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装置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5768发布日期:2023-03-29 15:2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烘烤装置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食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烘烤装置和料理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料理机。现有料理机在制作婴儿辅食、熟料早餐等饮品时,需要先将食材煮熟或蒸熟,然后手动放入料理机中进行搅打,操作步骤繁琐,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烤装置和料理机,其操作简单,且效率高。
4.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烘烤装置。该烘烤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设有底端具有开口的烘烤腔和与所述烘烤腔连通的气流通道;风机,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远离所述烘烤腔的一端,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侧和所述烘烤腔底端;加热件,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且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烘烤腔之间,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烘烤腔;及下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组件、驱动装置、第一位置判断元件和第二位置判断元件,所述下料组件设有转轴,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促使所述下料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时,所述下料组件闭合所述开口并触发所述第一位置判断元件,在第二位置时,所述下料组件打开所述开口并触发所述第二位置判断元件。由于壳体组件设有烘烤腔,通过风机将加热件周围的热气流吹送至烘烤腔内,以对烘烤腔内的食材进行烘烤,这种方式加热均匀、效率高,并且在烘烤结束后,通过下料机构可以将烘烤腔内的食材投放到料理杯内,如此,在料理机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可以在食材搅打前,通过烘烤装置对食材进行烘烤,在料理杯中只需要对食材进行搅打、粉碎即可,从而不需要长时间熬煮食材,可以有效地缩短料理机制作食物的时间,同时由于不需要长时间熬煮食材,即使降低料理杯的高度,也能避免食材溢出,这样还有利于将料理杯做得更矮更小;并且,驱动装置驱动下料组件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从而能够将烘烤腔内的食物自动投放到料理杯内,使用更加方便,且效率更高;通过设置第一位置判断元件和第二位置判断元件,能够精确控制所述挡板支架的转动角度,进而能够保证所述下料挡板能够完全闭合所述开口,或者所述下料挡板能够完全打开所述开口。
5.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烘烤腔下方,所述下料组件包括挡板支架和设置于所述挡板支架的下料挡板,所述挡板支架设有所述转轴,所述下料挡板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口,且所述下料挡板设有若干连通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烘烤腔的风孔。由于气流通道位于烘烤腔下方,这样气流通道内的热气流从烘烤腔底端(即通过下料挡板的风孔)进入烘烤腔内,而由于热气流密度小,在进入烘烤腔后更容易朝上运动,从而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对烘烤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当下料组件在第一位置时,下料挡板闭合开口;当下料组件在第二位置时,下料挡板打开开口。
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转轴连接;或者,所述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组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如此,电机启动即可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促使下料挡板打开或闭合开口,且结构简单。
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主动齿轮和固定于所述转轴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或者,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第一带轮、固定于所述转轴的第二带轮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的同步带。
8.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第一位置判断元件和第二位置判断元件,所述下料组件切换到第一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一位置判断元件,所述下料组件切换到第二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二位置判断元件。通过设置第一位置判断元件和第二位置判断元件,能够精确控制所述挡板支架的转动角度,进而能够保证所述下料挡板能够完全闭合所述开口,或者所述下料挡板能够完全打开所述开口。
9.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用于触发所述第一位置判断元件或所述第二位置判断元件。通过设置凸部能够更可靠地对第一位置判断元件或第二位置判断元件进行触发。
