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8891发布日期:2024-03-13 20:3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居电动清洁设备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背景技术:

1、除螨仪是一种常见的家用清洁电器,主要是靠风机吸尘和紫外线灯管杀菌除螨对床铺、被子或沙发等进行除尘除螨的清洁工作。

2、公告号为cn112155471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吸尘头部件的上表面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开设有倾斜向上延伸的尘杯安装槽,以使得当尘气分离装置容置于尘杯安装槽。尘杯安装槽的中设有吸尘风道及抽风管道的对接口。当尘杯插入尘杯安装槽内时,尘杯的进风口和抽风口与尘杯安装槽的对接口对接。

3、在该发明中,尘杯安装槽为凹陷槽结构,连体尘杯与尘杯安装槽配合面为不平整的异型表面,这不仅仅使得该位置容易积累粉尘,而且容易因配合误差导致密封性变差,进而使得吸尘效果变差,噪音增加。而且在该专利中尘杯的杯盖处仅仅只是中间被抵靠锁定,容易导致杯盖与杯体的密封件受力不均匀,不仅影响密封性,还容易导致密封件应力老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密性更好,吸尘效果好,风噪小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包括吸尘主机和包括杯体和杯盖的连体尘杯;

3、所述吸尘主机包括左右延伸的横向部和前后延伸的竖向部;

4、所述横向部居中地位于竖向部的前侧,以致吸尘主机呈t字型构造;

5、所述竖向部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竖向部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6、所述竖向部的上表面设有位于安装座前侧的从后往前向下倾斜并凸起地延伸至所述横向部的第一平面;

7、所述连体尘杯的左右对侧距离大于上下对侧距离的两倍以呈扁状,且所述杯体的下侧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配合的第二平面;

8、所述杯盖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并相互抵靠,所述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

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10、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横向的“日”型凹槽;所述“日”型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11、所述连体尘杯的下侧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12、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横向的“日”型凸框;

13、当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连体尘杯的后侧面压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日”型凸框嵌入至所述“日”型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1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15、多个棱条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搁置表面;棱条相交处设有凸起于所述搁置表面的插接部;

16、所述搁置表面距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搁置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围合形成沉槽;

17、所述沉槽内设有片状海绵,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片状海绵内起限定作用。

1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体尘杯包括左右并列且上侧连通的旋风室和集尘室;

19、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集尘室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室一侧;

20、所述第二进风口向内延伸形成进风腔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向内延伸形成出风腔道;

21、所述出风腔道的后壁设有连通所述旋风室的气流口;所述旋风室内竖向地设有对接于所述气流口的过滤组件;所述进风腔道与所述旋风室之间设有螺旋导风壁;

22、自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过进风腔道进入所述旋风室,并受所述螺旋导风壁作用形成气漩,以将粉尘甩至所述集尘室;而气流经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自所述气流口至所述出风腔道,经所述第二出风口离开所述连体尘杯。

2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24、所述竖向部上设有上下弹性活动而伸出或缩进于所述第一平面的顶起件;

25、所述竖向部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竖向部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26、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设有受操控部件控制而弹性伸缩的第一卡舌;所述杯盖上的靠上段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舌匹配的第一卡槽;

27、所述第二平面靠近杯底一端设有向下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二卡舌;所述第一平面上设有位于所述“日”型凹槽前侧的且倾斜的第二卡槽;

28、当将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第二卡舌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后将所述连体尘杯向所述第一平面压紧,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槽以实现连体尘杯的固定;

29、所述第一卡舌受操控脱离所述第一卡槽,所述顶起件伸出并作用于所述连体尘杯的下表面,以将所述连体尘杯向上顶起。

3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包括吸尘主机和连体尘杯;

31、所述吸尘主机的上表面设有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

32、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33、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相连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34、所述连体尘杯的下侧面具有与第一平面匹配的第二平面;

35、所述第二平面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36、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相连的凸框;

37、当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连体尘杯的第二平面压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凸框嵌入至所述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3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吸尘主机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吸尘主机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39、所述连体尘杯的左右对侧距离大于上下对侧距离的两倍,以使其呈扁状;

40、所述连体尘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41、所述杯盖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并相互抵靠;所述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

4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43、多个棱条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搁置表面;所述搁置表面距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搁置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围合形成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片状海绵;

