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子以及垫子的提供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96128发布日期:2024-03-13 20:4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垫子以及垫子的提供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躺卧部由多个弹性组件构成的垫子以及垫子的提供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提出了一种垫子,该垫子具备躺卧部,该躺卧部将由弹性构件构成的预定形状的组件在水平面上整齐排列而成。

2、例如,专利文献1(以下也称为现有技术1)提出了垫床,该垫床具备:周壁部,其沿床主体的缘部内侧而设置;以及躺卧部,其在由该周壁部围住的空间内,通过对具有与周壁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的多个长方体状的弹性衬垫构件进行整齐排列填充而构成。现有技术1中的多个弹性衬垫构件以相邻的弹性衬垫构件彼此抵接的程度紧密地整齐排列填充在周壁部的内侧。整齐排列填充的弹性衬垫构件以通过在床主体的底部设置的面拉链等固定安装单元而不会移动的方式被固定安装。

3、另外,专利文献2(以下也称为现有技术2)公开了铺设卧具,该铺设卧具具备具有弹力的多个组件、以及设置有分隔为与该组件相同大小的多个空间的框体。在上述框体的内部设置的空间由厚度足够小的分隔构件分隔,相邻的组件彼此实质上无间隙地被排列。

4、另外,专利文献3(以下也称为现有技术3)公开了缓冲构件,该缓冲构件在基板面上整齐排列有由发泡聚氨酯等海绵状的软质材料构成的多个弹性小组件。在现有技术3中,在基板上表面形成有以等间隔设置的卡合孔,另一方面,在弹性小组件的底面侧设置有能够与该卡合孔卡合的卡合脚,通过使卡合脚与卡合孔卡合,弹性小组件装拆自如地整齐排列在基板面上。在此,进行了如下说明:相邻的弹性小组件彼此构成为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因此作为整体在弹性小组件的周围形成有棋盘格状的细槽,并且弹性小组件能够相互独立地位移。此外,棋盘格状是指,表示像日本的一种棋盘游戏即用于棋的盘(棋盘)的网格那样分区为在纵横方向上等间隔的样子。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昭63-22920号公报

8、专利文献2:专利第4290977号公报

9、专利文献3:实用新案登记第25607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上述现有技术具有以下问题。

3、即,对现有技术1而言,在相邻的弹性衬垫构件彼此之间没有间隙,因此各个弹性衬垫构件难以独立地变形。同样地,现有技术2也是由于在框体的内部设置的的分隔的厚度小,因此实质上在相邻的组件彼此之间没有显著的间隙。其结果是,对现有技术2而言,每个组件也难以独立地变形。

4、因此,在使用者躺卧于垫子上等情况下,无法充分有效利用因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带来的身体下沉效果。

5、另外,对现有技术1而言,也存在如下问题:在相邻的弹性衬垫构件彼此之间没有间隙,因此难以将手指插入弹性衬垫构件间,在产生需要取出任一特定的弹性衬垫构件时难以将其取出。现有技术2也存在该难以取出的情况。

6、对此,对现有技术3而言,作为整体在弹性小组件的周围形成有棋盘格状的细槽,弹性小组件能够相互独立地位移,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1、现有技术2,现有技术3能够良好发挥身体的下沉效果。然而,可知由于弹性小组件像这样能够相互独立地位移而产生新的问题。

7、使用图5来说明与现有技术3相关的上述问题。图5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3的问题点的说明图,图5中的(a)是现有垫子200的头部侧概要侧视图,其沿宽度方向经由细槽而排列有五个立方体即弹性组件。此外,省略现有垫子200整体的图示,但与现有技术3相同地,弹性组件不仅沿宽度方向而且沿长度方向整齐排列,作为具有在相邻的组件间形成有棋盘格状的等间隔的细槽的结构而进行说明。图5中的(b)进行如下模拟:使用者躺卧于现有垫子200上并因使用者的头部410的荷重而使宽度方向中央的弹性组件30x发生变形,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与组件30x相邻的组件30y、30y也接受组件30x的变形而进行弹性变形的样子。图5中的(c)示出了使用者的头部410沿图5中的(b)所示的箭头方向翻身的状态。在存在这样的荷重的移动的情况下,相对于组件30x而朝向纸面右方向施加荷重,因此组件30x的右侧的侧面301以压入右侧相邻的组件30y的方式发生变形。同样地,组件30y的右侧的侧面302也以压入右侧相邻的组件30z的方式发生变形,在该压力下,组件30z的右侧的侧面303也向外方向发生变形。

