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2602发布日期:2024-05-17 12:5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粘合部分和搭扣部分的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1、de102007 012 433a1涉及一种固定系统或连接系统,所述固定系统或连接系统由至少一个粘附搭扣部分组成,所述粘附搭扣部分可以以其固定侧固定在固定部分的自由端侧上,所述粘附搭扣部分的另一个作用侧设有可激活的作用物质,所述作用物质在激活的情况下与第三构件的固定侧形成固定连接。已知的系统解决方案尤其是用作地毯或地毯块的铺设系统,所述地毯或地毯块具有形成使用面的地毯侧面和形成固定侧的地毯背面。这样使得可以在封闭的空间内以常规的方式铺设地毯或地毯块,而无需使用溶剂。

2、由de102004 015 321a1已知一种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至少由粘附搭扣部分组成,所述粘附搭扣部分具有载体带,所述载体带具有在一个侧面上设置在载体带上的钩挂元件和至少一个覆盖带,所述覆盖带形成至少一个自由的侧边区域,所述侧边区域延伸超过载体带的能配设的纵向边缘,相应覆盖带各自的自由侧边区域沿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折叠线朝载体带的方向翻转折叠到本身上,使得覆盖带相应的自由侧边区域的末端边缘转向载体带的能配设的纵向边缘。作为这种连接系统的另外的组成部分,在粘附搭扣部分的背向钩挂元件的侧面上设有用于成型泡沫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多个突出的单杆组成,所述单杆在没有附加的突起的情况下保持与成型泡沫连接。这样,就实现了一致用于软垫泡沫体的连接系统,所述软垫泡沫体使得可以通过粘扣连接结构将座椅套固定到软垫泡沫体上。

3、现有技术中的前面所述的解决方案并不适合在不平整的、波浪形的和/或可变形的表面上可逆地固定功能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基于所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改进的固定方案,所述固定方案使得能够将功能部件长时间可靠地固定在光滑表面、如玻璃上,但对于粗糙和波浪形的表面也是如此。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连接系统在其整体性上实现所述目的。

2、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系统至少包括:

3、-粘合部分,所述粘合部分具有至少一个载体部分,所述载体部分具有多个与载体部分一体地连接的杆状的粘合元件,所述粘合元件的头部在其自由的端侧上能通过粘着力以能重新松开的方式固定在第三构件上,以及

4、-搭扣部分,所述搭扣部分在一个侧面上与所述粘合部分固定地连接,并且在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上具有外露的搭扣元件,所述搭扣元件与另一个搭扣部分的另外的相对应地构成的搭扣元件相嵌接地形成可重新松开的粘扣连接结构。

5、这样,所述粘合部分具有多个杆状的粘合元件,所述粘合元件可以以其加宽的端部在形成头部的情况下通过粘着力以可重新松开的方式固定在第三构件、如例如窗玻璃上。这里,所谓的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用作粘着机制,所述范德华力基于原子或分子之间较弱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但考虑到存在大量的粘合元件,优选每cm2载体部分的载体面存在多于10000个粘合元件,仍实现了粘合部分作为整体与第三构件、如光滑表面、例如窗玻璃形式的光滑表面可靠的粘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系统由于其柔顺性在设计成膜的情况下几乎可以贴合在任意的基体几何形状上,只要所述基体几何形状在纳米级水平上是光滑的。就此而言,所述连接系统也适用于粗糙和波浪形的表面,如例如在瓷砖或其他结构化的构件上存在的表面。

6、具有多个外露的例如圈环材料形式的搭扣元件的与粘合部分固定地连接的搭扣部分用作连接系统的另外的重要部件。此时,这样的搭扣部分连同其搭扣元件构成搭扣部件,所述搭扣部件与相对应的搭扣部件一起构成常规的、能重复地重新松开的粘扣连接结构,这种粘扣连接结构以名称“尼龙粘扣连接”或“粘扣连接”广泛地已知。这样构成的粘扣连接结构的所述另外的搭扣部件此时与相应的功能部件连接,并允许所述功能部件通过所述粘合锁定连接和粘合部分安装在第三构件上,所述第三构件通常包括光滑的表面、如玻璃。此时,粘合部分优选留在所述第三构件上,而所述功能部件能通过可重新松开的粘扣连接结构从作为连接系统组成部分的永久性地留在粘合部分上的搭扣部分或搭扣部件上移除。

7、所述粘合部分连同搭扣部分在连接系统范围内的这种顺序结构实现了改善要在第三构件表面上实现的粘扣连接结构的接触构形,由此实现了改善粘扣连接结构整体上的附着和剪切性能。这种结构尤其是实现了改善在不平整地延伸的表面上的粘附的适应性,并且在这方面可以补偿在第三构件上和必要时在功能部件上存在的不平度。

8、由于所述连接系统具有粘合部分和作为一个部件的搭扣部分的双部件结构,实现了可以在第三构件表面上扩大接触面的可能性。

9、这样,所述一个部件的粘合部分可以具有比另一个搭扣部分大的粘附面,所述另一个搭扣部分是要建立的粘扣连接结构的另一个搭扣部件的组成部分。通过在要安装的第三构件表面上增大接触,对于这种具有粘扣连接结构的总连接系统实现了更高的附着力和剪切力,从而要通过可重新松开的粘扣连接结构安装的功能部件可以具有相应高的重力,所述功能部件仍能通过所述连接系统可靠地固定。

