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50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移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移式座椅。
厅、堂、影剧院、体育馆及各种演出、集会等使用排椅的场所都力求座席区面积最充分的利用而又秩序井然。
现在排座间人员出入时,需侧身横移。座中人还需依次起立让道,影响演出秩序。座席区中的井格形通道又不可避免地占去相当多的座位面积。通道中的人员相向往来也给管理造成混乱。在目前使用普通排椅的情况下,若再缩小排座间距和取消井格形通道,则人员的出入将更加困难,秩序更为混乱。当一旦需要紧急疏散时,必将造成灾难性的恶果。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弊端而提供的一种新式排椅。使用时能后移让道,使用后能自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附图
)主要由下列诸部分构成一个背,一个座,两组平面复合运动付,一个运动付支架,一架公用横梁,一套扶手装置,一组弹性止位器,一套复位配重(或复位弹簧)装置和一组(色光排号与)色光座号。
运动付支架位于背、座的下边。上、下之间有两组左右分置又同步动作的平面复合运动付。使用时,背、座既可后移一段距离,又能旋转些许角度——使用者身体重心的高度不变或基本不变,同时,坐靠又较舒适,且不影响后排过道的宽度。前后行程L=30至250毫米。行程两端有相应的弹性止位器。
运动付的相对运动构件安装于背、座底下,运动付的相对“不动”构件安装于运动付支架上。而该支架固定于公用横梁上。
公用横梁用木材或其它减震材料构成。而运动付由钢件和自润滑(或减摩擦)抗震消声材料组成,故运动轻便、无噪声。
公用横梁上还固定有扶手装置。横梁本身被架起于地脚支腿上。地脚支腿用地脚螺钉固定于地(或壁)上。
由于复位配重(或复位弹簧)装置的作用,当使用结束时,座、背自动后移复位,使排间过道畅通。
(各座区中、排首椅侧有与座区相应的色光排号;)每个座椅的扶手前下端也有与座区相应的色光座号,以便暗中找座。
这样,如上所述、该转移式座椅就具有了一些优点和积极效果使用者坐于椅中即可后移让道而勿须站起,也不影响后排过道宽度,改善了秩序。可列成连续不断的通排座椅,消除井格形通道,从而可增加相当多的座位数,场场受益!通排座椅,找座方便、便于管理。一旦需要紧急疏散人员时更为有利。机构藏于背、座之下,不会触及使用者的衣服,更不需要这类防护措施。造型利落、机构简练、巧妙、经济实用。地面不平度不影响该椅的安装精度。椅排作各种弧度的辐射排列时亦均方便。着地支承件大量减少、清扫方便。机构运转灵活,又有诸种抗震、消声、自润滑措施,故使用轻便无噪声。用毕能自动后退复位、节省人力、且排间过道畅通。(入场券的颜色、色光排号和)色光座号、均按座区分别采用一致的、相应的颜色,(特别是暗中)找座简便准确。可大大减免找座服务人员。
实施例(平面复合运动之轨道固定于座下的情况)如附图所示背(1)和座(5)下面固定有轨道(7),当轨道(7)于相应的滚轮(或滑块)(6)上运动时,带动座(5)、背(1)可向后转移至附图中的假想线之位置。滚轮(或滑块)(6)由运动付支架(9)支承。该支架(9)固定于公用横梁(10)上。该横梁(10)由固定于地(或壁)上的地脚支腿(11)架起。扶手(2)固定于扶手支杆(4)上。该支杆(4)亦固定于公用横梁(10)上。扶手(2)之前下端安装有色光座号(3)。复位配重(或复位弹簧)(12)通过连结于座(5)下面的牵绳(13)、可拖动座(5)、背(1),并使其常处于附图中的假想线(复位)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转移式座椅,由一个背(1),一个座(5),两组平面复合运动付(6、7),一个运动付支架(9),一架公用横梁(10、11),一套扶手装置(2、4),一组弹性止位器(8),一套复位配重(或复位弹簧)装置(12、13)和一组(色光排号与)色光座号(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复合运动付是由轨道(7)和滚轮(或滑块)(6)所构成,所述背(1)、座(5)。其下部安装有轨道(7)[也可为滚轮(或滑块)(6)],所述运动付支架(9)、其上安装有滚轮(或滑块)(6)[也可为相应的轨道(7)],所述扶手装置是由扶手(2)和扶手支杆(4)所构成,所述公用横梁(10)、与其固定联结的有运动付支架(9)、扶手支杆(4)和地脚支腿(11),所述弹性止位器(8)是安装在轨道(7)的相应端部,所述复位配重(或复位弹簧)(12)是连结着座(5),所述色光座号(3)是固定于扶手(2)的前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座(5)的前后行程L=30至250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座(5)前后移动的行程两端有弹性止位器(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式座椅,其特征在于(色光排号与)色光座号(3)是按座区规定光色的。
专利摘要转移式座椅由运动副支架,背座两组平面复合运动副,公用横梁组成,使用时背,座均可后移一段距离,又可旋转,使用者身体重心高度不变坐靠舒适,且不影响后排过道宽度,行程两端有相应之弹性止位器,适用于厅堂剧院等场所。
文档编号A47C1/124GK2041911SQ8720541
公开日1989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87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1987年11月25日
发明者王力培 申请人:王力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