8、图5中的(d)模拟如下状态:在成为图5中的(c)的状态后,移除使用者的头部410的荷重。如图5中的(d)所示,在右侧无抵接物的组件30z的右侧的侧面303通过自我复原性而回到初期的形状。但是,通过使用者的翻身等而向一边方向施加强荷重并以强力压入相邻组件的方式发生变形的弹性组件30x(侧面301)、30y(侧面302)有时分别在与相邻的弹性组件之间的界面上产生摩擦,移除荷重后也不复原至原来的形状而就这样保持为变形的状态(以下也称为非复原状态)。通过像这样成为非复原状态而在垫子表面产生晃动,为了回到平坦的状态,必须通过手工作业来复原已变形的弹性组件的形状,这样很繁琐。

9、另外,对现有技术3而言,由于在弹性小组件间存在间隙,因此容易进行取出任一特定的弹性小组件的作业。另一方面,对现有技术3而言,存在如下与插入相关的问题:在已取出特定的弹性小组件的空间中再次设置弹性组件时,难以将在弹性小组件的底面设置的卡合脚与在基板上表面设置的卡合孔对位,并且难以插入。在卡合脚为足够硬质的情况下,能够减轻上述与插入相关的问题,但在该情况下,在缓冲构件上产生翻身等动作时,存在卡合脚从卡合孔中脱出、或者在卡合脚的根部产生裂痕的隐患。

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垫子的课题在于,多个弹性组件能够相互独立地变形,并且在产生这样的变形后,容易自然地复原至原来的形状,另外,提供相对于躺卧部的预定位置容易进行特定的弹性组件的插拔作业的垫子。另外,本发明的垫子的提供方法涉及上述的优异的垫子的提供,其课题在于,向使用者提供定制的垫子。

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2、本发明的垫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垫子具有:底层垫子部;分隔壁,其将上述底层垫子部的上表面分隔为预定形状的多个分区;以及弹性组件,其被插入至上述分区,上述分隔壁的高度为上述弹性组件的高度的50%以下,并且上述分隔壁的厚度为1cm以上且2cm以下。

13、另外,本发明的垫子的提供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垫子的提供方法方面,所述垫子具有:底层垫子部;分隔壁,其将上述底层垫子部的上表面分隔为预定形状的多个分区;以及弹性组件,其被插入至上述分区,上述分隔壁的高度为上述弹性组件的高度的50%以下,并且上述分隔壁的厚度为1cm以上且2cm以下,所述垫子收集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并且按照上述个人信息,从多个规格中选择上述底层垫子部、上述分隔壁、以及上述弹性组件的至少任一者而构成个人用垫子,并将上述个人用垫子提供给上述使用者。

14、发明效果

15、构成本发明的垫子的弹性组件被插入并配置在分隔为分隔壁的分区中,因此容易良好地维持配置位置,另外,由于设置为仅被插入至特定的分区从而容易进行插入作业。

16、在本发明中,上述分隔壁被规定为显著的厚度,在相邻的弹性组件间确保充分的间隙。因此,在受到荷重时,能够使弹性组件独立地变形。另外,容易利用该间隙来取出确定的弹性组件。

17、进一步,本发明的垫子中,弹性组件的高度为分隔壁的高度的两倍以上,分隔壁的厚度为1cm以上且2cm以下,因此,允许受到荷重时的弹性组件的独立的变形,并且良好地防止变形后的非复原状态的产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