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舌型保险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83阅读:1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钩舌型保险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勾舌型保险门锁。
目前已公用的较先进的双勾舌型门锁,其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另件精度要求高,生产效率低,装配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使用不稳定,返修率高,成本高,通用性差,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加工装配容易,使用方便稳定的双勾舌型保险门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设计一种新结构的锁舌板(5);锁舌板(5)上装有一异形弹簧(7);锁舌板后部有一直槽(3);锁壳(1)上有一拨动直槽(3)使锁舌板运动的装置;盖板(19)上装有一异形孔的传动套(20);锁舌板上有一定位小爪(14);锁壳(1)上有一对应的保险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的异形弹簧(7)固定在锁舌板(5)上的小爪(6)上,两边被锁舌板(5)上的小爪(10)挡住且支撑在锁壳(1)内两侧;锁舌板(5)后部的直槽(3)的尾部有浅园弧(4);运动装置由执手(15)、传动勾(2)组成;保险装置由保险钮(17)、弹簧片(18)、滑块(16)组成。


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锁体部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部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锁头部装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锁舌板(5)只能在锁体(1)内在其它机构的带动下上下运动;锁舌板(5)上固定有一异形弹簧(7)异形弹簧(7)被锁舌板(5)上的小爪(10)挡住且支撑于锁壳(1)内的两侧,使锁舌板处于锁壳(1)内的(一定)位置;锁舌板(5)后部有一直槽(3);锁壳(1)上有拨动装置,由执手(15)传动勾(2)组成;转动执手(15)可拨动直槽(3)带动锁舌板上下移动;锁舌板(5)上有一定位小爪(14);锁壳(1)上有一对应的保险装置,由保险钮(17)、弹簧片(18)、滑动(16)组成;可以通过移动保险钮(17),滑块(16)挡住小爪(14)而使锁舌板(5)定位。
如图2所示盖板(19)装有可转动的传动套(20)和传动块(21);传动套(20)内有一异形孔(22)。
使用状态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保险作用室内保室外转动执手(15),传动勾(2)在直槽(3)内移动带动锁舌板(5)移动,使锁舌(13)全部伸出,且通过直槽(3)尾部的浅园弧(4)定位;拨动保险钮(17),使滑块(16)挡住小爪(14)使锁舌板不能移动;从而实现室内保室外的作用;室外保室内用钥匙(23)插入锁头(24)转动一周取出后,连块(25)带动转动套(20)及传动块(21),使传动块(21)将传动勾(3)挡住,使锁舌板(5)不能移动,从而实现室内外室外的作用。
需要全开时,转动执手(15)将锁舌板(5)达到全开位置后,推动保险钮(17),滑块(16)挡住小爪(14),而达到全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锁舌板(5)采用冲加工,精度高、互挽性能好,生产效率高;该锁另件少,加工装配容易,节约成本,有利于大批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双勾舌型保险门锁,由锁体(1)、锁舌板(5)、锁扣(12)、盖板(19)、锁头(24)组成,其特征是锁舌板(5)上装有一异形弹簧(7);锁舌板(5)后部有一直槽(3),锁壳(1)上有一拨动直槽(3)使锁舌板(5)运动的装置;盖板(19)上装有一异孔的传动套(20);锁舌板(5)上有一定位小爪(14);锁壳(1)上有一对应的保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勾舌型保险门锁其特征在于异形弹簧(7)固定在锁舌板(5)的小爪(6)上,两边被锁舌板(5)上的小爪(10)挡住且支撑在锁壳(1)内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勾舌型保险门锁其特征在于锁舌板(5)后部的直槽(3)的尾部有浅园弧(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勾舌型保险门锁其特征在于运动装置由执手(15),传动勾(2)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勾舌型保险门锁其特征在于保险装置由保险钮(17),弹簧片(18),滑块(16)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钩舌型保险门锁。该锁用于单门、双门、吊门;是在现有技术上改进而成,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可大幅度节约制作成本,具有良好的生产性及使用性。
文档编号E05B65/00GK2043652SQ8820994
公开日1989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18日
发明者李炳昌, 熊建勋, 苏开国, 吴亚佳, 赵纯钢, 廖明忠, 张玉华 申请人:重庆制锁一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