140的结构作出说明。具体地,锁定组件140包括定位槽115、第一通孔、插销142和弹性件144。定位槽115设置在上盖110上,第一通孔设置在盖板130上,第一通孔的一端与定位槽115相对设置,且定位槽115和第一通孔的形状与插销142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插销142穿设在第一通孔中,且插销142可以沿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滑动。弹性件144设置在盖板130内,弹性件144的一端与盖板130抵接,弹性件144的另一端与插销142背离定位槽115的一端抵接。完成弹性件144的装配后,弹性件144处于压缩状态,以通过弹性力将部分插销142推入定位槽115,从而实现盖板130的锁定。其中,触发部150与插销142相连接,触发部150被触发后能够带动插销142向靠近弹性件144的方向移动,以使插销142退出定位槽115,从而完成解锁。对应地,在撤去对触发部150的触发动作后,弹性件144再次将插销142推入至定位槽115中,以实现插销142的自动复位。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可靠性强的优点,可以在满足盖板130锁定需求的基础上压缩烹饪设备100的生产成本。
89.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插销142包括第二通孔,触发部150穿设于第二通孔中;触发部150包括导向斜面152,触发部150被触发时,导向斜面152推动插销142退出定位槽115。
90.在该实施例中,对插销142和触发部150之间的配合结构作出限定。具体地,插销14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间存在夹角。触发部150穿设在第二通孔中,且触发部150的周侧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152。当触发部150被触发后,导向斜面152推动插销142向原理定位槽115的方向运动,以使插销142退出定位槽115,从而完成盖板130的解锁,在撤去触发动作后弹性件144将插销142推回定位槽115。设置导向斜面152驱动插销142动作有利于降低锁定组件140的结构复杂度并提升锁定组件140的结构紧凑度,进而实现压缩锁定组件140生产成本,为烹饪设备100的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91.实施例四
9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内胆160,设于煲体120内。
93.在该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内胆160,内胆160可拆卸地设置在煲体120内,内胆160内部空间即为烹饪腔,食材在烹饪腔内被加热至成品食物,并在烹饪腔内进行保温。上盖110与煲体120相连接,具体可选择煲体120与盖体113铰接,在扣合上盖110后,内胆160被封闭在煲体120内。从而为烹饪设备100提供密闭的烹饪环境,阻止内胆160中的物料和热量外泄。
94.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上盖110还包括蒸汽发生腔116和蒸汽通道117;在上盖110处于关闭状态下,蒸汽通道117连通蒸汽发生腔116和内胆160;在盖板130处于关闭状态下,盖板130盖合蒸汽发生腔116。
95.在该实施例中,上盖110内形成有蒸汽发生腔116和蒸汽通道117,液体在蒸汽发生腔116内转化为高温蒸汽,此部分高温蒸汽能够通入至烹饪腔中,以通过高温蒸汽满足蒸汽
烹饪需求,从而提升烹饪腔内所盛放的食物的品质。在盖板130处于开启状态下,蒸汽发生腔116被开启,用户可向蒸汽发生腔116内添加用于生成高温蒸汽的液体,在盖板130处于关闭状态下,蒸汽发生腔116被盖板130盖合,以避免生成的高温蒸汽外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保温板170,设于上盖110,在上盖110处于关闭状态下,保温板170盖合内胆160。
96.在该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保温板170,保温板170安装在上盖110上,在上盖110处于关闭状态下,保温板170盖合在内胆160上方的开口处。从而阻止内胆160内部的热量和物料外泄。
97.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加热件180,设于上盖110,用于加热蒸汽发生腔116和保温板170。
98.在该实施例中,上盖110上还设置有第一加热件180。具体地,保温板170安装在盖体113上,保温板170的下表面即是上盖110的扣合面,在关闭上盖110后,保温板170扣合在内胆160的开口上,以封闭内胆160开口。第一加热件180设置在盖体113内,具体位于蒸汽发生腔116和保温板170之间,其中第一加热件180与保温板170相接触,其上的热量通过接触直接传递至保温板170上。在开启保温功能后,第一加热件180开启,以在通过加热蒸汽发生腔116满足高温蒸汽制备需求同时加热保温板170,从而在保温过程中消除烹饪腔顶部的加热盲区,避免热量从低温上盖110处外泄。
99.通过设置第一加热件180加热蒸汽发生腔116,使高温蒸汽可以配合高温保温板170加热烹饪腔,从而进一步提升烹饪设备100的保温效果。并且,在实际保温过程中,烹饪腔中食材内的水分会逐渐减少,例如在对米饭长时间保温后,上层米饭会脱水硬化,破坏米饭柔软的口感。对此,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加热件180使上盖110在保温过程中能够产生高温蒸汽,从而解决上述保温效果差,食材易在保温过程中脱水的技术问题。
100.具体地,第一加热件180为电阻丝加热件,该电阻丝加热件的加热功率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0w,且小于或等于100w,以满足保温板170加热需求。
101.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上盖110组件还包括:第三加热件,设于盖板130,用于加热蒸汽发生腔116。
102.在该实施例中,上盖110组件还包括第三加热件。第三加热件设置在盖板130上,具体设置在盖板130朝向盒体侧。在将盖板130盖合在盒体开口区域后,第三加热件与蒸汽发生腔116相对。保温过程中,第三加热件能够配合第一加热件180加热蒸汽发生腔116。通过设置第三加热件,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高温蒸汽的制备效率,以确保能够向烹饪腔提供足够量的高温蒸汽。另一方面,第三加热件能够替第一加热件180分摊部分加热需求,以避免功率过高的第一加热件180将保温板170温度加热至需求温度以上。从而在保证保温板170有效保温需求的基础上提升高温蒸汽的制备效率,进而实现优化上盖110组件结构,提升上盖110组件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103.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上盖110组件还包括:隔热部,设于第三加热件和盖板130之间。
104.在该实施例中,上盖110组件还包括隔热部,隔热部设置在盖板130上,具体位于第三加热件和盖板130顶壁之间。通过设置隔热部,能够降低第三加热件向盖板130上表面传递热量的效率,以避免盖板130上表面被第三加热件加热过热,防止用户被高温盖板130烫
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16.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1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