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器具的表面涂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29077发布日期:2023-12-21 01:5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饮料器具的表面涂层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饮品容器可以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形成。当饮用储存在该饮品容器中的饮料时,这种金属材料可能会导致不理想的味道。溶胶-凝胶涂覆的涂层,例如陶瓷涂层,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用于减轻这种金属味道问题。然而,由于洗碗机的磨损、擦洗和与器具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涂层会随时间而劣化。或者,搪瓷涂层可以用于减轻该金属味道。然而,这些搪瓷涂层是玻璃样的,会非常脆,并且由于热震和该容器掉落的冲击,会随时间而劣化。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改良的饮品容器和用于生产其的方法,该饮品容器包括改良的涂层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制造容器的方法,可包括形成在该容器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延伸的金属侧壁,该金属侧壁外壳包含内侧壁表面和外侧壁表面。此外,该方法还可包括在该容器底部形成金属底座,包括内底座表面和外底座表面。该方法还可包括在该容器顶部形成开口,其延伸进配置为存储一定体积的液体的内舱中,其中,该内舱由该内侧壁表面和该内底座表面界定。该方法还可将该容器结构置于真空腔中,使一部分的该外底座表面或一部分的该外侧壁表面与第一电极相接触。此外,该方法还可包括将第二电极插入该内舱中,使得该第二电极不与该内侧壁表面或该内底座表面相接触。该第二电极可配置为将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传输到该容器的该内舱中。此外,该方法还可包括从该真空腔中排出一定量的气体、将一定量的前体气体传输到该内舱中,以及给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电,以产生等离子体并在该内侧壁表面和内底座表面上形成沉积层。该沉积层可以是金刚石样的碳层、碳化物层或氮化物层。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容器是隔热容器,其中,该隔热容器包括在该内侧壁表面和该外侧壁表面之间的密封真空腔。该第一电极可以是阳极且该第二电极可以是阴极。该容器可以具有的容器的深度或高度与开口的宽度的比在1:1到5:1的范围内。该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包括烃类气体。该第二电极可包括将该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传输到该容器的该内舱的内通道。此外,该第二电极包括加热元件,其配置为在注入该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之前加热该内侧壁表面。

2、另一方面,容器可包括在该容器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延伸的金属侧壁,并且具有内侧壁表面和外侧壁表面。此外,该容器还包括在该容器底部的金属底座,其包括内底座表面和外底座表面。该容器还可包括在该容器顶部的开口,其延伸进配置为存储一定体积的液体的内舱中。该内舱可由该内侧壁表面和该内底座表面界定。该容器可在内侧壁表面和内底座表面上具有金刚石样的碳层。该金刚石样的碳层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容器可以是隔热容器,也可以是马克杯或平底玻璃杯。该容器可具有大于1:1的容器的深度或高度与该开口宽度的比。可选地,该容器的深度或高度与该开口宽度的比可以在1:1到5:1的范围内。金刚石样的碳层的厚度在0.01微米到10微米的范围内。此外,该金刚石样的碳层通过以下形成:(a)将该容器置于真空腔中,使该外底座表面或该外侧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电极相接触;(b)将第二电极插入该内舱中,使得该第二电极不与该内侧壁表面或该内底座表面相接触,其中,该第二电极还包含通道,配置为将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传输到该容器的该内舱中;以及(c)给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电,以产生等离子体并形成该金刚石样的碳层。

3、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涉及一种制造隔热容器的方法,包含:(a)形成在该隔热容器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延伸的金属侧壁,包含内侧壁表面和外侧壁表面,其中,该隔热容器包括在该内侧壁表面和该外侧壁表面之间的密封真空腔;(b)在该隔热容器的底部形成金属底座,包含内底座表面和外底座表面;(c)在该隔热容器顶部形成开口,延伸进配置为存储一定体积的液体的内舱中,该内舱由该内侧壁表面和该内底座表面界定,其中,该隔热容器的深度与该开口宽度的比大于1:1;(d)将该隔热容器置于真空腔中,使一部分的该外底座表面或一部分的该外侧壁表面与第一电极相接触;(e)将第二电极插入该内舱中,使得该第二电极不与该内侧壁表面和该内底座表面相接触,其中,该第二电极包含通道,配置为将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传输到该隔热容器的该内舱中;(f)从该真空腔中排出一定量气体;(g)通过第二电极中的通道将一定量的该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传输到该隔热容器的该内舱中;以及(h)给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电,以产生等离子体并在该内侧壁表面上形成金刚石样的碳层。

4、提供本摘要来以简化的形式介绍部分概念,其将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被进一步描述。该摘要并非旨在确定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并非旨在用于限制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容器,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金刚石样的碳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是隔热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是马克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的深度与所述开口的宽度的比大于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的深度与所述开口的宽度的比在1:1到5:1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金刚石样的碳层的厚度在0.01微米到10微米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金刚石样的碳层通过以下形成:

9.一种制造容器的方法,包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沉积层也在所述容器的所述内底座表面上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沉积层是金刚石样的碳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沉积层是碳化物层。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沉积层是氮化物层。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容器是隔热容器,其中,所述隔热容器包括在所述内侧壁表面和所述外侧壁表面之间的密封真空腔。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是阳极,所述第二电极是阴极。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容器的深度与所述开口的宽度的比在1:1到5:1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包括烃类气体。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将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传输到所述容器的所述内舱的内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配置为在注入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前体气体之前加热所述内侧壁表面。

20.一种制造隔热容器的方法,包含: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用金刚石样的碳来涂覆饮品容器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可使容器的金属结构定位成与第一电极导电接触,并使用结合电极和气体通道以将前体气体引入容器内舱的探头,以增强金属结构的表面涂覆。

技术研发人员:C·布鲁内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野醍冷却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