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二次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71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二次风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二次风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锅炉上的一种电动二次风门,用于控制锅炉进风量的大小。
传统的电动二次风门是由电动机直接通过传动轴或杠杆来控制风门的开启和关闭,其主要缺点是由于电动机和执行机构都直接装在风门壳体上,在高温下工作,电动机和执行机构上的润滑油容易挥发,而产生咬死现象。另外,由于风门开启类似百叶窗,因而进风阻力较大,使能耗增大。再一方面,由于电动机直接驱动风门,因此,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线性度较差,即,风门开启大小与进风量大小之比的曲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和执行机构均不处于风门框上的电动二次风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风阻力较小的电动二次风门。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二次风门包括电动机、风门壳体和位于风门壳体内的风门,所述风门固定在风门轴上,在所述风门轴上套有风门齿轮;所述电动机上通过传动轴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风门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电动机、风门齿轮和传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风门壳体外。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二次风门在电动机和风门之间通过传动机构来控制,使电动机和传动机构设置在壳体上,使电动机可以在常温下工作,避免了咬死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二次风门包括壳体3、电动机1和风门41和42(分别称之为上风门41和下风门42),风门41和42设置于壳体3内,在风门41和42的中心处分别轴向固定有一上转轴51和下转轴52,在上转轴51和下转轴52的一端(该端在伸出风门壳体3外)分别固套有一上风门齿轮61和下风门齿轮62。
电动机1的转轴上固定有一传动轴7(或者由电动机1的转轴向外延伸形成传动轴7),在传动轴7上固套有一传动齿轮2,传动齿轮2与上风门齿轮61和下风门齿轮62相互啮合。当电动机1带动传动齿轮2转动时,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使风门转轴51和52转动,从而控制风门的打开和关闭。

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电动机1和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7、传动齿轮2、上风门齿轮61、62)均设置在风门壳体3上,因此,均在常温下工作,完全克服了在高温下工作易产生咬死现象的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例举了有两扇风门的例子。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只有一扇风门或者多扇(如3扇、4扇)风门的结构,由于它们的结构相似,在以下不再详述。
再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还对风门的形状作了改进,采用翼形(流水形)的风门,大大减小进风阻力,从而可以降低能耗。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二次风门采用齿轮传动,以及改进了风门的形状,因而不仅解决了“咬死”的问题,同时减小了进风阻力,改善了开启和关闭的线性度。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二次风门,包括电动机、风门壳体和位于风门壳体内的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固定在风门转轴上,在所述风门转轴上固套有风门齿轮,所述电动机上通过传动轴固套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风门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电动机、风门齿轮和传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风门壳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二次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包括上风门和下风门,分别固定在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在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分别套有上风门齿轮和下风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上风门齿轮和下风门齿轮相互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二次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呈翼形。
专利摘要电动二次风门,传统的风门存在着易产生“咬死”现象,并且开启线性度较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二次风门包括电动机、风门壳体和风门,风门固定在风门转轴上,在风门转轴上固套有风门齿轮,电动机上通过传动轴固套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风门齿轮相互啮合,且电动机、风门齿轮和传动齿轮均设置于风门壳体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克服了风门“咬死”现象,并且减少了进风阻力并改善了风门开启的线性度。
文档编号E06B5/00GK2215578SQ9423945
公开日1995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11日
发明者王培学 申请人:上海亚达仪表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