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0711发布日期:2023-11-23 08:3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清扫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扫机,更具体地,涉及具备在未打开灰尘筒的状态下能够压缩灰尘筒内部的灰尘的清扫单元的清扫机。


背景技术:

1、清扫机是将清扫对象区域的灰尘或异物吸入或擦拭来执行清扫的机器。这样的清扫机分为由使用者直接移动清扫机而执行清扫的手动清扫机和自己行驶而执行清扫的自动清扫机。

2、另外,手动清扫机根据清扫机的形态,可分为罐型清扫机、直立式清扫机、手持式清扫机、棒型清扫机等。其中,手持式真空清扫机包括从气流中分离垃圾及灰尘的分离装置。

3、上述分离装置包括具备一个以上的旋风器(cyclone)的离心分离机。上述离心分离机包括第一旋风器,该第一旋风器包括形成有壁的集尘器。在第一旋风器的下侧配置有集尘器,集尘器通过底座(下部盖)而进行开闭。底座通过铰链而转动来开闭上述集尘器。

4、在第一旋风器的内侧包括具备多个贯通孔的一种盖即过滤部。通过过滤部,第二旋风器与第一旋风器连通。第一旋风器的内部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之后流向第二旋风器。此时,空气通过过滤部的多个孔的过程中包括在空气中的灰尘会将上述过滤部的多个孔堵住。上述多个孔被堵住越多,空气越不能顺利地流动而导致分离性能下降。

5、因此,使用者需要周期性地清扫过滤部。但是基本上使用者需要将下部盖即底座转动而将集尘器打开,并靠近过滤部侧之后清扫过滤部。因此存在使用者不容易清扫过滤部的缺点。

6、另外,以往,从第一旋风器及第二旋风器分离的灰尘降落到下方而会堆积在底座的上侧,当清扫机停止动作时,分离的灰尘以密度低的状态存储到上述集尘器。即,通过第一旋风器而分离的灰尘与其重量相比占据太大的体积,因此即便在集尘器的内部还存在充分的富裕空间,但为了保持集尘性能,不得不经常倒掉灰尘筒内的灰尘,因此非常不方便。

7、为了解决该问题,公开了将能够对堆积在集尘部的灰尘进行压缩的压缩部件(清扫部)设置在集尘部的内部,并在不打开底座的情况下,在外部使压缩部件下降来压缩灰尘的技术。(在日本注册专利第3699679号,美国公开专利2018-0132685等)压缩部件以包围过滤部的方式形成,并下降到底座侧的同时将粘在过滤部的灰尘推向下侧,并将堆积在集尘部的灰尘按压而进行压缩,并通过弹簧等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恢复到原位置。

8、但是,在这样的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压缩部件具备升降结构,因此灰尘容易堆积在上部。特别地,在压缩部件和用于操作压缩部件的操作杆之间的连接部分上也会堆积灰尘,由此发生因灰尘的存在而导致压缩部件不能恢复到原位置即初始位置的问题。

9、这样,在压缩部件的上部堆积灰尘的理由如下:(i)在清扫机的使用过程中被吸入的一部分空气流向压缩部件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的间隙而堆积到压缩部件-操作杆之间的连接部分上,(ii)在使压缩部件进行升降时存在于灰尘筒的灰尘降落到压缩部件的上侧而堆积到压缩部件-把手之间的连接部分上。

10、在以连接部分为代表的压缩部件的上部堆积灰尘且在压缩部件的升降过程中灰尘被固结时,压缩部件被干扰与灰尘的厚度对应的程度而无法恢复到原位置。如果压缩部件不能恢复到原位置,则会妨碍清扫机的旋风器的流动,发生降低清扫机的性能的问题。

11、当然,如果将压缩部件的上部周期性地进行清扫,则可去除灰尘,而压缩部件的上部为在打开灰尘筒时不直接露出而位于内侧的部分,因此在不完全分解压缩部件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清扫,因此非常不便。

12、另外,可减少压缩部件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的间隔而防止被吸入的空气流向压缩部件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的间隙,但这样一来,通过压缩部件与灰尘筒之间的摩擦力,压缩部件的升降动作被妨碍,在使压缩部件升降时需要较大的力。不仅如此,当压缩部件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的间隔减小时,会堵住吸入的空气的空气流路,由此可能发生不能顺利地实现旋风的流动的问题。

