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1594发布日期:2023-11-22 14:0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折叠凳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凳。


背景技术:

1、凳子的前身是马扎,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凳子用料简单,用途非常的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2、目前,凳子结构基本固定,当不使用时比较占空间,也不方便携带出去使用,适用性相对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折叠凳,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端铰接,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一折叠杆,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二折叠杆,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三折叠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端铰接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匹配,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端铰接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上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匹配,所述折叠凳包括座布,所述座布的两端套分别设在两端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一让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端设有第一限位头,所述第一限位头与所述第一让位孔相匹配,所述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孔和第二让位孔,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端设有第二限位头,所述第二限位头与所述第二让位孔相匹配。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杆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右端设有第一切槽,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切槽内,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片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设有第一u型件,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u型件铰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叠杆包括第二连接片和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右端设有第二切槽,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切槽内,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设有第二u型件,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u型件铰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折叠杆包括第三连接片和第三铰接杆,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右端设有第三切槽,所述第三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三切槽内,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片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设有第三u型件,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u型件铰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设有第一隆起加强部,所述第二固定片上设有第二隆起加强部。

9、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折叠凳,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其简单,稳定实用,方便携带出门使用,具有良好的便携性,更具适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100)、第二支撑杆(200)和第三支撑杆(300),所述第一支撑杆(100)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00)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00)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00)的右端铰接,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00)之间设有第一折叠杆(400),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00)之间设有第二折叠杆(500),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300)之间设有第三折叠杆(600),所述第一支撑杆(100)的右端铰接有第一固定片(700),所述第一固定片(700)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杆(200)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匹配,所述第三支撑杆(300)的左端铰接有第二固定片(800),所述第二固定片(800)的上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杆(200)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匹配,所述折叠凳包括座布,所述座布的两端套分别设在两端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孔(730)和第一让位孔(720),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孔(730)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端设有第一限位头,所述第一限位头与所述第一让位孔(720)相匹配,所述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孔(830)和第二让位孔(820),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孔(830)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端设有第二限位头,所述第二限位头与所述第二让位孔(820)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杆(400)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一铰接杆(410),所述第一铰接杆(410)的右端设有第一切槽,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切槽内,所述第一铰接杆(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片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00)的右端固定设有第一u型件(110),所述第一铰接杆(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u型件(110)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杆(500)包括第二连接片和第二铰接杆(510),所述第二铰接杆(510)的右端设有第二切槽,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切槽内,所述第二铰接杆(5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00)的右端固定设有第二u型件(210),所述第二铰接杆(5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u型件(210)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杆(600)包括第三连接片(620)和第三铰接杆(610),所述第三铰接杆(610)的右端设有第三切槽(611),所述第三连接片(620)设置于所述第三切槽(611)内,所述第三铰接杆(6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片(620)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00)的右端固定设有第三u型件(310),所述第三铰接杆(6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u型件(310)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700)上设有第一隆起加强部(710),所述第二固定片(800)上设有第二隆起加强部(8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凳,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端铰接,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一折叠杆,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二折叠杆,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三折叠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端铰接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端铰接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凳,其简单简单,稳定实用,方便携带出门使用,具有良好的便携性,更具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剑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平湖市华杨旅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