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压感调节卧具的运行调控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99925发布日期:2023-06-28 22:5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压感调节卧具的运行调控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智能控制,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压感调节卧具的运行调控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用品的需求不再仅限于能够使用的基本需求,对家居用品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对卧具的要求,相比于其他家居用品的要求更高。一天之中,人们一大部分时间要在卧具上保持静止姿势进行度过,若卧具太软或太硬,都会导致身体不适的问题。

2、目前,卧具生产厂家开始生产一些能够调节对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的床或床垫,通过调节床或床垫不同部位的高度,对使用者的身体各部位产生不同的支撑力,从而让使用者在睡眠时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但是,现有的卧具调节方式主要依赖人工调节,在人工调节过程中,哪以难免出现调节噪音。若卧具正有人睡眠,可能让人在睡梦中惊醒,影响使用者的睡眠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压感调节卧具的运行调控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卧具调控主要依赖于人工,现有卧具易出现调控噪音,影响使用者的睡眠质量,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

2、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压感调节卧具的运行调控方法,所述智能压感调节卧具至少包括:智能气泵、与所述智能气泵连接并垂直设置于卧具基座的若干空气弹簧以及设置于各所述空气弹簧顶部的纤维压力传感器;该方法包括:

3、获取各所述纤维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压力数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数据为卧具对当前使用者的承载压力数据;

4、基于各所述初始压力数据及预设的睡姿协调模型,确定睡姿协调完成对应的各待定压力数据及睡姿协调完成对应的协调完成时长;

5、基于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及所述当前使用者的睡眠阶段监测数据,确定各所述待定压力数据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时段,并根据所述压力调节时段,生成至少一个空气弹簧标识组,以基于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对各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压力调节;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包含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内的同一压力调节时段进行压力调节的各所述空气弹簧的标识;

6、获取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压力调节相应的声音监测信息;所述声音监测信息是通过所述智能气泵充气和/或抽气发出的声音得到的;

7、基于所述声音监测信息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所述声音监测信息及实时获取的所述睡眠阶段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内的各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状态是否为待调度状态;

8、若是,根据各所述待调度状态及相应的所述待定压力数据,控制所述智能气泵对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弹簧标识组中的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压力调节。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各所述初始压力数据及预设的睡姿协调模型,确定睡姿协调完成对应的各待定压力数据及睡姿协调完成对应的协调完成时长,具体包括:

10、将预设数据库中的若干睡姿压力数据样本,输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对所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睡姿协调模型;其中,所述睡姿压力数据样本至少包括不同睡姿下卧具对人体各部位的第一压力数据序列及与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序列对应的第二压力数据序列;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序列根据未对睡姿进行压力调节的承载压力数据得到;所述第二压力数据序列根据预先对睡姿进行压力调节后的承载压力数据得到;

11、将各所述初始压力数据输入所述睡姿协调模型,以确定各所述初始压力数据是否为待协调压力数据;

12、若是,确定与各所述待协调压力数据分别对应的各所述待定压力数据;以及

13、确定各所述待协调压力数据均调整至各所述待定压力数据的调整时长,为所述协调完成时长。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各所述初始压力数据及预设的睡姿协调模型,确定睡姿协调完成对应的各待定压力数据及睡姿协调完成对应的协调完成时长,具体包括:

15、确定各所述初始压力数据对应的初始压力数据序列;

16、通过所述睡姿协调模型,匹配所述初始压力数据序列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序列,以确定所述初始压力数据序列对应的初始睡姿;

17、根据所述初始睡姿对应的人体部位,将所述初始压力数据序列分割为若干初始压力数据子序列;

18、根据所述睡姿协调模型对人体各部位的预设压力协调标准,分别确定与人体各部分对应的各初始压力数据子序列对应的各待定压力数据子序列,以完成各所述待定压力数据的生成;所述压力协调标准包括用于确定人体各部位的初始压力数据是否为待协调压力数据的协调比对阈值。

1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及所述当前使用者的睡眠阶段监测数据,确定各所述待定压力数据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时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20、确定所述睡眠阶段监测数据对应的睡眠阶段预测分布曲线;所述睡眠阶段预测分布曲线中的睡眠阶段至少包括:入睡阶段、浅睡阶段、熟睡阶段、快速眼动阶段;

21、根据所述睡眠阶段预测分布曲线,确定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对应的睡眠阶段是否包含所述入睡阶段和/或所述快速眼动阶段;

22、若是,确定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内所述入睡阶段和/或所述快速眼动阶段对应的易惊醒阶段时长,并基于所述易惊醒阶段时长及预设压力调节分贝比对表,延长所述协调完成时长。

2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易惊醒阶段时长及预设压力调节分贝比对表,延长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具体包括:

24、确定所述易惊醒阶段时长内进行压力调节的所述空气弹簧的第一数量;