13、并且,以往的压缩部件与向清扫机的外部突出的操作杆连接,以在外部能够对压缩部件进行操作,但在将操作杆和压缩部件连接的连接部分及其周边会集中较大的负荷,因此存在压缩部件容易变形或破损的问题。当压缩部件的连接部的周边变形时,与清扫机的内部的部件之间发生干扰,仍然导致发生妨碍压缩部件的顺利的升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课题

2、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置将堆积在清扫机的灰尘筒的内部的灰尘压缩而确保富裕空间的清扫单元,且防止在清扫单元的上部,特别地在与操作单元连接的清扫单元的连接支架的上部堆积灰尘。

3、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即便在清扫单元的上部堆积灰尘,使堆积的灰尘在清扫机的使用过程中自然地被去除。

4、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加强连接清扫单元和外部的操作单元之间的连接部的强度而使清扫单元不容易变形。

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6、为了达到如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本发明在外壳内部包括以包围过滤单元的状态进行升降的清扫单元。上述清扫单元在位于初始位置时,至少其一部分与空气的吸入路径连接而形成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导向流路。并且上述清扫单元沿着上述清扫单元的外侧边缘而具备导向栅栏,上述导向栅栏与上述外壳的内面相对且沿着上述外壳的内面延伸来形成上述导向流路。因此,被吸入的空气沿着外壳与清扫单元之间的间隙而向清扫单元的上侧或清扫单元的后方侧移动的路径被阻隔。

7、并且,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部延伸到比上述空气的吸入路径与上述清扫单元的导向流路相交的点更靠近上述外壳的吸入口的位置。因此,被吸入的空气的大部分在到达上述清扫单元与上述外壳之间的间隙之前被上述导向栅栏挡住。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被吸入的空气穿入上述清扫单元与上述外壳之间的间隙。

8、另外,在朝向上述吸入口侧的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部形成前面部,上述前面部沿着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向上述空气流入部侧突出的程度不同。因此形成于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面部的曲面或倾斜面形态的台阶面将混合在空气中的灰尘自然地引导至集尘空间的底部侧,防止较大的异物被导向栅栏的前部挡住或夹在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

9、并且,连接支架设置在上述清扫单元而与使上述清扫单元升降的操作单元连接。在上述连接支架的周边设置有连接板,上述连接板在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上延伸。此时,在上述连接板中,阻隔壁在沿着上述导向流路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延伸。因此在容易堆积灰尘的上述连接支架的周边进一步减小清扫单元与外壳之间的间隙,防止在连接支架的上表面堆积灰尘。

10、另外,在上述清扫单元突出形成有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的连接支架,以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为基准,在上述连接支架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近上述集尘空间的底部而高度逐渐降低的排出倾斜面。这样的排出倾斜面在支架的上表面堆积灰尘而被固结之前,使安置在上表面的灰尘自然地流向下方而排出。

11、并且,在与供上述连接板的连接支架进行升降的升降通道相邻的部分,在上述外壳的内面和与此相对的连接板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朝向对方而突出形成有滤肋。上述滤肋沿着上述连接支架的升降方向延伸来减小上述外壳的内面与上述连接板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

12、另一方面,在构成上述清扫单元的清扫主体的下部具备在清扫主体进行升降的过程中与上述过滤面接触而清扫过滤面的清扫环。上述清扫环在上述清扫主体的端部由柔软的橡胶形态形成。另外,上述清扫环通过双重注塑而形成,以与清扫主体结合。由薄且柔软的材质形成的清扫环在双重注塑的过程中因高温而可能向上述清扫主体的内侧面发生变形或在清扫单元的升降过程中存在被卷起的危险。但是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清扫主体和上述清扫环的连接部形成有支承肋,从而防止这样的现象。

13、上述支承肋朝向上述集尘空间的底部突出而支承清扫环的导向倾斜面的相反面。

14、并且,在上述清扫单元的清扫主体中,连接板在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上延伸,上述连接板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而使上述操作单元和清扫单元联动。这样,在本发明中,将用于连接操作单元的连接板确保为沿着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足够宽的状态。因此能够加强从操作单元传递的外力(用于使清扫单元进行升降的力)所集中的连接部。

