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组件及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6880发布日期:2023-11-22 18:5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组件及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家庭洗涤、清扫,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组件及清洁机。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清洁机如专利号为202221997085.1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授权公告号为cn218279525u)公开的结构,多包括带有壳体、刷头和刮件的地刷模块,壳体的底壁具有开口,刷头能转动地设于开口处;刮件有两个并分别设于壳体底部之开口前后两侧的位置,以避免行进或后退时脏污外泄。

2、为了能避免行进或后退时脏污外泄的同时,还能兼顾大颗粒脏污的吸收,人们对刮件进行了改进,如专利号为201520816165.6的实用新型专利《地刷及其吸尘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5197901u)公开的结构,其包括由上盖和底板组成的壳体,壳体内部空腔形成气流通道,底板下方开设吸口,吸口经由风道与外部真空源相连,壳体中还设有用于清洁地面的刷体,底板上吸口后侧设有第一密封条,底板上吸口前侧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第二密封条(也就是刮件),底板上的相应位置开设有可容纳第二密封条的凹槽,通过转轴的转动使第二密封条与地面接触或收容至凹槽中。如此能根据需要调节第二密封条的位置,使得清洁机正常工作过程中,第二密封条与地面接触以避免脏污外泄,当清洁机需要吸收大颗粒脏污时,第二密封条收容至凹槽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组件,以能避免行进或后退时脏污外泄的同时,还能兼顾大颗粒脏污的吸收。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地刷组件的清洁机。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组件,包括有:

4、壳体,内部中空形成有吸尘腔,所述吸尘腔的底部具有开口;

5、刮件,设于壳体底部,且以清洁机的前进方向为前侧,所述刮件位于开口的前侧或后侧;

6、其特征在于所述刮件包括有:

7、一左一右布置的第一刮条、第二刮条,两者沿左右方向横挡在所述开口的外侧,第一刮条的右端部与第二刮条的左端部相对并相贴合;同时,所述第一刮条的右端部与第二刮条的左端部被布置成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远离而形成间隙;

8、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有:

9、用于提供上述外力的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作用于所述第一刮条或/和第二刮条。

10、如此,当清洁机正常工作时,沿左右方向横挡在开口外侧且相对的端部相贴合的第一刮条、第二刮条能避免清洁机行进或后退时脏污外泄;当清洁机需要吸收大颗粒脏污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刮条、第二刮条相对的端部相远离而形成间隙,大颗粒脏污可通过间隙进入吸尘腔的开口内,从而有利于大颗粒脏污的吸入。

11、第一、第二刮条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能移动或转动的方式设置,以实现第一刮条、第二刮条相对的端部相远离或靠近;除此之外,第一、第二刮条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端部也可设计为能伸缩的结构,从而实现第一刮条、第二刮条相对的端部相远离或靠近。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刮条、第二刮条之间以能在左右方向上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方式设置。

13、优选地,记所述刮件位于开口的前侧,所述第一刮条、第二刮条均呈前凸的弧形,且所述第一刮条以能绕着位于第一刮条后侧并上下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刮条以能绕着位于第二刮条后侧并上下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

14、所述驱动机构被布置成能驱动第一刮条、第二刮条沿相反方向转动而相对靠近或远离。

15、上述“沿相反方向转动”指的是第一刮条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刮条逆时针转动,反之,第一刮条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刮条顺时针转动。

16、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三刮条、第四刮条,两者一左一右约束在壳体底部之第一、第二刮条整体两侧的位置,并横挡在开口的前侧。

17、优选地,所述第三刮条、第四刮条均呈前凸的弧形,且所述第三刮条的右端部与所述第一刮条相邻近或贴合,所述第四刮条的左端部与所述第二刮条相邻近或贴合。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刮条、第四刮条相对壳体固定。

1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壁对应各刮条后侧位置分别设有圆形刷口,各刷口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开口的前侧,且每个刷口内均设有能转动的刷头。

20、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能将电机输出轴的旋转动力转换为使所述第一刮条、第二刮条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21、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

22、主动齿轮,与电机输出轴同轴线相连;

23、第一齿轮,其中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24、第二齿轮,其中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并通过中间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25、所述第一刮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部相啮合,所述第二刮条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部相啮合。

2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地刷组件。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刮条、第二刮条以及驱动机构,当清洁机正常工作时,沿左右方向横挡在开口外侧且相对的端部相贴合的第一刮条、第二刮条能避免清洁机行进或后退时脏污外泄;当清洁机需要吸收大颗粒脏污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刮条、第二刮条相对的端部相远离而形成间隙,大颗粒脏污可通过间隙进入吸尘腔的开口内,从而有利于大颗粒脏污的吸入。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组件,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条(21)、第二刮条(22)之间以能在左右方向上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记所述刮件(2)位于开口(10)的前侧,所述第一刮条(21)、第二刮条(22)均呈前凸的弧形,且所述第一刮条(21)以能绕着位于第一刮条(21)后侧并上下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刮条(22)以能绕着位于第二刮条(22)后侧并上下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三刮条(23)、第四刮条(24),两者一左一右约束在壳体(1)底部之第一、第二刮条整体两侧的位置,并横挡在开口(10)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刮条(23)、第四刮条(24)均呈前凸的弧形,且所述第三刮条(23)的右端部与所述第一刮条(21)相邻近或贴合,所述第四刮条(24)的左端部与所述第二刮条(22)相邻近或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刮条(23)、第四刮条(24)相对壳体(1)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壁对应各刮条后侧位置分别设有圆形的刷口(11),各刷口(11)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开口(10)的前侧,且每个刷口(11)内均设有能转动的刷头(4)。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有电机、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能将电机输出轴的旋转动力转换为使所述第一刮条(21)、第二刮条(22)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

10.一种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地刷组件。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组件及清洁机,地刷组件,包括有:壳体,内部中空形成有吸尘腔,所述吸尘腔的底部具有开口;刮件,设于壳体底部,且以清洁机的前进方向为前侧,所述刮件位于开口的前侧或后侧;所述刮件包括有一左一右布置的第一刮条、第二刮条,两者沿左右方向横挡在所述开口的外侧,第一刮条的右端部与第二刮条的左端部相对并相贴合;同时,所述第一刮条的右端部与第二刮条的左端部被布置成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远离而形成间隙;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提供上述外力的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作用于所述第一刮条或/和第二刮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避免脏污外泄的同时,还能兼顾大颗粒脏污的吸收。

技术研发人员:陈倩,汤文斌,张旭东,郑军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