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升降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95706发布日期:2024-04-23 11:12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升降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脑承载设备,具体讲是一种新型升降工作台。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用于承载平板电脑的升降工作台,也称升降台、桌面工作台、升降工作桌或桌面电脑支架等,其一般放置在桌面或台面上,在使用时可升降调节高度,以满足用户站立办公或站坐交替办公的健康办公方式的需求。

2、相关技术的升降工作台,如本案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公开号为cn110192719a、cn209463560u、cn209058287u、或cn208783935u等专利申请中的升降工作台,其结构一般包括下平台、上平台以及设置在下平台和上平台之间的x形的升降臂,升降臂包括两个中部铰接呈x形的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与上平台可转动连接,第一支杆的下端滑动配合在下平台上;第二支杆的下端与下平台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杆的上端滑动配合在上平台上;该升降工作台还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一般为气弹簧,气弹簧的一端与上平台连接,气弹簧另一端与升降臂连接,该气弹簧用于提供上平台上升的升力及用于抵消或部分抵消上平台的承重。该相关技术升降工作台通过闸线及连接在上平台上的扳手来控制气弹簧动作从而使上平台的高度可调节。

3、发明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相关技术的升降工作台存在如下缺陷:该相关技术的升降工作台采用x形升降臂来调节上平台相对于下平台的高度,该x形升降臂的升降高度受第一支杆下端在下平台上的滑动距离或第二支杆上端在上平台上的滑动距离的影响,往往导致x形升降臂的升降行程较小,使上平台的高度调节范围较小,不能满足身高较高用户的需求,比如,在升降工作台处于最大高度时,不能与身高较高用户站立办公相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相关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升降行程较大且上平台高度调节范围较大的新型升降工作台。

2、本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新型升降工作台:它包括

3、上平台、下平台及连接上平台和下平台且用于调节上平台相对于下平台的高度的至少一组升降臂;每组所述升降臂包括

4、两个平行设置的上支杆,两个所述上支杆的上端分别与上平台上的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上支杆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

5、两个平行设置的下支杆,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支杆相对应设置;两个所述下支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下支杆的下端分别与下平台上的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可转动连接;

6、两个所述上支杆下端的第一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支杆上端的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用于在两个上支杆转动时带动两个下支杆同步转动;

7、气弹簧,其一端与上平台或下平台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上支杆或下支杆可转动连接;

8、所述升降工作台还包括可转动连接在上平台上的手柄,所述手柄通过闸线与气弹簧的控制阀门连接,用于控制气弹簧动作。

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升降臂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支杆下端的第一齿轮的中心轴可转动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臂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升降臂分别连接在上平台的底部两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所述升降臂之间连接有拉杆。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平台、连杆和两个上支杆共同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下平台、连杆和两个下支杆共同构成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对称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杆的下端连接有中空的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上连接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下支杆的上端连接有中空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上连接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靠近第一齿轮的端面上设有供第一齿轮容置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内周壁上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齿牙;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中心孔内连接有使第一轴和第二轴同轴连接的连接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杆上端到上平台靠近用户一侧的距离小于上支杆下端到上平台靠近用户一侧的距离;所述下支杆上端到上平台靠近用户一侧的距离大于下支杆下端到上平台靠近用户一侧的距离。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上平台的第一连接点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上支杆的第二连接点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杆与第一铰接座通过第三连接点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始终构成三角形结构。

16、综上所述,本申请一种新型升降工作台与相关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升降工作台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升降臂采用两个平行设置的上支杆和两个平行设置的下支杆构成,且两个上支杆的上端分别与上平台上的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可转动连接,两个下支杆的下端分别与下平台上的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可转动连接;两个上支杆的下端与两个下支杆的上端分别通过两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在气弹簧展开时,上支杆或下支杆转动,从而使上支杆带动下支杆同步转动或下支杆带动上支杆同步转动展开;该新型升降工作台的上平台在上升或下降时均能保持在横向不偏移,不仅能达到相关技术中x形升降臂的竖直升降效果,而且升降臂在升降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x形升降臂而言,其上升的高度更高,从而使上平台升降行程较大,上平台高度调节范围较大。本申请新型升降工作台的气弹簧不仅提供升降臂上升的升力,而且可提供上平台的承重,通过手柄和闸线控制上平台上升以调节高度,其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升降工作台,它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及连接上平台和下平台且用于调节上平台相对于下平台的高度的至少一组升降臂;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升降臂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升降臂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支杆下端的第一齿轮的中心轴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升降臂分别连接在上平台的底部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升降臂之间连接有拉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连杆和两个上支杆共同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下平台、连杆和两个下支杆共同构成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杆的下端连接有中空的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上连接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下支杆的上端连接有中空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上连接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靠近第一齿轮的端面上设有供第一齿轮容置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内周壁上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齿牙;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中心孔内连接有使第一轴和第二轴同轴连接的连接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杆上端到上平台靠近用户一侧的距离小于上支杆下端到上平台靠近用户一侧的距离;所述下支杆上端到上平台靠近用户一侧的距离大于下支杆下端到上平台靠近用户一侧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上平台的第一连接点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上支杆的第二连接点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杆与第一铰接座通过第三连接点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始终构成三角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升降工作台,它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及连接上平台和下平台的至少一组升降臂;每组所述升降臂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上支杆,两个上支杆的上端分别与上平台上的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可转动连接,两个上支杆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两个平行设置的下支杆,且两个下支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二齿轮,两个下支杆的下端分别与下平台上的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可转动连接;两个上支杆下端的第一齿轮分别与两个下支杆上端的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用于在两个上支杆转动时带动两个下支杆同步转动;升降工作台还包括手柄,手柄通过闸线与气弹簧的控制阀门连接。该新型升降工作台升降行程较大且上平台高度调节范围较大。

技术研发人员:项乐宏,邵同旺,张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3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