10、所讨论的接触面增大与双部件结构相结合还带来了剥离性能方面另一个优点。在非常高的载荷下或在打开双部件系统时,可能需要形成沿径向扩展和反向的剥离前沿(peelfront),所述剥离前沿需要较高的剥离力并且由此明显提高了由此形成的粘附力。此外,与已知的系统解决方案相比,通过沿径向扩展的剥离前沿减小了剥离角度,并且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由此形成的粘附力。

11、与根据现有技术的粘附弹性体层相比,这种连接系统整体上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因为连接系统的总厚度更大,并且由此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地补偿在连接系统内部和外部的不平度。即使与相同厚度的弹性体层或者这种弹性体层与例如由泡沫材料制成的软弹性层的组合结构直接相比,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系统也改善了适应性和附着性,因为双部件系统在弹性变形时没有或仅有显著减小的复位力。此外,与纯弹性体层相比,通过所述连接系统与另外的具有相应构成的搭扣元件的、作为可重新松开的粘扣连接结构的一部分的搭扣部件的钩挂,加固了由此实现的总系统,其结果是,可能出现的应力或载荷可以分布到更大的面积上,并且由此附加地改善了附着和剪切特性。

12、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系统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设定,所述另一个搭扣部分可以在其与所述另外的搭扣元件相对置的侧面上利用连接介质、如粘合剂固定在功能部件上。这样,实现了任何类型的、例如wlan连接范围中的5g接收器形式的功能部件在第三构件上、例如在建筑物中的窗玻璃表面上可靠的固定,并且即使这种较薄的窗玻璃板由于天气影响、如辐射热等发生变形,所述功能部件在很长的使用时长上也能可靠地固定在这种窗玻璃上。

13、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系统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可以设定,在粘合部分和搭扣部分之间引入至少一个层,其中至少一个层由柔顺的和无弹性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优选以构造成另外的载体部分的方式成为粘合部分的组成部分。

14、这样,例如玻璃面形式的第三构件和连接系统之间可能的任何不平度可继续得到补偿,并且尤其是在使用柔顺的和无弹性的材料时,对于总连接系统实现了更为均匀的应力/载荷分布,其结果是,可能出现的应力或载荷可以分布到更大的面积上,并由此附加改善了附着和剪切特性。已经证实,在具有符合壁虎原理的头侧粘着特性的搭扣材料和丝绒之间的pet膜通过负载分担极大地提高了这种系统的最大附着力。这种膜是柔顺的并且由此却很好地适应要粘附的表面。但pet不是弹性的,这对系统的负载分担是重要的。

15、这种具有粘合部分和搭扣部分的连接系统本身以及可重新松开的粘扣连接结构的所述另一个搭扣部分都可以多层地构成,这里,各单个层可以具有纺织品、网、膜、可磁化的颗粒、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金属、复合材料、聚合物、粘合剂、热塑性塑料或这些材料的混合物,所述材料也可以与纯热塑性塑料相组合。这些单个层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连接,例如相互粘接或焊接。特别是可以向所讨论的两个部件的上侧和/或下侧上施加另外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层,并且所述另外的层例如由压敏胶、触点、磁体、集成电子器件或印刷标记等组成。

16、所述粘合部分连同其粘合元件尤其是由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塑料或这些材料的混合物形成,这些材料也可以与纯热塑性塑料相组合,这里特别优选地使用聚硅氧烷、聚氨酯、天然橡胶、sbr(丁苯橡胶)、epdm(三元乙丙橡胶)。

17、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系统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设定,所述粘合部分和搭扣部分由半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这提供了在视觉上检查所形成的接触构形的可能性。如果例如连接系统的粘合部分施加在玻璃板上并且通过用手略微拂拭来建立接触,则可以很容易地在视觉上区分发生接触的区域和没有相互接触的区域,这是在观察中由对比度差异实现的。此时,在确定存在这种对比度差异时,就可以事后再用手实现整面地形成接触,并再次进行视觉检查。

18、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系统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设定,所述粘合部分的粘合元件成组设置地在各组之间留出空间,所述空间导致视觉上可辨识的分区。这里优选设定,一个搭扣部分的搭扣元件也成组设置地在各组之间留出空间,这些空间导致在视觉上可辨识的分区。由此产生的各个分区可以以不同的间距和布置形式实现,从而可以在广泛的范围内生成不同形式的图案模式。

19、这里优选地还设定,在粘合元件组和/或搭扣元件组之间留出的空间用于容纳功能部件,如电子器件、磁体、印刷标记等。这样,所述连接系统也可以配备有用于所有类型的应用场合的承载信息的介质。

20、此外,在所述连接系统的多种应用可能性的范围内,优选设定,所述搭扣部分的搭扣元件有选择地由钩、双钩、蘑菇状结构、圈环、茎杆、多丝、植绒纤维等组成,其中,所述搭扣部分优选总是这样来选择,即,使得所述搭扣部分相互组合地构成粘扣连接结构。此时,也可以实现雌雄同体的连接系统,在这种例如蘑菇状结构对蘑菇状结构的连接系统中构成分别可重新松开的粘扣连接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