10.进一步地,所述烘烤装置还包括容纳盒和导管,所述导管连通所述容纳盒和所述气流通道。食材在装入烘烤腔之前往往先进行清洗,装入烘烤腔之后粘在食材上的水流入气流通道并通过导管落入容纳盒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内筒和风筒,所述外壳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内筒设有所述烘烤腔,所述风筒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内,所述风筒限定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风筒内,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筒端部。风机将加热件加热产生的热气流朝向第一部分的方向吹送,热气流到达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后会自动上升,从而能够快速地进入烘烤腔内对食材进行烘烤,这样有利于提升烘烤效率,且壳体组件结构合理。
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筒下方的出料口,当所述下料组件切换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支架将所述出料口闭合,当所述下料组件切换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支架将所述出料口打开。当所述下料组件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时,开口和出料口同时被打开,此时烘烤腔内的食材依次通过开口和出料口流出烘烤装置并流入料理杯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包括由云母片构成的支架和绕设于所述支架的发热丝,所述支架与所述发热丝之间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风道。通过设置风道,能够保证热气流在风机的吹送下顺畅地达到烘烤腔内。
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端部的出风网罩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端部的进风网罩,所述出风网罩覆盖所述内筒的顶端开口,所述进风网罩设置于所述风机的进风侧。通过设置出风网罩和进风网罩,能够在壳体组件内形成气流循环,从而保证不断有新的空气通过进风网罩进入气流通道被加热件加热形成热气流,同时已经对食材加热过的热气流通过出风网罩排出去,如此循环,使得加热效率更高。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端部的端盖,所述出风网罩夹持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端盖之间。如此,通过将端盖拆卸下来,进而将出风网罩取下,可以方便地将食材从内筒的顶端开口加入烘烤腔内。
1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左半壳和与所述左半壳对接的右半壳,所述左半壳和所
述右半壳通过固定圈和/或紧固件和/或卡扣固定在一起。通过将外壳设置成左半壳和右半壳对接的结构,能够方便地将内筒和风筒装入外壳内。
17.进一步地,所述烘烤装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设有与所述出料口相对应的进料孔,并且所述出料口在所述盖体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进料孔错开。由于出料口在盖体上的垂直投影与进料孔的位置错开,这样料理杯内的热水产生的蒸汽不会通过出料口进入烘烤装置内,如此,烘烤装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18.进一步地,所述烘烤装置还包括导料件,所述导料件围绕所述出料口和所述进料孔,所述导料件还设有可转动地盖设于所述进料孔上方的防溢盖。通过设置导料件,在将烘烤腔内的食材投放到料理杯时,能够将全部食材导入到料理杯中;通过设置防溢盖,一方面能够避免浆液从进料孔溢出,另一方面在料理机工作过程中能够有利于避免料理杯内的热量散发出去。
19.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料理机。该料理机包括:主机;料理杯,安装于所述主机,所述料理杯设有粉碎组件;及如上所述的烘烤装置,盖设于所述料理杯,所述烘烤装置能够向所述料理杯提供烘烤后的食材。如此,在料理机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可以在食材搅打前,通过烘烤装置对食材进行烘烤,在料理杯中只需要对食材进行搅打、粉碎即可,从而不需要长时间熬煮食材,可以有效地缩短料理机制作食物的时间。
附图说明
20.图1所示为本技术料理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杯和烘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2.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烘烤装置的分解图;
23.图4和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烘烤装置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剖面图;
24.图6和图7所示为图3所示的下料机构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25.图8和图9所示为图3所示的下料机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6.图10和图11所示为图3所示的下料机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28.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
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料理机100,请参阅图1至图7,料理机100可以是豆浆机、榨汁机、破壁机等。料理机100包括主机91、安装于主机91的料理杯93和盖设于所述料理杯93的烘烤装置95。
30.主机91包括电机,料理杯93设有粉碎组件,电机驱动粉碎组件转动,以搅打食材。所述粉碎组件可以为刀组件,也可以为研磨组件,且不限于此。所述料理杯93还设有发热件,在本技术中,所述发热件可以用于对水进行加热。主机91还包括控制电路板,用来提供电力和控制信号,控制料理机100的工作。所述烘烤装置95能够向所述料理杯93提供烘烤后的食材。