15、加强板重叠在上述连接板上,连接支架设置在上述加强板而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即,在本发明的清扫单元中不仅形成足够大的连接板,而且在上述连接板重叠上述加强板。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加强将清扫单元与操作单元之间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强度。

16、另外,在与通过上述清扫单元形成的导向流路的相反侧对应的清扫主体的上表面,上表面清扫部形成为沿着圆周方向而连续的路径,在上述上表面清扫部中,从与上述吸入口相邻的位置开始的入口高于上表面清扫部的出口。这样,上述上表面清扫部随着从入口靠近出口而高度逐渐降低,因此即便在上述清扫单元的上表面堆积灰尘,通过在上述上表面清扫部中流动的空气,灰尘自然地被去除。

17、发明效果

18、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清扫机具备如下的效果。

19、首先,通过本发明,在不打开灰尘筒的情况下,使清扫单元在内部移动(下降)而将集尘的灰尘按压压缩,在清扫单元以与灰尘筒(外壳)的内面相对的方式具备导向栅栏(guide fence)而在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减小间隙。因此,能够阻隔被吸入的空气沿着灰尘筒与清扫单元之间的间隙而向清扫单元的上侧或清扫单元的后侧移动的路径,并防止通过堆积在清扫单元的灰尘而导致清扫单元无法恢复到原位置(初始位置)的现象。

20、特别地,本发明的导向栅栏的前部延伸到比空气的吸入路径与清扫单元的导向流路的内面相交的点更靠近吸入口的位置。因此,被吸入的大部分空气在到达清扫单元与灰尘筒的之间的间隙之前被导向栅栏挡住,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被吸入的空气流入清扫单元与灰尘筒之间的间隙。

21、这样,防止被吸入的空气沿着灰尘筒与清扫单元之间的间隙流动而将灰尘残留在清扫单元的上部(或清扫单元和操作单元的连接部分),由此使清扫单元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清扫单元在初始位置使空气顺利地流动并引导旋风的流动,由此能够提高清扫机的性能。

22、并且,本发明的导向栅栏的前部随着沿着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逐渐靠近下方而向吸入口方向延伸的程度减小。因此设置于导向栅栏的前部的曲面或倾斜面形态的台阶面将混合在空气中的灰尘自然地引导至灰尘筒的底部侧,防止较大的异物被阻挡在导向栅栏的前部或夹在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

23、另外,本发明的清扫单元具备与操作单元连接的连接支架,在清扫单元上的连接支架的周边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而形成有阻隔壁。因此在容易堆积灰尘的连接支架的周边能够进一步减小清扫单元与灰尘筒之间的间隙,能够防止灰尘堆积在连接支架的上表面。

24、并且,在清扫单元突出设置有与操作单元连接的连接支架,在连接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排出倾斜面。这样的排出倾斜面在灰尘堆积在支架的上表面而被固结之前,使安置在上表面的灰尘自然地向下方流动而排出。因此,能够防止通过堆积在连接支架的灰尘,清扫单元不能恢复到原位置而导致清扫机性能下降的情况。

25、另外,在本发明的灰尘筒,在靠近连接支架的位置处突出形成有滤肋。滤肋向清扫单元方向突出,阻挡空气沿着灰尘筒与清扫单元之间的间隙而向连接支架的方向流动。因此,滤肋防止灰尘堆积在连接支架的上表面,由此清扫单元恢复到原位置而形成旋风的流动。

26、并且,在清扫单元连接有用于使清扫单元升降的操作单元,在本发明中沿着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形成足够宽的用于连接操作单元的连接板。因此,能够加强从操作单元传递的外力(用于使清扫单元升降的力)集中的连接部,大幅减小连接部被扭曲或破坏的担忧,能够提高耐久性。

27、另外,在本发明的清扫单元形成足够大的连接板,并在连接板重叠加强板。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加强将清扫单元与操作单元之间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强度。

28、并且,在本发明中,在清扫单元的上表面具备沿着圆周方向而构成连续的路径的上表面清扫部,上表面清扫部从入口朝向出口而高度逐渐降低,因此即便灰尘堆积在清扫单元的上表面,灰尘通过在上表面清扫部流动的空气而自然地被去除。因此即便使用者不单独清扫清扫单元的上表面,也能够防止因堆积在清扫单元的上表面的灰尘导致清扫单元不能恢复到初始位置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