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煲盖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0761发布日期:2024-02-20 20:1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煲盖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煲盖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现有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盖合在煲体上的煲盖,其中煲盖包括衬盖和可拆安装在衬盖上的内盖组件,内盖组件包括内盖、安装在内盖上的蒸汽阀以及安装在蒸汽阀上的密封圈,蒸汽阀设有出汽口,衬盖设有排汽口,密封圈围绕形成连通出汽口与排汽口的蒸汽通道,现有密封圈包括具有向着蒸汽通道内部倾斜延伸的单唇边,单唇边与衬盖贴合实现密封以防止蒸汽泄漏,但在蒸煮过程中,由于单唇边容易受热变形,因此会导致与衬盖贴合不牢,从而有漏气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煲盖,能够有效提高密封圈与衬盖的密封可靠性,以降低漏气风险,同时不影响内盖组件的快速拆卸。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烹饪器具的煲盖,包括衬盖和可拆安装在衬盖上的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包括内盖、安装在内盖上的蒸汽阀以及安装在蒸汽阀上的密封圈,所述蒸汽阀设有出汽口,所述衬盖设有排汽口,所述密封圈围绕形成连通出汽口与排汽口的蒸汽通道,所述密封圈包括固定部和密封部,所述固定部安装在蒸汽阀上,所述密封部在蒸汽阀挤压下贴附在衬盖上并与衬盖配合形成环绕蒸汽通道的密封腔,所述密封腔连通有通气孔,所述蒸汽阀的顶面封堵所述通气孔。

4、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煲盖中,所述密封部包括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所述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在蒸汽阀挤压下贴附在衬盖上以与衬盖配合形成所述密封腔。

5、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煲盖中,所述外密封唇向所述蒸汽通道外侧倾斜延伸,所述内密封唇向所述蒸汽通道内侧倾斜延伸。

6、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煲盖中,所述外密封唇的顶面低于内密封唇的顶面。

7、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煲盖中,所述外密封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所述内密封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

8、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煲盖中,所述衬盖的顶壁局部向上拱起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顶壁朝向蒸汽阀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密封部接触的平面。

9、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煲盖中,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与密封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贴靠在蒸汽阀的顶面,所述通气孔的一端与密封腔连通,另一端贯穿过渡部设置以被蒸汽阀的顶面封堵。

10、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煲盖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贯穿出汽口的本体以及设于本体外周侧的插筋,所述蒸汽阀的顶壁内侧设有围绕出汽口设置的插槽,所述插筋与插槽插接配合。

11、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煲盖中,所述本体为底端封闭、上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所述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蒸汽阀内部与蒸汽通道的过汽孔。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盖合在煲体上的煲盖,煲盖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煲盖。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圈通过固定部安装在蒸汽阀上,在内盖组件与衬盖组装完成后,密封部在蒸汽阀挤压下贴附在衬盖上并与衬盖配合形成环绕蒸汽通道的密封腔,密封腔连通有通气孔,蒸汽阀的顶面封堵通气孔,以防止空气进入密封腔内。由于密封部在蒸汽阀挤压下贴附在衬盖上,因此密封部的变形会挤出密封部内的一部分气体,使得形成的密封腔内部的压力小于外界气压,即密封腔内的气压为负压,密封部在压差的作用下会牢牢地吸附在衬盖上以对蒸汽通道进行周圈密封,由此提高了密封圈与衬盖的密封可靠性,避免了密封部与衬盖贴合不牢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漏气风险;此外,在拆卸内盖组件时,对内盖组件轻微施力即可使蒸汽阀的顶面与通气孔分离,此时空气可通过通气孔进入密封腔内,密封腔与大气连通负压消失,即密封部与衬盖之间的吸附力消失,密封部会与衬盖脱离,内盖组件能与衬盖分离,由此方便了内盖组件的拆卸。综上可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既能有效提高密封圈与衬盖的密封可靠性,以降低漏气风险,同时也避免了负压带来的难拆卸的问题,即不会影响内盖组件的快速拆卸。

15、密封部包括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在蒸汽阀挤压下贴附在衬盖上以与衬盖配合形成密封腔。如此设计,能够简化密封部的结构,以降低密封圈的加工难度;此外,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在压差的作用下贴附在衬盖上后,还可实现对蒸汽通道的双重密封效果,以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与衬盖的密封可靠性,降低了漏气的风险。

16、外密封唇向蒸汽通道外侧倾斜延伸,内密封唇向所述蒸汽通道内侧倾斜延伸。如此设计,在将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挤压在衬盖上时,可使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相对密封腔更容易外扩,以利于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之间的空气挤出,又能使衬盖与外密封唇以及衬盖与内密封唇之间形成较大的平面接触,且随着过盈压缩量越大,衬盖与外密封唇以及衬盖与内密封唇的贴附面积也越大,由此增强了衬盖与外密封唇之间的吸附强度以及衬盖与内密封唇之间的吸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与衬盖的贴合紧密度。

17、外密封唇的顶面低于内密封唇的顶面。如此设计,可进一步增大内密封唇与衬盖的过盈压缩量,即增加内密封唇与衬盖的贴附面积,以此增强内密封唇与衬盖的密封可靠性,提高了第一重密封的密封效果。

18、外密封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内密封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如此设计,既能在将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挤压在衬盖上时,使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更容易相对密封腔外扩,以利于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之间的空气挤出;又能保证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之间的空间,以使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能在较大的压差下贴附在衬盖上,由此提升外密封唇和内密封唇与衬盖的吸附可靠性。

19、衬盖的顶壁局部向上拱起形成凸台,凸台的顶壁朝向蒸汽阀的一侧设有与密封部接触的平面。如此设计,可通过设置凸台,使凸台与内盖之间形成足够的空间容纳蒸汽阀,而衬盖未设置凸台的部分则可与煲盖的面盖之间形成容纳显示组件的空间,由此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此外,凸台的顶壁朝向蒸汽阀的一侧设有与密封部接触的平面,如此设计,可提升密封部与衬盖的吸附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与衬盖的密封可靠性。

20、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在固定部与密封部之间的过渡部,过渡部贴靠在蒸汽阀的顶面,通气孔的一端与密封腔连通,另一端贯穿过渡部设置以被蒸汽阀的顶面封堵。如此设计,当蒸汽阀挤压密封部时,蒸汽阀的顶面会紧贴过渡部以封堵通气孔,进而防止空气进入密封腔内,保持密封腔的负压状态,而当内盖组件拆卸时,由于过渡部贴靠在蒸汽阀的顶面上,因此通过对内盖组件轻微施力即可使蒸汽阀的顶面与过渡部分离,进而使空气经通气孔进入密封腔内消除负压,由此进一步方便了内盖组件的拆卸。

21、固定部包括贯穿出汽口的本体以及设于本体外周侧的插筋,蒸汽阀的顶壁内侧设有围绕出汽口设置的插槽,插筋与插槽插接配合。如此设计,既方便密封圈与蒸汽阀的组装,又能通过插接的配合方式增加本体与蒸汽阀的接触面积,以此增加两者连接处的密封可靠性,防止蒸汽泄漏。

22、本体为底端封闭、上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蒸汽阀内部与蒸汽通道的过汽孔。如此设计,可使蒸汽在本体内形成对流而无法聚集,对流的产生会消耗蒸汽的能量,以此减弱蒸汽的流动速度,使得蒸汽出汽更加平稳,将蒸汽喷出转变成溢出,由此防止了蒸汽喷出的现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3、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