31.请参阅图3至图5,烘烤装置95包括壳体组件10、风机30、加热件20和下料机构90。所述壳体组件10设有底端具有开口15的烘烤腔11和与所述烘烤腔11连通的气流通道12。烘烤腔11用于对食材(例如:豆类、五谷等)进行烘烤。
32.风机30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2远离所述烘烤腔11的一端,所述气流通道12连通所述风机30的出风侧和所述烘烤腔11底端。加热件20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2内且位于所述风机30和所述烘烤腔11之间,所述加热件20用于加热所述烘烤腔11。
33.当烘烤装置95开始工作,加热件20和风机30打开,加热件20开始发热,风机30将加热件20周围的热气流朝向烘烤腔11的方向吹送,热气流在气流通道12中流动到烘烤腔11底端,并从烘烤腔11底端进入烘烤腔11内,从而对烘烤腔1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烘烤。
34.下料机构90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10,所述下料机构90包括下料组件40、驱动装置、第一位置判断元件446和第二位置判断元件447,所述下料组件40设有转轴48,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转轴48转动,促使所述下料组件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时,所述下料组件40闭合所述开口15并触发所述第一位置判断元件446,在第二位置时,所述下料组件40打开所述开口15并触发所述第二位置判断元件447。在烘烤开始前,下料组件40将开口15闭合。在烘烤结束后,下料组件40将开口15打开,以将烘烤后的食材投放到料理杯93内。
35.本技术烘烤装置95,由于壳体组件10设有烘烤腔11,通过风机30将加热件20周围的热气流吹送至烘烤腔11内,以对烘烤腔11内的食材进行烘烤,这种方式加热均匀、效率高,并且在烘烤结束后,通过下料机构90可以将烘烤腔11内的食材投放到料理杯93内,如此,在料理机100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可以在食材搅打前,通过烘烤装置95对食材进行烘烤,在料理杯93中只需要对食材进行搅打、粉碎即可,从而不需要长时间熬煮食材,可以有效地缩短料理机100制作食物的时间,同时由于不需要长时间熬煮食材,即使降低料理杯93的高度,也能避免食材溢出,这样还有利于将料理杯93做得更矮更小;并且,驱动装置驱动下料组件40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从而能够将烘烤腔11内的食物自动投放到料理杯93内,使用更加方便,且效率更高。通过设置第一位置判断元件446和第二位置判断元件447,能够精确控制所述挡板支架42的转动角度,进而能够保证所述下料挡板41能够完全闭合所述开口15,或者所述下料挡板41能够完全打开所述开口15。所述第一位置判断元件446和第二位置判断元件447可以设置于壳体组件10。
36.所述气流通道12设置于所述烘烤腔11下方,所述下料组件40包括挡板支架42和设
置于所述挡板支架42的下料挡板41,所述挡板支架42设有所述转轴48,所述下料挡板41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口15,且所述下料挡板41设有若干连通所述气流通道12和所述烘烤腔11的风孔411。由于气流通道12位于烘烤腔11下方,这样气流通道12内的热气流从烘烤腔11底端(即通过下料挡板41的风孔411)进入烘烤腔11内,而由于热气流密度小,在进入烘烤腔11后更容易朝上运动,从而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对烘烤腔1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当下料组件40在第一位置时,下料挡板41闭合开口15;当下料组件40在第二位置时,下料挡板41打开开口15。
37.优选地,所述风孔411的面积范围在0.5平方毫米至13平方毫米之间。如此,既能避免食材从风孔411漏出来,又能保证热气流能够快速进入烘烤腔11,进而保证烘烤效率。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孔411的面积可以为0.5平方毫米、2平方毫米、4平方毫米、6平方毫米、8平方毫米、10平方毫米、12平方毫米、13平方毫米以及上述任意相邻二者之间的某个值。所述风孔4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39.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43,所述电机43输出轴与所述转轴48连接;或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43和传动组件44,所述电机43通过所述传动组件44驱动所述转轴48转动。如此,电机43启动即可带动转轴48转动,进而促使下料挡板41打开或闭合开口15,且结构简单。
40.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传动组件44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43输出轴的主动齿轮441和固定于所述转轴48且与所述主动齿轮441啮合的从动齿轮442。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传动组件44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43输出轴的第一带轮443、固定于所述转轴48的第二带轮444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443和所述第二带轮444的同步带445。
41.所述转轴48设有凸部481,所述凸部481用于触发所述第一位置判断元件446或所述第二位置判断元件447。通过设置凸部481能够更可靠地对第一位置判断元件446或第二位置判断元件447进行触发。
42.所述烘烤装置还包括容纳盒51和导管52,所述导管52连通所述容纳盒51和所述气流通道12。食材在装入烘烤腔11之前往往先进行清洗,装入烘烤腔11之后粘在食材上的水流入气流通道12并通过导管52落入容纳盒51内。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12沿横向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12沿纵向设置。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12先沿横向延伸,然后沿纵向延伸。以上只是一些例子,并不限于上述例子。
