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3331发布日期:2023-07-18 16:2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枕头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是一种关于枕头套的结构方面的,尤指一种可在枕头中央受压时能避免两端发生上翘而造成使用不舒适的情形的枕头套。


背景技术:

1、一般习知的枕头套是包覆于一枕芯外侧以组成为一枕头,当使用者的头部枕靠于该枕头的顶面中央时,该枕头的顶面中央会被下压变形,此时该枕头套亦会随之被下压而连动两端拉扯内部的枕芯的两端,因此会造成该枕头两端上翘的情形,进而会让使用者睡的较不舒适。尤其是将该枕头套应用在中央具有一柔软区的枕芯时,其受力后两端上翘的情形会更为明显。

2、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乃系针对上述的问题,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解决习知枕头套包覆于一枕芯外侧以组成为一枕头使用时,当该枕头的顶面中央被下压变形时,两端会被该枕头套拉扯而上翘,进而造成使用者睡的较不舒适等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枕头套,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该枕头套的顶面中央处界定有一供使用者头部枕靠的缓冲区,该缓冲区受压后具有延伸变形能力,用以提供使用者头部枕靠的变形裕量。

3、进一步的,该枕头套的顶面间隔的设有两条状压褶,用以在两压褶之间构成所述缓冲区。

4、进一步的,该条状压褶具有两端部,令各自端部叠接后缝合固定,用以使该条状压褶于两端部之间具有变形裕量,从而使枕头套顶面于两压褶之间具有延伸变形能力。

5、进一步的,该两压褶是褶成相对称的z字形。

6、进一步的,该枕头套的顶面设有至少一压褶,用以构成所述缓冲区。

7、进一步的,所述枕头套由布材质的一上片、一侧片、一下前片及一下后片缝设而成,该上片由上侧延伸到前侧而呈l形,该侧片位于后侧且两端伸到左、右两侧而呈ㄇ字形,该下前片与该下后片位于下侧,且部分呈相互交叠状以形成该开口,该缓冲区位于该上片。

8、进一步的,该上片形成有条状且具间隔距离的两压褶,该两压褶褶成相对称的z字形,且该压褶的端部压设叠合后缝合固接在一起,使该两压褶之间形成该缓冲区。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枕头套,可借由顶面中央处的该缓冲区的延伸变形能力,使得该枕头的顶面中央被下压变形时,该缓冲区可提供该枕头套被下压时增加的变形量,以使该枕头套的两端不会被中央拉动,因此便不会造成该枕头两端上翘的情形,进而可让使用者睡的较舒适。



技术特征:

1.一种枕头套,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其特征在于:该枕头套的顶面中央处界定有一供使用者头部枕靠的缓冲区,该缓冲区受压后具有延伸变形能力,用以提供使用者头部枕靠的变形裕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套,其特征在于:该枕头套的顶面间隔的设有两条状压褶,用以在两压褶之间构成所述缓冲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套,其特征在于:该条状压褶具有两端部,令各自端部叠接后缝合固定,用以使该条状压褶于两端部之间具有变形裕量,从而使枕头套顶面于两压褶之间具有延伸变形能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头套,其特征在于:该两压褶是褶成相对称的z字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套,其特征在于:该枕头套的顶面设有至少一压褶,用以构成所述缓冲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套由布材质的一上片、一侧片、一下前片及一下后片缝设而成,该上片由上侧延伸到前侧而呈l形,该侧片位于后侧且两端伸到左、右两侧而呈ㄇ字形,该下前片与该下后片位于下侧,且部分呈相互交叠状以形成该开口,该缓冲区位于该上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枕头套,其特征在于:该上片形成有条状且具间隔距离的两压褶,该两压褶褶成相对称的z字形,且该压褶的端部压设叠合后缝合固接在一起,使该两压褶之间形成该缓冲区。


技术总结
一种枕头套,供套设于一枕芯外侧以组成一枕头,该枕头套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可供容纳该枕芯,该枕头套的一侧面具有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一开口可供该枕芯置入或取出,该枕头套的顶面中央处设有一缓冲区,该缓冲区具有延伸变形能力,使得该枕头中央受压时,能借由该缓冲区提供该枕头套受压后的变形裕量,以避免该枕头两端发生上翘而造成使用不舒适的情形。

技术研发人员:葛復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葛復中
技术研发日:20230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