25、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及所述压力调节分贝比对表,确定所述易惊醒阶段时长内的第一噪音强度值;

26、在所述第一噪音强度值与预设惊醒噪音强度表匹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噪音强度值及所述压力调节分贝比对表,按照预设规则,减少所述第一数量至第二数量,并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所述空气弹簧对应的第二噪音强度值;

27、若所述第二噪音强度值与所述惊醒噪音强度表仍匹配,更新所述第二噪音强度值,直至第n数量的所述空气弹簧对应的第n噪音强度值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预设条件至少为所述第n噪音强度值与所述惊醒噪音强度表不匹配;

28、基于所述第n数量及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时长公式,延长所述协调完成时长。

2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第n数量及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时间表,延长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具体包括:

30、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n数量的差值,为待调度数量;

31、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的位置信息,匹配预设协调优先级比对表中各所述空气弹簧的协调优先级;其中,所述协调优先级比对表基于所述卧具的各所述空气弹簧在按预定顺序进行压力调节时的舒适度评价信息生成;

32、根据所述协调优先级及所述待调度数量,确定与所述待调度数量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为待调度空气弹簧;

33、根据所述压力调节时长公式及所述待定压力数据,确定所述待调度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时长,以根据各所述压力调节时长中的最大值,延长所述协调完成时长。

3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获取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压力调节相应的声音监测信息,具体包括:

35、通过设置于所述卧具内部并与所述智能气泵电连接的声音采集模块,获取所述卧具运行的内部监测声音;所述内部监测声音至少包括所述智能气泵对各所述空气弹簧抽气和/或充气的声音;

36、通过预先训练的声音识别模型,确定所述内部监测声音的声音类型;

37、在所述内部监测声音的声音类型为调控噪音类型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声音监测信息。

3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声音监测信息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所述声音监测信息及实时获取的所述睡眠阶段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内的各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状态是否为待调度状态,具体包括:

39、确定所述睡眠阶段监测数据对应的惊醒噪音强度曲线;

40、将所述声音监测信息与所述惊醒噪音强度曲线进行比对;

41、在所述声音监测信息与所述惊醒噪音强度曲线的比对结果为所述声音监测信息为惊醒噪音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中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状态为待调度状态;

42、根据所述惊醒噪音强度曲线,从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内,分配所述待调度状态对应的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至未进入压力调节时段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并确定被重新分配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是否存在惊醒噪音,以更新各所述压力调节时段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的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状态。

4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各所述待调度状态及相应的所述待定压力数据,控制所述智能气泵对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弹簧标识组中的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压力调节,具体包括:

44、将各所述待调度状态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添加至下一压力调节时段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

45、基于下一压力调节时段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所述睡眠阶段监测数据,更新未压力调节的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中的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状态和/或新增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

46、根据新增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更新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并控制所述智能气泵对更新后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的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充气和/或抽气处理,直至各所述空气弹簧的承载压力数据满足所述待定压力数据。

47、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压感调节卧具的运行调控设备,所述智能压感调节卧具至少包括:智能气泵、与所述智能气泵连接并垂直设置于卧具基座的若干空气弹簧以及设置于各所述空气弹簧顶部的纤维压力传感器;所述设备包括:

48、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49、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50、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

51、获取各所述纤维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压力数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数据为卧具对当前使用者的承载压力数据;

52、基于各所述初始压力数据及预设的睡姿协调模型,确定睡姿协调完成对应的各待定压力数据及睡姿协调完成对应的协调完成时长;

53、基于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及所述当前使用者的睡眠阶段监测数据,确定各所述待定压力数据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时段,并根据所述压力调节时段,生成至少一个空气弹簧标识组,以基于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对各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压力调节;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包含所述协调完成时长内的同一压力调节时段进行压力调节的各所述空气弹簧的标识;

54、获取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压力调节相应的声音监测信息;所述声音监测信息是通过所述智能气泵充气和/或抽气发出的声音得到的;

55、基于所述声音监测信息对应的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所述声音监测信息及实时获取的所述睡眠阶段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空气弹簧标识组内的各所述空气弹簧的压力调节状态是否为待调度状态;

56、若是,根据各所述待调度状态及相应的所述待定压力数据,控制所述智能气泵对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弹簧标识组中的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压力调节。

57、本技术通过上述方案,利用纤维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初始压力数据,对使用者睡姿进行协调,并在进行睡姿协调过程中,根据使用者睡眠阶段进行调整待压力调节的空气弹簧的数量,避免卧具运行调控时的噪音影响使用者的正常睡眠。从而使智能压感调节卧具能够智能且自动、低噪音地运行调控,无需依赖人工调控,也不会出现影响使用者睡眠质量的调控噪音。并进一步提高了卧具使用者对智能压感调节卧具的使用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