44.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外壳19、内筒18和风筒17,所述外壳19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191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92,所述第二部分192与所述第一部分191的下端连接。所述内筒18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91内,所述内筒18设有所述烘烤腔11,所述风筒17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192内,所述风筒17限定形成所述气流通道12,所述加热件20设置于所述风筒17内,所述风机30设置于所述风筒17端部。风机30将加热件20加热产生的热气流朝向第一部分191的方向吹送,热气流到达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191后会自动上升,从而能够快速地进入烘烤腔11内对食材进行烘烤,这样有利于提升烘烤效率,且壳体组件10结构合理。
45.所述外壳19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筒18下方的出料口193,当所述下料组件40切换到
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支架42将所述出料口193闭合,当所述下料组件40切换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支架42将所述出料口193打开。
46.当所述下料组件40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时,开口15和出料口193同时被打开,此时烘烤腔11内的食材依次通过开口15和出料口193流出烘烤装置95并流入料理杯93内。如此,通过控制下料组件40,能够实现将烘烤腔11内的食材投入料理杯93,不需要人工操作,可以自动将烘烤腔11内的食材投入料理杯93。
47.所述加热件20包括由云母片构成的支架21和绕设于所述支架21的发热丝22,所述支架21与所述发热丝22之间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风道23。通过设置风道23,能够保证热气流在风机30的吹送下顺畅地达到烘烤腔11内。所述支架21由多个云母片固定在一起,相邻2个云母片之间均设有供热气流流动的风道23。
48.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壳体组件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91端部的出风网罩16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192端部的进风网罩162,所述出风网罩161覆盖所述内筒18的顶端开口,所述进风网罩162设置于所述风机30的进风侧。通过设置出风网罩161和进风网罩162,能够在壳体组件10内形成气流循环,从而保证不断有新的空气通过进风网罩162进入气流通道12被加热件20加热形成热气流,同时已经对食材加热过的热气流通过出风网罩161排出去,如此循环,使得加热效率更高。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0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91端部的端盖163,所述出风网罩161夹持于所述第一部分191和所述端盖163之间。如此,通过将端盖163拆卸下来,进而将出风网罩161取下,可以方便地将食材从内筒18的顶端开口加入烘烤腔11内。所述端盖163与所述第一部分191通过螺纹结构、卡扣、旋扣等方式配合固定。
50.请参阅图3,所述外壳19包括左半壳194和与所述左半壳194对接的右半壳195,所述左半壳194和所述右半壳195通过固定圈199和/或紧固件和/或卡扣固定在一起。通过将外壳19设置成左半壳194和右半壳195对接的结构,能够方便地将内筒18和风筒17装入外壳19内。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91顶端通过固定圈199将所述左半壳194和所述右半壳195固定,其他位置通过螺钉固定,但不限于此。
51.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烘烤装置95还包括盖体60,所述盖体60设有与所述出料口193相对应的进料孔61,并且所述出料口193在所述盖体60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进料孔61错开。由于出料口193在盖体60上的垂直投影与进料孔61的位置错开,这样料理杯93内的热水产生的蒸汽不会通过出料口193进入烘烤装置95内,如此,烘烤装置95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当烘烤后的食材完全投入到料理杯93之后,控制挡板支架42切换到第一状态,以将出料口193闭合,更好地避免蒸汽进入烘烤装置95内。
52.所述烘烤装置还包括导料件65,所述导料件65围绕所述出料口193和所述进料孔61,所述导料件65还设有可转动地盖设于所述进料孔61上方的防溢盖66。通过设置导料件65,在将烘烤腔11内的食材投放到料理杯93时,能够将全部食材导入到料理杯93中;通过设置防溢盖66,一方面能够避免浆液从进料孔61溢出,另一方面在料理机100工作过程中能够有利于避免料理杯93内的热量散发出去。
53.所述壳体组件1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1和与所述温度传感器81电连接的耦合器82,所述温度传感器81伸入所述内筒18,所述耦合器82固定于所述外壳19。如此,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81采集烘烤腔11内的实时温度。所述内筒18和所述外壳19设有供所述温度传感器81
穿过的孔。所述料理杯93把手顶端设有对接耦合器88,该对接耦合器88与设置于所述主机91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耦合器82与对接耦合器88配合实现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81采集的烘烤腔11的实时温度能够通过所述耦合器82和对接耦合器传递给控制电路板。
54.所述风机30设置于所述风筒17外侧,且所述风机30的出风侧与所述风筒17之间设有集风罩189。通过设置集风罩189,能够更好地将风机30出风侧吹出的风导入风筒17内。所述集风罩189和所述风机30之间通过风机密封圈188密封。
5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