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809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窗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业的一种窗子。
窗子在固定建筑物中是通风采光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窗子的窗门有单扇、双扇、多扇数种。又可分为固定式、轨道平移式、推拉式等品类。其中普遍采用的向室外开启的推拉式窗子的窗门在数量上具奇数特征时(如单扇、叁扇),总是有一扇窗门玻璃的室外面存在一个擦洗死角,且擦洗玻璃者要探身窗外,尤其是高层建筑的窗子,擦洗者有坠落的危险,很不安全。目前解决的办法是1、尽可能选用窗门具偶数特征的窗子;2、对重量较轻的木制窗子,改用一种能分离的铰链,于擦玻璃时将窗门卸入室内操作;3、采用一种称之谓“双面擦窗器”的工具或有柄毛刷、拖布等进行操作,上述办法均为被动型,仍有各种缺点,未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特别是目前仍广泛使用的单扇或三扇窗的擦洗问题。目前尚未见有更好的办法问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常使用时窗门只能向室外开启,擦洗玻璃时又能将窗门向室内开启的窗子,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达到安全、卫生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实现1、废弃侧装式铰链,改用在窗门顶部和底部按装的套筒转轴式连接装置。
2、窗门近转轴端的侧面采用园形曲面结构。对于气水密封性要求高的窗子,远转轴端的侧面和相应的窗框也改用曲面结构,其曲面半径等于或略小于门框侧面外缘到转轴轴心的直线距离。
3、窗框、窗门不再设置固定的限位结构,另于窗框室内面或框内面设置一个可拆卸限位框,此框正常使用时固定不动,以起限位功能和保持气、水密性。拆除限位框、窗门就能向室内开启,以便擦洗。擦洗结束,将此框复位。
4、对气水密性要求较高的窗子,可在可拆卸限位框和窗框之间增设一个密封垫片。
5、本实用新型的窗子可用钢材、铝合金材、塑料材、木材等制造。
6、余为已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窗子,可以根据使用人的要求将窗门向室内外两个方面开启,使用方便又没有安全隐患。因结构简单,成本升幅不大。在实际生产中,只要改进一个轧制曲面槽材的模具就行,制作工艺很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可由实施例和附图给出本实施例为一个单扇空腹钢窗,5幅附图均为示意图。


图1为室外正视图,图2为局部放大图,图3为窗顶部近转轴部分的局部俯视结构图。图4为室内面可拆卸限位框结构位置正视图,图5为固定栓结构侧视
图1、图中套筒转轴连接装置〔1〕包含有在窗框〔2〕上开出的作为套筒〔5〕用的园形孔洞和一个一端园柱形另一端非园形的转轴〔8〕,该转轴通过平头螺钉〔7〕固定在窗门〔3〕的呈园形曲面的侧边〔9〕的内侧面上,转轴栓的园柱形部分伸入套筒〔5〕。
2、园形曲面的侧边〔9〕上开设的用于平头螺钉〔7〕的螺孔的螺帽部分为沉孔样结构。
3、图中〔6〕和〔11〕为组成窗门〔3〕的角铁的两个边。〔12〕为玻璃位置,〔13〕为固定玻璃的胶泥位置。
4、可拆卸的限位框〔10〕的宽度大于窗框〔2〕的宽度10mm,厚度为4mm,在可拆卸限位框上开凿有10个非园形的固定孔〔14〕,与固定孔〔14〕相对应的窗框〔2〕的室内面设置10个固定栓〔4〕,将固定孔〔14〕的大口端套入固定栓〔4〕后,再将限位框下移,限位框即可固定,限制窗门内开,拆除限位框后,即可向室内开启窗门进行擦洗,完毕后仍将限位框复原固定。
5、本实施例的园形曲面的侧边半径为窗门厚度的二分之一。
6、窗门固定开关及风钩等系已有技术,图中未画出,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窗子,由套筒转轴式连结装置[1],窗框[2],窗门[3],限位框[10]以及窗门开关,风钩几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门[3]有一个园形曲面的侧面[9],所述的套筒转轴式连结装置[1]的园形转轴[8]可伸入在所述的窗框[2]上开设的园形孔洞[5],所述的套筒转轴式连结装置[1]的转轴[8]的非园形部分用螺钉[7]固定在所述的园形曲面的侧面[9]的内侧,所述的限位框[10]上开设有非园形固定孔[14],通过套入设在所述的窗框[2]的室内面上的固定栓[4],将所述的限位框[10]固定在所述的窗框[2]的室内面,所述的窗门[3]正常使用时只能向室外开启,当拆除所述的限位框[10]后,窗门又能向室内开启,以便能在室内擦洗窗子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子,其特征在于限位框〔10〕上开设的非园形固定孔〔14〕的数目可控制为4-3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子,其特征在于套筒转轴式连接装置〔1〕在每扇窗门上的数目为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拉式窗子。该窗子采用套筒转轴式框门连接装置和可方便装拆的限位框等结构,可达到窗门平时只能向室外开启,需要擦洗清洁玻璃时窗门又能向室内开启,不必探身窗外工作的目的,有效地消除了原只能向室外开启的推拉式窗子的窗门数量具奇数特征的擦洗死角。
文档编号E06B3/32GK2151228SQ92232228
公开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日
发明者叶树义 申请人:叶树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