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钢塑保温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50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板钢塑保温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以辊轧薄板型钢为框,扇主件、塑料型材为窗扇附件,采用插接,螺钉组装的双层玻璃保温窗。
现有塑料窗虽保温,气密性好,但易日照老化,退色,低温脆裂,刚性不足,需内插金属衬板骨架,框扇型材截面大,整窗透光率低。采用45°斜口焊接组装,工艺复杂,需多种专用设备。铝合金窗外形美观,但刚性不足,气密性、保温性差,价格高,在高层和民用住宅建筑中使用受到限制。1992年5月7日中国专利局公告的CN2122220U号(申请号92209944.8)实用新型记载的“空腹推拉钢窗”有以下缺点1、共由 、H、凹、 、 、 、等八种1mm厚基本型钢,四种密条封组窗。型材种类多,结构复杂,轧制型材表面损伤严重。型材展开宽度长,钢板耗用多。
2、H型下框,不利雨水排泄,人工钻“排水孔”,裸露金属导致腐蚀。
3、型立框设密封胶条,接触不实,缝隙大。
4、挺材U型槽内只能镶单层玻璃,上、下挺材镶密封毛条,气密性差,达不到保温窗的性能要求。
5、上、下挺材内侧连有横板筋,造成表面点焊伤痕,破坏金属板表面防腐层,不适于采用彩色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利用钢板和塑料两种材质的物理特性及工艺特点,提供一种型材种类少,通用性强,刚性好,整窗外型美观,透光率高,组装快捷方便、保温性能好,制作成本低,集金属窗、塑料窗优点于一体的新窗型。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图1是框、扇局部剖面图。窗框的上、下侧框均为1mm厚“ ”型型钢[6]组装而成。下框室内侧装有挡水板条[7]。上、下滑道[8]装在“ ”型框材[6]上。挡水板[7]上端可作附纱扇的滑道。窗扇上、下,立挺均为 型型钢[4],四角插接,螺钉组装而成,参见附图3。型钢[4]的U型槽内装有耐磨滑垫[9]。上、下滑道型材[8]的导轨含于型钢[4]U型槽内,靠滑垫[9]支撑窗扇在滑道导轨上滑动。密封胶条[5]也装在型钢[4]的U型槽内。型钢[4]开口处插接塑料型材[2],其中镶装双层玻璃[1],其外侧镶装密封条[3],用于窗扇间密封。挺材封闭腔内充填聚氨酯泡沫材料[12]。
图2是窗扇局部剖面图,在抗风压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可采用图2所示窗扇结构。型钢[10]与塑料型材[11]插接。除密封胶条3镶装位置靠近U型槽外,复合挺材型状于图1所示相同,其玻璃[1]、U型槽内耐磨滑垫[9],特制密封胶条[5]的按装均于图1所示相同。
图3是窗扇立挺、下挺型钢插接示意图。
图4是型钢[13]与塑料型材[14]插接组成窗扇的局部剖面图。此种结构窗扇特点是,既适用于推拉窗,也可作为平开窗窗扇。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窗扇不因双层玻璃而增厚,仅28mm。两种材质插接阻断冷桥,保温、隔音。集金属窗,塑料窗优点于一体。整窗综合性能指标,高于现有塑料窗、铝合金窗。
2、基本型材通用性强,略加附件、便可组装推拉窗,平开窗和固定窗。如推拉窗,只加挡水板,和滑道既可。
3、组窗基本型材种类少。框材为 型,兼作腹框,为满足不同要求,提供三种窗扇挺材型钢,即 型, 型, 型,结构设计科学、经济、用钢少,刚性好,带钢宽度约82mm。
4、推拉窗镶装滑垫、替代滚轮,推拉轻松,平稳不脱轨。
5、窗扇直口插接,窗框直口对接,只需切割锯、螺丝刀等简单工具便可在建筑施工现场组窗。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0.7mm-1.0mm彩色钢板或不锈钢板轧制框,扇型钢,设备投资少。整窗各项性能指标高于现有塑料窗、铝合金窗,外形美观,透光率高,用钢少,成本低。特别适用于民用住宅及高层建筑。
权利要求1.薄板钢塑保温窗,是一种以辊轧薄板型钢为框、扇主件、塑料型材为窗扇附件,采用插接、螺钉组装的双玻保温窗,其特征在于窗框上、下、侧框型材[6]均为“ ”型钢,窗扇上、下、立梃复合梃材呈凹字型和口字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钢塑保温窗,其特征在于推拉窗上、下框[6]上装有滑道[8],下滑道旁,室内侧装有挡水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钢塑保温窗,其特征在于凹字型梃材是由 型型钢[4]与塑料型材[2]、 型型钢[10]与塑料型材[11]插接;口字型挺材是由 型型钢[13]与塑料型材[14]插接而成,窗扇复合梃材空腔内充填聚氨酯泡沫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板钢塑保温窗,其特征在于塑料型材[2]、[11]、[14]带有安装密封条[3]的U型槽和镶单、双层玻璃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板钢塑保温窗,其特征在于推拉窗扇上、下梃“U”型槽内装有磨杈系数极小的耐磨材料制成的“U”型滑垫[9]。
专利摘要一种以辊轧薄板型钢为框、扇主件、塑料型材为窗扇附件,靠插接、螺钉组装的双玻保温窗,其特征是上、下、侧框材均为
文档编号E06B3/08GK2193415SQ9420357
公开日1995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19日
发明者黄启明, 由东明 申请人:黄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