44、棱条相交处设有凸起于所述搁置表面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片状海绵内起限定作用。

4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吸尘主机上设有上下弹性活动而伸出或缩进于所述第一平面的顶起件;

46、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设有受操控部件控制而弹性伸缩的第一卡舌;所述杯盖上的靠上段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舌匹配的第一卡槽;

47、所述第二平面靠近杯底一端设有向下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二卡舌;所述第一平面上设有位于所述凹槽前侧的且倾斜的第二卡槽;

48、当将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第二卡舌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后将所述连体尘杯向所述第一平面压紧,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槽以实现连体尘杯的固定;

49、所述第一卡舌受操控脱离所述第一卡槽,所述顶起件伸出并作用于所述连体尘杯的下表面,以将所述连体尘杯向上顶起。

5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呈方形,所述凹槽为横向的“日”型凹槽;

51、对应地,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呈方形,所述凸框为横向的“日”型凸框。

5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包括吸尘主机和连体尘杯;

53、所述吸尘主机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

54、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吸尘主机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55、所述吸尘主机的上表面设有位于所述安装座前侧且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

56、所述连体尘杯包括左右并列且上侧连通的旋风室和集尘室;

57、所述连体尘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58、所述杯盖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

59、所述杯体的下侧面为与所述第一平面匹配的第二平面;

60、所述第二平面压持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杯盖抵靠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所述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

61、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62、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横向的“日”型凹槽;所述“日”型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63、所述第二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64、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集尘室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室一侧;

65、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横向的“日”型凸框;

66、所述“日”型凸框嵌入至所述“日”型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6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6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吸尘主机包括左右延伸的横向部和前后延伸的竖向部;

69、所述横向部居中地位于竖向部的前侧,以致吸尘主机呈t字型构造;

70、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竖向部的上表面且凸起地延伸至所述横向部。

7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包括吸尘主机和具有旋风室和集尘室的连体尘杯;

72、所述吸尘主机的上表面设有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

73、所述连体尘杯的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74、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75、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横向的“日”型凹槽;所述“日”型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76、所述连体尘杯的下侧面设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为平面;

77、所述第二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78、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横向的“日”型凸框;

79、所述连体尘杯的后侧面压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凸框嵌入至所述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8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吸尘主机包括左右延伸的横向部和前后延伸的竖向部;

81、所述横向部居中地位于竖向部的前侧,以致吸尘主机呈t字型构造;

82、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竖向部的上表面且凸起地延伸至所述横向部。

8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集尘室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室一侧;

84、所述第二进风口向内延伸形成进风腔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向内延伸形成出风腔道;

85、所述出风腔道的后壁设有连通所述旋风室的气流口;所述旋风室内竖向地设有对接于所述气流口的过滤组件;所述进风腔道与所述旋风室之间设有螺旋导风壁;

86、自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过进风腔道进入所述旋风室,并受所述螺旋导风壁作用形成气漩,以将粉尘甩至所述集尘室;而气流经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自所述气流口至所述出风腔道,经所述第二出风口离开所述连体尘杯。

8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8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多个棱条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搁置表面;棱条相交处设有凸起于所述搁置表面的插接部;

89、所述搁置表面距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搁置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围合形成沉槽;

90、所述沉槽内设有片状海绵,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片状海绵内起限定作用。

9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92、第一、吸尘主机的第一平面和连体尘杯下侧面的第二平面相互贴合,不容易出现装配偏差所引起的装配间隙,使得两者更能够紧靠,有利于密封性。

93、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并列设置形成相连的凹槽与相连的凸框,凸框嵌入至凹槽实现风口对接的精确定位,从而提高连体尘杯与吸尘主机之间配合方便性,凸框紧压凹槽内弹性密封构件,实现了风口对接的密封。相连的凹槽与相连的凸框的设计使得风口对接位置被全面包绕,两个风口对接位置的密封性可以补强,间隔处弹性密封构件可以同时对两个风口对接位置起到密封作用,进而改善风效,提高吸尘能力,降低风噪。

94、第三、杯盖与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并相互抵靠,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使得整个设备外观更加整洁美观,易于清洁,且安装座更加均匀地压紧杯盖,增加连体尘杯本身的气密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